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该文旨在比较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SMSCs)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的生物学性状.流式细胞仪鉴定hSMSCs和hUC-MSCs.比较两种间...  相似文献   

2.
正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更新(self-renewing)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群体,通过不断地复制更新形成其他细胞、组织、器官甚至个体。同时干细胞是一个大家族,种类很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MSC)就是其中一种。按照来源,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类,其中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包括脐带、胎盘、脐带血、外周血、羊水、骨髓、脂肪、神经、肌肉(心肌)、  相似文献   

3.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主要来自中胚层,是从出生后废弃的胚外组织中分离获得,具有比一般的成体干细胞更强的多能分化能力,而且可以跨胚层分化,可以诱导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以及神经细胞、肝脏细胞和胰岛细胞等.这表明脐带来源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具有作为细胞替代治疗的种子细胞可能.这篇综述将浅谈UC-MSCs的优势,免疫学特性,并重点探讨其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体外传代培养人胎盘(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A-MSCs)、脐带(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以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对3种细胞的细胞形态、生长能力、细胞周期及表面标志物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了多能维持基因Nanog、Oct-4和Sox-2的基因表达水平,以探讨其表达量对3种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干性维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细胞的传代过程中,PA-MSCs和UC-MSCs的增殖活性明显高于AD-MSCs;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在PAMSCs中,Nanog和Sox-2表达较为稳定,而Oct-4的表达不稳定;在UC-MSCs及AD-MSCs中,3种基因表达水平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研究人员推测PA-MSCs多能性维持能力强于UC-MSCs及AD-MSCs。  相似文献   

5.
人脐带组织富含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是干细胞研究理想的种子来源,如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及运用影像技术示踪干细胞生物学行为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该实验应用组织块贴壁法从足月孕妇脐带组织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结果为hUCMSCs。进一步应用磷酸钙、Effectene、脂质体2000三种转染试剂分别介导Gd-DTPA标记hUCMSCs,通过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测钆喷酸葡胺(Gd-DTPA)标记细胞信号强度变化及细胞内钆离子浓度的测定评价三种转染试剂的转染能力,最终发现在三种转染试剂中,Effectene介导Gd-DTPA标记hUCMSCs效果最佳,为Gd-DTPA标记干细胞体外MR成像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易笑  刘凡  陈枫  王沂峰  高毅 《生物工程学报》2022,38(3):1183-1196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临床转化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如何大量获取原代间充质干细胞以及针对不同疾病选择最为合适的细胞来源是关键.为了探讨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异同,为临床治疗与研究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提供参考,文中比较了人脐带和胎盘不同层次间充质干...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脐带中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 并进行鉴定,阐明其多向分化的潜在作用.方法 收集健康胎儿脐带,分离培养脐带中的间充质干细胞,以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表面标志检测,多种成分联合诱导其向脂肪、成骨方向分化,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后的细胞变化.结果 脐带中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标志CD34、CD45、HLA-DR,强表达CD105、CD44、CD90,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向脂肪及成骨方向分化.结论 脐带中存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通过旁分泌作用对缺氧胰岛的保护,将新生猪胰岛细胞团(neonatal porcine islet cell clusters, NICCs)分别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SC-conditioned medium, hu-MSC-CM)及常规RPMI1640培养基(对照组)置于20%O_2和1%O_2的环境中培养。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类器、Seahorse线粒体应激实验检测不同培养基对缺氧NICCs活性、功能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检测缺氧时NICCs生存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显示,缺氧时hu-MSC-CM组中NICCs细胞得率、活性及功能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表达上调,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质表达下降。实验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能有效提高缺氧胰岛的活力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已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不仅支持造血系统,还可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向多种组织细胞分化。人脐带和胎盘来源的MSC取材容易,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含有特定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诱导人脐带MSC和人胎盘MSC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建立稳定可靠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利用MSC易黏附塑料贴壁生长的特性,分离MSC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观测其形态学特征,绘制不同代数hUCBMSC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105、HLA-DR等表达情况.结果:本法可成功、可靠地在体外自hUCB中分离培养出粘附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呈梭形或成纤维样,其指数生长倍增时问约为36h,其细胞表面表达β1整联蛋白CD29、CD105(endoglm),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以及HLA-DR.结论:人脐带血中存在问充质干细胞,采用优化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培养成功率,稳定获得MSC并体外扩增培养.人脐带血可以作为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稳定充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谢田琴  刘建萍 《生命科学》2020,32(8):837-844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主要病因。然而,目前的治疗方法,如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及胰岛素注射,尚不能逆转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而胰腺移植又受到供体来源的限制。随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发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由于来源丰富、免疫原性低、无伦理问题等,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理想细胞类型。现就UC-MSCs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UC-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夏  滑慧娟  郝捷  王柳  刘忠华 《遗传》2018,40(12):1120-1128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功能分化研究和临床应用转化的需求日益提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来源广泛,不仅自我更新能力强、能够分化成多种类型的成体细胞,而且其自身具有免疫调节能力,不易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在干细胞功能分化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和应用潜力。目前,传统的细胞培养方式培养效率低、细胞活性较差,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研究和应用需求。本研究利用微载体结合旋转瓶的悬浮培养方法,通过优化细胞接种量及转速等影响因素,快速获得大量高质量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悬浮培养总细胞量可高达到7×10 8个细胞/L,而且细胞活性较高,MSC 特异性标记物表达良好,在恢复平面培养后仍能维持MSC的正常细胞形态和增殖能力。高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初步建立,为未来的干细胞功能分化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和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进行了体外传代培养,通过比较此三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特性在传代过程中的变化及差异,为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安全性及细胞来源的选择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周期检测、表面标记物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相关基因表达及细胞因子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UC-MSCs和ADMSCs在体外培养时呈长梭形旋涡状贴壁生长,而PMSCs则呈短梭形旋涡状或网状贴壁生长,细胞核较大。通过长期传代培养及细胞周期分析发现,PMSCs增殖活性最强,UC-MSCs次之,AD-MSCs最弱。三种细胞均表达CD73、CD90和CD105,且阳性率大于98%;均低表达CD11b、CD19、CD34和CD45,且阳性率低于1%;HLA-DR均为阴性。三种细胞染色体核型稳定,没有缺失、易位和倒位等现象。7种基因表达均有差异,但在7代内各基因表达量仅有微小变化,细胞因子在传代过程中均比较稳定。以上结果提示,利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传代培养至7代以内,PMSCs比AD-MSCs和UCMSCs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β细胞功能受损会引发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因此,向患者体内移植正常的β细胞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但供体的严重紧缺限制了它的应用,研究者们试图用胰岛素分泌细胞(insulin producing cells,IPCs)来替代β细胞用于细胞移植治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够被诱导分化为IPCs,进而可以用于细胞移植治疗。该文综述了诱导UCMSCs分化为IPCs的主要方法(多步诱导法、基因工程法和共培养法),探讨了各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以期为这些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对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特性的深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已经成为细胞替代治疗的研究热点。而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hAMSC),除与时下研究热、应用广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一样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造血支持等特性外,还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无伦理限制、细胞增殖能力强等优势。多项研究还证明,hAMSC移植免疫排斥少,成功率高,在各种组织器官中存活率高,存活时间长。以上诸多优势,使得其在细胞替代治疗和再生医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为研究对象,探讨维生素A对其体外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维生素A培养后,hUCMSCs仍维持其本身生物学特性,表达其标记基因CD29、CD44和干细胞标记基因Oct4、Sox2、Nanog。维生素A促进hUCMSCs的体外增殖,上调增殖基因PCNA、C-myc和干细胞标记基因Nanog的表达,下调凋亡基因Bcl-x的表达。该研究证明了维生素A具有促进hUCMSCs增殖和维持其干细胞特性的作用,对继续探索hUCMSCs的体外快速增殖和维生素A对hUCMSCs增殖调控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超  刘师伟 《生命的化学》2023,(10):1609-1614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crines,MSC-EXOs)由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释放,具有旁分泌作用的囊泡。MSC-EXOs可以通过传递细胞因子来介导细胞间通讯从而调节受体细胞的细胞行为。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发现,MSC-EXOs可以通过传递细胞因子介入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来调节骨代谢。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节骨代谢的主要信号通路内容及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并讨论了外泌体中重要细胞因子的作用,旨在找寻MSCEXOs治疗骨代谢相关疾病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不断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随着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研究和发展,MSCs成为一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潜在治疗手段。该文就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生物学特性、体外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hepatocyte-like cells,HLCs)及其可能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该文旨在探讨糖尿病创面中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C成员6(transient potential canonical 6,TRPC6)的变化和功能以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derived exosome,huc MSC-Ex)对TRPC6的调控作用。组织免疫荧光检测临床糖尿病足部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患者创面与创缘组织中TRPC6的表达情况,q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modified with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BSA)刺激后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dermal fibroblasts,DFs)中TRPC6的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和过表达质粒转染DFs考察TRPC6对DFs Ca2+内流、增殖和胶原...  相似文献   

20.
人胚胎干细胞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ESC-MSCs)是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而来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由于其来源丰富、均一性好,受到广泛关注,是MSCs的一种新的获取途径。其应用避免了胚胎干细胞直接应用而面临的致瘤性问题,是胚胎干细胞应用于疾病治疗的一种新的形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h ESC-MSCs真正运用于临床治疗仍面临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该文就h ESC-MSCs的诱导分化、生物学特性、应用前景及目前尚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