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旱芹根、茎、叶,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Na、K、Ca、Mg、Fe、Mn、Zn、Cu 8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旱芹中富含人体必需的Na、K、Mg、Fe、Ca等元素,各元素在不同部位含量有一定差异。Fe元素在旱芹根中含量为883.57μg.g-1,明显高于茎和叶;Ca、Zn和Mn元素在旱芹叶中的含量分别为11 103.74,214.04,88.07μg.g-1,明显高于茎和根;K、Na和Mg元素在旱芹茎中的含量高于根和叶中,Cu元素含量在各部位差异不大。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8%~105.8%,相对标准偏差(RSD)≤3.36%。  相似文献   

2.
ICP-AES测定广西巴豆不同部位中的十种微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压密封消化罐消解法将晒干的广西巴豆的根、茎、叶、种子壳及种子进行消解,ICP-AES同时测定其中K、Cu、Fe、Zn、Ca、Mg、Mn、Al、Sr、Na元素的含量,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0.2%~114%之间,RSD<5.57%,测定结果符合分析要求。结果显示,Mn、Mg、Ca在巴豆叶中含量最高,种子中则富含Zn、Cu、K、Na,在种子壳中Sr的含量最高,根中含量最高的是Al,而K、Cu、Fe、Zn、Ca、Mg、Mn、Al、Sr、Na十种元素在茎中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
棘茎楤木不同器官营养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棘茎楤木不同器官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棘茎楤木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达60.40,15.41 g/kg,是茎皮的3.4和2.9倍,是根皮的4.5和3.0倍.叶片齐墩果酸含量最高,达179.42 mg/kg,分别是茎皮和根皮的1.6和1.7倍.棘茎楤木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平均含量总体表现为K>Mg> Ca >Mn >Zn> Fe>Na> Cu.根皮中K、Ca、Fe、Cu含量较高,而茎皮中的Mg、Mn、Zn含量高于根皮和叶,Na的含量以叶片为高.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刺三加这一药食两用植物,对刺三加叶中的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等部分营养成分与K、Ca、Mg、Fe、Mn、P、Zn、Na和Cu等部分矿质元素及活性成分(绿原酸和总黄酮)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刺三加叶中的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及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2.75%、2.34%、4.63%和4.13%,与6种常见蔬菜相比较,是6种常见蔬菜的2~10倍;K、Ca、Mg、Fe、Mn、P、Zn、Na和Cu等矿质元素含量分别为:516.00、1061.00、86.58、8.13、4.18、156.12、9.61、8.27和0.044(mg/100 g);与6种常见蔬菜比较后发现除Na和Cu元素含量略低于6种常见蔬菜外,其它成分均相当或高于6种常见蔬菜,其中K、P、Ca、Fe、Mn、Zn是6种常见蔬菜的4~15倍;刺三加叶还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黄酮和绿原酸,黄酮含量为4.06%,绿原酸含量为3.72%,证明刺三加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药食两用植物。该研究为刺三加这一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花对土壤矿质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红花不同部位和时期以及栽培土壤中K、Ca、Na、Mg、Fe、Cu、Zn、Mn、Cr、Cd、Pb、Ba、Ni和Al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红花各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明显。在红花各不同部位中K、Fe、Zn元素在幼苗中含量最高,Ca、Mg元素在成熟叶中含量最高,Cu元素在种子中含量最高;而K和Ca元素在种子中含量最低,Mg、Fe、Cu和Zn元素分别在花、茎、成熟叶和茎中含量最低。红花的幼苗和花对K元素吸收积累明显,幼苗和种子对Cu元素吸收积累明显,Ca元素在成熟叶中积累较多,相应元素含量远比土壤中相应的元素含量高。红花对土壤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差异较大,在长期栽培红花的土壤中应注意对吸收利用多的元素结合施肥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6.
以辣木籽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辣木籽粗脂肪含量为40.12%、蛋白质含量为37.8%、总糖含量为9.75%;辣木籽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32.53%;辣木籽中大量元素P、K、Mg、Ca和Na含量分别为1 262、1 026、495、106、143mg/kg,且K、P的含量远高于Ca、Mg、Na;辣木籽中微量元素Zn、Fe、Mn、Cr和Se含量分别为69.5、30.8、29.6、8.25、0.395mg/kg,且Fe、Mn、Zn的含量远高于Se;辣木籽As、Pb、Hg和Cd等重金属含量非常低。  相似文献   

7.
郝兴华  洪伟  吴承祯  李键  王幼茹  杨晓伟 《生态学报》2012,32(22):6964-6971
在酸雨区,研究叶片元素浓度变化规律对于理解树种选择与重建亚热带森林具有重要意义。在中亚热带丘陵次生林的酸雨区内,测定两个优势树种——台湾相思树(Acacia confusa)、银合欢(Leucaena glauca)的叶片元素(N、P、S、K、Ca、Na、Mg、Fe、Mn、Cu、Zn和Al)含量,并探讨其可能遭受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树种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均表现为N > K > Ca > S > P > Mg > Na,重金属元素表现为Fe > Al > Cu。两树种叶片的P、Ca、Mg、Na、Mn和Cu含量差异极显著,Zn含量差异显著。受频繁酸雨影响,台湾相思(3.42 g/kg)和银合欢(2.70 g/kg)的S含量明显高于中国陆生被子植物叶片的平均值((1.66±3.06) g/kg),Na含量低于S含量,也明显低于中国陆生被子植物叶片Na含量的平均值((2.48±5.45)g/kg),表明研究区域植物叶片的Na元素的特异性,酸雨加速土壤酸化导致土壤Na含量低可能是一个原因。由N/P、Ca/Al摩尔比值的大小可得出,台湾相思为P制约型树种,虽然其Al含量并未超出正常范围值,但其Ca/Al摩尔比值小于12.5,表明存在Al的危害风险;而银合欢属N制约型树种,并未受到Al的危害,更适应研究区生长环境。若仅从叶片元素含量分析,该区域的台湾相思和银合欢受到Fe危害风险,且存在更大的Cu和Zn危害风险,银合欢的Zn、Cu元素累积量大于台湾相思,所以可以认为银合欢的抗性强于台湾相思,可能更适应于酸雨区域生长。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高淳、溧阳、镇江和苏州4个产地‘白玉’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Baiyu’)果实的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含量以及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据此分析果实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白玉’枇杷果实的品质指标及果实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差异。溧阳和苏州产果实的单果质量、横径、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含水量和果肉厚度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高淳和镇江产果实,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极显著低于后二者。果实中N、P、K、Mg、Mn和Zn含量均以苏州产果实最高,Ca含量以镇江产果实最高,Na含量以溧阳产果实最高,Fe和Cu含量均以高淳产果实最高;土壤中N、P、K、Ca、Cu和Zn含量均以苏州产地最高,Mg含量以镇江产地最高,Na和Fe含量均以高淳产地最高,Mn含量以镇江和苏州产地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果实中,除Ca和Fe含量外,其他矿质元素含量与多数果实品质指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其中,N、P、K和Mn含量与单果质量、横径、种子质量和果肉厚度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N、P、K、Mg和Na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和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Cu含量却与单果质量、横径、果肉厚度、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和含水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在土壤中,Ca和Cu含量与果实品质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K和Zn含量与固酸比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Mg和Fe含量与多数果实品质指标均呈负相关,且与其中部分果实品质指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此外,N含量与单果质量、果肉厚度、可滴定酸含量和含水量,P含量与横径、种子质量、果肉厚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溧阳和苏州产‘白玉’枇杷果实较大,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果实中N、P、K、Mg和Cu含量以及土壤中N、Mg、Fe、P和Na含量对果实品质均有较大影响。此外,依据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中各元素的施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三峡库区大尺度、反季节水位变化对消落带狗牙根种养元素吸收和分配特征的影响, 分别测定了三个样带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根、茎、叶中大量元素含量顺序为N>K>P, 中量元素含量顺序为Ca>S>Mg, 微量元素为Fe>Zn>Cu>Mn。根系对K、Mg、S、Fe、Mn、Zn 的吸收均被促进, 而对P 和Ca 的吸收被显著抑制, 低水位根系对N、Cu 的吸收也被显著促进。高水位茎和叶中N、P、K、Mg、S、Cu 的含量呈降低趋势, Ca、Fe、Mn 含量呈显著增大趋势, 且茎中Zn 含量也呈增加趋势。随着水位的降低N、P、K、Mg、S、Zn 含量显著增加, 在叶片中的含量显著大于根、茎, 而Fe、Mn、Cu 表现出主要向茎分布的趋势, 且Ca 在叶中的分配显著被抑制, 而在茎中的分配被促进。随着水位降低新叶中N、P、K、Mg、S 的含量明显高于老叶, 而Fe、Ca、Mn、Zn 和Cu 则相反。随着分枝级数增大N、P、K 的含量呈递增趋势, Ca、Cu、Fe、Zn 呈递减趋势, 而Mg、S 含量呈“∨”形变化。因此, 库区水位已导致消落狗牙根种群营养特征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普通甘薯和紫甘薯样品,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K、Ca、Mg、Fe、Mn、Zn、Cu 7种对人体有益的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普通甘薯和紫甘薯中K、Ca、Fe、Mg元素含量较高,Mn、Zn、Cu元素含量较低,且7种金属元素含量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元素在紫甘薯中的含量均比普通甘薯中含量高。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介于98.5%~10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3.14%。可为普通甘薯与紫甘薯的品质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秦岭产9种野菜中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蔬菜是指自然生长且未经人工栽培的蔬菜,因其富含人体所需的矿质元素、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而备受人们青睐[1-3],被公认为天然绿色食品.近年来,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样化的饮食结构驱使人们不断对各种食品进行开发,尤其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下,食用野菜已成为一种时尚和保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nts of 20 elements (Al, Fe, Mn, Ca, Mg, K, S, Si, P, Cd, Cu, Zn, Ti, Ni, Sr, Mo, Na, B, Cr, V) in 16 plant species collected from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Ca, K and Mg were higher than 1 000 μg·g-1, that of Al, P, Si, Fe, S and Mn ranged between 100—1 000 μg·g-1 and Ti, Cu, Ni, Cr, Mo, Cd and V were less than 10 μg·g- 1. The level of Na content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reported.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element contents was of the Ca> K type. The contents of P, S, Ca and K in different plant samples showed a norm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hile Al and Mn showed a elements lognormal distribution pattern. Plant species differed greatly in the element contents. On analyzing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 V., % ), Al, Mn, Mg, Ni, Sr and Fe had higher C.V., while the C.V. of K, S, P, Cr, Cd and Cu was less than 60%, and Cu had the lowest C.V.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Al and Fe, Al and Ti, Al and Cr, A1 and V, Cd and Sr, Cd and Mo, Fe and V, Zn and Cr, Ni and Sr, Mg and Ni, Mo and Sr, Ca and Sr, Cr and Mo, Na and Mg, Na and P, P and 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16 plant species and 20 dements by 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 (TWINSPAN) method may suggest the difference in dement contents of the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相似文献   

13.
川金丝猴体毛微量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国  刘建利 《兽类学报》1996,16(3):188-193
应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分析了秦岭产川金丝猴体毛中Na、K、Ca、Mg、Zn、Cd、Co、Cu、Ni、Sr、Li、Fe、Al、Mn、B、P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发现除Zn与Mn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外,余者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一般雄性稍高于雌性。与四川产川金丝猴体毛中的Zn、Ca、Cu、Fe含量比较,两地区样本均有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骆驼蓬属元素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西北地区骆驼蓬属植物叶和种子中8种化学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K、Na、Ca、Mg的含量变化为同一分布区的不同种间大于不同分布区的同种间,Fe、Mn、Zn的含量变化为不同分布区的同种间大于同一分布区的不同种间,Cu的含量变化在不同种属、不同环境、不同器官中相对较小。叶中Fe、Mn、K、Mg的含量高于种子,种子中Zn的含量高于叶。K、Na含量与抗旱性有关,不同旱生植物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呈多样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川东红池坝地区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和鸭茅(Dactylisglomerata)人工草地土壤和植物营养元素的含量特征如下:(1)土壤中的元素含量以铁、钾和镁较高,钠、钙、氮、锰和磷较低,硫、锌、硼、铜和钼微少;(2)从元素的富集特征来看,该区土壤中的钙、硫为重度淋溶元素,钾、磷、镁、锌、钠为中度淋溶元素,铁、铜属轻度淋溶元素,锰属富集元素;(3)根据元素的生物吸收系列,红三叶属氮-钙型植物,鸭茅属氮-钾-磷型植物。(4)两种牧草的生物吸收系数,均以钙、硫、磷较高,钠、铁较低,其余7种元素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Concentration of N, P, K, Ca, Mg and S in summer groundnut crop was higher than in kharif while Zn, Fe, Mn and Cu contents were higher in summer crop. Kernel's N, P and Zn; Leaflet's Ca and Mn; Stem's K and Fe; Root's S and Cu and Petiole's Mg contents were highest. Shell's N, P, K, Mg, S, Zn and Cu; Kernel's Ca, Fe and Mn contents were the least. N, P, K, S, Zn and Cu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linearly as the crop grew. Ca, Mg, Fe and Mn concentrations did not display any distinct pattern. Ca concentr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d yield in both the seasons.  相似文献   

17.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糙苏不同部位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野生中药糙苏根、茎、叶、花和籽中钠、钾、钙、铁、锌、镁、锰、铜、镍、钼、铅和镉的含量,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糙苏不同用药部位的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钠、钾、钙、铁、镁在根、茎、叶、花和籽中的含量均较高,锌、锰、铜、镍、钼的含量较少,铅和镉只在根和茎中痕量存在,结果表明糙苏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为进一步探讨糙苏中元素含量与其药效的相关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珍稀濒危植物矮牡丹体内矿质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矮牡丹体内的10种矿质元素,即K、Mg、Mn、Fe、Ni、Zn、Cu、Cd、Cr、Pb。分析了矿质元素在矮牡丹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矮牡丹对各种元素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器官中的矿质元素含量有显著差异, K、Mg、Mn、Ni、Cd、Cr、Pb以叶中为高, Fe、Zn、Cu分别以根、茎、叶柄中含量最高;大多数元素在叶柄中含量最低。矮牡丹对K、Mg、Mn、Fe、Zn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一般叶的富集系数较其它器官为高。元素间相关分析表明:Zn、Cd、Cr、Pb、Mn、Fe、Ni、Cu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K、Mg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此外,土壤与植物体内元素含量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滇池水-植物系统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对滇池优势水生植物凤眼莲、旱生莲子草、红线草、聚草和茭草及其对应水环境中的K、Na、Ca、Mg、Fe、Mn、Zn、Cu、Pb、Cd进行了化学分析,初步揭示了滇池水-植物系统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和关性。结果表明,滇池水域属K、Ca、Mg、Fe高背景生物地球化学区,植物体内金属元素的含量,既与植物种属特性有关,又明显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不一定与环境中相应元素的浓度呈简单的线性关系,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