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1978年胰岛素研究学术交流会于3月15日至21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卫生部门及大专院校的代表共六十六人参加了会议。学术报告包括国内外关于胰岛素和糖尿病研究动态综述报告及专题工作报告。现将部分专题报告的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
《生物磁学》2009,(14):I0003-I0003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体内胰岛素水平过高,妇女绝经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7月23日出版的《癌症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对5450名妇女的胰岛素水平和乳腺癌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体内胰岛素水平最高的妇女志乳腺癌的几率是胰岛素水平最低妇女的两倍。与体态偏胖的妇女相比,那些体态偏瘦的妇女更容易因胰岛素水平过高而罹患乳腺癌。  相似文献   

3.
Cuatrecasas报道除去细胞表面的神经氨酸并不影响被处理细胞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但继神经氨酸后再除去半乳糖,就使被处理细胞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降低。前文报道若干外源凝集素对胰岛素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推测胰岛素受体分子上与胰岛素结合部位或其附近存在着甘露糖或葡萄糖。Kazten曾研究了一些糖类或其衍生物对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的影响,但结论似乎不很明确。本文报告若干单糖、低聚糖及糖苷对胰岛素与人胎盘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生物物理学术讨论会,已于1988年12月15日至1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与会代表近百人,其中半数以上具有高级研究技术职称,近三分之一是年轻的研究生,使会议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又比较生动活泼。 张龙翔教授等在会上作了综述报告,内容包括“蛋白质工程的进展”、“蛋白质天然态是否稳态”、“胰岛素空间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抵抗(IR)是许多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与脂肪代谢紊乱非常密切,研究发现它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的研究中关于瘦素及瘦素抵抗在胰岛素抵抗及脂肪肝的关系中的作用是研究比较多的,本文主要介绍了胰岛素抵抗、脂肪肝的发生机制及瘦素、瘦素抵抗在其中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可分为低胰岛素血症及高胰岛素血症两种类型。后一种类型的糖尿病人多伴有肥胖症、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但有些病人呈现胰岛素分泌绝对过多。对有肥胖及高血糖的 OB/OB 小鼠研究提示:首先是由于摄入热量过多引起血糖升高及高胰岛素血症;后者导致胰岛受体数目减少,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减低,使血糖进一步升高,造成恶性循环。实验性下丘脑功能失调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同时发现先天性胰岛素受体缺乏及有胰岛素受体抗体者亦有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7.
1984年3月14—15日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由该所蛋白质晶体学研究室主持召开了一次非正式的专题讨论会,就国内外胰岛素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动向作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会上有八个中心发言。梁栋材同志就他们最近获得的去五肽胰岛素晶体结构的仔细研究结果,与已知的胰岛素分子结构对比作了“去五肽胰岛素疏水面的启示”的发言。他说去五肽胰岛素之所以仍保有相当高的胰岛素活力,是由于它仍大体具备了胰岛素的那种能与其靶细胞膜表面受体分子相结合的疏水面。为  相似文献   

8.
1.我们研究了人的不同年龄红细胞的胰岛素受体从膜上增溶后和胰岛素相结合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红细胞年龄的增加,增溶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的最大结合能力下降;ED_(50)降低,同时受体结合位点数减少。青年红细胞的增溶胰岛素受体数比去年的高一倍,但其亲和性不论在结合平衡状态或动力学状态都基本一致。 2.利用γ-~(32)P-ATP的~(32)P参入量研究了胰岛素对不同年龄红细胞增溶蛋白质及外源蛋白质的磷酸化的影响。在胰岛素存在时,磷酸化分别增加2.3—2.9倍,及3.4—4.4倍。胰岛素刺激青年红细胞的增溶蛋白质的磷酸化的敏感性为老年的2.4倍。 3.研究结果表明,单个人的血样可用来研究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及激酶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调控神经元及胰岛细胞中神经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寻找胰岛细胞中可能存在的其他NRSF调控基因.先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筛选及序列比对发现,人胰岛素核心启动子区有一段与NRSE相似的序列,提示,它可能受NRSF调控.构建了含NRS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将其稳定转染于INS-1细胞.构建了3种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含有人胰岛素启动子-荧光素酶(hInsP-LUC)的慢病毒载体,pGL3-Basic载体和含有2拷贝NRSE样基序-荧光素酶(NRSE-LUC)的报告载体.利用稳定转染及瞬时转染实验观察NRSF对报告载体中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利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观察NRSE样基序与NRSF蛋白的结合情况,并通过竞争结合实验、引入特异性抗体实验证实探针与蛋白质结合的特异性.RT-PCR检测证实,感染空病毒的INS-1细胞不表达NRSF,感染含目的基因慢病毒的INS-1细胞能表达NRSF.将含有hInsP-LUC的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于上述2种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NRSF的过表达能明显降低胰岛素启动子的活性.瞬时转染hInsP-LUC报告系统于上述2种细胞,结果也显示NRSF能明显抑制胰岛素启动子-荧光素酶的活性.将含有NRSE-LUC的报告载体瞬时转染于上述2种细胞,结果表明过表达NRSF的INS-1细胞组的荧光素酶相对值比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进一步证实,此NRSE样序列可以与NRSF蛋白特异结合,这种特异结合可以被标准的NRSE序列所竞争.结果表明,人胰岛素启动子中含有NRSE样序列,该序列通过与NRSF蛋白结合从而抑制人胰岛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这一研究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NRSF在胰岛细胞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参照Gambhir等人的报告建立了分离豚鼠、兔和鸡红细胞的方法。比较了豚鼠、兔和鸡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与猪胰岛素的相互作用,初步观察到不同种属动物的红细胞含胰岛素受体的数目似乎与其自身的胰岛素活力成反比。  相似文献   

11.
参照Gambhir等人的报告建立了分离豚鼠、兔和鸡红细胞的方法。比较了豚鼠、兔和鸡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与猪胰岛素的相互作用,初步观察到不同种属动物的红细胞含胰岛素受体的数目似乎与其自身的胰岛素活力成反比。  相似文献   

12.
李义军 《蛇志》2004,16(3):35-36
我院于2000年6月及2003年2月收治2例高胰岛素血症的患儿.现对2例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顾世红  陈建国 《昆虫知识》2009,46(4):501-508
胰岛素及其信号转导的探讨为当代生物学一大热点,研究显示:从线虫到果蝇、小鼠及其人类其胰岛素信号转导路径十分类似。昆虫胰岛素的研究开始于家蚕,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在分离家蚕促前胸腺激素(prothoracictropic hormone,简称PTTH)时,发现所纯化的为一称为家蚕素的神经激素,该激素之氨基酸排列顺序与高等动物体内的胰岛素部分相似,但是家蚕素的生理功能至今仍不是很清楚。而果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则显示,胰岛素及其信号转导调控果蝇的生长、发育、寿命等许许多多的生理现象。专一性地改变果蝇前胸腺之胰岛素信号转导,会严重影响幼虫的蜕皮与变态。而作者利用家蚕所进行的研究更显示,将牛的胰岛素注射于家蚕幼虫体内可显着提高其蜕皮激素的分泌,离体培养前胸腺时加入牛胰岛素也可直接增加其激素的分泌,牛胰岛素可直接活化家蚕前胸腺细胞之胰岛素受体及信号分子Akt的磷酸化。另外,从线虫、果蝇到小鼠胰岛素及其信号转导突变体的研究结果显示了胰岛素信号转导调控寿命的重要性。利用猴子及人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低卡路里摄取之所以会延长寿命是因为卡路里的摄取与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变化有关。因此,不同物种利用相同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调控发育及老化机制,该发现大大鼓舞了科学家们利用低等的生物来研究复杂的生命现象。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胰岛素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很快,主要介绍具有临床意义的速效长效和高效胰岛素研究概况,包括分子设计基础,生物活性和应用前景等.此外,还讨论了胰岛素的受体结合部位及胰岛素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5.
继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及高分辨胰岛素晶体结构分析后,我国科学家又在人胰岛素基因工程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北京大学生物系的一个科研小组,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得到具有天然组成及生物活性的人胰岛素,向规模生产人胰岛素的方向前进了一步。在生物技术出现以前,用于医疗的都是动物胰岛素,它与人胰岛素虽在生物活性上没有多大差别,但由于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6.
体外培养3T3-L1细胞分化模型,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及慢性胰岛素刺激对3T3-L1脂肪细胞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在不同浓度胰岛素及胰岛素慢性刺激的干预下,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VLDLR mRNA水平的变化.微量化GOD-PAP法检测培养基中残存的葡萄糖.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胰岛素浓度的增高促进VLDLR的表达;胰岛素慢性刺激下,VLDLR表达因浓度差异呈现不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的浓度及慢性刺激对3T3-L1脂肪细胞的成熟和VLDLR基因的表达有显著作用,而胰岛素抵抗明显减低成熟脂肪细胞VLDL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仔猪出生后早期阶段能高效地利用日粮氨基酸进行体蛋白质(尤其是骨骼肌蛋白)合成。这种高效的蛋白质沉积与摄食后血浆胰岛素及营养物质(氨基酸、葡萄糖等)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餐后血浆胰岛素、氨基酸及葡萄糖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刺激新生仔猪蛋白质合成。本文着重就摄食引起胰岛素及营养物质信号通路的活化对新生仔猪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猪油、豆油、氢化椰子油、乳脂四种不同脂肪的高脂日粮分别诱发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为此类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日粮,高脂组给予脂肪热量比相同的高脂日粮。喂养6周,每两周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胰岛素,根据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ln1/(FPG×FINS)评定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6周后,猪油组、乳脂组、豆油组血清胰岛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脂组血清TG显著高于其它高脂组(P〈0.05);高脂组血清H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以豆油组下降幅度最大;猪油组、乳脂组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血糖及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种高脂日粮诱发IRS大鼠模型的综合效果依次为乳脂、猪油、豆油、氢化椰子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人和猪胰岛素在降血糖、动力学性质、对激素及中间代谢物的影响、受体亲和力以及免疫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比较,由此可看出人胰岛素与猪胰岛素相比较在临床治疗上的优点,因而提出发展人胰岛素商品生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医用重组人胰岛素及类似物的生产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用重组人胰岛素及类似物的生产和研究寿思明(河南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郑州450052)王文霞(河南省中医院内一病区,郑州450002很多年来,医用胰岛素都是从猪和牛的胰腺提取生产的。首先成功地生产人胰岛素的方法就是对猪胰岛素的改造。猪胰岛素与天然人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