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2年末,在河南栾川县秋扒公社发掘出大型食肉类恐龙——霸王龙类的牙齿化石,这类化石我国只在内蒙、新疆发现过。这次的发现不但扩大了霸王龙类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而且对秋扒-潭头山间构造盆地的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根据。过去地质工作者一般都认为该盆地是新生代早第三纪的沉积,现在可以认为该盆地的地层时代至少一部分是中生代晚白垩世的。现借栾川霸王龙类化石发现的机会,简单介绍一  相似文献   

2.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及其哺乳动物化石证据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相当发育 ,保存了从渐新世至全新世的连续沉积序列。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为划分和对比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提供了可靠的证据。然而 ,此前关于这个盆地地层层序和时代的认识有许多矛盾之处 ,地层命名繁复 ,化石证据混乱。近年来我们对临夏盆地的野外考察已理清了沉积序列 ,并在充分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各个岩石地层单位所对应的地质时代。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以晚渐新世的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的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的三趾马动物群和早更新世的真马动物群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3.
该文研究的介形类化石来自云南东部陆良、曲靖及昆明盆地上第三系茨营组和第四系更新统,计13属、1亚属、22种,其中包括13新种。根据介形类同种分布特征可建立4个化石组合。通过介报类化石组合特征及同种在地层中的分布,将云南东部地区晚新生代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1974年和1978年两次在云南永仁盆地湖相地层中两个化石地点发现的四种哺乳类化石,犀牛一种,象类化石三种。同时讨论了昭通剑齿象的地质时代,记述了一新种嵌齿象。永仁化石层可与毗邻的元谋盆地“元谋组”对比,时代为更新世初期。  相似文献   

5.
青海可可西里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沉积盆地。然而对于该盆地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可可西里盆地南侧雁石坪地区雅西措组中含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该介形类动物群对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生物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可可西里盆地南侧雁石坪地区通天河剖面进行系统的采样和室内分析,共获得652枚介形类壳体,共鉴定识别出14属48种,自下而上建立了2个介形类组合带,即Austrocypris cf. posticaudata-Candoniella albicans-Leucocythere tropis组合带和Ilyocypris errabundis- Darwinula stenimpudica组合带。通过与柴达木盆地、伦坡拉盆地、江汉盆地以及渤海湾沿岸等地区的介形类生物地层进行区域对比研究,推测可可西里盆地通天河剖面雅西措组的沉积时代为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相似文献   

6.
河北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介形类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河北阳原、蔚县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20余条剖面介形类生物地层的调查研究,发现非常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计23属60余钟,自下而上可明显地划分为5个介形类化石组合带:1.Potamocypris plana-Candoniella-Ilyocypris组合带;2.Leucocythere-Ilyocypris-Candon...  相似文献   

7.
象是大家熟悉的一类动物。象(长鼻类)化石在世界各地和我国新生代后期地层中埋藏极为丰富。象化石的研究对我们了解生物界的发展,划分和对比地层时代,推断古地理、古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的象化石》(周明镇、张玉萍著)是我国象类化石方面的专著,不久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在动物界中研究得较清楚的  相似文献   

8.
后记     
<正>内蒙古二连盆地在我国古近纪与新近纪地层及哺乳动物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里不仅有发育良好、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沉积地层,而且研究历史已有90余年,更为重要的是二连盆地古近纪与新近纪地层和哺乳动物化石已经成为我国以及东亚地区相关研究的对比依据,对于认识亚洲乃至全球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盆地介形类化石组合及其生物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概述了海拉尔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地层层序,深入分析了介形类化石纵、横向展布规律,建立了5个化石组合序列:1.Limnocypridea subscalara-Hailaeria dignata组合;2.Cypridea badalahuensis-Hailaeria cretacea组合;3.Ilyocyprimorpha hongqiensis-Rhinocypris rivulosus组合;4.Altanicypris obesa-Talicypridea triangulata组合;5.Chinocypridea augusta-T alicypridea qingyuangangensis组合。进而根据介形类组合及其分布特征,讨论了介形类化石的生物地层特征及其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西部怀俄明州广袤的干旱地区,在几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的早期曾经是各种脊椎动物大量繁衍的地区。该州有不少著名于世的盆地,盛产各类脊椎动物化石。文德瑞弗尔盆地就是其中之一。该盆地主要出露的地层是始新世的沉积物,其上部地层是桔红色的“莱塞特组”,在该组地层中曾发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下部为绿灰色文德瑞弗尔组,长期以来累有化石发现。自1980年以来,宾夕法尼亚州的卡  相似文献   

11.
一、绪论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有许多“红色岩系”(“红层”)及类似的陆相堆积,分布在各个独立或半独立的盆地中。它们在沉积上无明显间断,在岩性上亦无可靠的分层特征和对比标志,且缺乏化石,因此,其划分对比及时代确定,均较困难,并常引起争论。过去华南下第三系很少发现化石,仅在少数地点(如云南路南,曲靖;湖南衡阳;湖北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生物多样性丰富, 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新生代剧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众多山间盆地, 其间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植物化石, 是探讨新生代以来植被、植物多样性和地球环境演变的理想地区。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地层年代学证据的缺乏, 这些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质年代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滇东南地区富宁县普阳盆地的含煤地层开展深入的孢粉学研究, 探讨盆地含煤地层年代及其古气候演化过程。剖面下部煤层孢粉组合以杉粉属(Taxodiaceaepollenites)为主, 指示以杉科为主的湿润沼泽森林, 冬春季相对湿润; 剖面上部孢粉组合指示以常绿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生长山核桃粉属(Caryapollenites)、冬青粉属(Ilexpollenites)、胡桃粉属(Juglanspollenites)、枫香粉属(Liquidambarpollenites)等亚热带常见树种, 气候温暖湿润, 季节分明。结合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和周边地区不同地质时代的孢粉组合, 普阳盆地含煤地层的沉积时代应为晚始新世; 同时, 孢粉组合也表明滇东南地区植被现代化面貌至少在晚始新世就已经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3.
1972年8月,云南省博物馆张兴永同志来信告知,在元谋县班果盆地大班果村附近发现了一个象齿。这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为截至1971年底为止,在元谋地区(包括元谋盆地和班果盆地)发现的长鼻类化石,已达6种之多,其中的班果古剑齿象(Stego-lophodon banguoensis sp.nov.)就是在班果盆地发现的。为了和这一地区的其他长鼻类化石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动物群面貌,我们去信要求借用该标本。承他们盛情,即将标本寄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经我们初步观察,认为它代表剑齿象属的一个新种。同年11月,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生代室部分同志在班果盆地踏勘时,从社员手中收集到一个相当完整的象齿,并到上述两个标本的产地进行观察。以上两个象齿应属同一种,因它在地层、古生物学上有一定意义,故一并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在云南禄丰盆地下上新统石灰坝组下部和中部两个三趾马化石层中发现的象类化石,包括四棱象属一未定种、轭齿象属一新种和嵌齿象属一未定种,它们都是云南地区早上新世腊玛古猿—三趾马动物群中的重要成员,在生物学和地层学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泥河湾盆地最初以其广泛分布的含化石河湖相地层而受关注,并以其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著称于世,而今,泥河湾盆地已成为世界著名旧石器考古重地和研究第四纪地质古生物的重要场所。狭义泥河湾动物群(或下沙沟动物群)是我国北方早更新世的标准动物群,其古地磁年龄是2.2-1.7 MaBP。随着地层古生物工作的深入开展,盆地内也发现了若干中-晚更新世化石点;丁家堡水库全新统中发现的象颊齿,之前被鉴定为亚洲象,新的测年数据表明其时代大于5万年,依据牙齿测量数据和形态特征,本研究将其归入诺氏古菱齿象。目前已在泥河湾盆地发现百余个化石地点,鉴定出236种(包括未定属种)哺乳动物,分属于8目、32科和121属,其中38个属种(包括亚种)最初是以泥河湾化石材料而建立。总而言之,泥河湾盆地哺乳动物化石以早更新世者居多,并且化石材料保存完好;有些属种在欧亚大陆古北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形成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例如早期猛犸象、披毛犀、野牛及真枝角鹿等,还有直隶狼、貉及各种真马。泥河湾盆地由于河流和断层切割以及沉积相变等原因,导致各个化石点及史前考古遗址地层难以直接对比,更难全窥盆地内动物群演化的整体脉络;新的生物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6.
潜山盆地位于大别山东南侧,呈北东-南西向狭长分布。这里下第三系发育,化石丰富,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大量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陆续报道,引起了地层古生物学者极大的兴趣。1980年10月,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分队和笔者分别在盆地东侧的桐城县龙头树、朱桥、大苏庄和古井附近的痘姆组中采获两层叶肢介化石,并有丰富的介形类共生。这个发现,对于早第三纪叶肢介化石的分布和中国陆相古新世地层的划分对比都有重要意义。潜山盆地早第三纪红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望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华南地区始新世陆相地层发育,腹足类化石极其丰富,搞清其分布、性质、组合特点及古生态对了解整个华南地区中、新生代区域地质发展、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的演替以及寻找沉积矿产等都有很大意义。笔者对江西清江盆地临江组进行了生物地层和岩石学的工作。初步描述了腹足类化石24属、29种,其中包括1新属、7新种。按照腹足类化石产出层位和分布规律,初步建立了1个腹足类组合和3个亚组合,根据腹足类动物群的性质和组合特点,进行了一些生物地层的对比工作。综合介形类、轮藻、孢粉、鱼、植物的研究,对临江组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下奥莫盆地位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属东非大裂谷东支的一部分。奥莫河纵贯该盆地,并自北向南流入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原称卢多尔夫湖)。下奥莫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十分发育,出露较好,自1967年以来已有许多重要发现,其中包括人科化石及大批哺乳动物化石等。这些发现引起了许多地层、古生物和古人类工作者的注意。这一盆地的地层从1973年起才进行比较详细的工作。根据K.W.布特阶的划分,自下而上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内描述的几种哺乳动物化石,是过去杨锺健和卞美年(杨,1932;杨、卞,1939;卞,1940)初步报导过的材料。最近整理云南东部新生代地层和脊椎动物化石资料时,对过去发现的标本进行了观察。发现这批材料虽然不多,也比较破碎,但代表的种类却很丰富,包括不少过去未曾注意到的种属,并有两个新的种。因此,有必要将这批材料重新进行研究。而且,近年来这方面化石的研究资料不断丰富,对目前进一步研究这批材料也提  相似文献   

20.
安徽潜山、宣城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是十分稀少和非常珍贵的。长期以来,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国家的为数不多的地点发现过古新世地层与哺乳动物化石。解放后,在我国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在广东、新疆、湖南、江西、安徽和内蒙等地发现了分布相当广泛的古新世陆相沉积物和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新生代地层的这一空白,开拓了哺乳类化石研究的新篇章为研究哺乳类起源、发展、迁徙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同时,对中、新生代地层时代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