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卢江 《生物学通报》2001,36(10):39-39
脊蛙反射实验是中学一个重要的神经生理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深化其中有关反射弧的内容 ,尤其是在证明传出、传入神经的功能上加以深化 ,增加一些相关实验内容 ,从而更有效地说明反射弧的组成与反射弧的作用机理。先让学生按照课本的介绍完成脊蛙反射实验 ,留下毁髓实验这一步不做 ,让学生变换 1% H2 SO4纸片的位置重复实验 ,观察脊蛙四肢尤其是上肢的运动情况。帮助学生认识脊髓有分节控制和传导的现象 ,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脊蛙后肢的大腿、小腿及趾部的运动情况。让学生用酸液刺激脊蛙的右侧趾尖 ,观察右侧腿部的运动情况 ,请学生说明其…  相似文献   

2.
脊蛙反射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本文谈谈脊蛙反射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头部剪得不宜过大。一般头部应从齐鼓膜处剪除,剪除之后,青蛙的四肢仍能伸缩,放在解剖盘上可呈蹲伏式;但如果剪得过大,就会因损伤脊髓,四肢瘫痪,不能蹲伏,从而失去反射能力。 (二)刚剪除脑的青蛙,因脊髓处于休克状态,暂时对刺激不起反应,故不可急于作下一步实验。为了省时间,可先让学生把蛙脑切除,然后再让学生看看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或复习一下有关反射、反射弧、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等15分钟以后再接着实验。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 :做好脊蛙反射这个实验除按课本要求做 ,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并增加几项实验内容 ,方能全面理解神经系统中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1 制备脊蛙从鼓膜的后面剪去颅壳和脑。避免造成伤面过大 ,出血过多 ,使脊蛙失去反射的体能。动作要快 ,剪完后不要用清水冲洗 ,可用 0 .65%的生理盐水浸泡的药棉覆在伤口上 ,免得干燥。也可改用探针从枕骨大孔处插入 ,向前破坏脑 ,且勿向后伤脊髓 ,这样出血少 ,使脊蛙体能损失少 ,效果更好。2 观察搔扒反射1)刚制备好的脊蛙应处于休克状态 (休克的表现是躯干和四肢松软 ) …  相似文献   

4.
在高三的生物复习时,我们利用青蛙连续进行“用显微镜观察蛙蹼内血液流动的现象”、“观察蛙心脏的节律性搏动”和“脊蛙反射”三个实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关实验目的、要求与实验步骤详见课本,这里只介绍连续完成这三个实验的有关问题。 1.实验准备一定要充分。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及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的准备。特别要注意选择具有良好生命力的蛙或蟾蜍。由于蛙的脊休克时间较蟾蜍长(多达数十秒),因此,我们用蟾蜍作材料,且不能用铁叉扦或其它有伤蛙体的捕捉方法。捕来的蛙或蟾蜍要保养在有浅水而阴湿的池中,最大限度地使  相似文献   

5.
内容脊蛙反射机能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脊髓的反射机能,认识脊髓是反射的低级中枢,并掌握这一生理实验的实验技术。实验原理 1.脊髓是低级中枢,主要具有反射机能,它可以对体内、外的刺激完成一些简单的低级的反射活动。2.反射的实现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有损伤,都将使反射不能实现。由于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6.
[例1]:下面是有关脊蛙反射的实验。如图所示: (1)若将引起脊蛙搔扒反射的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背部皮肤上,将引起____活动,若贴在足趾皮肤上,则引起____活动。 (2)暴露出脊蛙支配后肢的脊神经根,给予适当的刺激,按下列甲、乙、丙三个示意图作答: A.甲图:刺激后根、引起_____;刺激前根,引起  相似文献   

7.
阐述在“神经调节基本方式”一节课中如何运用“脊蛙反射”实验视频,说明反射的出现依赖于反射弧的完整性这一现象。通过演示清晰、生动的实验视频,既解决了这节课中关于反射弧结构的知识难点,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往的经验,在解剖实验课中把观察蛙的外形和内脏解剖合在一起作为一堂课进行是有困难的,主要的是感到时间促迫,因为要学生分组自己动手解剖观察,还要在课堂上填好青蛙解剖空白图,他们的操作又不够熟练,所以常有时间不足或很多同学不能当堂完成作业的情况。因此,我们在上期讲“青蛙的生活方式和外部形态”一节课时,应用了随堂分组观察活蛙外形的方式来进行廛课,这样认为不仅能减轻解剖实验时免去观察外形的负担,能集中精力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来观察内脏,而且在讲外形时使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效果良好。下面作者把进行的方式与过程介绍如下。课前准备:青蛙便于饲养,价格便宜,多可在本期开始时趁它没蛰居以前,发动同学扑捉,有条件时  相似文献   

9.
1866年蛙心灌流技术的建立开创了离体器官灌流的新纪元,目前蛙心灌流依然是医学和生物学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实验。简要回顾蛙心灌流技术的历史及利用蛙心灌流实验曾经取得的成就,结合当前实验教学的实际问题,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蛙心灌流过程中心肌收缩力不稳定的根源,并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使蛙心灌流实验中心肌收缩力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动物的内耳迷路是姿势反射的感受器之一。当动物的一侧迷路破坏后,可见肌紧张及姿势异常。在做动物迷路破坏效应的实验时,通常选用蛙类或鸟类做实验动物,而蛙类价格便宜,实验结果也比较明显,所以更适合学生做动物迷路破坏效应实验时选用。传统的方法是直接将蛙握在手中进行手术,在多年的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既不方便也不易掌握,因此我们做了改进,实验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改进的方法介绍如下:1蛙的固定用图钉将蛙腹面向上固定于蛙板上。首先将蛙腹面向上握于左手中,翻开下颌用左手拇指压住,右手用图钉将蛙的…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的合理配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晋 《生物学通报》2000,35(6):37-37
目前,全国许多大、中学校,尤其中学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即实验经费不足以及实验动物的缺乏,使许多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必须实验无法开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学大纲的贯彻,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做了探索和尝试,使相同的动物材料重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节约动物,提高其利用率,现以动物生理学实验为例。1 蛙类动物的配用1.1 材料 可选择青蛙或蟾蜍2只。1.2 选择实验 因为蛙类实验较多,故选择以下大纲中规定必做的实验:1)妊娠检验。2)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3)脊髓背根和腹根的机能。4)蛙类心博过程的观察与描记。5)蛙类…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多数普通中学的显微镜数量少,不能满足分组实验的需要。为了上好分组和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看清所要观察的实物,我们经过多次试验将普通教学用的生物显微镜,改装成同时可供三人观察的简易三筒镜,提高了演示效率,现简介有关三筒镜的改装和优缺点: 制作原理反射原理,与潜望镜一样将物像反射在目镜上。制作材料薄的罐筒皮,普通家用镜片(制作小反光镜用),焊锡。制作方法在不损伤原有显微镜的任何零件的前提下,另制一个具有一个直立和两个分枝的镜筒套在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生理卫生神經系统一章的实驗很多,現就我在做脊髓的反射实驗中的一点体会介紹出来: 1.做实驗用的蛙(或蟾蜍)应是新鮮的、有充沛的生活力,若捉来的蛙放的时間較長,或加以撫弄,会使实驗达不到预期效果。 2.在切除腦顱时,应先用湿手巾將蛙体包住,仅使头部露在外面,这样,一方面不妨碍行手术,  相似文献   

14.
在神经生理学中最早导入抑制的概念,是在1845年由Weber 兄弟,电刺激迷走神经观察心跳减慢或停止的实验开始的。嗣后,于1862年,谢切诺夫用实验证明了刺激蛙脑可抑制其脊髓反射,从而提出了中枢抑制的概念。当时尚为医学生的巴甫洛夫,从谢切诺夫总结这一实验的著作“脑的反射”(1866)中得到很大启发,开始了唾液和胃液分泌的心理性影响的研究,并将其进一步发展成为条件反射学的体系。而在他的条件反射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就是关于内抑制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在生理卫生教学中,我们采取综合实验的方法,集中时间、集中内容进行生物生理、形态、解剖等方面的综合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自编实验提纲印发给每个学生,包括实验顺序、原理、目的、步骤、思考题。第二步,学生结合提纲预习实验内容。第三步,学生在实验小组里连续做完规定的实验内容,教师巡回指导。第四步,做好实验作业(绘图、练习题)。进行生物综合实验、关键的一步是教师要巧妙编排好实验顺序,科学地设计思考题,才能使众多实验内容有条不紊顺利地完成,以达到预期目的。例如,用一只青蛙(或蟾蜍)一次可做完六项实验内容,其  相似文献   

16.
林荣坤 《生物学杂志》1991,(3):28-29,20
演示实验是解决课堂教学中重点或难点的非常有效的直观手段之一,是教师为配合讲授新教材而设计的。它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的实验操作是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行为规范。故教师应充分利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学生对演示实验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一)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心理学表明,无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经过意志来实现的注意。为  相似文献   

17.
中学和中师生物教学大纲中都要求学生学会做“解剖蚯蚓”这一实验。通过实验,旨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了解蚯蚓的运动情况,实践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并学会解剖小动物的一般技能。为了使学生能成功地进行这一分组实验,并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时间较充裕的情况下(如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有必要对课本上的实验指导作几点补充讲授,以适当扩大实验的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气候温暖潮湿,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最佳栖息环境。蛙和蛇是这里两个很重要的类群。有关海南脊椎动物鸟和兽的资料还能找到一些,而有关两栖爬行动物的却非常少。为此,我专门请教了上海复旦大学动物学教授黄正一先生。黄先生告诉我,海南已经记录到39种两栖类和104种爬行动物。其中海南疣螈、细刺蛙、脆皮蛙、海南湍蛙、小湍蛙,海南溪树蛙、鳞皮厚蹼蟾、眼斑小树蛙、海南拟髭蟾等9种两栖类和海南蛇蜥、海南脊蛇、粉链蛇和费氏花龟等4种爬行动物为海南岛独有。海南蛇的种类极多,蟒蛇、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水蛇、滑鼠蛇等大量栖息在海南岛中西部山区的热带丛林中。近年海南岛的两栖爬行动物新种和新  相似文献   

19.
细菌革兰氏染色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原则,本文将固定方式和脱色时间两个关键因素设计成梯度对比实验,通过结果的直观差异性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分组和组内实验探索过程中,通过内在好奇心和外在具体任务的双重驱动,主体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情感价值体验得到满足,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思维品质和协作精神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实践证明,针对特定问题巧妙设计探索引导实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和培养严谨的科研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0.
黑斑蛙小观察吕秀芬,李春林(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037)张兰萍,邢俊(北京崖头镇邹家完小学)黑斑蛙是青蛙的一种,在我国分布很广,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好材料。引导学生做些这方面的实验和观察,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搞科学实验的兴趣。现就黑斑蛙胚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