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草丛     
我是一个喜欢拍虫虫的人,深入草丛就是我的爱好和工作。深入草丛,一次又一次的新发现,朋友总是惊异于我观察虫虫的眼力,甚至笑谈我的眼里只有虫虫。其实不是我的眼力比别人好,而是我总在左顾右盼,系鞋带、休息喝水的时候也东张西望,我不想强求,却更不愿错过。  相似文献   

2.
周慧  张扬  吴伟坚 《生态学报》2012,32(7):2223-2229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是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重要天敌。以Y形嗅觉仪测定了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虫粪、4—5龄幼虫虫粪、健康水稻、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后水稻在纵卷叶螟绒茧蜂对寄主的搜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已交配的雌蜂显著趋向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虫粪和4—5龄幼虫虫粪,不趋向健康水稻、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后的水稻。雄蜂、处女雌蜂不显著趋向健康水稻、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后水稻、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虫粪、稻纵卷叶螟4—5龄幼虫虫粪。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虫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Y-形嗅觉仪测试已交配雌蜂对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虫粪化学成分标准品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已交配的雌蜂显著趋向1-十一烯和异缬草醛,稻纵卷叶螟幼虫虫粪中的1-十一烯和异缬草醛可能是稻纵卷叶螟绒茧蜂搜索寄主的利他素。  相似文献   

3.
<正> 林伯欣同志对我在《昆虫知识》1981年3期写的“不正确的昆虫学术语应予纠正”一文的一部分提出异议(见本刊1981(6):封三),在此我表示诚挚的欢迎,希望通过讨论,能把问题弄清楚。林同志认为将“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按:我的原文并无“学”字)简称为“普昆”、“农昆”是对的,“不必纠正”。论点之一是:“古书‘昆’字写作‘(虫虫)’,也就是‘昆’字中包含有‘虫’字”了:论点之二是:“《夏小正》解释有‘昆’,小虫也’”。 我认为这两个论点是欠妥的。 因为一、古文“(虫虫)”,是包含两个“虫”字,但这“虫”  相似文献   

4.
自然猎手     
<正>在我很小时候,常会看见比我大的伙伴,手里捉住一种绿色的虫虫,很开心地喂它食物。当时只觉得这种虫虫长得很特别,它们发达的前足来捕食昆虫,犹如圆月弯刀般锋利,让人觉得很威风,甚至敬畏!三角形的头上有一双机灵的大眼睛,头顶有一对纤细的触角,总是会机敏地竖起来,经常会做出一些可爱的动作!它就是我们常说的螳螂,喜欢单独行动,犹如一位孤独的侠客。我想武侠小说里的螳螂拳也因此而来吧。  相似文献   

5.
紫背巨蚊(T.gravelyi)在四川省长宁县林区有广泛分布。雌蚊口器退化,喙的末端明显变细,并向下弯曲如钩状,不吸血,无医学上的重要意义。随着生物防治害虫的进展,我们认为巨蚊幼虫捕食力强,如能研究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将是贯彻以虫治虫,控制蚊媒的一种手段。 巨蚊的幼虫阶段肉食,性喜好斗,非常贪食,即使不能完全吞食完的幼虫,也将其咬死。成熟幼虫,平均每天每只可吞食自纹伊蚊幼虫16.4只,一生中至少要吞食250只蚊幼才能进入蛹期。重点普查万  相似文献   

6.
DpCPV杀虫剂的产量不仅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严重受到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制约.针对DpCPV杀虫剂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问题,我们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在室内、室外和林间大量增殖中的集虫虫质、接种浓度、频率、收获时间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出在DpCPV杀虫剂生产过程中接种1×107CPB/mL病毒浓度为宜,接种虫龄以4~5龄虫为宜,收获病毒时间13~14d为宜.其室外单虫病毒产量平均可达到7.5×108CPB,比国内报道要高.研究结果对DpCPV杀虫剂的高产增殖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脑炎原虫感染豚鼠模型,分析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在脑炎原虫感染动物模型建立中的异同点。[方法]动物分四组:花色组、白化组、花色应用氢化可的松组、白化应用氢化可的松组,16只/组。发病兔粪便中收集纯化脑炎原虫虫体,灌胃法接种豚鼠,染虫后不同时间点粪便捡虫观察豚鼠染虫率。造模后30天心脏采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豚鼠主要脏器病变,纯化后虫体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接种之后7天内,未用氢化可的松的两组均未检出原虫,用氢化可的松的两组中,白化豚鼠最先在第3天检出,于第6天全部检出,而花色豚鼠最先在第4天检出,在…  相似文献   

8.
DpCPV杀虫剂的产量不仅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严重受到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制约。针对DpCPV杀虫剂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问题,我们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在室内、室外和林间大量增殖中的集虫虫质、接种浓度、频率、收获时间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出在DpCPV杀虫剂生产过程中接种1×10~7CPB/mL病毒浓度为宜,接种虫龄以4~5龄虫为宜,收获病毒时间13~14d为宜。其室外单虫病毒产量平均可达到7.5×10~8CPB,比国内报道要高。研究结果对DpCPV杀虫剂的高产增殖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水清  张钟宁 《昆虫学报》2008,51(3):284-289
为了研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驱避剂,本文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和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对幼虫虫粪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及幼虫虫粪己烷提取物、合成化合物混合物的林间驱避作用。结果表明:α-蒎烯、β-蒎烯、3-蒈烯、柠檬烯和长叶烯均能引起松墨天牛雌雄成虫一定的触角电生理反应,而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不能引起松墨天牛雌雄成虫的触角电生理反应。林间驱避试验结果说明,幼虫虫粪的己烷提取物处理过的树干上的刻槽数明显少于对照树干上的刻槽数,二者具有极显著差异;有合成化合物的混合物存在的诱捕器诱捕到的雌虫数(平均值3.80±1.02)与对照诱捕到的雌虫数(平均值16.80±1.16)差异极显著。结果显示α-蒎烯、β-蒎烯、3-蒈烯、柠檬烯、长叶烯和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的混合物对松墨天牛雌虫具有驱避作用,有望开发出一类新的驱避剂。  相似文献   

10.
一粒沙、一片叶、一只虫,以我们人类的眼光直接观看,它们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从微观的视野去观看,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丰富景象。那么,在这样的相对视野里,并没有真正客观意义上绝对的大和小。对于摄影而言,要学会变换视野,除了我们在意识上拓展自己,那么在主观上去了解和拍摄微观世界,也是在丰富我们的生命体验。即便只是走近观察一只虫,用心观察它的世界,也会增加一些认知生命的机会,而随之产生的念头和意识,也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究竟能够拥有怎样的生命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开展育蜂治虫过程中,赤眼蜂越冬保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只有搞好越冬保种,春季才能获得大批蜂种,进行大量连代繁殖,以达到大面积放蜂的目的。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伟大教导,从1966年开始进行赤眼蜂越冬保种实验,现将实验情况简单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2.
雅安市发现巴氏背孔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氏背孔吸虫能实验感染鸭和鸡。该虫虫体大小为3.45—4.55×0.85—100mm,虫体的腹面有三列腹腺,左右两侧列各有17个,中间一列为15个,阴茎囊发达,约为虫体长的1/3及子宫末段长的2倍,子宫末段富有子宫颈腺。  相似文献   

13.
莱氏野村菌寄生害虫规律和虫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莱氏野村菌Nomuraearilegi是一种微生物真菌 ,自 1 991年在江苏如皋农田发现寄生大豆造桥虫、菜青虫并造成害虫成批成片死亡。为了摸清该菌寄生规律和寄生种类 ,笔者于 91年至今对该菌寄生特点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如下 :1 致病流行时间和害虫虫种致病流行时间 :莱氏野村菌在江苏常年月在 8月中下旬 1 1月中旬流行寄生害虫 ,定期对大豆造桥虫、菜青虫和棉铃虫观察 ,注意到造桥虫、菜青虫、棉铃虫受染死亡高峰期是 9月上旬到 9月下旬 ,1 0月中旬随温度下降寄生率明显降低。其因 9月份在江苏降水适中、空气湿度大温度适宜 ,利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我国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夏玉米田首次发现。近年来,该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害日益加重,因此应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幼虫的虫龄和龄期测定是害虫预测预报以及制定科学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方法】本文通过测量二点委夜蛾幼虫头壳宽度、体长、体重,对幼虫虫龄的划分进行了研究。根据所测数据的频次分布图及Dyar定律推测幼虫虫龄数,并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经测量,幼虫头壳宽度值呈现出5个明显的集中区,1~5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50~0.62、0.64~0.76、0.82~0.94、1.00~1.12、1.24~1.40 mm。幼虫体长呈现出4个较明显的集中区,分别为2.00~6.50、7.50~12.50、14.50~17.50、18.50~23.00 mm。而实际观察测得1~5龄幼虫体长范围分别为1.96~3.60、2.78~4.10、3.98~6.20、5.38~12.48、14.06~22.96 mm。1~5龄幼虫体重范围分别为<0.0001、0.0003~0.0009、0.0005~0.0036、0.0027~0.0240、0.0337~0.1332 g。【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幼虫头壳宽度可用于分龄,二点委夜蛾幼虫期共分为5龄。头壳宽度y与幼虫虫龄x的回归方程为y=0.4579e0.2121x。幼虫体长和体重在各龄间重叠度较大,不宜用于幼虫虫龄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面包虫制作小兽头骨标本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菊  吴毅 《四川动物》2005,24(4):586-588
我们利用面包虫虫蚀制作小型兽类头骨标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依据蝙蝠头骨大小、标本浸制液种类、标本浸制时间、是否剔除舌、下颌软组织和颅骨两侧大片肌肉和标本清水浸泡处理时间等5个影响因素,设计蝙蝠头骨标本制作的实验(共27只蝙蝠头骨,分7个组).结果表明,利用面包虫虫蚀制作的头骨标本完整、干净,头骨较小的标本虫蚀时间较短,酒精或甲醛浸制一定时间的标本比新鲜标本更适合用虫蚀方法制作头骨,剔除肌肉等组织以及清水浸泡处理和适当提高实验温度均可以提高标本的制作速度,温湿度对标本制作过程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化橘红主要蛀干害虫曲牙土天牛幼虫的生长发育及其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提供综合治理该虫的理论依据,作者于田间利用化橘红、白木香和短萼白花灰叶豆木段,分别饲养曲牙土天牛幼虫,分析该虫的生长发育趋势,同时对幼虫的体长、体重和前胸背板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曲牙土天牛在化橘红规范化种植基地1~2年发生1代,以个体大而重的幼虫当年化蛹的概率较高,而个体小而轻的幼虫死亡率偏高。该虫在3种寄主植物上都能完成生活史,以化橘红木段饲养的该虫幼虫虫体大小和体重增长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植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1961年在湖南滨湖区水稻生长季节中每五日调查稻虫的结果。 查明该地区共有水稻害虫46种。田间虫口密度大小因稻田类型和季节的不同而异, 早稻田和中稻田有7种害虫数量较大, 一季晚稻田有9种, 双季晚稻田有4种。 全年内各种主要稻虫种群数量高峰出现的时间、次数、以及峰态的高低均有不同。种群数量较大的害虫, 依其高峰期出现的迟早顺序, 有稻象虫、稻蝗、二化螟、褐稻虱、黑尾叶蝉、稻苞虫、三化螟和粉白飞虱等。 在不同历史条件的稻田里, 稻虫群体组成及数量互有差异。老稻田稻虫种类较复杂, 主要稻虫虫口密度较高。新开稻田稻虫种类较少(如颤蚓、三化螟等), 而叶蝉和飞虱等较多。 分析了稻田历史条件、稻由生物学特性、还及气候和食料条件, 对于稻虫群体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鸟类在消灭农林害虫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以鸟治虫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探索一条南方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我们制订了具体试验方案,于1984年7月从安徽省定远县泉坞山林场引进40只野生的灰喜鹊幼鸟(除损耗外,供1985年试验29只;供1986年试验22只),在白云山开展了灰喜鹊的饲养、繁殖、驯化和放鸟治虫方面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用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的幼虫对卵形鲳NFDA8(Trachinotus ovatus)进行腹腔注射和体表感染,然后每隔一周用阻动试验(Immobilization assay)检测免疫鱼的抗血清和皮肤培养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的阻动效价,在第14周中,分别用亚致死剂量和致死剂量的刺激隐核虫幼虫对免疫鱼攻毒以检测所产生的免疫保护力.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免疫方法都能让卵形鲳鲹的血清和皮肤生成阻动刺激隐核虫幼虫的特异性抗体,并能使被免疫鱼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但是体表感染免疫组的血清和皮肤培养液的阻动效价都要比腹腔注射免疫组高,所获得的免疫保护力也更强.同时还发现,免疫鱼血清和皮肤培养液中的抗体存在明显的差异:两者的最初生成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阻动效价等都不一致.因此,我们推测鱼类的系统免疫应答和皮肤黏膜免疫应答有可能是相互独立的,或者是不同步的.鱼类的体液免疫应答,特别是黏膜免疫应答对抵御刺激隐核虫的感染起了重要的作用,采用刺激隐核虫虫体疫苗可能成为预防海水鱼类白点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0.
卵形鲳鯵对刺激隐核虫的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的幼虫对卵形鲳鯵(Trachinotus ovatus)进行腹腔注射和体表感染,然后每隔一周用阻动试验(Immobilization assay)检测免疫鱼的抗血清和皮肤培养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的阻动效价,在第14周中,分别用亚致死剂量和致死剂量的刺激隐核虫幼虫对免疫鱼攻毒以检测所产生的免疫保护力。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免疫方法都能让卵形鲳鯵的血清和皮肤生成阻动刺激隐核虫幼虫的特异性抗体,并能使被免疫鱼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但是体表感染免疫组的血清和皮肤培养液的阻动效价都要比腹腔注射免疫组高,所获得的免疫保护力也更强。同时还发现,免疫鱼血清和皮肤培养液中的抗体存在明显的差异:两者的最初生成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阻动效价等都不一致。因此,我们推测鱼类的系统免疫应答和皮肤黏膜免疫应答有可能是相互独立的,或者是不同步的。鱼类的体液免疫应答,特别是黏膜免疫应答对抵御刺激隐核虫的感染起了重要的作用,采用刺激隐核虫虫体疫苗可能成为预防海水鱼类白点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