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稻田稻秆潜蝇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4在浙江较系统地研究了山区和半山区稻田稻秆潜蝇的种群动态与为害损失的关系,组建了田间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1、2代稻秆潜蝇的卵、幼虫、蛹、成虫死亡率分别为42.7%、14.5%、4.4%、12.6%和32.8%、16.5%、18.9%、15.6%。水稻秧苗期、大田期稻秆潜蝇卵(虫)量与株为害率、为害损失率的关系分析表明,随着卵(虫)量增加,株为害率上升,产量损失率加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成虫盛发至卵孵盛期为防治适期,稻秆潜蝇防治指标为秧苗期平均每百株有卵10粒,株为害率1%以上;大田期平均每丛水稻有卵1粒,株为害率3%~5%。  相似文献   

2.
单季晚稻稻秆潜蝇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银方  徐永强 《昆虫知识》1996,33(6):323-326
稻秆潜蝇ChloropsoryzaeMatsumura自60年代末发现为害以来,一直是浙江山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面积继续扩大,且为害加重,已成为单季晚稻生产的主要障碍。肖锋[1]、李克诚等[2]根据被害株率与产量损失的相关方法提出被害株率作为防治指标,对指导防治有一定意义,但缺少以卵量为指导的研究和报道。为摸清稻秆潜蝇卵、株为害率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合理的防治的经济阈值,开展“查定”防治,1994年我们安排了单季晚稻秧田,本田上的一、二代稻秆潜蝇不同卵量密度为害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的田间小区试验,并制定出秧田和本田…  相似文献   

3.
陈宜构  林玉福 《昆虫知识》1994,31(4):200-201
稻秆蝇ChloropsoryzaeMatsumura,又名稻黄潜秆蝇、稻秆潜蝇,是我县中、高山区新上升的水稻害虫,一年发生3代,1~2此为害水稻。全县水稻受害国积约15万亩,受害平均损失率4.9%,重的达14%以上。大田防治为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用甲胺磷等农药取代味哺月,必须掌握在卵孵化盛期内施药,时间性极强。为了有效地指导防治,几年来我们应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幼虫发生期预测预报,收到了较抒的效果。1肾饲养法据田间调查,稻拜蝇幼虫侵入寄生后一般不转株,l~2代发生比较整齐,化蛹期内,凡被害水稻一般也可剥查到蛹。蛹在饲养中发育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大豆田豆秆黑潜蝇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sojge(Zehntner)是安徽省霍邱县沿淮地区大豆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为害夏大豆,虫株率可达30%~70%,更高的达100%;产量损失一般在15%~30%,严重者达60%以上。为了制定科学的防治指标,1992~1994年作者就豆秆黑潜蝇为害夏大豆损失与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研究方法选择豆秆黑潜蝇密度较高、为害较重的夏大豆田。地点设在霍邱县城西湖乡新河村,土壤为肥力中等的沙质壤上,夏大豆品种为“凝珍”,采用尼纶网大田小区隔离人工接虫法。尼纶网箱底面积1×2m2,深1m。按每小区面积为2m2计…  相似文献   

5.
<正>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 sasakii Yuasa etIsitani,俗名黑稻秆蝇,日本称稻茎水际蝇,属水蝇科毛眼水蝇属,在湖北荆州地区多年来就有发生,近年发生面积扩大,初步调查分布湖北及湖南西部的丘陵稻区和部分平原稻区。在双季稻地区主要为害迟插早稻,中稻为主的混栽稻区主要为害迟插中稻和双晚苗田,各地杂交稻和杂交稻制种田受害尤为严重。被害稻株抽出的心叶成花白色的孔洞叶、破叶、断叶、半枯心,推迟水稻生育期,是苗田和本田初期的重要害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中旬,新宁县发生一种不知名的害虫为害水稻,发生面广,来势很猛,全县69,000多亩早稻和部分中稻均有不同程度的为害,经我处与湖南农学院初步鉴定为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属双翅目,黄潜蝇科。过去在我省和国内很少发生,为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为害习性,找出有效防治办法,我们于5月23日来到新宁,与县农业局技术干部一道深入全县发生最重的崀山公社进行调查了解和观察研究,邵阳专署农科所亦派人参加一段调查。为提起各地注意,广泛进行调查,澄清该虫的分布情况,特就现已掌握的资料和情况整理如后:  相似文献   

7.
稻秆潜蝇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秆潜蝇Cklorapsoryzae (Matsumura)在我县80年代仅是零星发生的一种次要害虫,但近年来种群数量迅建增加,已上升为中、高海拔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尤溪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步量以蛹)在冬闲农地、板田或田边、沟边的看麦娘、游草上越冬。以第二代为主害代,于6月中旬一8月中旬幼虫为害中稻和单晚孕期间的心叶、生长点与幼穗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药治为辅的综防措施,控害效果好。药治每亩用3%呋喃丹3kg、10%益舒宝1.25kg和3%米乐尔1.25kg拌细土20kg撒施,防效分别可达82.43%、77.50%和69.74%。  相似文献   

8.
稻秆潜蝇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梅新 《昆虫知识》1990,27(2):72-73
<正>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属双翅目黄潜蝇科。70年代初,我县只部分山区零星发生,到70年代末逐步蔓延成灾。1983年以来,我县常年发生面积在3.5万亩左右,发生田块一般损失15~25%,高的可达40%以上,已成为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983~1985年我们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我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海拔最低348米,最高1,626米,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1217.5毫米。多数稻田分布在海拔400—1,000米的塝坡、山弯及沟冲地区,多为带状梯田和山弯梯田,有利于稻秆蝇 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的发生和为害。从1972年发现该虫为害以来,近年其为害渐见加重。据调查,1980年第二代发生面积已占水稻面积的20—22%,每亩损失粮食5%以上。1981年发生面积增至为27—32%。成灾面积占发生面积的43—50%,重灾蚯块每亩损失粮食一般达25—30%,最高可达40%以上。因此,该虫已成为我县七十年  相似文献   

10.
<正> 通过在第一代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Mets成虫产卵高峰期,分别选择未施药的不同播种量的秧田的随机5点调查以及对不同播期秧田随机各取100株带卵秧苗的考查,其结果如下: 1.稻秆蝇成虫产卵与秧苗密度(或播种量)成负相关。秧苗密度小,产卵多;秧苗密度大,产卵少(见表)。 2.据调查300株着卵株的结果分析,单株着卵以1粒为主,占71.6%;2—3粒者少数,占  相似文献   

11.
大豆潜蝇的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有多种潜蝇严重为害大豆,我们在编绘《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时,搜集了国内15个省(区)的为害大豆的潜蝇各虫态、为害状标本和资料~*,发现共有5种,它们的名称和发生地如下: 1.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ner)de Meijere,1972 分布在吉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包括海南岛)等省。 2.豆梢黑潜蝇Melanagromyza dolichostigmade Meijere,1912  相似文献   

12.
麦水蝇(Hydrellia grisla Fallen)是我县为害麦类作物害虫之一。每当穗期,幼虫就蛀入叶鞘内为害,使叶鞘变成枯白色,受害重的麦地有虫株高达100%,一般在20—30%,减产10—15%左右。为了掌握麦水蝇的生活规律,找出防治适期和有效农药,近几年内进行了一些调查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外来入侵性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于2018年3月26日在云南弥渡县被发现,为明确其发生为害情况,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阻止该虫的发生和蔓延,本研究采用性诱剂进行田间调查分析了番茄潜叶蛾的发生情况,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噻虫嗪、噻虫胺、虫螨腈、苏云菌杆菌、乙基多杀菌素、阿维·氯虫苯甲酰胺、噻虫·高氯氟和阿维·灭蝇胺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番茄种植区域均有发生,大棚番茄地发生尤其严重,为害株达100%,百叶幼虫量55.00~101.67头/百叶,周诱蛾量4.70~61.20头/板,果子的为害率达19.33%,最高达40%.田间药效的结果表明:33%阿维·灭蝇胺SC防效较好,药后3 d防效达74.30%,其次30%虫螨腈SC、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S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药后3 d防效64.25%、67.98%、54.85%,药后5 d防效79.08%、79.00%、73.45%,药后7 d防效81.60%、80.45%、65.70%.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在弥渡县大棚发生为害较为严重,性诱剂对成虫有良好的诱集效果,虫螨腈、阿维·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灭蝇胺可作为幼虫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4.
豌豆植潜蝇为害油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菜是我省重要的冬季油料作物。但近年豌豆植潜蝇为害日趋严重,成为油菜生产上的重要障碍。我们进行了两年的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为害情况 豌豆植潜蝇Phytomyza horticola Goureau(以下简称潜蝇)以幼虫潜入油菜叶片内,啃食叶肉,受害叶片很快枯黄脱落,菜籽不饱满,出油率减少。我县大面积油菜被害严重,如1982年4月在湖区天成垸调查,甘蓝型叶片被害率  相似文献   

15.
贝氏潜蝇姬小蜂是为害多种农作物的几种潜叶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蜂.作为一种重要生物防治因子,在北美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进行商品化生产,用来防治蔬菜及观赏性花卉上的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为了对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文详细的论述了贝氏潜蝇姬小蜂的寄主范围,生物学,饲养繁殖及化学杀虫剂对其影响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 菲岛毛眼水蝇Hydrellia philippina Ferino是水稻害虫。除菲律宾报告寄主水稻外,我们尚发现为害李氏禾(游草)Leersia hexandra Swarez。 笔者曾到我区柳州、南宁、玉林、百色、桂林及广东海南等地观察,亦发现该虫不同程度地发生。亦有依其为害状误称稻秆蝇Chloropsoryzae Matsumura的。我们还在稻田及水沟杂草上捕到一种东方毛眼水蝇H.orientalis Miyagi,该虫是否为害水稻,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7.
<正>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已成为大豆毁灭性的害虫。据1981—1984年的调查研究,淮北地区夏大豆受害面积逐年扩大与加重,一般田块减产30%左右,较重的可达90%以上。现将近几年研究情况初报于下。 一、发生规律 豆秆黑潜蝇在淮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卵产在小面积的春大豆和早播的夏大豆植株上,被害株率0.5—1%。第二代成虫于6月下旬出现,卵产在夏大豆植株上。幼虫为害盛期是7月上、中旬,大豆  相似文献   

18.
苜蓿蚜虫是为害苕草的一种重要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对苕草的生长和鲜草产量的影响很大,成为提高绿肥——苕草产量的一种主要障碍。以往每年都有发生,但为害不重,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和防治。近两年来,苜蓿蚜发生较为普遍,为害有所加重,发生面积逐渐扩大。例如在湖北广济县,受害面积一般要占苕草面积的70—90%,受害严重的则占发虫面积的50—80%。受害轻的,苕草生长矮小,受害重的,苕草成片枯死;一般减少鲜草产量30%左右,严重则达70%。因此,苜蓿蚜的发生为害,有时成为苕草生产上的威胁。苕草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各县冬种绿肥中的一种最主要的肥料,常年种植面积要占绿肥面积的70%以上,是早、中稻肥料的主耍来源。因此,研究苜蓿蚜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和消灭苜蓿蚜为害,成为增产绿肥解决肥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就我们1962—1963年调查研究的结果,加以整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柳枝潜蝇金小蜂Sphegaster sp.属金小蜂科,柄腹金小蜂亚科,是柳枝潜蝇(学名待定)卵—幼虫期的跨期内寄生的优势种天敌,据1983年6月和1984年6月考查,寄生率分别为34.2%和67.4%,对其为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作者于1983—1986年对其进行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结果如下。 在驻马店地区柳枝潜蝇金小蜂一年发生一代,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寄主发育历期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0.
<正> 豌豆植潜蝇Phytomyza horticola Goureau(以下简称潜蝇)是我县油菜的重要害虫,一般百株虫可达数千条,多至近万条,严重影响了油菜出油率,是油菜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两年对不同的油菜品种和各种类型田的系统调查,发现潜蝇的发生有如下显著特点:油菜苗期(10~翌年1月)至抽苔期(2月)潜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