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肠上皮细胞作为肠道的主要功能细胞,在多种肠道疾病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取组织块消化和肠绒毛消化两种方法对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传代后通过细胞形态学及免疫荧光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肠绒毛消化法所获得的小肠上皮细胞要远好于组织块消化法所得细胞,细胞在24~48h贴壁,呈现出典型的三角形或多角形样,10~12d细胞汇合成片、单层生长、互不重叠;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和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阳性,碱性磷酸酶检测阴性,扫描电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均匀分布的肠绒毛。以上结果表明,该实验成功建立出可连续传代并符合小肠上皮细胞鉴定标准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大鼠主动脉原代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分离大鼠主动脉,直接贴壁于培养皿中,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鉴定细胞。结果:约24小时组织块边缘有游离的新生细胞长出,7天即融合成片。消化传代后细胞呈短梭形或三角形,单层生长,铺路石状,Ⅷ因子表达阳性,呈指数增殖。冻存后复苏细胞活性均超过90%。结论:用贴壁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冻存细胞存活率高,为体外研究提供了稳定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集2周龄兔后肢长骨骨髓,用全骨骨髓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将获得的第2代骨髓基质干细胞以1× 105/mL密度接种于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含10 μg/L VEGF,10 μg/L bFGF,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对诱导2周的细胞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和表型、功能鉴定.结果:经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2周后的细胞呈扁平形,多边形,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1、VWF因子,细胞具有吞噬DiI-Ac-LDL和摄取FITC-UEA-1的功能,诱导的细胞可在BD基质胶内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成功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为血管内皮样细胞,有希望作为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精巢与输精管组织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剪碎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精巢与输精管组织块分别接种于含20?S、双抗以及添加了适量无机盐等的M199-MK、MEM、S20、Grace’s和L-15培养基中,25℃恒温静置培养。结果表明,在Grace’s培养基中,只有少量组织块贴壁。在其余培养基中,大多数组织块能在1~2周内逐渐贴壁,L-15和S20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组织块贴壁后,一些成纤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逐渐从组织块迁移出来。传代后组织块可继续贴壁并重新迁移出一些成纤维细胞与少量上皮样细胞。添加部分草鱼细胞系PSF或斜纹夜蛾细胞系Sl驯化的培养基进行培养,驯化培养基:新鲜培养基=1:5(v/v),结果表明,Sl驯化培养基能促进细胞的迁移。组织块一般可离体培养2~4个月,但是都未能形成细胞单层。胰蛋白酶消化后分散的虾细胞不能贴壁。  相似文献   

5.
低氧对血管内皮细胞肾上腺髓质素基因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低氧条件对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观察了低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ADM基因转录的变化,并探讨ADM在缺血缺氧性疾病机制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HUVEC细胞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美国芝加哥大学Pritzker医学院Gewertz BL教授惠赠),用含20%小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置于37℃,5%CO2培养箱内贴壁生长,待长满培养瓶培养面后用PBS冲洗2次,加入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小鼠原代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方法并检测其生长特性。方法:剥离小鼠主动脉中膜层,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及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来源的原代VSMC,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的纯度和分化状态;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测定小鼠主动脉VSMC传代细胞的生长、增殖特性。结果: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组织块8d后,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18 d后细胞汇合度达到80%以上后传代;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的细胞生长7 d后,汇合度可达80%,此时进行传代;2种方法获得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细胞传至第3代时纯度在95%以上,传至第8代时分化状态并没有改变;MTT法显示细胞生长3~5 d时处于指数生长期。结论:本研究建立了2种可靠稳定的分离和培养小鼠主动脉VSMC的方法,VSMC纯度高,多次传代后细胞特征稳定。  相似文献   

7.
兔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黎明  巩晓明  胡火珍 《四川动物》2007,26(1):18-21,F0002
目的:研究兔胎脑神经干细胞体外生长特性,为探讨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N2无血清培养技术,取18天龄兔胚胎脑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并观察分离的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分化潜能,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从18天龄兔胎脑皮质和纹状体中成功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时细胞呈半贴壁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可传代。细胞呈Nestin免疫反应阳性;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时则分化,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来自兔胎脑神经干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并保持传代能力。无血清N2EGF、bFGF培养基有利于兔胎脑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含血清培养基能诱导兔胎脑神经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用0.1%I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脐静脉肉皮细胞,加入含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M199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胰蛋白酶-EDTA进行消化传代培养,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接种后24h后完全贴壁生长,第445天后融合呈铺路石样镶嵌排列,免疫组化可见胞浆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证实培养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脐静脉灌注II型胶原酶消化法配合M199完全培养液可获得高纯度的内皮细胞,细胞可传代5—6次,但细胞产出量不高,不能传10代以上,5代以后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对于复杂的基础研究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能有效去除成纤维细胞,筛选有较强增殖能力上皮细胞的方法。方法:本研究利用成纤维细胞对G418敏感的特性,在成体小鼠胰腺细胞分离后,采用悬浮细胞直接接种到含30μg/mL G418的培养基中,或细胞贴壁生长汇合至50-70%后用30至100μg/mL之间不同浓度G418处理24h、48h或72h两种方案进行上皮细胞的纯化。结果:在直接接种法培养处理中,存活的大部分细胞为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无法得到纯化的胰腺上皮集落;而在细胞贴壁生长汇合至50-70%后经G418处理,成纤维细胞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死亡率也在逐渐上升,其中50μg/mL G418处理72小时对去除成纤维细胞效果最佳。结论:G418处理能够有效去除成纤维细胞,分离纯化出一群在离体条件下具有强增殖能力、形成大上皮细胞集落的细胞。该分离纯化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成体胰腺干/祖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机制等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猪、鼠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培养与纯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培养和纯化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猪和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进行改进。对其鉴定方法进行了讨论,用胶原酶或胰酶消化法,或机械法分别从猪主动脉,人脐静脉,鼠主动脉获得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进行培养,用光学相差显微镜,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相差显微镜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后2-3小时贴壁,继而铺开生长,在视野内形成散在细胞团,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的单层,随着传代次数增多,可见核分裂,双核及多核,猪血管内皮细胞呈鹅卵石样,多角形,生长分裂旺盛时可见两个或多个核,猪和鼠的平滑肌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外观为长梭形,细胞生长致密时排列成束,相互平行,并且重叠生长,表现为典型的“波峰”与“浪谷”状。猪血管内皮细胞DiI-Ac-LDL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特征性的黄绿色荧光,人Ⅷ因子抗原免疫组化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核周胞浆呈现阳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染色,显微镜下见细胞浆内着色,本介绍的培养及纯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猪平滑肌细胞,鼠平滑肌细胞的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