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目的链尿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SD雄性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按25mg/g体重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3d后,行糖耐量实验,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在第2、第4周再两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喂养大鼠血清胰岛素明显上升(P〈0.01),但血糖无变化(P〉0.05),糖尿病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致大鼠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辅以小剂量一次性注射链尿佐菌素而造成的糖耐量异常,可成功复制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配合不同饮食建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考察,为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可靠的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Ⅰ);高糖高脂膳食组(Ⅱ);0周STZ(30 mg/kg)+高糖高脂膳食组(Ⅲ);0周STZ(30 mg/kg)+常规膳食组(Ⅳ);6周STZ(20 mg/kg)+高糖高脂膳食组(Ⅴ);6周STZ(25 mg/kg)+高糖高脂膳食组(Ⅵ);6周STZ(30 mg/kg)+高糖高脂膳食组(Ⅶ)。采用尾静脉注射STZ配合不同饮食制备糖尿病模型,动态监测模型大鼠血糖的变化,生化方法检测大鼠血脂的改变,放免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Morris水迷宫检测不同造模型条件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Ⅲ组大鼠于注射72 h后血糖升高明显(P<0.01),至注射第2周血糖升高达顶点(P<0.01),以后逐渐降低,至观察第10周,血糖维持在15 mmol/L(P<0.05)。IV组大鼠于注射72 h后血糖升高,以后迅速降低,至观察第10周,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Ⅴ、Ⅵ、Ⅶ组大鼠于注射72 h后显著升高,此后呈波浪式变化;随着注射剂量增加,降低程度减慢。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各组大鼠CHO,TG,LDL-C均增加;Ⅲ、Ⅳ、Ⅴ组大鼠血清INS水平较对照组增高,除IV外,各组胰高血糖素均高于对照组。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Ⅶ组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Z(30 mg/kg)配合高糖高脂膳食能够快速、稳定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糖高脂膳食组6周后尾静脉注射STZ(30 mg/kg)制备模型,血糖升高显著,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明显,倾向于1型糖尿病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运动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模型,为Ⅱ型糖尿病运动处方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SPF级雄性8周龄Wistar大鼠45只,随机抽取32只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7周的基础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缓冲液,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正常大鼠和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运动组(CE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糖尿病运动组(DME组)。运动组采用改进的Ploug训练方案,60min/d,每周训练6 d,共训练8周。分别在高脂饲料喂养7周后尾静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造模后基线时间和运动8周末尾静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BG),运动8周末眶后取血测定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7周高糖高脂喂养后,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FBG、FINS和HOMA-IR含量显著升高。(2)8周运动干预后,DM组和DME组FINS水平显著低于C组和CE组,FBG和HOMA-IR显著高于C组和CE组;DME组FINS水平显著高于DM组,FBG和HOMA-IR显著低于DM组。DM组和DME组体重显著低于C组和CE组;DME组与DM组、CE组与C组组间体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7周高糖高脂喂养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0 mg/kg)成功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60 min/d共8周的游泳运动模式能够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是研究运动锻炼预防和改善糖尿病机理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高脂饲料+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隔日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研究该模型糖代谢、脂代谢和激素水平等方面的变化。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DEX组(1mg/kg,i.p.)和高脂+DEX组(1mg/kg,i.p.),连续观察8周,每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分别于造模第2周和第8周测糖耐量,8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胸腺、脾脏、肝脏等脏器重量。结果高脂饲料能加重腹腔注射DEX造成的空腹血糖升高,造模第8周空腹血糖(7.7±0.7)较空白组(6.5±0.6)显著升高。使模型动物糖耐量明显异常,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血浆胰岛素及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各脏器指数明显增加。结论高脂+DEX隔日腹腔注射能成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这种造模方法较单纯注射DEX或单纯高脂饲养成模率高,造模周期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大鼠在2型糖尿病造模过程中的成功率及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雄、雌性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所有大鼠每周固定时间测血糖和体重。观察24周后,心脏穿刺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单纯高糖高脂饮食喂养,雄、雌性大鼠血糖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STZ注射后,雄性大鼠血糖升高并逐渐平稳,而雌性需两次STZ注射,模型才比较稳定。实验结束时,雄、雌性糖尿病大鼠FPG、FINS、HOMA-IR以及TG、TC、LDL-C均显著升高,说明模型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结论高糖高脂饲料加一次性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可成功建立雄性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而同等剂量,雌性模型需两次STZ。雄、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特点。造模成功率及稳定性与性别有关,雄性大鼠较雌性大鼠成模率高,稳定性好,且耗时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9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普通饲料喂养+缓冲液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缓冲液(H.E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5mg/kg链尿佐菌素组(H.E+3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4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5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55 mg/kg STZ组)及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6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诱导胰岛素抵抗,继之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体重、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常规饮食组相比,高糖高脂饮食各组大鼠出现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下降(P0.01)。不同剂量STZ注射,H.E+45 mg/kg STZ组成模率最高且无自愈现象。结论:通过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出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45 mg/kg为STZ理想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高脂饲喂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构建Beagle犬T2DM模型,并观察其相关特征。方法将普通级雄性Beagle犬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模型组,每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同时在饲喂2个月时注射STZ;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连续饲喂5个月。定期测定动物Lee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尿糖,并在3月时进行OGTT试验,试验结束后进行血脂等血液生化检测和肝、胰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高脂组和糖尿病模型组高脂饲养2个月后Lee指数显著增加(P0.01),并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伴血脂异常;糖尿病模型组STZ注射后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1),且持续3个月维持在高血糖水平;而高脂组的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糖尿病模型组OGTT试验3 h血糖值11.1mmol/L,且3 h未恢复,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和病变。结论高脂饲料饲喂诱导Beagle犬胰岛素抵抗和高血脂症,但未能形成高血糖状态,而高脂饲料饲喂联合注射STZ后Beagle犬在出现高血脂症的同时发生胰岛素抵抗,与人类T2DM的胰岛素抵抗伴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脂等典型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4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组(normal control,NC),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 fat,HF),9只,高脂饲料喂养。(3)糖尿病模型组,根据高脂喂养时间差异和STZ剂量不同设计了3种模型制备方法:A组,9只,高脂喂养满4周,注射STZ 30 mg/kg;B组,9只,高脂喂养满8周,注射STZ 20 mg/kg;C组,9只,高脂喂养满8周,注射STZ 30 mg/kg。所有大鼠于48h、2周和4周后行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评价成模率和血糖波动情况。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细胞形态学特点,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比较。结果糖尿病C组血糖显著升高,成模后2周血糖下降,4周后又上升到基线水平,成模率100%。糖尿病A组、B组在4周后血糖逐渐降低到接近正常水平,成模率分别为55.6%、11.1%。C组与HF组相比,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P<0.01)。β细胞内胰岛素水平下降39.3%(P<0.01),胰岛内β细胞所占比例下降了79.2%(P<0.01),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减少19.2%(P<0.01),α细胞升高了1倍(P<0.01)。结论高脂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低剂量STZ(30 mg/kg)制备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高,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血清及骨OPG(osteoprotegerin)、RANKL(OPG 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k 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同时饮用3%果糖水导致胰岛素抵抗小鼠,再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腹腔注射1次,2周后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对照组动物则给予正常饲料及饮用水进行喂养。模型建立成功后,对模型2组大鼠进行胰岛素治疗,分别采用OPG和RANKLelisa试剂盒对正常动物模型和糖尿病动物模型血清和骨组织中OPG,RANKL含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血糖分析仪对不同组动物的血糖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骨密度分析仪对动物的骨密度进行分析,了解高血糖对于骨密度及血清,骨组织中OPG,RANKL含量的影响以及胰岛素对高血糖骨质疏松造成的结果的影响。结果:相较于正常组大鼠,模型组大鼠血清及髂骨中OPG、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髂骨密度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RANKL表达显著上调(P0.05),胰岛素处理的模型大鼠血清及骨中OPG含量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升高,血清及骨组织中RANKL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胰岛素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血清及骨组织中RANKL的表达,显著上调OPG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5周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正常饲料加STZ组、高脂饲料组和高脂饲料加STZ组。相应饲料喂养5周后,按照1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STZ,然后继续喂养4周。在第5周和第9周末测定小鼠的体重、收缩压、血糖、血胰岛素、血甘油三脂和胆固醇水平。结果STZ注射前各组小鼠的体重、血压、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和血甘油三脂无明显差异(P〉0.05)。STZ注射后4周时,高脂饲料加STZ组小鼠的体重、血糖、血胰岛素、血压和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其他三组的这些指标无明显改变或仅部分升高。结论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霉素可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该模型具有人2型糖尿病的主要表型特征和相似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和评价2型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模型,探究高糖脂饮食在模型建立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高糖高脂膳食诱导11周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建立DC模型,并观察糖代谢、脂代谢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①大鼠经高糖高脂饲料诱导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胆固醇(TCH)和甘油三酯(TG)均显著增高(P〈0.05),血糖值没有明显变化(P〉0.05)。②大鼠注射30 mg/kg STZ后72 h,血糖水平开始升高,继续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TG、TCH维持高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血糖值持续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③心功能测量结果显示,高糖脂饮食组大鼠出现温和的心脏功能异常(左心室收缩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出现异常(LVSP、每搏输出量、心排量降低,LVEDP、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升高),但以舒张功能异常为主。结论大鼠高糖脂饮食诱导负荷小剂量STZ可建立类似临床症状的2型DC模型,高糖脂饮食在糖脂代谢紊乱和心脏功能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结合糖、脂代谢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可以有效简便评价糖尿病心肌病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组(肿组)、高脂治疗组(rT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治疗组(DT组)(n=7),后四组高脂喂养4周后,DM组及七rr组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rz)诱导糖尿病,FTr组和町组用0.2mg/kg·d的姜黄素衍生物B06灌胃。用生化方法测大鼠血糖和血脂浓度,用ELISA法测血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形态,用Westernblot法测心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AMPKa)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p-AMPKa)的蛋白表达。结果:HF组及DM组血糖、血脂、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经B06治疗后均下降;HF组及DM组AMPKa和p-AMPKa表达下降,经/306治疗后升高;DM纽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多,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扩张,经B06治疗后病变减轻。结论:B06可缓解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AMPKa和p-AMPKa表达升高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观察心功能和结构变化,初步分析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相关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高脂膳食组和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组,采用高糖高脂膳食12周负荷一次性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观察各组动物心脏功能、心脏重量和心重指数、左心室形态和胶原含量等的变化。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和最大舒张速率(-dp/dtmax)值显著升高(P0.05),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最大收缩速率(+dp/dtmax)、每搏输出量(SV)和心排量(CO)明显降低(P0.05);全心重指数(HW/BW)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明显升高(P0.01);常规HE染色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细胞核边缘不清等,室间隔和左心室壁厚度明显增加(P0.001,P0.05);心肌胶原含量明显增加(P0.05)。(2)大鼠心脏功能参数±dp/dtmax和CO值分别与结构参数HW/BW和LVW/BW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大鼠高糖高脂膳食喂养负荷小剂量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可造成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紊乱以及心肌结构重塑,心脏功能与结构变化呈显著相关性,可复制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槟榔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果糖饲料饲养Wistar大鼠12周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不同浓度的槟榔碱(0,0.5,1,5mg/kg)组。4周后通过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RT-PCR检测肝脏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AR)、孕甾烷x受体(PXR)、糖代谢相关基因: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内p-AKT和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蛋白表达。结果:1,5mg/kg槟榔碱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和糖代谢相关基因及炎症相关因子mRNA水平,提高CAR、PXR mRNA水平及p-AKT、GLUT4蛋白水平。结论:槟榔碱可能通过提高CAR和PXR的表达,导致肝脏糖代谢关键酶PEPCK、G6Pase基因表达或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n-6)表达降低,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脂代谢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diet-induced obesity,DIO)大鼠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脂肪含量30%的高脂饲料饲喂雄性SD大鼠25周,观察大鼠体重、Lee’s指数、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成模大鼠肝脏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酶(FAS)、激素敏感酯酶(HSL)以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变化。结果高脂饲料饲喂6周后,DIO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均显著增加;25周后肝脏脂肪异常蓄积,出现中重度脂肪肝,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肝脏中ACC、FAS和HSL表达显著增加,SREBP-1c表达水平达到正常组的2.56倍,两组间差异极其显著。结论成功建立了DIO大鼠模型,通过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阐释了营养性肥胖的发生与脂代谢变化之间的关系,SREBP-1c,ACC,FAS和HSL参与了DIO的形成,从而初步揭示了脂代谢变化与营养性肥胖的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高糖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D组),高糖高脂组(HFSD组),褪黑素组(Mel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组(NEU-P11组)。CD组饲以正常饲料;其余3组饲以高糖高脂饲料。6个月后,给药治疗2个月。治疗期间,Mel组每天注射Mel(4mg/kg);NEU—P11组每天注射NEU-P11(10mg/kg);CD组以及HFSD组注射生理盐水(5ml/kg)。测定糖脂代谢指标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t test,OG-TY),Western印迹检测脂联素(adiponectin,APN)在脂肪组织及脂联素受体(AdipoR)在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可诱导SD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脂联素表达增加。Neu-P11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脂联素表达降低至正常水平。结论Neu-P11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联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高脂喂养合并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不同配方的高脂饲料,以及不同周龄的大鼠对于该模型的造模成功率和模型病变特点的影响.方法 将26只3周龄SD大鼠分为正常一组(N1组)、模型一组(M1组)和模型二组(M2组);26只5周龄SD大鼠分为正常二组(N2组)、模型三组(M3组)和模型四组(M4组).M1组和M3组给予高脂饲料配方一喂养,M2组和M4组给予高脂饲料配方二喂养.4周后,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STZ溶液35 mg/kg.连续观察大鼠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水平.结果 5周龄SD大鼠的FBG水平在注射STZ后两周即可达到稳定状态,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高脂饲料配方二使大鼠的进食量和体重增加明显,并且成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结论 选取5周龄SD大鼠作为模型动物,并给予配方二高脂饲料喂养,所建立的大鼠模型具备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值得推广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高脂饮食建立慢性系膜增殖性肾炎血管病变模型的方法.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行单侧肾切除后随机分为单纯肾切除组、单纯肾炎组、单纯高脂组、肾炎高脂组.单纯肾炎组、肾炎高脂组在单侧肾切除后3d尾静脉注射OX7抗体(100 mg/kg),1周后尾静脉连续注射OX7抗体(每次100 mg/kg,1次/周,共3次),单纯肾切除组和单纯高脂组在同一时间尾静脉注射PBS,注射抗体后第2天单纯高脂组、肾炎高脂组腹腔注射维生素D3(6万U/kg,1次/4周),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分别于第4、8、10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血压、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血钙、肾功能以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肾炎高脂组)大鼠第8周肾小球外的小动脉出现管壁增厚,管腔变小,平滑肌细胞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生.第10周单纯肾炎组和单纯高脂组肾小球外小动脉管壁轻度增厚,管腔变化不明显,模型组血管病变积分明显高于单纯肾炎组和单纯高脂组(P<0.05).结论 通过对慢性抗Thy1肾炎大鼠加用高脂饲料并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慢性系膜增殖性肾炎血管病变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SD大鼠血脂水平及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姜黄素对以上改变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分高脂饮食组(10只)、正常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姜黄素组(10只),大鼠行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及正常饮食;于实验开始时、10周及实验结束前测各组大鼠体重,20周后取血测定血清血脂浓度,取胸主动脉测定血管环舒张功能。结果:①高脂饮食喂养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大鼠,姜黄素可明显对抗高脂饮食导致的体重升高。②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TC、TG、LDL-C明显升高(P〈0.01和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及姜黄素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胸主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弱(P〈0.05)。结论:①SD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后使大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胸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弱。②姜黄素具有防治高脂饮食导致的血脂升高及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