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医学人文培养是良好医患沟通的力量源泉,是心理健康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医学发展的有力支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进入临床的重要阶段,因此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可或缺。而目前我国病理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仍然是以专业课程及技术实践为主导,人文教育还处于边缘地带,有些带教导师自身缺乏人文素养,上行下效,必然会影响住院医师的人文精神。此外,与临床科室及病患沟通的欠缺也是目前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我院病理科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规范化培训中,培养其"医者仁心,对生命负责"的工作理念;秉持"终身学习"的工作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不断提高带教导师人文素养,在带教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不断提高病理与临床、患者的沟通,协调医患关系;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进和完善现阶段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存在问题的措施。方法分析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对策。结果 "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研究生待遇偏低、管理模式混乱、导师地位的边缘化及临床带教医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结论针对"双轨合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中医临床医师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具有独立执业能力和高超临床技能的专业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对3年来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根据现代医学素质教育理念,结合口腔颌面外科的学科特点,探讨更加适合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受训人员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受训住院医师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在规范化培训中按纲施训,从转变临床思维模式、强调学习自主性、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等多方面入手,针对临床实践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取得了教与培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住院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保障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是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践,探索构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为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提供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模式的优化措施,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对上海长海医院2012年参加上海市规范化培训的医师140人进行调查问卷、并统计其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成绩及出站率。2013年对教学内容、基础条件建设、师资管理、教学方式、考核体系和激励制度等6个方面进行优化。2014年再次对参加上海市规范化培训的医师150人进行调查问卷,同时统计其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成绩及出站率。将2012年及2014年调查问卷结果、考核成绩及出站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2年收集有效问卷116份, 2014年收集有效问卷134份。两组学员在性别、年龄、学历及培训学科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2014年的调查问卷结果与2012年比较,发现规培学员对基地及轮转科室理论讲课的不满意率由33.6%降低到了13.4%,对基地及轮转科室临床思维和技能培训的不满意率由34.5%降低到了15.7%,对基地及轮转科室出科考核的不满意率由28.4%降低到了18.7%(P<0.05)。2014年培训学员基本技能考核成绩及出站率较2012年明显提高。结论 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模式的优化明显提高了住院医师的临床基本技能,全面提升了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梳理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对现阶段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问题和典型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开展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结果 我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培训过程和内容不合理,考核制度不健全,动员机制不顺畅等问题。结论 根据 国际经验,提出厘清各部门分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配套,保障培训制度的落实;拓宽培养内容,加强学员考核,提高培养质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情景式模拟教学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急诊科传统教学法带教,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情景式模拟教学方法带教。教学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并对学员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学员的技能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而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学员对教学效果的主观满意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联合情景式模拟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值得在急诊教学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口腔牙体牙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以提高规范化培训效果。方法将在牙体牙髓科轮转的2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制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笔试、临床操作、病例分析考核以及培训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制教学的实验组各项出科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的对照组,授课满意度、自学能力、临床思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口腔牙体牙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可显著提升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临床型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的可能性。方法 对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型研究生和部分临床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于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纳入住院医师培训,对其临床能力培养是否有帮助和对就业是否有帮助,带教老师和学生之间看法具有显著差异(P <0.05);临床型研究生医师资格被带教老师和学生认为是存在的障碍第一位;带教老师认为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必要的比例明显高于学生。结论 从经济上、技术上、组织管理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临床型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有其可行性,两条途径的临床能力培训并轨后,将利于统一的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牙周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的效果。方法将2013~2016年在牙周病科轮转的20名规培学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制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规培学员的理论笔试、临床操作、病例分析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效果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出科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教学效果评价调查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牙周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5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48~70岁,中位年龄59.2岁,均为单侧乳腺肿块,其中左乳3例,右乳2例。镜下见乳腺正常结构被破坏,成片的中等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乳腺小叶、导管周围、间质及周围脂肪组织。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表型,4例为非生发中心型,1例为生发中心型;Ki67增殖指数为60%~90%;根据 Ann Arbor 分期标准,5例均为II E期。病例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6月,随访期内,有2例复发,分别于7和19个月后死亡;2例健在,分别已存活12和72个月;另外一例失访。结论 PB-DLBC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为单侧乳腺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以右侧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免疫表型以非生发中心为主,以化疗联合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透明细胞癌(glycogen-rich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breast,GR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GRCCC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4岁,2016年7月因发现右乳无痛性包块3年余,于外院行右乳改良切除术,病检提示乳腺癌,右乳癌术后化疗后6月余,发现全身多发骨转移,后来我院会诊。镜下显示乳腺浸润性癌,细胞排列成巢索状,间质为毛细血管,肿瘤细胞具有丰富透明的胞浆,呈多边形,边界清楚,核深染,核仁明显,肿瘤伴大片坏死,可见多处淋巴管及血管内癌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呈ER、PR和Her-2三重阴性,CK5/6局灶阳性,GATA-3阳性,P120细胞膜阳性,E-cadherin阳性,标记血管的CD34阳性,标记淋巴管的D2-40阳性,GCDFP-15阴性。会诊结果诊断为乳腺透明细胞癌。最初的局部治疗6个月后,病人出现多发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富糖原的透明细胞癌是乳腺癌一种罕见的组织学亚型,通常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混合性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2例混合性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年龄分别为54岁和50岁。肿瘤大小分别为12cm×11cm×6cm、3.5cm×2.5cm×2cm。一例切面为灰白胶冻样,局部区域呈鱼肉状,另一例质中及灰黄伴局灶坏死。混合性化生性癌的构成成分分别为梭形细胞癌+骨肉瘤、鳞状细胞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软骨肉瘤。免疫表型:2例中,癌的成分均表达CK、EMA,其中鳞状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成分均表达P63;肉瘤成分均表达vimentin、SMA、CK5/6,均不表达ER、PR、Her-2,Ki67增殖指数均较高,分别为40%、60%。结论混合性化生性乳腺癌的报道较少,预后较差,应广泛取材。当组成成分为3种及3种以上时,预后往往更差,应在报告中加以体现,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不同组成成份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精准医疗是近年来医学的发展方向,精准医疗依赖于精准的诊断,而精准诊断则需要高质量病理学切片技术作为支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病理学技术质控和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通过采用不同颜色包埋框对组织分类、时间梯度法调控出片时间、根据人员资质及医疗风险对病理学技术人员分级授权、专人专机负责制、信息化管理、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等管理措施为精准病理学诊断打好基础,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和及时率,为临床病理学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去泛素化酶RPN11和增殖相关核标记物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增殖的相关性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6例结直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RPN11和Ki67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RPN11及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RPN11和Ki67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RPN11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RPN11和Ki67可能共同参与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的增殖调控,并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沉默Wnt4基因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为慢性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Wnt4基因沉默组,每组32只。构建Wnt4 siRNA慢病毒载体体内转染沉默组的大鼠,于转染后第3、7、10、14天分为四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通过H&E染色病理检查、RT-PCR技术检测肾间质改变及β-连环蛋白、Wnt4、α-SMA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假手术组四个时间点未见肾间质改变;UUO组、阴性沉默组及沉默组造模后3 d出现肾间质水肿、少量肾间质纤维化,10、14 d肾间质弥漫性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呈加重趋势;阴性沉默组基因与UUO组相同;沉默组四个时间点均出现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14 d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低于阴性沉默组及UUO组(P<0.05);Wnt4基因沉默后UUO组mRNA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Wnt4与β-catenin 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0.886,P<0.001)。Wnt4与α-SMA 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0.930,P<0.001)。Wnt4基因沉默后沉默组mRNA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Wnt4与β-catenin mRNA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r=0.204,P=0.263)。Wnt4与α-SMA 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0.753,P<0.001)。结论沉默Wnt4基因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中可明显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可能对其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铁死亡是一种不同于凋亡与坏死的新细胞死亡方式,它与铁代谢及氧化损伤具有高度相关性,并以胞质和脂质的活性氧明显增多、线粒体体积变小以及膜密度增厚为死亡标志。近来研究者发现铁死亡在许多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铁死亡及其机制的总结分析,阐明铁死亡及其机制在肿瘤发生与治疗中相关研究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A在血管瘤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1996—2001年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49例,所有标本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按Mulliken分类标准并结合PCNA的表达进行分组;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检测49例皮肤毛细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细胞周期素A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证实血管瘤组织中表达细胞周期素A的细胞的确是血管瘤内皮细胞,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细胞周期素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中细胞周期素A高表达,退化期呈低表达。经q检验,增生期组与退化期组之间、增生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细胞周期素A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退化期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周期素A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使细胞周期紊乱,是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不断分裂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po/Epo-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2010年非小细胞肺癌存档蜡块40例(男28例,女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Epo/Epo-R的表达水平,并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Epo/Epo-R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同时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Epo/Epo-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po/Epo-R表达阳性组织中,MVD计数显著高于Epo/Epo-R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 Epo/Epo-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并与微血管密度(MVD)密切关系,联合检测Epo/Epo-R和MVD更有利于正确判断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G1和G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2006年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存档蜡块50例和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5例癌旁组织中细胞周期素G1和G2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细胞周期素G1和G2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细胞周期素G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而细胞周期素G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呈低表达,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G1表达的增高,周期素G2的表达却显著下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细胞周期素G1和G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癌旁组织中对细胞周期调控和/或DNA修复起了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