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953年华生和克里格(J.D.Watson和F.H.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58年后提出并建立了中心法则:DNA复制产生DNA,DNA转录产生RNA,RNA转译产生蛋白质。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传到DNA和RNA(图1)。  相似文献   

2.
细菌分类采用遗传特征是比较近期的事。廿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发现了细菌基因的转移,而且Watson和Crick用实验证明了DNA的碱基顺序中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从那时起,分析遗传物质的物理化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细菌作为遗传工具的开发,积累了对细菌分类有意义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一.从DNA双螺旋模型到中心法则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互补结构模型,DNA热潮席卷了整个生物学界,因为这个模型暗示了DNA自我复制的机制,并使我们能首次从原子水平上提出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详细假说。但是Watson和Crick清楚地知道仅仅具有复制能力并不一定就是遗传物质,他们说:“一种遗传物质必须以某种方式行使两种功能,即自我复制和对细胞高度特异性影响,我们的DNA模型为第一个过程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J.Watson和F.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学说40周年,世界范围内都在纪念这一生命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Watson和Crick学说的伟大功绩在于其根据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阐明了遗传物质的功能和信息传递机制,从而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40年过去了,分子生物学已成为当今自然科学中发展速度最快、对人类认识和实践影响最大的学科之  相似文献   

5.
任本命 《遗传》2006,28(11):1343-1344
在遗传科学发展史上, 沃森和克里克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之后, 很快涉及到遗传信息传递问题, 紧接着提出了遗传的中心法则, 即DNA?RNA?蛋白质.中心法则的含义是: 这一发现就像中心教义那样神圣.按照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的流动是单方向的.  相似文献   

6.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05,(4):11-11
《自然》2005.3.24RNA也存贮遗传信息众所周知,DNA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室。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携带着遗传信息从父辈传给子代,即使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也行使着同样的职责。但是现在却发现,也许RNA也能存贮遗传信息:hothead是能使拟南芥花呈球状突变的隐性基因,纯合的hot-head突变体拟南芥却有1%到10%的后代开出了正常的花,这一遗传特征不可能来自父代纯合突变体的DNA,最大的可能就是祖代的遗传信息以RNA方式存贮并传递下来,  相似文献   

7.
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DNA分子中由4种碱基组成的不同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携带着不同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所储存的遗传信息,必须通过转录传递给信使RNA分子(mRNA),才能到达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核糖体.然后合成蛋白质的酶系再把mRNA所带来的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自1985年美国能源部首先提出“人类基因作图和测序”的动议以来,历经长达3年的有专家、管理人员以至公众参予的多层次讨论,隶属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该项计划的委员会完成了长达百余页的题为“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的报告。现将此报告的梗概作一介绍。报告分为8章,题为1.总论;2.导言;3.该计划实施的生命科学和医学价值;4.基因组作图;5.基因组测序;6.信息和材料的收集、分析和分发;7.实施与管理战略;8.实施的社会学影响。另外,报告还包括有关词汇、委员会委员简历等内容。遗传信息编码在DNA的核苷酸序列中(某些生物的遗传信息的存在形式是RNA)。在象大肠杆菌这类低等生物中,遗传信息是由单条DNA分子携带的。而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载体的形式为多条由DNA和细胞核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染色体。有关遗传信息的结构或组排形式(即基因和基因间区在DNA分子上  相似文献   

9.
真核细胞的染色质组装是组蛋白和DNA有序地形成核小体和染色质的过程.通过调节DNA的开放或折叠状态,染色质组装不但影响遗传信息的编码和存储,也决定了遗传信息的提取和解读.作为染色质组装的重要调控因子,组蛋白变体和组蛋白伴侣在与DNA相关的生命活动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组蛋白变体H2A.Z以及CENP-A进行染色质组装的研究进展,并着重讨论了组蛋白变体和组蛋白伴侣在染色质组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RNA组学:后基因组时代的科学前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表明,每当DNA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后,都会出现一个RNA研究的高潮.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析掀起了在RNA转录和翻译水平解读遗传信息的高潮,导致mRNA,tRNA和rRNA的发现以及遗传密码和“中心法则”的建立.1977年分裂基因(split gene)的发现极大地促进了在RNA转录后加工水平解读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及机制.  相似文献   

11.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能以一级结构为基础形成许多高级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DNA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而形成的三链DNA和四链体DNA目前已经证实或推测,这些不同形态的DNA结构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所以,对于DNA结构的深入研究.必将推动DNA结构学说的发展和生物遗传信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1 教材分析1.1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分析方法 ,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这部分内容 ,课本通过介绍克隆羊的身世 ,让学生通过分析 ,自己领悟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不仅是知识的建构 ,更是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这也正是新课标的亮点和着力点所在。 2 )染色体、DNA和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因为遗传信息的实质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基因是 DNA的片段 ,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因此染色体、DNA和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另一重点。1.2 教学难点 染色体、DNA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原因主…  相似文献   

13.
来自希伯来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报道发现了DNA损伤的新的分子机制.众所周知,DNA储存了细胞所需全部蛋白的遗传信息.因此,DNA损伤会扰乱蛋白生成、影响细胞功能,甚至使细  相似文献   

14.
因发现 DNA 结构而获诺贝尔奖的遗传学家 James Watson,辞去 US Human Genome Initiative主任的职务。他是在就与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董事 Bernadine Healy 间的股权冲突提出起诉后辞职的。近几个月来 Healy 与 Watson 间关系十分紧张。Watson 完全反对 NIH 对由人类染色体研究产生的 cDNA 序列申请专利的决定。普遍认为,Healy 的份额超过 Watson 所持的 Merck 和Amgen 股票份额,由此导致 Watson 辞职。Watson 的有价证卷份额曾受到 Special Counsel for Et-  相似文献   

15.
真核细胞的染色质组装是组蛋白和DNA有序地形成核小体和染色质的过程.通过调节DNA的开放或折叠状态,染色质组装不但影响遗传信息的编码和存储,也决定了遗传信息的提取和解读.作为染色质组装的重要调控因子,组蛋白变体和组蛋白伴侣在与DNA相关的生命活动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组蛋白变体H2A.Z以及CENP-A进行染色质组装的研究进展,并着重讨论了组蛋白变体和组蛋白伴侣在染色质组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苏明学 《生物学通报》2009,44(11):19-22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是DNA分子的2项基本功能,也是决定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本质事件。要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必须搞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为此,《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要求是: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相似文献   

17.
染色体DNA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生物依赖传递核酸以繁殖后代.产生与亲代等同的子代细胞需要在DNA复制时,子代DNA的碱基序列忠实于亲代DNA的碱基序列. DNA复制主要由DNA聚合酶催化.聚  相似文献   

18.
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含有自己的DNA和遗传信息表达系统,可自身转录和翻译部分必需的蛋白.20世纪60年代叶绿体DNA的发现为内共生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回顾了叶绿体DNA的发现历史,介绍了科学家们运用遗传杂交、组织化学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生物化学等各种生物学实验手段证明叶绿体DNA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全球庆典巡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秦笃烈 《遗传》2003,25(6):762-765
1953年4月25日,《Nature》杂志发表了Watson和Crick有关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这是人类揭示生命奥秘的划时代事件。2003年是这个伟大发现的50周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科学家以不同方式开展纪念活动,回顾50年来科学界对生命奥秘探索的成就,展望今后50年可能的发展。本文对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庆典活动以及DNA研究可能和数字人体研究的关系作了评述。 Abstract:In 25,April,1953,the paper discovering DNA double helix by Watson and Crick published in Nature,it is a great event for finding life secret in mankind history.This year is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event.Scientists in the world including in China have a lot of memorial activities to review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in past 50 years and to prospect developments in next 50 years.The paper reviews DNA 50 memorial activities and events in the world and predicts possible relation between DNA and Digital Human Project.  相似文献   

20.
古DNA技术在人类墓葬遗骸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工作中得到的生物遗骸由于长期的风化,自然侵蚀等因素的影响,遗骸本身含有的古代生物的DNA的大部分会分解,使得对遗骸中的生物遗传信息研究变得非常困难.可将现代生物工程的PCR技术应用到考古工作中,该技术能够对残存的微量DNA进行大量的生物体外扩增,得到更多的古代生物的遗传信息,提高时遗骸种属鉴定的准确性.通过对出土的人类遗骸中微量DNA的扩增、测试和遗骸间DNA序列的对比,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与已知的人类DNA序列进行比较,能确定同一墓葬中不同遗骸的亲缘关系和该遗骸群体在整个人类进化体系中的位置.对这一试验过程的一些方法、技术、研究进展和目前仍然面临的一些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