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永林 《生态学报》1983,3(1):28-28
奥特博士(Dr.Wayne R.ott)1978年所著《环境指数、理论和实践》(Environmental IndicesTheory and Practice ANN ARBOR SCIENCE publlishers Inc.)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有关环境状况的许多解释和代表性资料。作者收集了有关专业杂志、研究报告和各种政府的出版物。系统地汇集成本书。包括现存的环境指数系统及其设计的原理、应用和结构。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中介绍了指数的作用、指数的语言、环境质量的轮廓、功能破坏的探索、环境的监测以及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他收集的有关环境的数据资料、表达了最简单的信息进展,特别描述  相似文献   

2.
委托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主持的1984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地理学》学术研究讨论会,于今年7月30日在武夷山揭幕,8月13日在福建厦门市总结散会。出席会议的有高等师范院校代表56人,综合性大学和科研单位代表3人,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部和《植物学通报》编辑部各派1人参加会议。大会收到教学和科研论文16篇,录象4片,幻灯片2套。会议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进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植被和黄岗山植被垂直带谱考察。第二阶段在福州召开,邀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赵昭炳副教授作“福建省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区划问题”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王荷生副研究员作“植物染色体地理学和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专题报告,有13位代表在会上作有关教学和科研论文报告。会议期间放映了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天目山植被》《蕨类植物》、西北师范学院地理系的《沙生植被》和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的《九华山植被》等录象,以及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的《海南的热带植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热带与干早区植被》等彩色幻灯片,会中还召开  相似文献   

3.
蔡昆争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458-2458
由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所长骆世明教授主编、全国六所高校(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参加编写的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普通生态学》已于2005年8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48万字,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生态关系的形成和生态学的发展,从地球发展史和生物进化史的角度描述生态关系的形成是一个新的大胆尝试.然后分别从个体生态学(第二章)、种群生态学(第三章)、群落生态学(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五章)、景观生态学(第六章)分层次…  相似文献   

4.
<正> 英国生物学学会生物学研究第121号《昆虫-植物相互关系的生态学》(Ecology of Insect-Plant Interac-tions)一书是由骚桑普敦大学生物系的爱德华(PeterJ.Edwards)和赖登(Stephen D.Wratten)两博士合著的。1980年,伦敦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EdwardArnold(Publishers)Limited)出版。共60面。 该书研究了植物和植食性昆虫之间的生态学和进化关系。前几章(1—6章)谈了作为昆虫食物的植物问题和植物对植食者而发展起来的化学防御机能,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干旱区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自然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降水与固沙植物耗水之间的制约关系。通过扩展经典生态位理论的内涵,用数学抽象的方法定义植物水分生态位适宜度为其水分最适生态位点与现实生态位的贴近度,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固沙植物生态位适宜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建立了生态位适宜度过程模拟方法。依据实验结果进行了有关计算与数值模拟,所做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柠条与油嵩混播为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种植方式,密度为5000株/hm^2时其水分生态位适宜度最高,林木覆盖率也最大。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有限降水限制和沙地土壤水分亏缺胁迫下油篙和柠条对水分的竞争行为,混播下的生态位适宜度变化及稳定共存格局形成的机理。该结果为干旱区人工林的营建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地理学》研究讨论会于1983年7月25日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召开,8月4日在长白山结束。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9所高等师范院校和中山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代表44人。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主办,《植物地理学》研究讨论会理事会主持。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系主任,吉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张子桢教授到会讲了话,校党委常委、系总支书记王文卿同志和副系主任陈才副教授出席了开幕式。这次会议是讨论经修改后的教材使用情况,交流教学经验,报告科研成果,学习《植物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模型光合作用的预测》(Predicting Photosynthesis for Ecosystem Models)一书,系J.D.Hesketh博士和James W.Jones博士合著,并于1980年CRC Press出版。本书是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来论述生态系统模型的。既全面阐述了各种环境因子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也深入地分析了光合作用与其他生理过程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光合作用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的特点时,既作了宏观介绍,也作了微观的描述。全书共分两卷:第一卷主要阐述了“什么是模型光合作用”,“为什么要模型光合作用”、“预测  相似文献   

8.
M. Monsi和T.Saeki主编的《光合生产力的生理生态学》(Ecophysiology of Pho-tosynthetic Productivity)一书已于1978年由日本东京出版社出版。该书是“JIBPsynthesis”丛书之一,列为第19卷。本书内容反映了在1965—1972年日本参加“IBP”研究中,有关光合物质生产方面的论文共34篇。论文阐述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多种栽培植物和一些天然牧草、树木的光合特性,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子以及光合日变化。深刻地分析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二氧化碳、温度、水分、风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还介绍了研究植物光合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植物种群的生态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采用Levins 公式,对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湿地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排序为漂筏苔草(0.907)>毛果苔草(0.864) >狭叶甜茅(0.855) >小叶章=睡菜=球尾花=二歧银莲花(0.500).毛果苔草、漂筏苔草、睡菜与球尾花之间,以及狭叶甜茅、小叶章与二歧银莲花的生态位重叠值均较高,说明几种植物在同一资源位上出现的频率相近,利用资源的能力相似,在对资源利用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睡菜与小叶章和二歧银莲花,以及球尾花与小叶章和二歧银莲花的生态位重叠值均为0,表明几种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水分是导致湿地植物生态适应性差异的主导因子,植物对环境生态位适应的程度是水分和营养状况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湿地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能较好地表征各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分布幅度.  相似文献   

10.
稳定同位素技术凭借简捷、高效的特点, 在水文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众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也为植物水分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与水分的可利用程度紧密相关, 对植物水分利用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以及结构和功能。就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综述了碳氢氧稳定同位素在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水分来源等研究中的原理、方法及应用进展, 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模型法原理》(Fundamentals of Ecological Modelling(1988,Elsevier)是世界著名生态模型专家、丹麦学者S.Jorgensen教授积其20多年生态模型研究之经验及10多年主编国际《生态模型法杂志(Journal of Ecological Modelling)》的心得而著成。全书分9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生态模型在生态学及环境管理研究中的作用。第二章建模的概念,论述了建立生态模型的主要步骤,每一步骤的优缺点。第三章生态模型,讲述了生态模型依生物、物理、化学的原理而划分的几个大类及其应用状况。第四章概念性模型,讨论了框图作为建模工具问题。第五章静态模型,简单介绍了在生态模型发展过程中曾起  相似文献   

12.
《人、植物和生态系统》(Plant,Man,and the Ecosystem)是著名生态学家比林斯(Billings,W.D.)的《植物和生态系统》(Plant and the Ecosystem)的第二版。它以植物为中心概述了与其它生命以及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第一版的是更突出地强调了人的作用。全书分八个郎分:(一)什么是生态学。介绍了生态学研究的对象、领域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强调了该学科的综合性,提出了8个综合  相似文献   

13.
植物密度调控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密度调控规律研究对于推动植物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和指导林业、农业、牧业的合理密植以及恢复、改良不良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植物-3/2与-1/2自疏法则,自疏指数的不稳定性与争论,以及自疏法则与密度调控指数的关系的研究,总结了密度调控指数对水分梯度、盐分浓度、海拔以及光照条件等环境变化的响应,讨论了植物个体间的正负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场、植物形态、盖度等植物密度调控机理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指出自疏指数研究经历从恒定、变异、随环境变化的发展,最后从WBE模型和代谢生态理论(MTE)、植物邻体效应、根冠整合机制、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相互作用的调控、宏观与微观结合等方面展望了植物密度调控规律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丽  胡金明  宋长春  杨涛 《生态学报》2008,28(4):1794-1801
通过野外调查与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波动和静止两种水文情势下,沼泽化草甸植物--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某些生理生态特征(种群密度与高度、叶长、叶宽、茎长、节长以及叶绿素含量)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水文情势对小叶章生理生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波动水文情势下,小叶章种群、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总体随水分的增加而减小或下降,但是由于特定水文情势下形成的群落竞争格局的影响,小叶章单优群落分布带上小叶章各指标值明显大于其它水分带;静止水文情势下,小叶章各指标值呈波动变化,30 cm积水处理下的种群密度、高度、叶宽和茎长以及叶绿素含量与其它处理差别显著.波动水文情势下小叶章各指标测定值均大于静止水文情势下的,同一生活史阶段要较静止水文情势下的提前,生长能力较强.湿地水分条件不仅直接影响植物特性,还通过影响植物定植的土壤环境特征及群落内的竞争格局间接作用于植物.不同水分条件下,小叶章的生理生态特征是水分条件直接与间接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是生态水文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其水分运移过程对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植被建设和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氢氧稳定同位素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度有助于揭示这一过程。介绍了氢氧稳定同位素在土壤-大气界面、土壤-地下水界面、土壤-植物界面和植物-大气界面水分补给传输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土壤水分来源和蒸发;水分补给入渗机制和滞留时间;植物水分来源和水力再分配;蒸散发分割和叶片吸水的相关研究,同时明确了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以及未来亟需加强的方面,以期为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环境格局入手,分析植被对环境的反应,是研究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一条途径。本文采用该途径。从生态种组入手,分析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的相关性,根据该区自然条件的特点,用生态系列表,分析植物对土壤盐碱,水分,有机质和氮素的含量以及土壤酸度的反应。依植物对上述各因素要求的相似性划分单因子生态种组,并以此为基础,综合植物对上述各因素反应的相似性,划分了11个综合因子生态种组,阐明 生态种组与植物群落及立地的关系。依据三者的关系,结合牧业生产,划分了4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7.
《生态昆虫学》(Ecological Entomology)(1984)由美国昆虫生态学各个领域卓有建树的45位专家共同编著,主编 Huffaker,C.B.和 Rabb,R.L.。Huffaker 博士是闻名世界的生物防治专家,现为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伯克利分校和河边分校综合防治与生物防治国际中心主任,曾任美国昆虫学会理事长、国际有害动物和杂草生物防治组织理事长。Huffaker 教授所作的西方盲走蝻——六点始叶螨实验被誉为捕食者-被食者种群相互作用研究的典范,广为各种生态学教科书及有关专著所引用。Rabb 博士是北卡罗兰纳州立大学教授,曾任美国昆虫学会东南分会理事长。全书分五个部分25章,计844页。本书在总结传统研究原理的基础上,综合介绍了昆虫生态学各方面的新探索、新概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环境格局入手,分析植被对环境的反应,是研究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一条途径。本文采用该途径。从生态种组入手,分析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的相关性,根据该区自然条件的特点,用生态系列表,分析植物对土壤盐碱,水分,有机质和氮素的含量以及土壤酸度的反应。依植物对上述各因素要求的相似性划分单因子生态种组,并以此为基础,综合植物对上述各因素反应的相似性,划分了11个综合因子生态种组,阐明 生态种组与植物群落及立地的关系。依据三者的关系,结合牧业生产,划分了4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9.
蔡昆争 《生态学报》2005,25(11):3111-3111
由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所长骆世明教授主编、全国六所高校(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参加编写的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普通生态学》已于2005年8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48万字,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生态关系的形成和生态学的发展,从地球发展史和生物进化史的角度描述生态关系的形成是一个新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20.
植物-土壤系统中水分再分配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美珍  孙建新  蒋高明  董鸣 《生态学报》2006,26(5):1550-1557
在过去100多年里,植物与土壤之间水分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于植物本身的水分利用方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等.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人员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即水分再分配(hydraulic redistribution)作用,具体地讲是在水势差的驱动下水分由根系向土壤中释出的一种双向和被动的水分运转过程,其中既包含水分由深层土壤向表层土壤的释出,也包括由表层土壤向深层土壤的流动,同时还涵盖了水分在水平方向上的侧向运输过程.伴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对生态系统水平衡问题的关注,水分再分配逐渐成为近代植物生态学和水文学的交叉学科生态水文学(ecohydrology)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已经阐明水分再分配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对植物个体蒸腾、碳同化速率有很大贡献,有利于提高根系生活力和土壤养分;另外,在不断扩展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中,也加强了对制约水分再分配作用发生的外部因子的认识.回顾和分析了水分再分配的研究历史、生态学意义、影响因素、测定方法等,特别提出阐述浅根系植物对水分再分配作用的依赖性与依赖程度,从植物进化学角度解释水分再分配作用发生的生理学基础和意义及水分再分配作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等方面将是未来研究的几个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