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桑干河阳原县丁家堡水库全新统中的动物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1976年,河北省阳原县丁家堡水库在施工过程中,从桑干河河床底部全新统的地层里发现了一批动物化石。阳原县文化馆张玉秀和李风成对发现的材料及时进行了收集,并立即写信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反映了有关情况。随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人到现场作了调查,并将发现的材料作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种自优化RBF神经网络的叶绿素a浓度时序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仝玉华  周洪亮  黄浙丰  张宏建 《生态学报》2011,31(22):6788-6795
藻类水华发生过程具有复杂性、非线性、时变性等特点,其准确预测一直是一个国际性难题.以天津市于桥水库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常规监测的水生生态数据(采样周期为10 d),提出了一种结合时序方法的可自优化RBF神经网络智能预测模型,对判断藻类水华的重要指标叶绿素a浓度进行预测.研究了训练样本量及RBF神经网络扩展速度SPREAD值的可自优化性能,以及该模型用于于桥水库叶绿素a浓度的短期变化趋势预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预测性能指标随SPREAD值及样本量不同发生变化,该预测模型能自动寻到最优SPREAD值,并发现至少需要约两年的训练样本量才能达到较好预测效果.当样本量为105,SPREAD值为10时,预测效果最好,精度较高,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达到0.982.该方法对水库的藻类水华预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龙羊峡水库是高寒、干旱、多风沙地区的一座大型水库,它的建成除具有发电、防洪、灌溉等效益外,还将改善库区周围环境,促进农、林、牧、渔业发展的综合效能。从鸟类学的角度预测水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是一种新的尝试,这次考察只不过是一个开端,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刘蕾  胡韧  顾继光  韩博平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960-1965
在沿海水资源短缺地区,小型抽水型和非抽水型水库在城市和农村供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这些水库的富营养化特征,于2006年4、8、12月对3座抽水水库和3座非抽水水库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抽水型水库的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的浓度的平均值均高于非抽水型水库,而透明度低于非抽水型水库.抽水型水库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的浓度在冬春季高于夏季,而在非抽型水库中其动态相反.抽水型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略高于非抽水型水库.此外,2类水库间的浮游植物组成存在差异:蓝藻门的假鱼腥藻(Pseudanabaene sp.)、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e)是抽水型水库中的优势种属,甲藻(Peridinium sp.)是非抽水型水库的优势种类.抽水型水库的富营养化指数高于非抽水型水库,主成分分析表明,营养盐浓度是影响抽水型水库富营养化状态的主要因子,而温度是影响非抽水型水库的富营养化状态的主要因子.由于抽水入库改变了水体中营养盐浓度和水动力学过程,导致抽水型水库和非抽水型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明显差别,同时表现出不同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境质量的唐县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安全格局作为景观生态学的重点及热点,其识别与构建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河北省唐县为研究区,基于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InVEST模型评估生境质量,确定生态源地;然后选取土地利用类型、生境质量指数、植被覆盖度、距水域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等阻力因子构建阻力表面,并采用阻力阈值法进行生态安全分区;最后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判定生态廊道,从而综合构建唐县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 唐县生态源地占总面积的3.3%,主要分布在斑块面积较大的林地和水域中,河北省四大水库之一的西大洋水库也位于生态源地范围内;根据耗费阻力突变点,将研究区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各区占地百分比分别为18.9%、43.6%、27.6%和9.9%;唐县潜在生态廊道总长度为333.52 km,优化后生态廊道总长度为263.91 km,有助于各种生态交流.研究结果对唐县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为唐县土地规划布局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河北省外来物种入侵的社会经济因素,以期能够为河北省外来物种的防控提供可行性建议对策。【方法】通过查阅期刊、专著和数据库等分析了河北省外来入侵物种情况,对2003、2007、2011、2015、2019年5个时间节点的进口贸易、旅游人数、境内公路公里数3个社会经济变量与外来入侵物种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河北省外来入侵生物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而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出未来几年进口贸易额的变化情况,利用曲线估计预测2023年的外来入侵物种数量。【结果】河北省外来入侵物种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在各年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均有超过85%是与人类活动有关;进口贸易总额、入境旅游总人数和境内公路公里数与外来入侵物种数之间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预测显示,到2023年河北省的外来入侵物种数将达到367种。【结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外来入侵物种,基于河北省外来入侵生物的入侵途径提出了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8月、12月对珠海3座抽水型水库和3座非抽水型水库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采样和测定.抽水型水库和非抽水型水库的浮游植物分别有67种和56种.蓝藻门的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湖丝藻(Limnothrix redekei)和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kiborskii)仅在抽水型水库中检到,而绿藻门的鼓藻(Cosmarium sp.)仅在非抽水型水库中检到.抽水型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比非抽水型水库明显,且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非抽水型水库.抽水型水库浮游植物丰度在1.25×105~4.38×106cells L-1之间,以蓝藻和小型绿藻为主;非抽水型水库浮游植物丰度在7.1×104~4.61×106cells L-1之间,以绿藻门的鼓藻为主.抽水型水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在2.3~8.8 mgL-1之间,非抽水型水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在1.3~5.6 mgL-1之间.抽水型水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在冬春季高于夏季,而非抽水型水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动态相反.抽水型水库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非抽水型水库浮游植物具有相对稳定的群落季节变化,其优势种的组成较为稳定.对于抽水型水库而言,咸潮前期集中调水入库,不仅改变了水库的营养盐负荷,也改变了水库水动力学的季节动态,这也是导致抽水型与非抽水型水库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动态上存在明显差别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水库磷收支及其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校  李叙勇  张汪寿 《生态学杂志》2014,25(12):3673-3682
磷是主要的富营养化限制性因子,其收支途径和调控措施的研究是水库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推动水库磷的系统研究,进一步完善磷调控体系,本文归纳了水库磷的收支途径,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磷收支的影响,并对常规调控措施进行了梳理.水库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包括上游河流、地表径流、生活生产污染、养殖投入、大气沉降和底泥释放.其中上游河流的输入是水库磷最大的来源.磷主要的输出途径为泄洪或放水,并受不同排水方式的影响.另外生物收获也会输出部分磷.水库磷收支平衡受水库功能、水文条件和水体理化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和地域的收支情况差异很大.在磷的调控治理上,人工湿地、前置库、底泥疏浚和生物操纵法是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有效去除磷,需根据水库不同生态特性和水质管理目标,选择或结合多种不同的调控方式.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突出水库生态特性,进一步对水库磷收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开展水库磷收支与其他营养物质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有效削减水库磷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西部地区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西部地区水库是下游平原区重要的水源地,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受到关注.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海河流域西部10座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采集水库上下游河流沉积物与水库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西部水库沉积物中Cd超标严重,平均含量是背景值的1.67倍,最高达2.77倍;超过半数水库的Pb超出背景值.结合毒性系数,计算了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为Cd>As>Pb>Ni>Cu>Cr>Zn.多数水库的Cd生态风险危害等级均在中等危害及以上,承担保定市和北京市供水功能的西大洋水库Cd生态风险等级为“强”.水库上、下游河流沉积物重金属中Cd的生态风险显著高于水库自身,水库上游河流沉积物Pb、Cu、Ni的生态风险也高于水库,Zn和Cr的生态风险在水库上下游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广东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广东省45宗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含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除Cr外,广东省大中型水库底泥中Cu、Zn、Pb和Cd含量均高于广东省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广东省四大地理区域中,粤北地区大中型水库底泥Cu、Zn、Pb和Cd平均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89.71、321.21、154.95mg/kg和1.46mg/kg;其次是粤东和粤中地区;粤西大中型水库底泥Cu、Zn、Pb和Cd平均含量均为最低,但Cr平均含量居四大区域之首,为130.81mg/kg.粤东和粤北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富集系数以Cd最高;粤中和粤西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富集系数则以Cu最大.总体而言,粤北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粤东和粤中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粤西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说明,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大中型水库底泥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主要是由于底泥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过高所造成.人为生产活动,特别是矿产开采造成的污染是广东省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