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近年来在福建各地进行动物资源调查,采集一批脊椎动物检查,检得很多种类的线虫,经鉴定,其中有6种是新种,现记述于后。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一.杆咽科Rhabdochonidae Skrjabin,19461.武夷杆咽线虫Rhabdochona wuyiensis,新种(图1)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作者近年来在福建省福州地区进行鸟类寄生线虫调查时所采集的饰带类线虫的三新种。伪树莺针形线虫,新种Acuariapseudicettiaesp.nov.寄生于毛脚燕Delichonurbica的砂囊角质层小;鸥梳旋线虫,新种Pectinospiruralarisp.nov.寄生于灰背鸥La-russchislisagus的砂囊角质层中;福建裂饰线虫,新种Schistorophusfukienensissp.nov.采自金鸻Charadriusdominicusfulvus和黑腹滨鹬Calidrisalpinasakhlina的砂囊。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3.
尖尾类线虫(Oxyurata Skrjabin,1923)种类很多,我国很多生物学工作者曾进行过研究(徐锡藩1933,李希杰1933,顾瑞岩1939,伍献文、龚建章1944—1945,徐(山乃)南1957,尹文真1966)。我们于1963年开始在福建各地采集各种脊椎动物检查,从6种哺乳类、7种鸟类、6种爬虫类和5种两栖类动物的肠中,检得这一类的线虫有30种,分隶于8科16属。其中6种是我国人畜常见的寄生虫,11种是我国过去已报告的种类,6种是我国新纪录,7种是新种。兹将新种和新纪录(包括1宿主新纪录)记述如后。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福建棘头虫记述Ⅱ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棘头虫(Acanthocephala Rudolphi,1808),作者(1966)曾报告过40种。近年来,在福建各地又采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有11种,其中有7个新种,兹记述于后。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一、四旋棘科Quadrigyridae Van Cleave,1920  相似文献   

5.
旋尾类线虫一新种(旋尾目:旋尾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在福建省采集的旋尾类线虫一新种,纹翼鸟胃线虫,新种Cyrnea(Procyrnea)strialata sp.nov.寄生于松雀鹰Accipiter vigatus nisoides的砂囊中。本新种两个发达的侧翼和雄虫的尾翼上均具波浪状的角质横纹而与其它种类不同。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6.
福建几种鱼类寄生线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鱼类寄生线虫,过去徐锡藩(1933)、伍献文等(1941、1942)、李淑颖(1941)、伍惠生(1956、1964)、汪溥钦(1975、1976、1981)等,先后曾有记载。近年来我们在福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中,检查一些鱼类,获得我国过去未报告的线虫有6种,分隶于4科6属,其中有1新属5新种。兹报告于后。标本保存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单殖吸虫(Monogenea)是低等脊椎动物的体外寄生虫,大多数种类见于鱼类的体表和鳃上,另有一些种类寄生于两栖、爬虫、哺乳类动物。在无尾两栖类单殖吸虫中,有些虫种的幼虫感染蝌蚪的鳃,如多盘虫Polystoma integerrimun;另有一些虫种侵入变态后宿主的肾脏,如原多盘虫Protopolystoma xenopodis和真多盘虫Eupolystoma alluaudi;还有一些虫种侵入宿主的肺部,如美洲伪双睾虫(Pseudodiplorchis americanus)和铲足新双睾虫(Neodiplorchis scaphiopodis),但它们的成虫都寄生在宿主的膀胱内。海龟类爬行动物的单殖吸虫一般寄生于口腔、咽或膀胱中。…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西藏羊卓雍错Yamdrok Lake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生态,探索寄生虫与西藏高原环境和独特的鱼类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肠道寄生蠕虫为对象,于2020年7月对180尾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 [雌性120尾,雄性60尾,全长22.20—49.20 cm,平均全长(36.76±4.18) cm,体重77.3—896.7 g,平均体重(425.92±148.27) g]进行了剖检,对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等群落生态进行了分析。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由5个物种构成,分别为聂氏似短节绦虫Parabreviscolex niepini、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eudyptulae、束首线虫未定种Streptocara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和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新棘吻虫未定种、聂氏似短节绦虫、异肉吸虫未定种、对盲囊线虫和束首线虫未定种。平均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聂氏似短节绦虫、新棘吻虫未定种、束首线虫未定种、异肉吸虫未定种和对盲囊线虫。群落的Marga...  相似文献   

9.
福建几种驼形线虫及其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驼形类线虫(Camallanata Chitwood,1936)多数是鱼类的寄生虫,目前已知有三百多种。我国鱼类资源丰富,受这一类线虫害生的鱼亦属不少。早在1933年徐锡藩等曾进行过此类线虫的研究,近年来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湖北省进行鱼病病原调查时。也作过这类线虫的调查。作者于1962—1965年在福州检查了一些鱼类和爬行类动物,检得驼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在四川省马边县采集的旋尾类线虫一新种,定名为马边假杆咽线虫,新种Pseudorhabdochona mabianensis sp.nov.寄生于西昌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ichangensis Chang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Tchang)的肠道中。该寄生虫的发现证明假杆咽属Pseudorhabdochona Liu etWu,1941不应该合并到杆咽属Anabdochona Rajlliet,(1916).    相似文献   

11.
假杆咽属线虫一新种及该属分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四川省马边县采集的旋尾类线虫一新种,定名为马边假杆咽线虫,新种Pseudorhabodochona mabianensis sp.nov.寄生于西昌华吸鳅Sinogastromyzpon sichangensis Chang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肠道中,该寄生虫的发现证明假杆咽属Pseudorhabdochona Liu et Wu,1941年不应该合  相似文献   

12.
蛔目(Ascaridida)是寄生线虫中较大的目,其种类均寄生于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体内,有些虫种还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的病原体。自从1883年Beneden首先报道马蛔虫的染色体以来,关于蛔目线虫的染色体研究逐渐增多。各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蛔目线虫  相似文献   

13.
据文献记载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已有150余种寄生虫,包括蠕虫、节足动物、原生动物的球虫、锥虫、吸管虫和粘体虫等寄生。数年来通过在福建、江苏、江西等地的调查,以及参考过去的文献报告,日本鳗鲡寄生蠕虫有36种(见下),有的种类感染率和感染度都很高,如在福州检查50尾鳗鲡,其中长螺线虫感染率为30%,感染度5—30条;寄生于鳔中的粗厚鳗居线虫,感染率占70%,感染度2—12条。其他如日本槽头绦虫、乳突鳗孔吸虫、球头鳗居线虫等,在一些地区感染亦很严重。寄生日本鳗鲡的原生动物,据日本记载已知有22种,国内尚待研究。寄生日本鳗鲡的蠕虫…  相似文献   

14.
福建毛细科(鞭尾目)线虫记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寄生于脊椎动物体中的毛细科(Capillariidae Neveu-Lenaire,1936)线虫,种类很多,据Yamaguti(1961)记载有256种,近年来又有新种不断发现,估计有300余种。其中有很多种类是禽畜的寄生虫,寄生于消化道的粘膜下,影响其消化和吸收机能,为害很大。这类线虫斯氏等(Skrjabin et al.,1957)依据其交接刺的有无,刺鞘是否有棘等特征分为5个属。由于过去报告的种类,很多是仅检得雌虫描述所定名,难以区分,因此山口左仲  相似文献   

15.
福建海鱼的寄生线虫记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80年春季,我们曾对福建沿海的崇武、石码、东山半岛等地进行了海鱼的寄生蠕虫检查。对37种海鱼,共121尾进行了解剖,有73尾鱼感染线虫,感染率为63.33%,其中线虫幼虫的感染率占89.04%(多发现在腹腔内),而成虫则很少,仅占10.96%。所获成虫标本经分析鉴定,共4种,其中包括2新种,l种新纪录和1种新宿主。现概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头鲻、鳆鲻的寄生动物 Ⅰ.汉沽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汉沽地区头鲻、(鱼夋)鲻的寄生动物共7种,其中单殖类吸虫1种、复殖类吸虫1种、线虫幼虫1种、棘头虫2种、寄生桡足类2种。对多刺四旋棘虫、新种Quadrigyrus polyspinosus进行了形态上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昆虫寄生线虫新线虫属酯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酯酶分析已逐渐被广泛地作为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一种手段。蚊蝇的酯酶分析不仅应用在分类上而且还涉及遗传学和抗性问题的研究(Ahmad,1976;Steiner等,1979)。蠕虫方面仅见寄生于脊椎动物的蠕虫的酯酶分析(Balasubramanian等,1982),尚未见到对昆虫寄生线虫酯酶研究的报道。本文就实验室保存并在人工培养基上连续培养四年以上的五种昆虫寄生线虫对它们的非特异性酯酶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作一初步分析,以期作为在昆虫寄生线虫分类学上应用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报道寄生于北京猛禽的2种旋尾类线虫,其中一种为新种,另一种为中国新纪录种。作者分别对其做了光镜和电镜观察。北京副旋翼线虫,新种Paraspiralatus beijingensis sp.nov.采自于雕鸮的口腔和胃内,它与P. sakeri Gibbons,Nicholls &Bailey,2004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单个的肛前乳突,右交合刺远末端弯向背侧并稍微膨大而P. sakeri的交合刺远末端是直的,不膨大,呈钝尖形。纵纹腹小鸮无肛线虫Aprocta noctuae Spaul,1928采自红角鸮的体腔。本次所观察标本在形态上,如交合刺的长短和形状,尾乳突的数目和排列,阴门的位置,卵的大小等,都与前人对A. noctuae的描述一致。但是电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 noctuae的头端具有8个头乳突而不是4个,线虫角质层具有精细的横纹。A. noctuae为我国新纪录种。标本保存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头鲻、鲮鲻的寄生动物——Ⅱ.蓬莱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莱地区头鲻、(鱼夋)鲻的寄生动物区系由9种组成:单殖类吸虫1种、复殖类吸虫1种、绦虫胚囊蚴1种、线虫1种、棘头虫2种、寄生桡足类3种。(鱼夋)棘头虫 Acanthocephalus lizus 及卷尾带巾线虫Cucullanus spirocaudus 均为新种。首次发现了侧尾鱼虱 Caligus laticaudus Shiino 的第3期附着幼体。文中对上述2新种及侧尾鱼虱第3附着幼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鱼类寄生六鞭毛虫五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鞭毛科(Hexamitidae)属动鞭纲(Zoomastigophorea)、双体目(Diplomonadida).自Moore首次报道寄生于鱼类的六鞭毛虫始,到目前为止,已报道寄生于鱼类的六鞭毛虫,共计30余种,分别隶属于六鞭毛虫属(Hexamit a)和旋核鞭毛虫属(Spironucleus).作者发现五新种,它们是寄生于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 microlepis Bleeker)的关桥六鞭毛虫(Hexamit a guanqiaoensis sp. nov.)、寄生于黄尾鲴(Xenocypris dividi Bleeker)的梁子湖六鞭毛虫(Hexamita liangzihuensis sp. nov.)和微小旋核鞭毛虫(Spironucleus mi nutus sp. nov.)、寄生于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 Günther)的多形六鞭毛虫(He xamita varformis sp. nov.)和粒状旋核鞭毛虫(Spironucleus granularis sp. nov.).采用蛋白银染色方法,对寄生于鱼类的六鞭毛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