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沼生焊菜(Rorippa islandica,图1) 十字花科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20—80厘米,茎斜上。叶互生羽状分裂。总状花序,花黄色,长角果微弯呈棒状,种子卵形。在湿生环境生长较好。为害作物有:番茄、白菜、油菜、韭菜等,也是南方稻区危害性杂草。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省有分布。防除方法:可结合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或用除草通药剂防除。球果焊菜(Rorippa globosa,图2) 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株高25—80厘米,茎直立。叶互生,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花黄色。短角果球形,种子多数。一株球果焊菜可结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河北省柏各庄垦区主要的水稻—杂草群落,并对优势杂草进行了生物、生态学特性的观察。稻田杂草的生活型以一年生与多年生的为主。它们虽然生长旺盛、繁殖力强,但每种杂草在其生活周期中都有一个生长弱期,即当种子或地下越冬器官的营养物质消耗殆尽而强大的根系尚未形成之前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杂草的防除适期。稻田中的杂草常与水稻形成具有一定种类组成、结构和外貌的水稻—杂草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群落。但是有许多水稻—杂草群落生态幅度大,可以分布到全国各地。水稻—杂草群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群落演替规律,这不仅决定于杂草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而且决定于环境条件及人为影响。了解与掌握群落演替动态,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与防止草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甘肃的甘南高原,无论是在莽莽森林中,还是在辽阔的草原上,到处可以见到高原独有的野生花卉,形成独具特色的天然花园。作者曾几度深入高原,让我们陶醉的除了杜鹃、龙胆、报春等名花外,高原上分布较广,适应性较强,可供引种的其他几种野花尤其引人注目。柳兰(Chamaenerionangustifolium),柳叶菜科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花红紫色,花瓣4。花期7—9月。播种或扦插繁殖。园林中可群植于花坛或花境中。五脉绿绒蒿(Meconpsisquintup-linervia),罂粟科多年生草本。叶基生。花葶1—4条,花单生花葶顶端…  相似文献   

4.
我国野生稻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63年以来的调查和观察,初步鉴定了三个野生稻种的特征特性,以及在我国的地理分布。 1.普通野生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在北纬18°15′至25°00′的范围内均有分布。多年生,宿根性,9—11月出穗,株高100—150厘米,匍匐生长在沼泽地、草塘或溪河沿岸。穗枝披散,着粒疏,谷粒狭长,粒长8—9毫米,稃端具长芒,柱头外露,谷粒成熟时黑褐色或黄褐色,易落粒。 2.药用野生稻(O.offficinalis):主要分布在北纬18°25′至24°10′范围内寡照和湿润的山谷中。多年生,宿根性,10—11月间出穗,株高200—300厘米,秆强硬散生,穗颈特长(有时达80厘米以上),粒短圆,粒长4—5毫米,每穗数百粒,稃端具1—2厘米的短芒,谷粒成熟时灰褐色,易落粒。 3.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主要分布在北纬18°10′至24°46′范围内沿江坡地和高山河谷的灌木丛林中。多年生,宿根性,株高30—40厘米,茎叶形似竹子,终年不断出穗成熟,每穗约10—15粒,紧贴穗轴,粒长4.5—5.5毫米,成熟粒呈黄褐色,光稃无芒,但稃表面有不规则的小疣粒状突起,易落粒。 本文还对普通野生稻在植物育种工作中利用的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我们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龙须菜果孢子萌发体生长的影响,发现25℃为萌发体的生长最适温度。此外,果孢子在35℃下仍能萌发及生长成盘状体,这表明在龙须菜的二年生的生长周期中,其幼株是起了抗高温的作用。自然生态方面的研究证明了这个推论。在湛江地区,水温最高的季节为7—9月份,该时,龙须菜的成长藻体已完全消失,但在自然海区仍可发现有长约1厘米左右的幼株存在。在湛江及其附近,自然海区中所出现的龙须菜的幼苗群落以4—6月份为最多。7—9月份则显著地减少,该时,藻体的营养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这些受抑制的幼株以后随着水温的降低而又能重新生长,并形成10月及11月初所见的幼株群落。这些幼株在冬季及翌年春旺盛地生长,长成长大的藻体。根据上述的试验及观察,我们认为人工采苗的季节可在3、4月份龙须菜的收获季节中进行,利用幼苗渡夏,集中管理,争取在水温降低时早日分散放养。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室内适温(20—25℃)育苗。从野外观察及人工割切试验,证明龙须菜藻体具有显著的再生能力。根据我们的初步割切试验(见表6),藻体的再生长速率为每日0.6厘米。因此,生产上可以考虑充分利用这种能力以得到一年较多次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槲蕨(Drynaria fortunei)隶属槲蕨科,槲蕨属。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浙江和台湾均有分布,是一种形态优雅的附生观赏蕨类。多附着于乔木树干或岩石上,生长繁茂时常交错盘缠形成大片群落,有时因人为因素脱落地面亦能生存,但多生长不良。槲蕨对附生生活的适应,是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保留了诸多在形态和生理上的适应性状。  相似文献   

7.
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俗称绵条草、鞭子草。属水鳖科多年生沉水植物。野生于淡水中,世界各温带及热带地区均有分布。我国各地常见于水沟、河流、池沼、湖泊之中。植株沉没于水中,有根状匍匐茎白色,扎生于泥内,节上生有须根。秋后匍匐茎前端形成椭圆形球茎,次年春萌芽生长。叶片狭长呈带状,丛生于根茎的节上,绿色或稍带紫色,长30—200厘米,宽0.3—2厘米,上下宽度与厚度基本相等,先端钝圆,基部白色透明,边缘有小齿,非常柔软,能够随水摆动。雌雄异株。果实条形长5—15厘米。  相似文献   

8.
鱼腥草     
<正>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6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下部伏地,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有时带紫红色。单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花小,排成顶生或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蒴果顶端开裂,直径2~3毫米。花期5—8月,果期7—9月。鱼腥草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  相似文献   

9.
松嫩平原野古草种群构件结构动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程程  李海燕  杨允菲 《生态学报》2015,35(8):2609-2615
野古草是根茎型无性系禾草,在松嫩平原草甸经常形成单优种群落。采用单位面积挖掘取样、分株按营养繁殖世代划分龄级、根茎按实际生活年限划分龄级的方法,对松嫩平原单优群落和混生群落的野古草种群构件结构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初期两群落野古草种群均以春性分株和根茎芽占优势,且分株及芽构件结构相对稳定,芽库的输出率单优群落为80.4%,混生群落为62.5%;整个生长季分株由2—3个龄级组成,1a分株数量是2a的2.9—10.2倍,其生物量各月份所占比例平均为93%,随着龄级的增加依次明显减少,呈增长型年龄结构;根茎由3—4个龄级组成,根茎累积长度及生物量均以2a占绝对优势,为稳定型年龄结构;分株生产力1a明显高于2a,对种群贡献最大;根茎贮藏力除个别月份以3a、4a最高外,两群落大部分以2a最高,在生长季后期,1a根茎物质积累的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松阳县黄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山松在我国东南部海拔700—2000m中山带广泛分布,是该地区森林群落中重要的组成成分。黄山松种群在森林群落演替中起着先锋种群的作用。但在裸岩陡坡或峰岭梁岗等特殊生境中,黄山松种群亦能形成稳定的群落。本文在种群的水平上,分析了浙江省松阳县关山源地区黄山松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和不同生境中的年龄结构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它们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黄山松种群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而且对经营管理和保护利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分布在浙江省天台山的甜储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特征和性质。甜储群落中,甜储的优势突出,呈单优势群落。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亦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这与特定生境所形成的单优势群落有关。各样地间的植物种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群落内种类组成相对一致。群落内优势种群甜储、木荷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或增长型,它们在各样地的分布格局均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2.
草原之星野大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大麦别名菜麦草、大麦草、野黑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内蒙古、青海、新疆等省区,为禾本科大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稠密,常具短根茎,茎直立或基部膝曲、具2—5节,疏丛型,叶长5—16厘米、宽2—6厘米、绿色或灰绿色,叶舌较短,高50—80厘米,穗状花序长5—10厘米、宽2—6厘米、常四棱形、紧密、绿色、成熟时带紫色,成熟穗轴易逐节断落,穗序上每节有小穗3枚,两侧为有柄小穗,通常较小、不孕或为雄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南方铁杉,在广西兴安县的猫儿山林区,现存有540多株母树,55株幼树,400多株幼苗。这些南方铁杉分布于海拔1700-2000米的山腰和山谷杂木林中,大部分散生,也有小片群落,水平分布范围184公顷。母树平均株高11.5米,胸径36.5厘米,单株材积0.74立方米,平均年龄310年。由于树龄较大,加之人为影响,猫儿山的南方铁杉群落已呈现衰退现象。因此,必加强林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进行人工繁殖,以扩大其种质资源。猫儿山的南方铁杉群落@梁盛业$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  相似文献   

14.
泉州的灌丛大多为南亚热带雨林或南亚热带山地照叶林遭受破坏后的次生植被类型,灌草丛多是森林或灌丛反复破坏后所形成,它们的分布都极为广泛。在一些较高海拔山地至近山顶,草本植物生长茂密,灌木种类稀少,多为山地草丛。在低温、潮湿的一些山顶缓坡或台地、低洼地,有山地草丛草甸的生长。对以上植被类型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进行分析表明,它们都具有亚热带灌丛、灌草丛及亚热带草丛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15.
韭葱(Allium porrum)又名扁叶葱、洋蒜,是百合科葱属革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在国外韭葱的栽培面积大,并形成了配套品种,在蔬菜供应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代引入我国,目前在许多省市已成片开发,为缓解蔬菜淡季市场起了一定作用。我研究所从荷兰引种韭葱栽培试验多年,基本掌握了它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性。 韭葱植株直立,株高80—110厘米。地下鳞茎单生,弦状根入土较浅,多分布在20厘米左右的表土层。单叶互生,叶片宽条状或披针形,背面突起,叶片长50一60厘米,深绿色,蜡粉多,既不象韭菜叶,也不象大葱筒状叶。成株有叶片8—12片。假茎由叶鞘抱合  相似文献   

16.
(一)热带季雨林、灌木林的放线菌数量较多(最高643万/克土)、原森林地与海滨土壤放筱菌数量最少(2—8万/克土)。季雨林垦为农地后放彼菌数量降低至1/2一1/3。种植经济林后的变化没有农地显著。 (二)在同一剖面内枯枝落叶层放线菌数量最高,如保亭地区枯枝落叶层高达1500—2000万/克士,随着土层加深,有机质含量减少,放彼菌数量亦相应降低(0一lo厘米为208—643万/克土,20—30厘米为9—80万/克土,60—70厘米仅有2—3万/克土)。 (三)放线菌种粗的分布亦以热带季雨林最多,整个剖面包括有所划分之垒部16个种粗。楹济林、农地和水田灾之,而以原始森林和海滨土壤最少,仅分布有6—8个种粗。从土层深度划分,以0—30厘米土层所含放植菌种租最多(14一15个种组),枯枝落叶层与底土较少。 (四)在放线菌拮抗性能的分布上,旱地土壤单帝屯抗真菌的放枝菌比例较大(占整个}吉抗菌株的58.9%);水稻土及海滨土壤单纯抗和菌的菌株较多(占整个拮抗菌株的50%)。在各类土壤中抗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的又较抗革兰氏阴性菌(大腸杆菌)的为多,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此例占对细菌有拮抗作用菌株的50—95%。 (五)在进行放线菌种粗的划分中发现有静多放线菌不能在r.巾.高泽氏1号培养基上生长,或者在其上不长气生菌丝,或者生长微弱,无法利用高泽氏种粗划分原则进行分祖。因此作者将其另划为一个种组(第16种粗),井发现此类放线菌在60一70厘米土层中仍存在有相当数量,且具有鞍大拮抗作用。作者认为在拮抗性放线菌过筛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别名鱼腥草、侧耳根、菹莱,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全株有强烈的鱼腥味,主要以嫩茎叶及肥嫩的根茎供食用,营养丰富,在中国食用历史悠久。全草可入药,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性喜温暖湿润,生长适温为15—20℃。较耐寒,气温低至-15℃仍能越冬。耐荫、耐瘠薄。喜肥沃、疏松、水分充足的土壤条件。蕺菜的地上茎直立,高20—50厘米;叶片心脏形或卵圆形,长5—7厘米,宽4—6厘米、全缘、叶面光滑、暗绿色,有暗红色不规则晕斑,叶背带紫色,叶脉处有绒毛;托叶…  相似文献   

18.
扎龙湿地芦苇分株生态可塑性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德志  于欣宇  王昱深  潘林  杨允菲 《生态学报》2019,39(11):4149-4157
扎龙湿地的芦苇既可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也可形成不同群落斑块。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对湿地内水生生境、湿生生境、旱生生境和盐碱生境芦苇种群分株高度和生物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6—10月份,4个生境芦苇种群分株高度及生物量均以水生生境最高,盐碱生境最低,水生生境株高为盐碱生境的1.5—2.3倍,分株生物量为2.0—5.1倍,生境间的差异性以及差异序位均相对稳定。4个生境株高生境间变异系数(19.45%—31.56%)均高于生境内变异系数(8.07%—17.61%),分株高度在生境间的可塑性更大;分株生物量中水生生境、湿生生境和盐碱生境3个生境间的变异系数(33.43%—55.61%)均低于生境内变异系数(44.85%—79.82%),分株生物量在生境内的可塑性更大。不同生境条件下芦苇种群分株,在生长和生产上均存在较大的生态可塑性,表现出明显的环境效应,其中土壤含水量是该地区芦苇分株生态可塑性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R0.80),为正向驱动。  相似文献   

19.
菹草的生活史、生物量和断枝的无性繁殖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菹草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秋季发芽、越冬生长的沉水植物。在夏季,多数植株衰败死亡,殖芽则落入水底进入夏季休眠期。春季是菹草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高峰期。植株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属表层分布型。植株含水量从根部向枝顶逐渐减少,全株干物质含量的周年测定值平均为风干重=湿重×0.625。水温和植物发育阶段是影响断枝的生根、生长速度和殖芽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营养生长阶段,水温3—25℃范围内,断枝均能生根,断枝的相对生长速度为5.49—30.25毫克/克/天。断枝在殖芽形成期均能生长殖芽,但个体较小。    相似文献   

20.
西藏高原草原与我国温带草原比较,有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有它自己的许多特点:1.在群落组成中,青藏高原成分或以青藏高原葱其主要分布中心的植物种占有显著地位;草群生长稀疏、低矮,生长期短,生物产量偏低,有适高寒的杂类草层片、嵩草层片或垫状植物层片。2.西藏分布有四种草原类型。其中丛生禾草草原最具代表性。根据其生态特性,又划分为三类,而以寒冷弱半干旱丛生禾草草原分布最广。并有许多特有群落。3.在分布上,西藏草原是亚热带纬度地带上不同于一般山地垂直分布的特殊的垂直分布类型,具有垂直—水平分布的性质,即高原地带性。在高原草原地区内,各类生态特性不同的草原群落有明显的地域分异,并决定着各该区域内山地垂直带谱的性质;根据带谱基带划分出了三种高原草原山地垂直带类型。在各类山地垂直带谱中,一般没有森林群落出现,草原上升到了5200(5400)米,成为地球上草原分布最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