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这是我国生物学教育发展中的标志性进步。新的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对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理性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中重要的、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充分认识理性思维的重要性、熟知理性思维在本学科的教学要点、掌握以论证为代表的教学策略,是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在落实课程标准的努力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这一重大改变对高中生物学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社会责任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4个要素之一,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中重要的、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对于生物学教师而言,社会责任是以往在本学科教学中从未明确提出过的任务要求,教学中的实践积累十分有限。在文献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社会责任在生物学课程中的价值和地位,从生物学家和生物学教师的不同视角,介绍了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教学要求,提出了开展社会责任教育的常用教学策略,旨在为生物学教育工作者落实课程标准提供必要的资讯。  相似文献   

3.
以宜昌市东山中学开发的生物学校本教程《拾翠苑》为例,阐明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原则、内容、实施方案、课程评价及对未来的期许;通过校本课程的践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使生物学校本课程成为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对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探究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学课程展示其自然科学属性的重要标志。科学探究进入我国高中生物学课程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成为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这一改革的方向在新课程中将保持不变并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在使用探究教学策略中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学教师在落实课程标准中面对的具体任务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类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该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的特点,我们探索和建立了以科学素养培养为出发点、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达到了"教学研用"一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  相似文献   

6.
课程整合及相应的教学体系重构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与热点。医学教育中,生物学学科主干课程的整合很有必要,但目前尚无成熟的模式。作者尝试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四门生物学主干课程进行整合,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精简和融合,形成了一门新的整合课程。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基于案例和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跨科室组建教学团队,实行多学科联组教学。这些尝试为高等医学院校生物学相关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这是我国生物学教育发展中的标志性进步。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宗旨、课程安排、内容标准、教学指向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强调了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对本学科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物学涉及的生物进化知识蕴含着许多思政元素,而融入生物进化思想观念不仅有利于实现课程育人功能,也对核心素养提升大有裨益。在初中生物学大概念教学的基础上渗透生物进化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基本观点在生物学课程中贯穿始终。以生物学基本观点引领主题知识块的学习,借以理清各种复杂的生物学关系,深刻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把握知识的普遍联系,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形成生命观念,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生命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4个要素中独具生物学学科特点的维度,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志和关键。生命观念可以被学习者用于科学地解释生命世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然而实现课程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和要求。阐述生命观念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价值,解释生命观念的内涵并说明其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提出教学实践中的建议,以期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11.
以高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奇妙的植物》的实施为主线,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背景、课程目标、实施方式、评价形式等环节进行总结和思考。因地制宜开展系列生物技术的探究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建立生物学核心观念及正确的生命理念,形成热爱生命、关心环境和社会的良好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核心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内容,核心概念的教学是实现生物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而重要的载体.提高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水平,既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生物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出了生物学核心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和程序:以教学单元为着眼点,甄别、确定核心概念并将核心概念转化为基本理解;以生物学现象、事件和过程为载体,以问题为驱动,领悟核心概念的本质,掌握生物学思想和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慷 《植物杂志》2010,(9):109-111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的初中生,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被激发,想伸展理想的翅膀独自飞翔,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课程改革后的初中生物学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天空。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因此,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学好生物学的关键。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快乐,我想,这就是初中教学的重点所在,也是中学生物学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集基础性、前沿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是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6+X"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在高素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体,结合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介绍、专题读书报告会、课堂讨论会等方式构建的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本科生人才。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指向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备课方式和思考流程。采用整体备课策略,在课程、模块、单元、一节课4个层面进行备课。从核心素养的4个维度思考单元和一节课的教育价值,制定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转换为核心问题,再将核心问题转换为评价设计。提出在单元层面思考教育价值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核心问题是驱动一节课的先行组织者。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公布对生物学教学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基于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作业设计应该多元化、实践化、综合化及单元化,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和兴趣点,使学生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轻松又高效地完成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真正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于2017年11月2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办"核心素养与生物学教育"论坛。来自北京、天津400多名教师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是海淀区学科教育系列研讨活动之一。论坛立足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聚焦生物学科课程建设和教与学实践研究,总结教师研修课程建设、实施和评估方式的改进,探讨教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模型有助于明确学科课程标准,促进学业测评发展,助推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落实。通过分析国际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科核心素养模型及其结构特征,发现学科核心素养模型一般涉及学科素养、学科主题、认知要求、问题情境4个维度。结合我国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国际经验启示在构建生物学核心素养模型时应明确素养模型的构成维度及其内在结构,细化素养模型各维度中的具体构成,以及在构建生物学核心素养模型基础上深化学业质量标准与测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高等教育育人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该文以生命科学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细胞生物学"为例,从实施思路、适宜课程思政的知识点、具体实施方法及效果等方面介绍了作者对课程思政的探索,体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为生命科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教委高教司[1996]61号文件的精神,为进一步做好。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物学(以生理学为核心)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立项审批工作,于1996年7月6~7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了高等农林教育面向21世纪本科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第一次研讨会。有8所高等农林院校的2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国家教委“农林高教课改工作组”组长龚祖文教授和02七项目总负责人陈华癸院上具体指导了会议的召开。会议收到教学改革研究报告d篇。题目是:面向ZI世纪,深化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陈华癸);高等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