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漏芦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D-鼠李糖苷(7)、芹菜素-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芹菜素-7-O-α-D-葡萄糖醛酸苷(10)。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漏芦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D-鼠李糖苷(7)、芹菜素-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芹菜素-7-O-α-D-葡萄糖醛酸苷(10)。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竹叶榕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竹叶榕(Ficus stenophyllaHemsl.)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3,4-二氢补骨酯素(3,4-dihydropsoralen,1)、7-羟基香豆素(7-hydroxycoumarin,2)、香柠檬内酯(bergapten,3)、补骨酯素(psoralen,4)、( )-儿茶素(catechin,5)、芹菜素(apigenin,6)、蔗糖(sucrose,7)、香草酸(vanillic acid,8)、胡萝卜苷(daucosterol,9)和豆甾醇(stigmasterol,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火炭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火炭母(PolygonumchinenseLinn.)中分离获得了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丁香酸(1)、芹菜素(2)、3,3'-二甲基鞣花酸(3)、没食子酸(4)、原儿茶酸(5)、异鼠李素(6)、咖啡酸(7)、槲皮素(8)、木犀草素(9)、没食子酸甲酯(10)、广寄生苷(11)和3,4,8,9,10-pentahydroxy-dibenzo[b,d]pyran-6-one(12)。除4和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火炭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藏紫菀来源之一——缘毛紫菀(Aster souliei Franch.)的头状花序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型液相等方法分离化学物,并采用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缘毛紫菀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黄酮类的槲皮素(1)、芹菜素(2)、山柰酚(3)、柚皮素(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植物甾醇类的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4、9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三叶蔓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柱色谱方法,从三叶蔓荆全草(Vitex trifolia L.)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为软脂酸(1)、对羟基苯甲酸(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3,4-二羟基苯甲酸(4)、香草酸(5)、咖啡酸(6)、顺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7)、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芹菜素(11)、齐墩果酸(12)。其中化合物3、6~11为首次从本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3、6~8和1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i的化学成分,本研究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阔鳞鳞毛蕨地上部分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3个黄酮类化合物,并通过现代光谱和文献对比的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表儿茶素(1)、木犀草素(2)、柚皮素(3)、圣草酚(4)、槲皮素(5)、芹菜素(6)、山奈酚(7)、黄芪苷(8)、广寄生苷(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牡荆素(1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2)、槲皮素-3-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1→2)-α-L-鼠李糖苷(13),包括1个黄烷醇、2个二氢黄酮、4个黄酮、6个黄酮醇。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6、8、9、11和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连钱草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技术从连钱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咖啡酸(3)、迷迭香酸(4)、迷迭香酸甲酯(5)、间羟基苯甲酸(6)、原儿茶醛(7)、芹菜素(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10).其中,化合物4-7为首次从连钱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研究芹菜根(Apium graveolens L.)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分离出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实验。从芹菜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双氨基甲酸酯AG-01 (1)佛手柑内酯(2)芹菜素(3)。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MTT细胞毒活性显示其对人体胃癌细胞SGC-7901和肝癌细胞BEL-7402的IC50分别为29. 6μM和32. 4μM。  相似文献   

10.
毛茛属刺果毛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 Linn.全草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鉴定为:小毛茛内酯(1)、阿魏酸(2)、对羟基香豆酸(3)、原儿茶酸(4)、咖啡酰基(5)、丹参素(6)、丹参素甲酯(7)、山萘酚-3-O-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9)、山萘酚-3-O-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2)、山萘酚-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3)、槲皮素-3-O-(2’’’-E-阿魏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4)、山萘酚-3-O-(2’’’-E-对羟基香豆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5)、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6-C-β-D-葡萄糖苷(16)、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葡萄糖苷(17)。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刺果毛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兖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s Spring.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运用反复色谱层析进行纯化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为:正十六烷酸(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穗花杉双黄酮(5),β-D-glucopyranoside,(3β)-cholest-5-en-3yl(6),β-香树脂醇(7).化合物1~7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和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研究了化合物5、6和7的体外抗菌活性.化合物5、6和7可能为兖州卷柏抗肺炎病菌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苦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西传统的抗菌消炎药用植物苦玄参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进行了结构解析,共鉴定得到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酸(2)、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酸(3)、迷迭香酸(4)、苦玄参苷Ⅳ(5)、苦玄参苷Ⅹ(6)、阿克替苷(7)。其中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从长形肉豆蔻Myristica argentea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黄樟醚(1)、甲基丁香酚(2)、异甲基丁香酚(3)、3′-羟基异黄樟醚(4)、7-羟基-3′,4′-亚甲二氧基黄烷(5)、1,4-苯二甲酸二甲酯(6)、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7)、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4-(3,4-亚甲二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8)、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4-(1(E)-丙烯基)苯氧基)-丙烷-1-醇(9)、nectandrin B(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化合物4~6和8~12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Benzofurans and another constituent from seeds of Styrax officinal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kgul YY  Anil H 《Phytochemistry》2003,63(8):939-943
The benzofuran constituents of the seeds of Styrax officinali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hexane extract, two new constituents named 5-(3"benzoyloxypropyl)-7-methoxy-2-(3',4'-methylenedioxyphenyl)-benzofuran (5) and 4-[3"-(1c-methylbutanoyloxy)propyl]-2-methoxy-(3',4'-methylenedioxyphenyl)-1a, 5b-dihydrobenzo-[3,4]-cyclobutaoxirene (6) were isolated together with four known compounds, 5-[3"-(1c-methylbutanoyloxy)propyl]-7-methoxy-2-(3',4'-dimethoxyphenyl)-benzofuran (4), 5-[3"-(1c-methylbutanoyloxy)propyl]-7- methoxy-2-(3',4'-methylenedioxyphenyl)-benzofuran (3), 5-(3"-acetoxypropyl)-7-methoxy2-(3',4'-methylenedioxphenyl)-benzofuran (2) and 5-(3"-hydroxypropyl)-7-methoxy-2-(3',4'-met hylenedioxyphenyl)-benzofuran (1). Although the compounds 1, 2, and 3 have been isolated previously from the seeds of Styrax obassia, this is the first record of their isolation from seeds of Styrax officinalis. The structures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established by 1D- and 2D-NMR (HMBC, HMQC, COSY), FABMS and high-resolution ESI FTMS.  相似文献   

16.
土木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土木香内酯(1),11,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2),土木香内酯(3),β-谷甾醇(4),3-hydroxy-11,13-dihydroisoalantolactone(5),macrophyllilae-toneE(6),HIS-12-en-18-H-3-O-β-D-glucopyranoside(7),caffeic acid anhydride(8)。化合物7和8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Eight glucosylceramides (1-8) were isolated from the water-insoluble lipid fraction of a methylene chloride/methanol/water extract of the Patagonian starfish Anasterias minuta. One of the constituents was identified as a new glucosylceramide, anasterocerebroside A (1), while the known glucosylceramide 7 was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a pure compound. The structures of 1 and 7 were established by spectroscopic and chemical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从蹄叶橐吾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7-羟基-色原酮(2)、咖啡酸(3)、阿魏酸(4)、1,5-二咖啡酰奎宁酸(5)、当归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蜂斗菜素(9)、异蜂斗菜素(10)及正三十五烷(11)。其中酚类化合物1~5、倍半萜类化合物9~10及脂烃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大瘤足蕨和镰羽瘤足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瘤足蕨属中的大瘤足蕨和镰羽瘤足蕨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大波斯菊苷(1)、异山奈甲黄素(2)、astragalin(3)、3β,27-dihydroxylup-12-ene(4)、hydroxyhopanone(5)、plagiogyrin a(6)、androsin(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7、9为这两种植物的共有成分.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中药材黑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的化学成分及其化合物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本研究采用Sephadex LH-20、硅胶、Chromatorex C18等柱色谱对黑蛞蝓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离纯化,通过NMR波谱数据与文献对比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黑蛞蝓正己烷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乙醇(1)、十六烷酸(2)、(Z)9-octadecenoic acid(3)、1-(2-hydroxyethoxy)ethyl(E)-octadec-9-enoate(4)、二十七烷(5)、dodecyl(Z)-9-hexadecenoate(6)、cis,cis-diunsaturatedα-meromycolic acid(7)、1,2,3-propanetriyl(9 Z,9′Z,9″Z)tris(-9-octadecenoate)(8)、胆固醇(9)、7-酮基胆固醇(10)、胆甾-5-烯-3β,7α二醇(11)、胆甾-5-烯-3β,7β二醇(12)、胆甾醇肉豆蔻酸酯(13)、胆甾醇基十七酸酯(14)、熊果酸(15)。除化合物9外的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黑蛞蝓中分离得到,α-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7个化合物对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均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