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硒研究院现有科研人员44人,其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10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研究领域涵盖化学、植保、食品、药学、土化、畜牧、植物学、微生物、生物技术等多个专业。设立种植富硒标准化、养殖富硒标准化、聚硒植物筛选、聚硒微生物、富硒功能性食品、硒检测方法研究等多个学科。每年承担国家、省、州多个硒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2.
<正>应用医学微生物研究室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免疫研究室,是国内第一家免疫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卫生部绿脓杆菌专业实验室依托该室技术力量组建。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奖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获1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3.
<正>应用医学微生物研究室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免疫研究室,是国内第一家免疫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卫生部绿脓杆菌专业实验室依托该室技术力量组建。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奖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获1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4.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团队成立于2007年,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9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生物基因资源和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动物行为学、病理学、分子免疫学和海洋药物学等。团队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相似文献   

5.
<正>应用医学微生物研究室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免疫研究室,是国内第一家免疫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卫生部绿脓杆菌专业实验室依托该室技术力量组建。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奖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佘项,获10佘项发明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6.
<正>应用医学微生物研究室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免疫研究室,是国内第一家免疫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卫生部绿脓杆菌专业实验室依托该室技术力量组建。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奖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获1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拥有百级无菌间、微生物生化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及配套仪器设备等。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研发能力。真诚希望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赢。  相似文献   

7.
<正>应用医学微生物研究室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免疫研究室,是国内第一家免疫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卫生部绿脓杆菌专业实验室依托该室技术力量组建。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奖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获1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拥有百级无菌间、微生物生化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及配套仪器设备等。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研发能力。真诚希望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赢。疫苗及相关产品项目疫苗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疫苗发展的全部三个阶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以来,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先后共组建了1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的项目25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8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1项,硕果累累,成效显著。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骨诱导基质材料和制品及其工程化技术获得了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CT关键技术及系列装置的研究与产业化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新产品近150个,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生产CT机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3):F0002-F0002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农林特产资源深加工研究的中央级科研院所,现设植物资源、资源化学、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工艺装备和天然日化6个重点研究室,拥有各类专业人才百余名,其中研究员21名、国家级专家9名,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8项。  相似文献   

10.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农林特产资源深加工研究的中央级科研院所,现设植物资源、资源化学、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工艺装备和天然日化6个重点研究室,拥有各类专业人才百余名,其中研究员21名、国家级专家9名,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3项。  相似文献   

11.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农林特产资源深加工研究的中央级科研院所,现设植物资源、资源化学、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工艺装备和天然日化6个重点研究室,拥有各类专业人才百余名,其中研究员21名、国家级专家9名,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8项。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野生植物》2008,27(1):F0002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农林特产资源深加工研究的中央级科研院所,现设植物资源、资源化学、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工艺装备和天然日化6个重点研究室,拥有各类专业人才百余名,其中研究员21名、国家级专家9名,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8项。  相似文献   

13.
座落在北京化工大学校园内的生物炼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2007年教育部批准建立的。这个由长江学者、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谭天伟教授担任主任的科研机构.自2003年开始筹建.5年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固定资产达4000万元.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自然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其中“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1项、子项目2项.  相似文献   

14.
座落在北京化工大学校园内的生物炼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2007年教育部批准建立的。这个由长江学者、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谭天伟教授担任主任的科研机构.自2003年开始筹建.5年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固定资产达4000万元.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自然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其中“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1项、子项目2项.  相似文献   

15.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农林特产资源深加工研究的中央级科研院所,现设植物资源、资源化学、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工艺装备和天然日化6个重点研究室,拥有各类专业人才百余名,其中研究员21名、国家级专家9名,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8项。  相似文献   

16.
正胡承孝研究团队将"植物微量元素营养"与"生态安全"结合,致力于以元素硒增强植物抗逆能力、维护农业生态安全的机理研究。目前,在本领域已发表代表性论文20多篇,申请专利4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奖励。主持硒相关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3项。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2013,(2):1
应用医学微生物研究室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免疫研究室,是国内第一家免疫专业实验室,主要从事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卫生部绿脓杆菌专业实验室依托该室技术力量组建。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市级项目30项,获国家、省部级奖6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25项,获10项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8.
《广西植物》2005,25(6):I0016-I0016,I0015
<正>广西植物研究所是广西壮族自治 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的 一个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社会 公益型科研事业单位,创建于1935年, 是广西第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经 过70年的发展,我所已发展成为广西 生物多样性及生物技术科学研究领域 的一个重要基地,拥有一批长期从事 植物学研究的较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取得了一批影响深远的科研成果,70 年来,共取得了科研成果300多项,其 中获广西和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40 多项,出版专著40多部,发表研究论 文2000多篇,目前共承担国家、中科 院和地方各级科研项目60余项。其成 果在学术水平上达到了我国同类研究 的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了国内领  相似文献   

19.
我省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起步较早,有一定基础,技术力量较为雄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共有317人,其中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35.7%和27.9%。目前,在农牧渔业部17位生物技术专家顾问组成员中我省有五位专家参加。“六五”以来,我省共承担国家和农牧渔业部下达的研究项目61项,获得经费861.6万元,占各级下达的研究与应用经费总额的83.86%;得到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31项,金额达128.5万元。我省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袁正宏 《微生物与感染》2006,1(1):F0003-F0003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是一个已有20年历史的部级重点实验室,自建立以来始终以国家防病治病的重大需求为目标,以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为重点,分别从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结构功能、发病机制、机体免疫应答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近5年,实验室主持了国家“863”课题5项,“97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4项,同时还承担其他如上海市、对外合作等科研项目36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