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解剖好了的标本,若能把各个器官以及不同的結构凃上各种不同的颜色,并貼好标签,然后再浸泡于标本瓶內,这样便更容易把各部分显示出来,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识别。各个器官采用那一种颜色没有什么规定,可以根据美观以及更容易显示的原则来采用任何一处颜色.  相似文献   

2.
按初中《动物学》课本对蚯蚓实验要求是先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状况,后用浸制标本进行解剖。这样安排的缺点是:(1)需要活和死蚯蚓各一条;(2)浸制标本的甲醛气味,会使一些学生头昏;(3)解剖的是死材料。如果改用酒精麻醉则只需一条活蚯蚓,避免了强烈刺激性气味,还能观察蚯蚓在麻醉状况下的一些生命现象:如在剪开蚯蚓体壁,观察内部器官的构造时,  相似文献   

3.
无齿蚌(Anodonta)又称河蚌,是瓣鳃类的解剖实验动物。由于河蚌体软,含水分多,解剖时肠易断,学生实验时,难于追踪解剖观察。为了便于观察肠的走向,可在肠及心脏注射带有颜料的填充剂,以显肠的走向,并制成标本,供学生解剖时对照观察,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效果与教学质量。下面介绍河蚌肠及心脏注射标本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初中植物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和初中植物学统编教材把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列为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这一基本技能.我在教学中体会到: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是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爱好,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好方法.具体作法是,把教材里的最后一节实验(即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提前到第二学期开学时上,教师边讲边示范,讲后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个标本册(利用绘图纸或其它较硬的纸,规格30cm×22cm,订成一册;标本夹可用大型旧杂志代替)并利用课外时间采集制作,采集内容主要是根据教材上讲的如根系、叶形、叶序等,原则上是讲一部分作一部分(季节性强的标本除外). 两年的实践证明,布置学生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有以下几点好处. 1.提高兴趣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引起了学生对生物课的浓厚兴趣,他们说,生物课所讲的都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在接触大自然中,开阔了眼界,享受到探索大自然的乐趣.学习起来一点不觉得枯燥.在一次题为《难忘的一  相似文献   

5.
以往我们在进行两栖类解剖课时对学生的要求是: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对蛙或蟾蜍的内外构造进一步得到巩固,并初步掌握解剖蛙或蟾蜍的方法。本学期我们上解剖课时在原有要求上加了一条,就是解剖它们的胃,观察它们的食物,以明确对人类的关系。由于青蛙运动灵活,不易捕捉,学生们往往捕捉蟾蜍来作为两栖类解剖课的实验材料,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解剖观察蟾蜍的消化器官同时解剖它们的胃(蟾蜍应是捉来不久的,胃里食物尚未消化,时间久了胃中  相似文献   

6.
(一)编制实验考查标准的指导思想把实验考查从单纯的理论考试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目的是为了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读书轻动手的偏向。在全日制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修订本1990年)中明文规定:“要求学生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和徒手切片,做简单的生理实验,解剖动物,画植物和动物的简图,采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以及制作植物的蜡叶标本和昆虫标本的基本技术。”我们知道,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实现;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则要通过学生参加实验、实习或其他实践活动来达到。生物学是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中学动物学要求给学生的鸟类解剖知识,是一般的构造知识。因此,只要具有用肉眼能够观察清楚,而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鸟类就可以用作实验材料。人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事实正是如此。麻雀等小型鸟类的体形虽小,但它们的构造却具有典型性,解剖麻雀就可以了解鸟类的基本构造。麻雀等小型鸟类在自然界的数量多(其中有的是农业害鸟),比较容易获取大量的实验标本,可充分满足实验的需要。学生可以人手一只,每人都有机会动手解剖进行详细地观察。对提高实验质量,加强解剖的技能训练都有重耍作用。小鸟体形美丽,小巧玲珑,  相似文献   

8.
在解剖蚯蚓的实验中,对循环系统的观察过去多采用浸制标本进行。由于标本浸泡过久,组织结构变形,血管壁皱缩,血液凝固呈紫黑色,因而部分血管不易看清,特别是神经下血管往往更难以辨认。我们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曾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现介绍如下。材料的采集与处理实验前将活蚯蚓放入一个盛土的容器内培养2—3天。实验时,将培养过的蚯蚓放在5%的甲醛溶液中处理3—5分钟,使之麻醉,然后用清水洗净,置于蜡盘上进行解剖。由于处理时间较短,其内部构造还保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观察胚珠”(本刊1965年第6期,已被选入到本刊编委会编的《中学生物实验与标本制作》一书中)一文的补充,下面介绍三种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可任选其一。不论哪种方法,在课堂上的操作过程都仅需要10分钟左右,具体作法如下: (一)春天,到果园结合疏花,可采集一批梨花或苹果花。当天或第二天上课前把花分放在培养皿里,上课时发给学生,先辨认花的各部分,然后左手持花柄,右手拿刀片,横切花托与子房合生的膨大部分;再用手持放大镜观察其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初中《植物学》教学中,结合被子植物分科的教学,组织学生生物课外活动小组,采集压制了一部分被子植物花的结构粘贴标本。它是一种比较生动的直观教具,现介绍如下: 在植物开花季节,组织学生采集植物的完整花朵(单生花或较大的花)或花序(组成花序的小型花),装入采集箱,同时给标本挂上注明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等项的标签。带回来后,用尖头镊子把花的各部分分解开(离瓣花类的)或用刀片解剖开(合瓣花类的),同种花要多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我们在“昆虫纲的特征和分类”一堂教改试验课中进行了尝试,现就这堂试验课谈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 (一)课前准备 1.将学生编成实验组,每组六人。 2.昆虫标本蝗虫、蝼蛄、蜻蜒、菜粉蝶、金龟子、蚕蛾、蜜蜂、家蝇、螳螂、椿象等。每个小组每种标本各三只,分别用大头针插上标签,注明昆虫名称插于蜡盘中。昆虫标本来源于学生采  相似文献   

12.
在制作浸制标本时,如何将解剖器官上的标签粘贴牢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笔者经10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以市售的502瞬间粘合剂来粘贴解剖器官上的标签较好。先将欲粘贴标签的已处理好了的动物器官自然晾干(约需半日左右),把已打印的阿拉伯数字号签或器官名称修剪为圆形或方形待用,接着挤少量502胶液于号签或器官名称的反面并迅速粘贴于器官的某部位上,用镊子稍压,使之平整牢固。室温中晾lh后即可将标本置入保存液中封装。经上法粘贴的标签在保存液中能经受住长期侵蚀而不变形、变色,贴签的胶液也无膨胀现象。浸制标本标签的粘贴@苏绍…  相似文献   

13.
吴山 《生物学通报》1997,32(11):31-31
“观察和解剖鲫鱼”这节课要达到3个目的:一是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呼吸,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二是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三是学会解剖鲫鱼的方法。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与观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掌握解剖鲫鱼的方法。教学难点是:鲫鱼的解剖方法。围绕3个目的,本节课共分为5个部分。1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这部分内容一目了然,教师精讲少讲,主要以“教师提出观察项目—学生观察—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这一方式进行;教师的问题围绕着“体色、体形、鳞片、侧线和鳍在水中生活的意义”来提出。(1)…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中让学生较全面地观察和理解家鸽肺和气囊的形态构造比较困难,如用铸型方法制作成家鸽肺和气囊的标本,对理解其形态构造却非常有效。通过标本可以看到9个气囊、气囊的位置以及气囊和肺的连接、中级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以及三级支气管的分布,若取一小块肺的标本置解剖镜下观察,还可以见到三级支气管及其放射状发出的微细支气管。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实验课是否可以进行考试?实验课考试效果如何?我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解剖鲫鱼”是初二动物学的一个实验。该实验是在讲授教材内容“鲫鱼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后开设的,要求学生认识鲫鱼的形态结构,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实验前,我先播放了《解剖鲫鱼》的电视录像片。实验开始时,又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和要求,解剖仪器名称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鲫鱼的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生理卫生》课本里,要求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到“肌肉收缩是神经刺激肌肉的结果”。这首先必须配制生理盐溶液,准备电源、电极、感应圈、支架和指示器,还要准备一套制作神经肌肉标本用的解剖器。在演示中,由于手续比较复杂,花费的时间较长,不能不影响其它內容的讲授。就效果来看,只能使学生观察到指示器的小幅摆动,这对他们的印象并不十分深刻。因此,我们在讲授这一內容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在植物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介绍几种简而易做、效果较好的实验作法,供同志们共同研究及参考。(一)玉米果实构造的观察把作实验用的玉米果实以清水浸透(能切开为宜),用胡须刀片切开两片,以略加稀释后的碘酒液一、二滴,滴在玉米的纵切面上,经一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净,放在解剖镜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各部分构造,和课本第21页第16图的模样。观察时,因胚乳含丰富的淀粉呈紫蓝色,子叶和胚不含淀粉而不呈颜色。小麦也可用此法清楚地观察各部分构造。 (二)茎构造的观察剪取数段长约0.5—1尺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经过反复摸索,因陋就简地开设了观察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实验,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做法如下: 1.自制简易解剖针实验前,要求每个学生用两根缝被的大针和一支筷子做两根解剖针. 2.用低倍显微镜代替解剖镜(或带支架的放大镜)虫体拉开后,将载玻片置于5×10倍的镜头下观察,找到唾液腺,并用解剖针指示.  相似文献   

19.
在做解剖青蛙(或蟾蜍)实验时,一般都采用破坏脑脊髓的方法处死青蛙。这种方法学生不易掌握,有时青蛙出现死亡,影响实验效果。在解剖过程中,有的青蛙仍然乱动,也影响观察。下面介绍几种简便的方法。 1酒精麻醉用镊子夹取一浸透95%酒精的棉球,塞入青蛙口腔中,然后可观察外形。三四分钟后,青蛙便瘫倒不动,这时打开体腔,观察内部结构,心跳正常,肺部鼓起,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20.
一、学生实验与成立生物实验小组结合学生实验多集中于实验室,教师在讲解和演示后,部分同学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要领、明确操作规程。为解决这个矛盾,选拨生物学基础好,并对生物学有较高兴趣的同学组织起生物实验小组,定期集中活动,让这部分同学成为学生实验对的“小先生”。如血涂片的制成实验,先让小组的同学在小组活动日做,掌握其制作要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辅导,“小先生”分别在各组示范,很快完成了血涂片的制作.青蛙和家兔的解剖也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另外,实验小组饲养的蚯蚓、制作的昆虫标本、骨骼标本等还直接服务于教学。实验小组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丰富了生物学知识,而且还影响和带动了很多同学.为实验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