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志》2018,(1)
目的分析面部外伤患者应用急诊美容缝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4例面部外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7例采用急诊清创缝合术,观察组57例给予急诊美容缝合术,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线结反应、愈合后瘢痕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2%,线结反应优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美容缝合术治疗面部外伤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恢复患者的面容,预防瘢痕组织形成,减轻线结反应,但费用较急诊清创缝合术高。  相似文献   

2.
陈爱霞  莫春燕  赵玲 《蛇志》2014,(2):262-263
目的观察急诊洗胃对急性中毒的效果。方法对128例急性中毒患者利用胃管插入的方法进行洗胃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均能顺利插入胃管,其中7例出现轻微的并发症,经过处理后均能治愈,其余无特殊不良反应,均达到了清除胃内毒物的目的。结论患者在服毒后及时、规范的洗胃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而娴熟的急救洗胃护理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7,(2)
目的探讨微格与示教反示教整合教学法对提高急诊专科护士教学能力的效果。方法以传统PPT讲解+操作演示培训为对照组,以微格与示教反示教整合教学方法培训为观察组,比较不同培训方法对提高急诊专科护士教学能力的效果。结果两种不同的培训法在急诊专科护士操作相关理论水平、沟通交流能力、教学自信心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格与示教反示教整合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8,(4)
目的探究情景模拟演练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综合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科的低年资护士14名设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科的低年资护士12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典型急救案例为模本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法进行培训,观察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考核成绩以及医护配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考核成绩、医护配合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演练有利于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提高医护配合满意度,有效降低了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使用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放置一根30#多孔胸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放置一根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VAS评分及CRP及PC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引流管留置时间和胸腔总引流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30#多孔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再次胸腔穿刺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P<0.05),肺不张、漏气、积液或积气等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和术后5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的CRP及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使用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管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30#多孔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次胸腔穿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缓解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洗胃胃管插入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艳梅  江思思 《蛇志》2010,22(4):370-371
目的观察胃管插入不同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68例胎粪吸入患儿按住院日期单双数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试验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发际-剑突"测量法确定胃管插入长度,试验组采用"印堂穴-脐"测量法确定胃管插入长度。观察两组患儿洗胃后的呕吐情况。结果洗胃后两组患儿的呕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儿均无胃出血、窒息发生。结论采用"印堂穴-脐"测量洗胃胃管插入长度优于常规"发际-剑突"测量法,可减少洗胃后呕吐和再次洗胃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将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给予6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可为进一步诊治赢得时间,并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方靖霞 《蛇志》2013,(4):434-435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术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急诊急危重患者在抢救中选择应用留置针颈外静脉穿刺术,并观察穿刺成功率和抢救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均能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及时采血及输液,保证了抢救用药及静脉通道畅通,抢救效果显著。结论颈外静脉穿刺术既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操作安全便捷,可以广泛应用于急诊急救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胸外科食管癌术后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鼻饲。比较两组患者腹胀、腹泻的发生率,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及出院时BMI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和腹泻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饮水时间提前,胃管置留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BMI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联合肠内营养能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肠功能,降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有利于肠内营养的实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加强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探索如何培养我国复合型医学人才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在西京医院肾脏内科工作的低年资住院医师8人,规范化培训学员12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为实验组(双语教学查房组)和对照组(中文教学查房组)。观察两组学员的效果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指标和结论性评价指标。过程性评价指标包括:查房过程中的互动频率、参加查房情况、英文病例探讨会的发言情况和英文综述阅读理解情况等;结论性评价指标包括:学员参加外籍专家进行的英文讲座次数及发言情况、学员及低年资住院医师参加每年医院内考试的成绩以及学员的满意度调查等,共观察6个月。结果:经过观察,实验组逐渐适应肾脏内科双语查房,其查房过程中课堂互动频率以及综述阅读理解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P0.05),而两组学员参加查房的出勤率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肾脏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贯彻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可以逐步加深学员对医学英文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情景式模拟教学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急诊科传统教学法带教,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情景式模拟教学方法带教。教学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并对学员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学员的技能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而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学员对教学效果的主观满意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联合情景式模拟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值得在急诊教学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模拟教学结合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轮转实习的五年制医学生64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名医学生分为PBL组(n=32)和结合教学组(n=32)。PBL组采用PBL教学,结合教学组采用医学模拟结合PBL教学。分别在入科时和轮转实习结束时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记录成绩并比较。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后采取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的形式获得学员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结果:轮转实习结束时,两组理论考试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合教学组技能操作考核成分数显著高于P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员在教学方法接受度高、学习兴趣提升、自学能力提升和临床诊疗水平提高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教学组学员在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与人文关怀提高和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所占比例高于P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PBL教学相比较,医学模拟教学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重症医学教学对学员技能操作的掌握有更好的效果,同时能提高学员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且受到学员的认同与喜爱,应在重症医学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并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途径留置胃管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科急诊ICU实施留置胃管的机械通气患者38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98例,采用经口留置胃管;对照组189例,采用经鼻留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48h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RICU时间。结果留置胃管48h后观察组的口鼻腔损伤例数较对照组偏高以外,其余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VAP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结论经口留置胃管VAP发生率低于经鼻留置胃管。  相似文献   

14.
李政钊 《蛇志》2016,(2):243-245
目的探讨TBL、CBL整合教学法在急诊电除颤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实验组采用TBL、CBL整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两组培训后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并进行教学方法评价调查。结果经过系统的电除颤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的住院医生在理论知识、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教学方面评价指标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BL、CBL整合教学法较传统L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急诊科住院医师规划化培训的临床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床旁超声与血乳酸(LAC)联合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预测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开展补液试验,并按照试验结果的差异将其分作反应组63例和无反应组57例。对两组人员均实施床旁超声检查以及LAC水平检测,并对比相关指标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感染性休克患者床旁超声指标与LAC水平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床旁超声与LAC联合预测上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效能。结果:两组补液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均高于补液前(P<0.05),反应组补液前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IVC)、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VpeakAO)、肱动脉最大速度变异率(△VpeakBA)高于补液后及无反应组(P<0.05)。两组补液后LAC水平均低于补液前,且反应组低于无反应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感染性休克患者LAC水平与△IVC、△VpeakAO、△VpeakBA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知:床旁超声联合LAC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床旁超声和LAC单独预测。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补液后LAC水平降低,床旁超声联合LAC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效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对生殖医学教育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 级临床本科专业两个班级共30 人作为观察 组,进行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另选取同年级的两个班级共28 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生殖医学教学模式培养。运用自行编制的教 学效果调查问卷及SEGUE 量表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及医患沟通技能进行评价及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教学效 果有明显优势,学生对生殖医学更感兴趣,使生殖医学的教学更富有启发性,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对生殖医学的 知识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 病人及沟通结束等四个维度的医患沟通能力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殖医学教育中加强医患沟通技 能的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急诊创伤评分(ETS)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急诊抢救提供更加合适的临床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急诊抢救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由抢救医师依照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进行急救诊断;观察组则由抢救医师根据ETS评分进行记录判定,辅助其作出急救诊断。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情况、院内转运时间及抢救时间,分析影响患者抢救成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明确诊断及抢救成功方面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院内转运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未使用ETS评分及合并多处创伤均为影响患者抢救成功的危险因素。结论:ETS评分可较好的判定出急诊创伤患者的伤情,利于抢救治疗,有效增加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21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4例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躁动-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A,观察全麻术后患者EA发生率,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A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4例患者中有47例发生EA,发生率为23.04%,纳为EA组,剩余的157例未发生EA,纳为非EA组。EA组、非EA组在性别、全麻方式、术前用药、苏醒时间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非EA组在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留置胃管/导尿管、麻醉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后镇痛、术后疼痛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手术类型为妇科手术或泌尿外科手术、留置胃管/导尿管、ASA分级为Ⅱ级、术后疼痛是EA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术后镇痛是EA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手术类型、留置胃管/导尿管、ASA分级、术后疼痛、术后镇痛是全麻术后患者EA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以小组为中心(TBL)教学模式与TBL联合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骨科实习的医学实习生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T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组则采用TBL联合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组实习生实习时间均为6周,分别比较两组实习生各项考核成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各类错误的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实习生基础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病历书写、临床分析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生同意本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思维、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实习积极性的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生清创不彻底、对无菌观念较差、专科查体不熟练、石膏固定不熟练、对患者及其家属指导不足以及病史采集或病历书写错误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BL联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可提高实习生的各项考核成绩,降低实习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各类错误的概率,同时可以提高满意度,值得在骨科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医学救援实战演练教学贴近实战,并综合各学科而设,是培养应急性医学救援人才的必备课程。以往演练暴露诸多问题,例如学员不能全面参与训练,学员对突发状况应对能力较弱,训练内容设置不合理以及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员训练的真实情况等问题。我们进行高原医学救援演练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多用途学习模块,学员全面参与演练科目的方式,整合课堂、临床相关方面知识技能,组织教学训练单元,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救治流程,删减调整不相关内容,可在短期内完成培训。最后,通过考核方式改革,采用全程考查并及时对参训人员进行反馈保证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