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基础培养液 DME/F12(1:1)中加入10μg/ml 转铁蛋白(T),5μg/ml 胰岛.素(Ⅰ),10μmol/L 乙醇胺(E),10-9mol/L 亚硒酸钠(S)及1mg/ml 牛血清白蛋白(BSA)等诸种添加剂成分而构成了本试验的无血清培养基,定名为 LDSF.试验表明,LDSF 可取代常规培养基 DMEM(含10—15%胎牛血清),用于骨髓瘤、杂交瘤细胞的长期传代培养,支持杂交瘤细胞稳定、持续地分泌特异单克隆抗体(McAb),并可用于细胞融合、冻存和复苏.  相似文献   

2.
在金鱼草和(或)烟草上试验了三种荧光染料对花粉管进行荧光活体染色与标记的效果。花粉管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12.5μg/ml)中染色5—6小时,原生质呈绿黄色荧光;换入无染料的培养基后可继续生长并保持荧光标记,但后期生长受抑。罗丹明B(RB,10μg/nl)染色的效果与上相近,花粉管呈红色荧光;换入无染料培养基后生长正常,唯后期荧光减弱。荧光素二醋酸酯(FDA,10μg/ml)染花粉粒40分钟,换入无染料培养基后正常萌发与生长,花粉管原生质呈明亮的绿色荧光。FDA方法具有染色时间短,荧光明亮,兼有活染与生活力鉴定双重功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人参总皂甙对人GM-CSF和GM-CSFR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SL  Chen D  Wang YP  Liu YG  Jiang R 《生理学报》2003,55(4):487-492
为探讨人参调控粒细胞发生的生物学机制,采用造血祖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免疫沉淀和蛋白印迹等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人参总皂甙(total saponins of Panax ginaeng,TSPG)对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α(GM-CSFRα)表达的影响。结果:(1)经TSPG(50μg/m1)诱导制备的骨髓基质细胞、胸腺细胞、脾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可显著提高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的集落产率;(2)经TSPG(50μg/ml)诱导后,上述细胞的GM-CSF蛋白(诱导24h)和mRNA(诱导12h)表达显著提高;(3)经TSPG(50μg/ml)诱导24h骨髓造血细胞的GM-CSFRα蛋白表达增强;(4)经TSPG(50μg/ml)刺激后2min,GM-CSFRα和Shc发生酪氨酸磷酸化,5min时达高峰,随后去磷酸化。上述结果表明,TSPG可能通过直接和/或间接途径促进淋巴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合成与分泌GM-CSF,诱导骨髓造血细胞表达GM-CSFRα,并刺激GM-CSFRα和Shc的酪氨酸可逆磷酸化,从而通过调控GM-CSF的信号转导过程,促进CFU-GM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相思根瘤菌质粒与其抗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了相思根瘤菌MZ和AJ018在含不同浓度的抗生素的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的生长情况,并用碱裂解方法对其质粒组成进行检测。结果:两菌株对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均无抗性,而对其它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性。MZ菌株对实验中的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三种抗生素的耐受范围与最大耐受值都比AJ018强,当平板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的终浓度分别为250μg/ml、75μg/ml、150μg/ml时,AJ018在平板上无菌落生长,当三种抗生素终浓度分别为800μg/ml1、50μg/ml、400μg/ml时无菌落生长。两菌株都含有一个大约50kb的质粒。  相似文献   

5.
Cu 2+ 对体外培养的日本沼虾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日本沼虾为实验材科研究血细胞的体外培养,发现添加15%胎牛血清(FBS)、100IU/m1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渗透压为472mmol/L的199培养基有利于血细胞的生长,在此基础上测定了Cu2 对传代血细胞的影响,发现培养基中添加2μg/L Cu2 时血细胞生长较好,总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烟草中酵母脯氨酸基因B的转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质粒PYP22带有一从酵母基因文库分离到的4.6 kb DNA片段,此片段含有脯氨酸(Pro)合成途径必须的基因B(ProB)。用BamHⅠ酶解PYP22,回收ProB基因,重组入pGA471的Bg Ⅲ切口,形成含有ProB的双质粒载体PBYU4。pBYU4含有能在植物中表达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Ⅱ(NPT—Ⅱ),可做转基因植株的筛选标记。借助于辅助质粒pRK2013,pBYU4经过三亲结合转移到农杆菌LAB4404,在含有四环素12.5μg/ml、链霉素100μg/ml和利福平50μ/ml加的AB培养基上筛选出转接合子。提取筛选得到的农杆菌总DNA,用ECoR 1酶解,1%琼脂糖电泳,Southern转移DNA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用α—~(32)P-dCTP标记的ProB片段,与转移好的硝酸纤维素进行Southern杂交。Southern杂交证明含有ProB基因的农杆菌,在加有乙酸丁香酮(acetosyringone)125μg/ml和章鱼碱(octopine)125μg/ml的MS液体培养基中,诱导过夜。用叶圆片法转化革新1号烟草(Nicotana tabacum var.Gexin No.1),叶片与菌液共培养2~5d。从叶片分化再生出的芽转移到含有卡那霉素(K_m)80μg/ml、6—苄基腺嘌呤(6BA)1μg/ml和头孢氨噻腭钠(Cef)500μg/ml的MS培养基,筛选3周,将绿色的芽转移到含l%NaCl,6BA 1μg/ml和Cef 500μg/ml的MS培养基,进行复筛。测定经过这样筛选的再生芽的NPT—Ⅱ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构建优化的内皮细胞用于造血干细胞(HSCs)的支持培养,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建立稳定表达腺病毒E4区开放读框1(E4orf1)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胎肝窦内皮细胞(HFLSECs)株。方法:利用Plat-A细胞将质粒MSCV-N E4orf1和p MX-GFP分别包装为逆转录病毒,共同感染HFLSECs,将原代培养的HFLSECs和转基因的HFLSECs分别在含有0.5、1、2、4μg/m L嘌呤霉素的EGM-2培养基中培养,以测试最适药物筛选浓度,药筛1周后通过流式细胞分选获得稳定转染E4orf1的GFP~+HFLSECs(E4orf1-GFP/HFLSECs)。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带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磁柱分选获得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s),以E4orf1-GFP/HFLSECs作为饲养层联合SCF、TPO、Flt-3L等3种基础造血相关因子进行体外扩增和半固体造血细胞集落培养。结果:0.5μg/m L嘌呤霉素在5 d内即能完全杀死HFLSECs,而转基因的HFLSECs可以正常存活,以此药物浓度加压筛选1周,后续通过流式分选GFP阳性细胞,阳性率为90.5%,在E4orf1-GFP/HFLSECs饲养层支持下,人脐带血来源的CD34~+细胞15 d扩增了360倍,是单纯细胞因子悬浮培养组的2.2倍,且扩增后的HSPCs在体外仍具有多种造血集落形成能力。结论:该细胞株的建立将为构建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及研究造血细胞的发育分化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祖细胞及白细胞,血小板上均存在组胺H1和H2受体,造血细胞既可在造血生长因子刺激下合成组胺,也可从胞外空间摄取组胺,组胺在造血调控中通过其受体发挥第二信使作用,组胺受体对正常造血与异常造血具有不同的调控机制,激动组胺H2受体可支持正常造血并抑制恶性造血,同时单核巨噬细胞膜上H2受体的激动可有效地抑制ROS的产生,从而逆转ROS对NK细胞活性的抑制,组胺协同IL-2或IFN-α可高效激活NK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Glu对纯化培养的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促增殖作用的机制.方法将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7组:①无血清培养基组,②含L-Glu(1m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③含MCCG(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④含MPEP(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⑤含L-Glu MCCG(分别为1mmol/L,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⑥含L-Glu MPEP(分别为1mmol/L,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⑦含L-Glu MCCG MPEP(分别为1mmol/L,100μmol/L及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L-Glu促进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单独加入mGluRs的竞争性拮抗剂MCCG或MPEP则L-Glu的促增殖作用减弱,同时加入两种拮抗剂则L-Glu的促增殖作用消失.结论 L-Glu通过作用于mGluR3和mGluR5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两者可能在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粘芽孢杆菌P250-2完整菌体不能作为质粒DNA的转化受体,但其质粒消除菌株P_0250-5制成的原生质体,可接受多粘芽孢杆菌的pBD2502及枯草杆菌的pUB110质粒DNA转化。在高渗蔗糖再生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再生率为20%左右,形成率在95%以上。在含新霉素(10μg/ml)、青霉素(25μg/ml)、四环素(12.5μg/ml)的高渗蔗糖再生培养基上分别获得了转化子。多粘芽孢杆菌的转化频率为3.29×10~(-3),枯草杆菌为4.4×10~(-4)。转化子的形态表现、生化特性和抗菌谱与给体菌株一致,表明多粘芽孢杆菌株间及多粘芽孢杆菌和枯草杆菌种间的质粒可以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内皮抑素(RGDRGD-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抑制作用,摸索RGDRGD-ES对HUVEC细胞抑制作用的相对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方法:通过快速定点诱变PCR方法获得含有RGDRGD膜序的改良人内皮抑素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改良内皮抑素(RGDRGD-ES),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RGDRGD-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1.诱变了ES基因,获得了改良的RGDRGD-ES基因,并成功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2.获得了RGDRGD-ES蛋白。3.改良的RGDRGD-ES能够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P<0.01);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10μg/ml、20μg/ml、30μg/ml)的增加和作用时间(24 h、48 h、72 h)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而30μg/ml与40μg/ml、50μg/ml组间、72 h与96 h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4.细胞凋亡率(作用24 h)具有药物浓度(10μg/ml、20μg/ml、30μg/ml)依赖性(P<0.01),30μg/ml与40μg/ml、50μg/ml组间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改良RGDRGD-ES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RGDRGD-ES蛋白在30μg/ml浓度作用72小时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改良内皮抑素(RGDRGD-ES)对HUVEC的抑制作用较ES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用微载体悬浮培养大量生产高活性鼠干扰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制的MC-1型微载体进行悬浮培养,当其浓度为5mg/ml时,可较好地用以培养和增殖鼠L929细胞。当接种细胞量为30×10~4/ml左右时,一般在3天即可增殖至1×10~6细胞/ml。用25IU/ml鼠IFN起动12—24小时,用NDV作诱生剂,并采用环己亚胺(20μg/ml)和放线菌素D(2μg/ml)进行超诱导,IFN产量可高达1×10~6IU/ml左右,比活接近1.3×10~5IU/ml蛋白。尽量去除培养基,加胰酶—柠檬酸盐消化和高速搅拌,使细胞从载体上分离,再加新鲜培养基和微载体的方法进行扩大生产看来是可行的。这些实验表明采用微载体悬浮培养细胞的技术将更适于IFN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用Ficoll-Paque从正常中国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RPMI 1640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2mrnol/L谷氨酰胺)中培养2小时,洗涤去除未贴壁细胞,将贴壁单核细胞用含10μg/mLLPS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小时。用异硫氰酸胍-酸酚法提取LPS诱导后的单核细胞总RNA,从中取1μg.总RNA作模板,以oli-go(dt)_(15)为引物,使用Promega公司AMV逆转录酶  相似文献   

14.
新生SD大鼠岛源性胰岛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与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岛源性胰岛祖细胞,观察GLP-1(7-36)NH2诱导其向成熟细胞分化作用。方法:分离与纯化胰岛,在含20μg/LEGF和20μg/LbFGF的RPMI1640培养基中分离和扩增胰岛祖细胞.用20nmol/LGLP-1(7-36)NH2诱导分化。用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二硫腙(DTZ)染色和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对的胰岛祖细胞分化前后细胞特征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胰岛祖细胞表达Nestin,不表达PDX-1、InsulinmRNA、Insulin、Somatostatin。以GLP-1(7-36)NH2诱导分化后,部分细胞表达PDX-1、胰岛素mRNA、胰岛素、生长抑素,胰岛样细胞团(Ic&)形成,其周边细胞DTZ着色。分化3周后培养基中胰岛素释放明显增加。结论:在新生SD大鼠胰岛存在有一类胰岛祖细胞,可以被分离并在体外不断扩增。GLP-1(7-36)NH2可以诱导胰岛祖细胞形成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胰岛样细胞团。  相似文献   

15.
现已证实,Nodal参与了肿瘤恶性生物学过程,但对其高敏感检测法尚未建立。采用基因工程表达人源Nodal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经典PEG诱导的细胞融合技术筛选出针对Nodal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7株。夹心ELISA确证7株抗体组成了15种可配对的抗体对。经筛选后选取抗体对AF12-DG5建立标准化夹心ELISA法,结合生物素-亲和素检测系统,DG5抗体标记生物素,采用链亲和素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生物素(HRP-Biotin)按质量比4∶1预先混合孵育的ABC混合物进行检测,以提高ELISA法的灵敏度。棋盘滴定确定抗体工作最佳浓度为:捕获抗体(AF12)2μg/ml,检测抗体(生物素化DG5)2μg/ml。此条件下的夹心ELISA法线性范围为0~3 000pg/ml,检测限为68pg/ml,平均回收率为99.6%,精密度准确度良好。以正常人血清作为阴性对照,使用该夹心ELISA法测定结直肠癌、鼻咽癌和胆囊癌患者血清,发现三种肿瘤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Nodal浓度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作为临床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虎纹捕鸟蛛(Ornithoctonus huwena)食道下神经节的解剖以及神经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为开展蜘蛛神经生物学实验方法的研究,创立了一种蜘蛛神经细胞解剖方法——去胸甲解剖法。神经节细胞培养基为NaCl2 23 mmol/L;KCl6.8 mmol/L;CaCl28 mmol/L;MgCl2 5.1 mmol/L;Sucrose 5 mmol/L;Hepes 10 mmol/L;谷氨酰胺1mmol/L;青霉素200IU/ml;链霉素200μg/ml;小牛血清20%;pH7.4。在温度(27±2)℃的培养箱中培养2~4h。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去胸甲解剖法具有取材简便、准确、快捷和高效的特点。改进的培养基非常适合蜘蛛离体神经细胞的培养。培养的细胞状态好、数量多,细胞体呈椭圆形,细胞形状近似汤勺,有一个长的单极突起,其大小为10~30μm。  相似文献   

17.
以尿素作氮源,甘油作碳源,对雪腐格氏霉(Gerlachia nivalis)有较强的选择加富作用,Fe-Na-EDTA和生物素对其分生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五氯硝基苯、敌克松、瑞毒霉是较好的选择抑制剂。据此,提出了雪腐格氏霉选择性培养基配方:KH_2PO_4 1.0g,MgSO_4·7H_2O 0.5g,Fe-Na-EDTA 0.01g,尿素0.5g,甘油2.0g,生物素0.005mg,五氯硝基苯20ppm,敌克松14PPm瑞毒霉5PPm,硫酸链霉素100单位/ml,氨苄青霉素50μg/ml,琼脂18g,蒸馏水1000ml。该培养基可促进雪腐格氏霉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可抑制多种常见土壤真菌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脑膜炎球菌必须在含有天然动物蛋白(血液、血清、腹水及鸡蛋)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而我们用黄豆代替动物蛋白用于脑膜炎球菌培养和鉴别,结果满意。培养基制备方法分离用培养基(黄豆—玉米淀粉抗菌素培养基):(1)基础培养基(g):胰胨6、胨6、牛肉膏3、氯化钠3、葡萄糖1、琼脂25、蒸馏水800ml,加热溶化。(2)玉米淀粉液:玉米淀粉3g(或玉米粉5g),用10ml蒸馏水拌成糊状,再用90ml煮沸的蒸馏水边倒边搅拌,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抑菌试验,确定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多肽化合物的抑菌效果,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加入Vc,比较抑菌效果,进一步优化筛选H37Ra抑制剂。先根据ELISA试验结果进行噬菌体肽库筛选,然后利用分子对接软件模拟多肽与ICL蛋白晶体(1F8I)的分子对接,将成功对接的多肽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检测。用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合成的多肽进行纯化并进行质谱检测。共筛选得到4条多肽且均有抑菌效果,并与剂量相关。结果显示,浓度为800-1 500μg/mL时,各组多肽均抑菌。浓度为500μg/mL时,正常培养基中只有一种肽有抑菌作用,而限制碳源培养基中均不能抑菌。2号肽抑菌效果最好,正常培养基中MIC为200μg/mL,限制碳源中为500μg/mL。阳性对照组,两种培养基抑菌效果一致,利福平MIC为0.8μg/mL,异烟肼MIC为0.5μg/mL。根据MIC结果,在正常培养基中加入Vc,检测到多肽、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抑菌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升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以培养基配方、IPTG浓度、金属离子复合液浓度、镁离子浓度、表达时间、接种量、诱导时间点等发酵的重要条件对重组蛋白表达量影响的研究,确定多表位恶性疟疾疫苗M.RCAg-1蛋白最佳表达条件为以改良TB培养基培养、最优Mg2+,诱导剂IPTG和金属离子复合液浓度分别为10mmol/L,0.5mmol/L,6μl/ml,接种量为10%,表达时间为4.5h,将优化后的参数用于50L发酵罐进行连续3批中试规模的发酵,最终收获菌体湿重平均为31.8±1.78g/L,目的蛋白表达量可占菌体总蛋白的50%左右,试验确定了恶性疟疾多表位随机组合蛋白M.RCAg-1在大肠杆菌中的最优表达条件,该条件能够适合大规模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