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苗期高温处理对黄瓜衰老和性别分化及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品系新泰密刺、EP-6、XC-1苗期高温处理后植株衰老进程加,给花分化受抑,3个品系中EP-6雌花分化对高温不敏感,XC-1高温下较抗衰老。茎中精胺含量较低和乙烯释放量较高的植株衰老进程加速,腐胺和GA3含量较高的植株雄花分化加快。  相似文献   

2.
以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豫麦34(高蛋白)和扬麦9号(低蛋白)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光条件对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弱光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ΦPSⅡ,但高温和弱光对小麦旗叶造成伤害的生理机制不同,高温主要降低了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Pn,灌浆后期Pn下降幅度达50%;而弱光主要降低了叶绿素荧光参数,抑制了光合系统PSⅡ的活性.高温使小麦旗叶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加速了植株衰老;而弱光下SOD活性较高,小麦衰老进程较高温缓慢,植株对弱光的耐受性较强.豫麦34对高温、弱光逆境的反应比扬麦9号敏感.  相似文献   

3.
以设施延迟栽培条件下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意大利和无核白鸡心2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进行补充红光和蓝光处理,研究不同光质对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未补光对照相比,红光能够显著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内源赤霉素(GA3)含量,但明显减缓了脱落酸(ABA)含量的增加和玉米素核苷(ZR)总含量的减少,从而显著提高了(GA3+ZR)/ABA值,延缓叶片衰老.叶片衰老前期,蓝光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GA3+ZR)/ABA值均低于对照,加速了植株的衰老进程;但在叶片衰老后期,蓝光处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GA3+ZR)/ABA值逐渐高于对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叶片衰老.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IAA)则表现出叶片衰老前期促进叶片生长发育、叶片衰老后期加速衰老的双重作用.意大利叶片衰老速度较无核白鸡心慢.在本试验条件下,红光处理效果最好,有效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延长了叶片的生理功能期.  相似文献   

4.
细胞分裂素对渍水小麦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与土壤渍水同时向小麦地上部喷洒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显著减轻了渍害,表现为叶绿素的降解及类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均减慢。不同种类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减轻渍害的活性大小次序为:6-苄氨基嘌呤(6-BA)>玉米素>6-呋喃氨基嘌呤,无生理活性的嘌呤类衍生物6-甲基嘌呤则没有减轻渍害的作用。地上部喷施IAA和GA_3不能延缓因渍水引起的衰老加速,ABA处理则有加重渍害趋势。 比较了经6-BA处理与不处理的植株在渍水时的乙烯产生和衰老出现的时间进程。未经6-BA处理的植株受渍3天时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渍水诱导乙烯产生显著增加,约4天达到高峰。6-BA处理使植株叶绿素含量至少在受渍后5天内没有下降,而乙烯产生量大大地增加,高峰期同样也在受渍后4天。说明渍水引起乙烯增生和衰老加速是受渍小麦体内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乙烯是衰老加速的促进剂,而不是触发这一过程的“板机”。 6-BA处理增加小麦幼苗乙烯产生是由于它提高了体内乙烯生物合成前体卜氨基环丙烷-1-羧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授粉与不授粉的黄瓜单性结果品系EP-6以及授粉的非单性结果品系YD-1、ZQ-1均能正常结果,不授粉的YD-1、ZQ-1果实不能发育或发育成畸形。从花前2d至开花当天,EP-6子房中IAA、ABA含量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YD-1、ZQ-1。从开花当天至花后4d的幼果,4个能单性结果的IAA、ABA含量均上升而POD活性下降,不授粉YD-1、ZQ-1的IAA、ABA含量花后仍维持低水平,IOD活性则上升。  相似文献   

6.
氮肥基追比对抗虫杂交棉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氮肥基追比(2:1、1:1和1 :2)对抗虫杂交棉'豫杂35'的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基追比为1;2处理的棉花植株在盛蕾期和开花期的叶片SOD、POD活性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MDA含量较高;仉在盛铃期之后,其叶片SOD、POD活性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相对较高,MDA含量较低.氮肥基追比为1:2处理的皮棉产量分别比1;1和2:1处理显著增加3.66%和7.33%.研究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合适的氮肥基追比(1:2)能保持生育后期棉花叶片活性氧代谢相对协调,延缓棉花叶片的衰老进程,从而显著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7.
土壤紧实度对生姜植株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测定不同容重土壤中生长的生姜植株的主要生理特性,研究了土壤紧实度与生姜植株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土壤紧实度增大,生姜根系活力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的电解质渗漏率及MDA含量升高.在生长前期,叶片SOD、POD及CAT活性随土壤紧实度的增加而降低,后期则相反.生姜旺盛生长期,土壤容重为1.20和1.49 g·cm-3的植株根系活力分别为37.3和28.5 μg·g-1FM·h-1,后者较前者降低30.9%,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分别降低19.0%和17.9%,而叶片电解质渗漏率及MDA含量则分别提高57.2%和26.3%,表明紧实土壤加速了生姜植株的衰老.  相似文献   

8.
以4个不同基因型的节瓜为材料,通过两个发育时期(10、19片叶展平)茎尖取样,研究了多胺(PA)含量和比值与植株花性别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节瓜茎尖4种多胺含量差异显著,两个取样时期都是亚精胺(Spd)〉腐胺(Put)〉尸胺(Cad)〉精胺(Spm)。10片叶展平时期多胺含量与节瓜花性别分化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19片叶展平时期,节瓜茎尖Put、Spd和多胺总量与植株雌花分化比例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Cad则与雌花分化比例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在两个取样时期,复合指标Spd/PA都与植株雌花分化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而(Put+Cad)/(Spd+Spm)均与之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以较好地预测节瓜的花性别分化状况。  相似文献   

9.
以该课题组自主选育的普通丝瓜(BG-1-1-3-1)为材料,采用人工遮光的方式,研究不同光周期[6、8、10和14 h/d(自然光周期,CK)]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生理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和性别分化的影响,为丝瓜设施栽培中的光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随着光周期的缩短,丝瓜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SOD、POD和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均以光周期为10 h/d时最高。(2)丝瓜幼苗叶片GA_3、IAA和ZT含量在光周期为8和10 h/d时较低,而在光周期为6和14 h/d时较高,但ABA含量变化趋势却相反。(3)当光周期为10 h/d时,丝瓜的第一雌花节位、第一雄花节位均最低,雌花总数和果实产量最高。研究发现,适当的短日处理可以促进丝瓜雌花的分化和果实产量提高,并以光周期10 h/d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板栗花芽分化和花序生长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板栗花芽分化期间,易于形成雌花的上部芽含有较高的ZT、GA和较低的ABA;下部芽则基本相反。在前2个分化期,上部芽的IAA含量均比下部芽的低,但进入第三分化期,尤其是随着萌芽期的到来,上部芽的IAA含量迅速急剧上升,远远超过下部芽。在花序生长期,1、2花序基部保持较高的ZT和GA水平,1、2花序顶部和5、6花序则保持较高的IAA和ABA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