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聚酰胺色谱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及其它分离手段从香樟叶(Cinnamomum camphora Leaves)70%乙醇提取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l-细辛脂素(2)、(8R,8'R)-3,3',4,4'-四甲氧基-9-氧代-8-8',9-O-9'-木脂素(3)、槲皮素-3-Ο-β-D-葡萄糖苷(4)、山奈酚-3-O-β-芸香糖苷(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6)、槲皮素3-Ο-α-L-鼠李糖苷(7)、芦丁(8)、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苷(9)。其中化合物1,2,6和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及重结晶方法对樟树木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1)、槲皮素(quercetin,2)、山奈酚(kaempferol,3)、(8R,8'R)-3,3',4,4'-四甲氧基-9-氧代-8-8',9-O-9'木脂素((8R,8'R)-3,3',4,4'-tetramethoxy-9-oxo-8-8',9-O-9'lignans,4)、胡萝卜甙(daucosterol,5)、槲素-7-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e,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8)、芦丁(rutin,9)、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0)。化合物1、2、3、5、6、10均为首次从樟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星状凤毛菊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采用各种填料的色谱柱层析方法从药用植物星状凤毛菊(Saussurea stella Maxim)的全草中分离纯化出1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2-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3-(3-甲氧基苯基)丙烯醛(2)、松脂素-4′-O-β-葡萄糖苷(3)、胡萝卜苷(4)、木犀草素(5)、金合欢素(6)、洋芹素(7)、日本椴苷(8)、3′-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9)、洋芹素-7-O-β-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山奈素3-O-α-L-鼠李糖苷(12)、槲皮素-5-O-β-葡萄糖苷(13)、4′-甲氧基槲皮素-5-O-β葡萄糖苷(14)和3-甲氧基山奈素-6-O-β葡萄糖苷(15)。其中化合物1~5、9~10和13~15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漏芦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D-鼠李糖苷(7)、芹菜素-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芹菜素-7-O-α-D-葡萄糖醛酸苷(10)。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漏芦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D-鼠李糖苷(7)、芹菜素-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芹菜素-7-O-α-D-葡萄糖醛酸苷(10)。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利用色谱分离方法与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对叶下珠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4"-O-乙酰基)-O-α-L-鼠李糖-7-O-α-L-鼠李糖苷(1)、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芸香甙(5)、槲皮素(6)、山柰酚(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木犀草素(9)、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0)、蒙花苷(11)、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12)、柚皮苷(13)、橙皮苷(14)。除5~7外的所有化合物均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6、9和10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虎尾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虎尾草Lysimachia barystachys地上部分中分得8个已知黄酮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奈酚(2),金丝桃苷(3)、芦丁(4)、3,5,7,3',4'-五羟基黄酮-3-O-(2,6-二-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半乳糖苷(5),3,5,7,3',4'-五羟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6),3,5,7,4'-四羟基黄酮-3-O-(2,6-二-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半乳糖苷(7),3,5,7,4'-四羟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8).这些化合物除3,4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红豆树茎枝抑菌活性成分,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圆荚草双糖苷(1)、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3)、芒柄花苷(4)、异樱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芦丁(6)、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7)、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染料木素(10)、异樱黄素(11)、2',4',5,7-四羟基异黄酮(12)、大豆素(13)、柚皮素(14)、二氢染料木素(15)、去甲基化美迪紫檀素(16)。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红豆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9、12、15、16首次从红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14对禾谷镰刀菌、西瓜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豆树茎枝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红豆树茎枝抑菌活性成分,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圆荚草双糖苷(1)、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3)、芒柄花苷(4)、异樱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芦丁(6)、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7)、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染料木素(10)、异樱黄素(11)、2',4',5,7-四羟基异黄酮(12)、大豆素(13)、柚皮素(14)、二氢染料木素(15)、去甲基化美迪紫檀素(16)。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红豆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9、12、15、16首次从红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14对禾谷镰刀菌、西瓜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菍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野牡丹科药用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及对比文献等方法鉴定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槲皮素3-O-刺槐二糖苷(2),8-C-吡喃葡萄糖基-5,7,3',4'-四羟基黄酮(3),3-O-β-D-吡喃葡萄糖基-4',5,7-三羟基黄酮(4),6-C-吡喃葡萄糖基-4',5,7-三羟基黄酮(5),3-hydroxy-22(29)-hopen-23-oic acid(6),2,3-di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7),3β-sitosterol laminaribioside(8),姜糖酯B(9),3-O-β-D-galactopyranoside-glycerol1-alkanoates(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二十八烷醇(13),二十四烷酸(14)以及三十四烷(15)化合物结构。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鬼针草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鬼针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IR,1H NMR,13C 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1)、山奈酚-7-O-α-L-鼠李糖苷(2),槲皮素-7-O-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5,7,3‘,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5)和β-谷甾醇(6).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另外,针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测定小鼠血清MDA水平,SOD和GSH-Px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2,3,4和5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藤茎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波谱技术鉴定为:白藜芦醇(1)、5,7-二羟基香豆素(2)、山奈酚(3)、二氢木犀草素(4)、槲皮素(5)、二氢槲皮素(6)、没食子酸(7)、杨梅素(8)、二氢杨梅素(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11)、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2)、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3)。除化合物8和9,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姜黄(Curcuma longa L.)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从姜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α-L-鼠李糖(1→2)-α-L-鼠李糖苷(2)、橙皮素7-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3)、1,7-二(4-羟基苯基)庚烷-4E,6E-二烯-3-酮(4)、1,7-二(4-羟基苯基)庚烷-1E,4E,6E-三烯-3-酮(5)、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酸(6)、对羟基苯甲醛(7)、香草醛(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9)、异香草酸(10)、4-(1-羟基-1-甲基乙基)苯甲酸(11)、R-6-羟基-6-甲基-3-(2-羟基异丙基)-2-烯环己酮(12)、6,9-二羟基-4,7-巨豆二烯-3-酮(13)和β-胡萝卜苷(14)。化合物1、2、3、12和1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HPLC比较分析,姜黄地上部分缺乏姜黄药材的主要功能成分姜黄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DC.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从艾纳香叶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甲氧基二氢槲皮素(1),柽柳黄素(2),3,3'-二甲氧基槲皮素(3),7,4'-二甲氧基二氢槲皮素(4),(2α,3β)-二氢鼠李素(5),艾纳香素(6),sterubin(7),enodicytol(8),二氢槲皮素(9)。化合物3、5、8为首次从艾纳香中分离得到。分别用DPPH法和PNPG法筛选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5~9表现出强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3、5、9表现有较高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该结果为艾纳香的品质评价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爆杖花(Rhododendron spinuliferum)茎叶75%丙酮水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从其乙酸乙酯部分中共分离和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3-O-[3″,4″-O-(异丙叉基)-β-D-木吡喃糖苷] (1),二氢槲皮素(2),二氢槲皮素-3-O-β-D-木吡喃糖苷(3),5,7,4′-三羟基-二氢黄酮醇-3-O-α-L-鼠李吡喃糖苷(4),二氢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5),花青素A-2(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爆杖花的化学成分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中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萃取和色谱分离手段,从罗汉果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1)、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2)、阿魏酸(3)、4′-甲氧基二氢槲皮素(4)、大黄素(5)、芦荟大黄素(6)、槲皮素(7)、山奈酚(8)、山奈酚-7-O-α-L-鼠李糖苷(9),其中化合物3~6为首次从罗汉果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华山蓼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bk中华山蓼(Dxyria sinensis Hemsl.)全草中首次分离得到十四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表没食子儿茶素(1)、(-)-儿茶素没食子酸酯(2)、(-)-表儿茶素(3)、(-)-表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4)、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5)、tiliroside(6)、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桷皮素(8)、2,4-二羟基-6-甲氧基-乙酰基苯-4-O-β-D-吡喃葡萄糖苷(9)、反-N-(4-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10)、顺-N-(4-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11)、icariol A2(12)、(+)-松脂素(13)、Helonioside B(14).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叶棘豆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蒙药多叶棘豆中分离纯化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各种波谱分析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4'-二甲氧基-2'-羟基查尔酮(1)、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2)、7,8-二羟基二氢黄酮(3)、4,2',4'-三羟基查尔酮(4)、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5)、4'-羟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6)、2',4'-二羟基查尔酮(7)、芹菜素(8)、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和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10)。其中,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9.
柴胡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礼  李磊  廖志华  陈敏  孙敏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2564-2567
采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纯化的方法,从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柴胡红景天(Rhodiola bupleuroides)根茎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用光谱分析(UV,IR,MS,1H-NMR,13C-NMR)和化学反应鉴定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1)、山奈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2)、草质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3)、槲皮素(4)、丁香酸(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7-O-β-D-葡萄糖苷(6)、β-谷甾醇(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芙蓉菊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菊科芙蓉菊属植物芙蓉菊的全草中分离得到六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为: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1),粗毛豚草素(2),3',4'-二甲氧基-5',5,7,-三羟基黄酮(3),万寿菊黄索-3,6,7-三甲醚(4),石杉黄素(5),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6).这些黄酮类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