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虫非)蠊俗称蟑螂、油胡蘆、灶马子、偷油婆等。全世界约有2250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过去许多分类学家把它列入昆虫纲的直翅目,现在已独立成为(虫非)蠊目。本目昆虫的食性复杂,生动范围厂泛,有的白天活动有的昼伏夜出,是非常机警的小动物。不少种类生活在青草、树木、灌木林中,或隐在枯枝落叶、草堆下。但却有若干种类生活在人们的家屋内和鸡、牛、羊等畜舍里。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着全民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很多城市和机关都做到“四无”,但是一般人对于苍蝇和蚊子等的危害情况都比较熟知,而对于(虫非)蠊的危害性却还不够清楚,其实它和苍蝇、蚊子一样都能传染疾病,损害人和家畜的健康。本文是介绍一些有关人、畜的(虫非)蠊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危害状况,希望更有利于推进我们的爱国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贵州上二叠统和三叠系的昆虫化石3属4种,其中有1新属2新种。真肘(虫非)蠊和灵肘(虫非)蠊R 和Rs 脉仍保持着原始特性,但又和已经特化了的M 和Cu_A 脉同显于同一个体的前翅上,这对探索(虫非)蠊目前翅的演化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虫非)蠊,俗名蟑螂,属于昆虫纲,(虫非)蠊目。全世界已知种类约3500多种。在我国见于报道的已有11科,48属,168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野外生活的种群,在人居住和工作室内常见的(虫非)蠊仅有七种。这些室内种类不仅传播多种疾病,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而且还能咬坏家庭各种用品,令人厌恶。所以(虫非)蠊之害不亚于苍蝇、蚊虫、老鼠等。 随着调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种类也会陆续发现,为了促进这方面工作的发展,我们对我国常见七种室内(虫非)蠊中四种的酯酶同工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酶谱作了比较研究,可供分类的参考。本文报告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 一、种类简介 (虫非)蠊俗称蟑螂属(虫非)蠊目 (Blataria),是重要的城乡卫生害虫。现知全世界约3,500种,按Braes分类,我国计有11科,48属,168种。(虫非)蠊大多生活于室外,与人类关系密切,具卫生意义的仅有少数生活于室内的种类。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室内(虫非)蠊约16种,我国现知有6种:烟色大蠊Periplaneta fulginosa、美洲大蠊P.amerlcana、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日本大蠊P.japanica、德国小蠊Blattda germinica和中华地鳖Eupolypbaga sinensis。从现有资料看,除日本大蠊仅分布于东北地区、澳洲大蠊分布于南方各省外,其余3种(不包括中华地鳖)  相似文献   

5.
关于(虫非)蠊分布的广泛性,早有资料证明,不论是城市和农村,不论是商店、工厂、机关、学校、居民住宅和交通工具等,都有它的存在。为了更彻底地消灭(虫非)蠊,防治(虫非)蠊受到交通工具的传带,作者着重对大型的交通工具——火车和输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探讨了(虫非)蠊的分布、危害,交通工具对(虫非)蠊的传布作用及如何防治等问题,提出如下报告。一、分布情况1.火车 我们曾对上海、广州、南昌铁路局的14列长途列车及1列短途列车进行了调查,包括餐车、卧车、硬、软席、邮政及行李货物等车廂,列车有南行及北行之分。调查结果表明,(虫非)蠊在火车内的分布,以餐车为多,检出率为42.9%,查获(虫非)蠊数:成虫183只,若虫50只,卵鞘39个,虫种鉴定均为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另抽查的23节硬软席车廂,仅发现一列有2个卵鞘,系凹绿大蠊(Perrplaneta emargmata)。而行李货物车廂9节及邮政车1节尚未发现(虫非)蠊(见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的(虫非)蠊盖翅化石采自河南巩县大峪沟煤矿北面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中;同层位的共生化石有植物Pecopteris(Asterotheca)orientalis(Schenk), Pecopterissp., Taeniopteris sp.; 瓣鳃类? Anthraconautasp.。二叠纪是研究(虫非)蠊历史演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昆虫化石比较少,本文所描述的宗系(虫非)蠊属(Phyloblatta),是我国二叠纪地层里的首次发现。它的盖翅翅脉还保留有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本文记述的3种化石昆虫采自广州市西北石井崩岗上三叠统小坪组含煤岩层,2种为(虫非)蠊盖翅:Triassoblatta tegmina sp.nov.,Triassoblatta opistodictyna sp.nov,属中生(虫非)蠊科三叠(虫非)蠊属;另一种为鞘翅目的鞘翅Shijingocoleus margacrispus gen.et sp.nov.,属裂鞘甲科的新属、新种。前二种(虫非)蠊类于粤中乃首次报道;后一种裂鞘甲不仅是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世界上中生代地层中的首次发现,此科以往的地史记录是晚石炭世一晚二叠世,小坪组发现的这个科证明它存在时间可延续至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8.
(虫非)蠊(蟑螂)是室内常见的一种昆虫,在医学上和经济上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上海等地即把它列入“七害”之內,进行了防治。以往,我们的研究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蠊属蠊种类及其分布、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全国各地(虫非)蠊严重发生,关于(虫非)蠊的种类名称常常以误传误造成混乱。我国作为仓库、卫生害虫的(虫非)蠊约有二十种,加上近似种则有数十种,大蠊属与小蠊属是有害类群,前者作者已撰文载于本刊(1982)。本文根据调查采到的我国小蠊属常见的3种分别叙述其形态、分布、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并附有分类检索表。所有研究用的标本均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虫非)蠊种类繁多,我国已记录的有168种,隶属于11科48属。有些(虫非)蠊为住宅内常见的种类。根据它们的食性和习性看来,不仅为病原性细菌、病毒与原虫的传播者,同时亦为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与人类及畜、禽的疾病关系至为密切。在经济上,盗窃粮食,咬捐物品,造成很大的损失。此外,由(虫非)蠊爬过的食物与食具常沾染特殊恶臭气味和遗留下粪便,为人们所厌恶。它们的危害程度不下于蝇类。为此,作者于1960年1月—12月对于福州(虫非)蠊的种类及美洲大蠊的一般生活习性作了初步调查,借作今后消灭(虫非)蠊的参考依据。兹将一年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调查方法与结果一、(虫非)蠊种类调查 1.种类:以诱捕法和翻搜法采获(虫非)蠊3,562只,经鉴定为9种,隶属于4科6属: (虫非)蠊科(Blattidae) (1)大蠊属(Periplaneta)4种: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虫非)蠊是一类历史渊源最长的昆虫,在中晚石炭世已繁盛于世界上了,但至二叠纪则骤然减少,所以这一时期的化石,世界各地均极少发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气候强烈改变。化石材料的缺乏对探明二叠纪时期(虫非)蠊的特征和这一类群的历史演化,受到了影响。二叠纪(虫非)蠊的发现对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将是重要的。河南禹县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所发现的(虫非)蠊盖翅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在整理昆虫化石的时候,发现了许多蠊目化石标本保存很好,在地层的分布上从老到新发现较全,实为可贵,值得予以报道。 以往,我国的(虫非)蠊化石描述很少。仅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葛利普(Grabau,1923)描述了山东的四种昆虫化石,其中有二种属(虫非)蠊目;后为秉志所订正,一起载入《中国之白垩纪昆虫化石》一文中。秉志文中有关(虫非)蠊目者计有下列种属:Laiyangia paradoxiformis(Grabau),Sinoblatta laiyangensis(Grabau),Mesoblattina sinicus Ping。这些化石按秉志意见,认为其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1935年秉氏又描述了我国抚顺地区下第三系含煤地层里的琥珀化石Cainoblattinopsis fushuensis Ping。此后虽也有少数发现,但未被描述。  相似文献   

13.
郭郛 《昆虫学报》1958,(4):355-360
昆虫咽侧体(corpora allata)虽然早在1828年为J.Muller解剖东方(虫非)蠊 Blatta orien-talis时发现,但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经Wigglesworth在吸血蝽蟓Rhodnius 中证实它是昆虫内分泌器官之一,对昆虫的蜕皮、变态、生殖等有密切的关系。 Heymons(1899)记载 Bacillus rossi(螳螂科)的咽侧体组织构造是呈同心层状的腺  相似文献   

14.
五种蜚蠊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治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孙耘芹  李梅  何凤琴  齐欣 《昆虫知识》2004,41(3):216-222
介绍了分布广泛和危害严重的室内 5种常见蜚蠊 ,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和褐斑大蠊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以及德国小蠊为何能成为室内优势种的原因。蜚蠊的综合治理系统包括 :检查和调查、环境治理、非化学防治、杀虫剂防治、昆虫信息化合物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的防治和其它防治方法。对残留和非残留杀虫剂和剂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做了解释 ,并分别介绍了对每种蜚蠊的具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连惟能 《昆虫学报》1963,(5):664-669
本文报告了1959年2月—1960年1月间在上海龙华郊区进行的三种(虫非)蠊季节消长的观察结果, 各种(虫非)蠊的季节消长有所不同, 美洲大蠊与凹缘大蠊开始出现于4月, 7月下旬达高峰, 11月后消失, 中华地鳖出现于3—12月间, 最高峰是在8月中旬。 最后对(虫非)蠊的季节消长特点与温度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晚石炭纪——古翅类和新翅类昆虫的大发展生活在晚石炭纪的昆虫,已知有11个目,其中7个目已经绝灭,有4个目(缨尾目、蜉蝣目、直翅目和(虫非)蠊目)一直延续到今天。那时的有翅昆虫已分化为古翅类和新翅类两大类群。古翅类包括原蜻蜓  相似文献   

17.
黑胸大蠊的发育、繁殖和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le)是我国室内(虫非)蠊的重要种,在居民住室、医院、饮食行业等处侵害十分广泛。它咬损物品,摄取食物,遗留恶臭。令人厌恶,还携带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和蛔虫卵、钩虫卵等多种寄生虫卵(胡修元等,1981),传播肠道传染病。为此,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它的发育、繁殖和寿命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通过测定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L.)和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的致死效果,以及德国小蠊对杀虫剂氟虫腈的抗性,从而为胶饵选择和蟑螂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饲喂法在实验室测定了7种国产杀蟑胶饵及5种美国产杀蟑胶饵或毒饵站对德国小蠊的致死效果,5种国产蟑螂胶饵对美洲大蠊的致死效果,以及对5种国产蟑螂胶饵陈化1个月后对德国小蠊的致死效果。并采用点滴法测定了两个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氟虫腈的抗性。【结果】7种中国产胶饵中,5种对德国小蠊抗性和非抗性品系在第7天的校正死亡率高于91%。其中韩世和克贝特对德国小蠊的药效显著慢于绿叶、宏宇洁和优士。绿叶、宏宇洁和优士对美洲大蠊在第7天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89%。陈化1个月后的胶饵只有克贝特对蟑螂的致死率有较大降低。美国产胶饵或毒饵站对德国小蠊的致死率均大于82%。点滴法抗性测定结果显示德国小蠊的两个野外品系(Cincy,Irvington)对氟虫腈生理抗性指数分别是4.3和115.1。【结论】不同胶饵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致死效果有明显差异。尽管德国小蠊Irvington品系对氟虫腈表现为高抗性,含0.05%氟虫腈的胶饵仍然对它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 家栖性(虫非)蠊在夜间活动是众所周知的,但其活动习性未见有多少报道。我们对以下三种(虫非)蠊进行了初步观察,现简述如下。 一、方法1979年6—8月间,在本市选择德国小蠊  相似文献   

20.
江西弋阳梅溪早侏罗世昆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产于江西弋阳梅溪门口山组昆虫化石4属、4种,其中1新属、1新种。根据化石可确定含化石地层时代为早侏罗世。这些昆虫化石的发现使中生(虫非)蠊化石组合的分布范围北延至赣东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