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龙江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掌握黑龙江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流行现状和人群免疫水平,评价我省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制订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全省7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2个乡级单位,1~59岁作为目标人群共调查3337名人群。黑龙江省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经标化后为5.65%、55.45%、30.50%,1~3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1~3岁、4~10岁和11~14岁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43%、89.40%和64.81%;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6.64%、75.57%和49.87。城市和农村HbsAg阳性率分别为3.26%和5.04%。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儿童。结果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抗-HBs阳性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降低HBsAg携带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儿童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各年龄组人群,调查后对采集血样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BsAb。实验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HBsAg阳性率为1.6%(标准化率为2.34%);HBsAb阳性率为60.1%(标准化率为55.33%);(2)HBsAg阳性率7-15岁儿童高于6岁及以下儿童(x2=7.644,P=0.006);HBsAb阳性率7-15岁儿童低于6岁及以下儿童(x2=31.406,P<0.01)。(3)HBsAg、HBsAb阳性率性别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4)HBsAg阳性率南疆高于北疆(x2=9.548,P=0.002<0.01)、HBsAb阳性率南疆低于北疆(x2=199.3,P<0.01)。结论:兵团儿童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在新疆地区取得较好效果,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广州市2001—2011年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效果,为制定乙肝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1年、2008年和2009—2011年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次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实施,可调查儿童6 973~319 478人,2001年、2008年和2009—2011年实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项目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0.88%9、5.1%和96.92%,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2.44%、97.14%和99.08%。2009—2011年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比2001年、2008年分别提高了15.21%和88.70%;2009—2011年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比2001年、2008年分别提高了15.27%和88.71%。结论乙肝疫苗查漏补种项目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潍坊市11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状况,比较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接种率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调查的常住和流动儿童2 160名,建卡、建证、卡证相符率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G、HepB、OPV123、DPT123、MV或MR、MenA、JE-I 1、MMR、DPT4、HepA-I、JE-I 2、OPV4、MenAC1的接种率,常住儿童为95.63%~99.44%,流动儿童为93.89%~9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pB首针、MV初种及时率常住和流动儿童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年龄组MenAC2、DT、MV3常住儿童分别为92.15%、91.11%、93.33%;流动儿童分别为86.25%、85.00%、8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9、18.42、23.48,P<0.01)。结论潍坊市4岁以下常住和流动儿童疫苗各剂次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年龄组MenAC2、DT、MV3疫苗接种率常住儿童高于流动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9个县农村地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第一类替代疫苗现状,为全省提高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和制定第一类疫苗使用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濮阳市、新乡市、南阳市、商丘市、洛阳市5个地市9个县18个乡镇32个村的1 463名2~7周岁农村儿童,疫苗接种知识及主要影响因素从调查儿童监护人获得,疫苗接种记录来自于儿童预防接种证,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9个县农村儿童中第一类替代疫苗率最高的是甲肝灭活疫苗第一针,占20.6%,其次是首针次ACYW135(1)流脑疫苗和AC流脑结合疫苗(1),分别占适龄接种对象的13.8%、12.9%.第二类疫苗以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第一针次接种率最高,达到46.4%,Hib疫苗三针次接种率为12.6%,其次是水痘疫苗接种率为23.2%;口服轮状疫苗(RV)、23价肺炎(PPV23)疫苗接种率较低,分别为9.5%和7.3%.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方式、儿童类别、疫苗价格高低都是影响第二类疫苗接种针次多少的主要因素,乡镇门诊化接种4~6针次和7针次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2.5%、6.9%,高于村级接种比例12.8%和1.9%;散居儿童疫苗接种针次高于托幼儿童(P<0.01);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接种通知方式、儿童是否留守等对二类疫苗接种针次影响不大或无影响(P>0.05).结论 不同县第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率和种类不同;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因各地接种方式、价格因素、重视程度和家长认知程度不同而差别较大;扩大以乡为单位接种门诊实施范围、降低第二类疫苗接种价格并加大托幼机构第二类疫苗的宣传等有利于提高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针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潍坊市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化管理情况,为免疫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金苗免疫助手系统》软件,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数据库,通过磁卡识别系统进行接种。结果截至2010年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常住与流动儿童分别录入794 015和117 192人,录入管理率分别为99.80%、96.11%;流动儿童建卡、证信息化电子网络管理前后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0.01相似文献   

7.
在农村每月进行计划免疫时给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剂量为10μg×3,程序为0、1、6个月,首剂免疫时间(以此为0月计算)平均在出生后1.5±1.2个月。全程接种率达92.9%。免疫儿童长到12~48月龄时HBsAg阳性率由原来的15.1%降至2.0%,保护率为86.8%。血清抗-HBs阳性率从免疫前地区本底对照的27.7%上升到87.3%,增加2.2倍。在免疫屏障的保护下,同龄未免儿童的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下降到4.9%和16.0%,比免疫前地区本底对照低67.5%和70.4%。本研究结果表明,3针10μg乙肝疫苗于新生儿出生后1~3个月内接种仍能有效地降低HBsAg携带率,即使完全忽略了HBsAg阳性母亲的围产期传播。但必须达到很高的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产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检测及其所生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新生儿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坊子区设有产科的医院每月上报的产妇HBsAg 检测和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坊子区2012年设有产科的医疗机构共报告住院分娩产妇2975名,产前HBsAg筛检2881名,筛检率为96.84%,各医疗机构筛检率在96.55%和97.50%之间;检出HBsAg阳性者66例,阳性率为2.29%,各医疗机构阳性率在0.00%和5.52%之间。新生儿共2975名,其中常住者所生新生儿2612名,流动者所生新生儿363名,常住和流动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6.13%和94.21%,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3.87%和90.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8、3.67,P>0.05)。122名未及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的新生儿系患各种疾病所致。结论坊子区2012年设有产科的医院对住院的孕产妇产前HBsAg筛查率较高,其所生的新生儿24 h内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儿体内母源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应答的远期影响。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妊娠妇女中,选择抗-HBs阳性孕妇32例,抗-HBs阴性孕妇32例,其新生儿均按0、1、6方案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检测两组儿童乙型肝炎疫苗第3针接种后2年血清抗-HBs浓度。结果: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第3针后2年,母源性抗-HBs阴性组与阳性组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0.6%与87.5%,其抗-HBs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73.48mIU/ml与75.49mIU/ml,两组间抗-HBs阳性率与GM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778);6例母源性抗-HBs>1000mIU/ml儿童中1例抗-HBs转阴(16.7%),而母源性抗-HBs<1000mIU/ml组和母源性抗-HBs组的儿童抗-HBs转阴率分别仅为7.69%和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P=0.811)。结论:新生儿目前按照0,1,6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能够有效保护其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母源性抗-HBs对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钦南区儿童乙肝及白喉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为该地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5个乡镇1~6岁常住儿童151名为调查对象,进行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白喉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阳性2人,阳性率1.32%;抗-HBs阳性112人,阳性率74.17%。白喉IgG阳性142人,阳性率94.04%。抗-HBs中位数21.32 mIU/mL,白喉IgG中位数0.14 mIU/mL,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83.44%;男女抗-HBs阳性率、白喉IgG阳性率、抗体中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白喉IgG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P0.01)。结论钦南区1~6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均达到了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白喉IgG阳性率维持较高的水平,但HBsAg阳性率略高于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