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和生产中曾经长时期有过这样一种观念:乔木和灌木在冬季处于休眠状态,在这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植物没有生命活动,在其体内似乎不进行生物学过程。俄罗斯植物学家热列兹诺夫1851年首次在科学中证明了,植物的冬季休眠是不存在的,而只能说乔木和灌木在冬季处于相对休眠状态。我们来看看果树生长期和相对休眠期的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果树在一年的生活当中通常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两个较长的——生长期和相对休眠期,两个较短的——从生长期过渡到相对休眠期和从相对休眠期过  相似文献   

2.
果树营养液对苹果外部形态、生理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淑Min  侯超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6):1182-1187
在果树休眠期,通过主干注射果树营养液替代果园土壤施肥,对苹果外部形态、果实品质及其生理作用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萌芽期提前,花期早而且盛花期花朵开放整剂稳定;萌芽率、成花率、成枝率提高;果树根系鲜重和数量显著增加,其中20-40cm土层中增长最为显著;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 b)含量也大幅度上升;果实品质明显改善,产量增加。从总体看,果树营养注射液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植物AP1基因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P1(APETALA1)基因属于植物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和花器官形态特征基因,在控制植物花分生组织特性与花器官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AP1基因结构、功能、表达调节及其与物种进化关系研究的新进展,并对其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果树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又一新兴的组学技术,主要是从代谢水平研究果树整体或局部代谢物变化差异,帮助发现新功能基因和了解代谢网络。目前果树代谢组学研究刚刚起步,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该文介绍了果树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在果树上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5.
一、苹果的物候期(即生物气候期) 营养生长期和相对的休眠期组成一年内苹果发育的周期,每年苹果树生长开始决定于地下部根系的开始活动及地上部芽的萌发,营养生长期结束的表现则是叶片的自然脱落,新梢组织有了不同程度的木质化,营养物质的大量积累和植株生长的停止。某些果树种类其营养生长期和相对的休眠期是颇不明显的,但苹果在相对的休眠期中,继续着的仅仅是很微弱的呼吸、蒸发、物质转化等生理作用,差不多停止了光合作用、生长作用、无机盐类的吸收等活动。由于营养期和相对的休眠期的循环,苹  相似文献   

6.
以十年生大田和三年生盆栽‘曙光’油桃花芽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休眠期碳水化合物含量、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季节性表达及低温处理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旨在探讨碳水化合物及低温与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休眠期间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含量逐渐增加,淀粉含量则呈相反趋势。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不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口GPase)无明显变化;组氨酸H3基因(HisH3)和己糖激酶I基因(胱,)在进入内休眠前有明显上升,蔗糖合酶基因(SuSy)则与之相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表达总体上呈上调趋势,在进入内休眠后稍有下调。表明进入内休眠后,依赖HKl的糖信号转导途径起重要作用。在4℃处理后,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HisH3含量急剧升高,而后下降,说明细胞分裂的减少并不是休眠期间抑制生长的原因;UGPase表现出与内休眠期一致的变化趋势,说明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果树赤霉素代谢与信号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作为5大植物激素之一,在果树的花芽分化、花序发育、开花坐果、果实的生长发育及植株的形态建成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对果树赤霉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其他大田作物相比差距较大。为了在果树生产中能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赤霉素调控果树花果发育,研究果树赤霉素的合成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子调控机制十分必要。研究发现GA合成的关键酶KO、GA2ox及GA20ox的表达均与果树矮化呈负相关,而KS的含量则与植株高矮呈正相关,板栗雄性不育现象也与KO、KAO的表达量密切相关。GAMYB基因及LFY基因则在果树的成花诱导和雄蕊发育等生殖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ELLA蛋白在果树的GA信号途径中作为负调控因子可致使矮化植株形成,在果树的细胞周期循环过程、转录调控、花的形成、细胞的信号转导及许多生理过程中,DELLA蛋白泛素化降解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从果树赤霉素的合成及赤霉素的信号途径两大方面,着重对果树赤霉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及其定位、果树赤霉素信号途径的重要元件如赤霉素受体GID1、DELLA蛋白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高效利用赤霉素调控果树生长发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因子和外源化学物质对果树UFGT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花色苷对果树叶片和果皮着色的作用虽备受关注,但对其合成途径中UDP-葡萄糖: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UFGT)的研究以及环境因子和外源化学物质对该基因的影响仍缺乏系统评述。文章描述了UFGT基因的基本特性,并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UFGT基因在果树花色苷合成及果皮着色等方面的作用,重点总结分析了环境因子和外源化学物质对UFGT基因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UFGT基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葡萄生长素响应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鉴定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素响应基因家族能调节植物体内生长素平衡和生长素信号途径。文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检索获得葡萄(Vitisvinifera L.)基因组数据库中的生长素响应基因,通过分析其染色体定位、基因共线性和系统进化,发现葡萄基因组含有25个AUX_IAA基因、19个ARF基因、9个GH3基因、42个LBD基因。这些生长素响应基因不均匀分布在葡萄的19条染色体上,部分家族基因在染色体上形成基因簇。葡萄芯片数据结果表明,生长素响应基因在葡萄不同时期的果实和叶芽中均有表达,尤其在果实转色期、叶芽萌发或休眠期表达量急剧变化。研究结果为葡萄生长素响应基因在叶片和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DNA分子标记在果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DNA分子标记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类重要的遗传标记,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在果树遗传育种研究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分子辅助选择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果树上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果树花芽孕育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果树花芽孕育是一个成花因素积累的过程 ,也是芽顶端花原基形成前所必要的活动。随着研究手段的改进和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人们逐渐弄清了果树花芽孕育的概念、花芽孕育期间的重要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外界因素调控花芽孕育的可能方式 ,而对果树花芽孕育调控基因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2.
果树花芽孕育是一个成花因素积累的过程,也是芽顶端花原基形成前所必要的活动。随着研究手段的改进和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人们逐渐弄清了果树花芽孕育的概念、花芽孕育期间的重要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外界因素调控花芽孕育的可能方式,而对果树花芽孕育调控基因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3.
植物MADS-box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拟南芥MADS-box 基因FRUITFULL(FUL) 在控制拟南芥开花时间、花分生组织分化、茎生叶形态以及心皮和果实的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他植物中,FUL的同源基因也在调控花发育,果实发育以及叶片发育等方面各自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FUL基因及其同源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并就其在农作物及果树育种上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对杜仲 (EucommiaulmoidesOliv .)一年生枝条休眠中的芽和维管形成层的结构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杜仲不同休眠期转化的生理生化机理。结果证实了杜仲树的休眠期包括 2个被动休眠期和一个生理休眠期。在生理休眠期 ,无论用外源IAA处理 ,还是给予适当的温度和光照 ,形成层都不能恢复活动。而且 ,雌株进入各个休眠阶段的时间都比雄株早。树皮中的蛋白质含量在第一被动休眠期间 (Q1)显著地逐步增高 (P <0 .0 1) ,进入生理休眠期 (R)后 ,急剧降低 ,但第二被动休眠期 (Q2 )开始后又显著升高 (P <0 .0 1)。杜仲雌雄株树皮中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雄株发生变化的时间比雌株早。SDS_PAGE电泳结果表明 ,在Q1 R Q2的转变期出现一11.8kD的特异蛋白条带。此特异蛋白条带可能与形成层休眠期中各阶段的转变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果树介壳虫寄生蜂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壳虫是果树的重要害虫,研究利用寄生蜂的自然控制作用是果树介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论述了果树介壳虫寄生蜂资源的研究,报道了小蜂总科寄生蜂5科25属63种。  相似文献   

16.
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一年生枝条休眠中的芽和维管形成层的结构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杜仲不同休眠期转化的生理生化机理.结果证实了杜仲树的休眠期包括2个被动休眠期和一个生理休眠期.在生理休眠期,无论用外源IAA处理,还是给予适当的温度和光照,形成层都不能恢复活动.而且,雌株进入各个休眠阶段的时间都比雄株早.树皮中的蛋白质含量在第一被动休眠期间(Q1)显著地逐步增高(P<0.01),进入生理休眠期(R)后,急剧降低,但第二被动休眠期(Q2)开始后又显著升高(P<0.01).杜仲雌雄株树皮中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雄株发生变化的时间比雌株早.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Q1-R-Q2的转变期出现一11.8 kD的特异蛋白条带.此特异蛋白条带可能与形成层休眠期中各阶段的转变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杜仲休眠枝条中多糖颗粒变化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形成层休眠期枝条的超微结构研究中发现,在筛管分子的筛板附近有一种复合球形体。细胞化学研究证明,这是一种多糖颗粒,但不同于枝条其他薄壁细胞中的多糖颗粒,而与细胞壁中的多糖相似。这种复合球形体只出现于形成层生理休眠期的筛分子中,而在被动休眠期和活动的筛分子中则看不到。  相似文献   

18.
使用矿油(包括石油和煤焦油)乳剂防治虫害早有悠久的历史,用在防治越冬的害虫和卵上尤有特殊的价值,因为有机氯杀虫药剂如DDT、666等在煤焦油里的溶解度很大,最近更大量地使用煤焦油的溶液作为烟雾剂的原料。 苏联于1952年曾在全苏列宁植物保护分院主持下,讨论了矿油乳剂防治害虫的研究及实际使用的情况,会议极重视在植物休眠期应用矿油乳剂防治越冬的害虫或虫卵。因为在此时期使用滑润油或太阳油处理果树可以消灭  相似文献   

19.
柑桔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但又常受冻害影响的亚热带果树,本文总结了柑桔抗寒研究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对于柑桔抗寒研究还是空白但是在其他植物抗寒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并由此提出了柑桔抗寒可在冷诱导蛋白、冷诱导基因和抗寒基因工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及作者粗浅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20.
柑桔基因转化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尽管应用基因转化进行果树品种改良已日益引起重视,但是在受体的应用和转化方法上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方面,大多数果树尚不能从细胞或原生质体再生成完整植株,即使少数已可以再生的果树树种,也并非众多品种都能再生成功,而是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性。同时,还有再生植株童期过长的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在植物基因转化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即DNA直接吸入法和农杆菌介导的载体法,若以细胞或原生质体为受体,不仅存在再生困难的问题,而且再生过程费时长;若以叶盘、愈伤组织或珠心组织等为受体,既需要在转化后除去农杆菌,又需要排除转化与非转化组织的嵌合性。这些因素都大大地限制了基因转化在果树中的应用。因此,根据多年生果树的生长特点,建立一种适用的基因转化技术已成当务之急。本文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附体腋芽转化-离体扩繁鉴定的方法,成功地将GUS基因转入沙田柚。结果证明这是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基因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