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技术评价化工废水的静态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朝霞  张玉国  梁慧星 《生态学报》2012,32(23):7336-7345
化工废水的排放是导致水环境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以原生动物为靶生物的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因能快速而真实地评价水体受污染程度而被广泛应用.盐城沿海化工园区是至今江苏省环保部门批准建设的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以发展精细化工和医药化工为主导的专业园区,以该园区附近清洁水源中的原生动物为种源,用PFU法评价该园区化工废水的静态毒性.结果表明,原生动物群落对化工废水效应浓度(EC)变化非常敏感.在低的化工废水EC下,原生动物群落群集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集种类均随毒性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群集速度也较快;随着化工废水EC的增加,原生动物群落群集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毒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缓慢甚至下降,群集种类则明显减少,群集速度也减缓,说明化工废水EC有较强的生物胁迫效应.在反映原生动物群集过程的3个参数Seq、G和T90%中,Seq与化工废水EC均呈负相关,而G随化工废水EC增加先呈负相关后呈正相关.根据其回归方程Seq=-0.141 EC+19.05 (R2=0.941,P<0.01)推算出该化工废水的效应浓度EC5、EC20和EC50分别为7.1%、27.3%和67.7%.最终确定盐城沿海化工园区化工废水对其附近清洁水源原生动物群落的安全浓度为7.1%,最大允许浓度为27.3%.盐城沿海化工园区化工废水必须处理至其毒性削减72.7%以上才能排放.  相似文献   

2.
用PFU原生动物群落进行生物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应用PFU法收集微型生物群落,监测鸭儿湖的农药污染。原生动物对五个氧化塘内农药废水的毒性反应,可用群集过程来表示,无论室内或是野外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微型生物群落的结构参数有原生动物种类组成和种数、叶绿素a含量、水细菌数量;功能参数有反映原生动物群集过程中的Scq、G、t90%和微型生物的呼吸速度。功能和结构的参数均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氧化塘系统的净化过程。PFU法可应用于预报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浓度,初认为是一种经济、快速、正确的生物学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PFU原生动物群落进行生物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应用PFU法收集微型生物群落,监测鸭儿湖的农药污染。原生动物对五个氧化塘内农药废水的毒性反应,可用群集过程来表示,无论室内或是野外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微型生物群落的结构参数有原生动物种类组成和种数、叶绿素a含量、水细菌数量;功能参数有反映原生动物群集过程中的S_(eq)、G、t_(90%)和微型生物的呼吸速度。功能和结构的参数均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氧化塘系统的净化过程。PFU法可应用于预报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浓度,初认为是一种经济、快速、正确的生物学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东昌湖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季节变动与水质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报道了浮游生物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水质关系及初步分析了东昌湖的水质情况。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采用PFU法及化学检测法对国内第二大人工湖——山东东昌湖的三个湖区9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及水化学指标进行了初步调耷。共观察到浮游藻类76种,其中污染指示种为17种;原生动物92种,其中污染指示种为21种。浮游生物物种组成的多样性指数及化学水质分析显示,各湖区水质优劣程度依次为南湖区〉东南湖区〉西北湖区,调查结果表明东昌湖属于富营养化水体。  相似文献   

5.
利用PFU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快速监测北京通惠河水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报道了北京通惠河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与永质的相互关系,其中PFU原生动物1天的群集速度(功能参数)较好地反映了5个采样站(1个设在较干净水体温榆河作为对照站)水质的变化趋势,各站原生物群落的结构参数(种类组成,个体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同样与水质关系密切,通过与80年代中期作者利用PFU原生动物监测通惠河污染现状和自净效能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河流水质目前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1月、4月对湖北金沙河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5种,其中原生动物45种,轮虫40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3种;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4939.9~27238.1 ind·L-1,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56~1.49 mg·L-1;金沙河水库浮游动物数量以原生动物和轮虫占优势;将金沙河水库浮游动物优势种类和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的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筛选的环境因子中PO43--P和COD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金沙河水库夏、秋季多样性指数较冬、春季高,而4个季节浮游动物物种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人工湖泊中原生动物群落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谭晓丽  施心路  刘桂杰  白昕 《生态学报》2005,25(10):2650-2657
2003年3月~2004年2月调查了哈尔滨人工湖泊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应用PFU法研究了原生动物群落季节变化演替的特征。共观察到各类原生动物120种,其中鞭毛虫53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44%,肉足虫9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8%,纤毛虫58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48%,分析了原生动物在该湖的组成特点。原生动物在此人工湖泊中1个周年内的表现规律为植物性鞭毛虫多,动物性鞭毛虫少;纤毛虫多,肉足虫少。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参数(种类组成、个体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因水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此湖中原生动物的优势种为喇叭虫属(S tentor)、眼虫属(E ug lena)、游仆虫属(E up lote)、隐滴虫属(C ryp tom onas),常年的居留种为眼虫属(E ug lena)、弹跳虫属(H a lteria)、侠盗虫属(S trobilid ium)、隐滴虫属(C ryp tom onas)。全年3个采样站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在1.912~7.473之间。原生动物在1个周年中平均个体丰度出现的规律依次递减的顺序是秋季、夏季、春季、冬季。采样站1的平均个体丰度在四个季节中均高于采样站2、3。  相似文献   

8.
大沽排污河生态修复河道水质综合评价及生物毒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唐景春  朱文英  粱霍燕  王如刚 《生态学报》2012,32(14):4535-4543
为了改善城市河道水质,实现排污河污染控制与修复,在天津市大沽排污河的上游代表性河段开展了河道原位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对植物修复后河道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与清洁河道做了比较,并对水质修复效果和生物毒性影响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对排污河水质的修复效果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经种植水葱等水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后,河道污染一定程度上降低,水质得到改善。大沽河主要污染是营养元素N、P污染和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不严重。植物修复对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TDS)、盐度、氯化物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对COD等有机污染的修复效果较好,最高去除效率可达54%,但相比清洁水域值依然较高,有机污染依然较严重;对营养元素N、P没有修复效果,反而修复区有升高的趋势,相对清洁水域污染严重。主成分分析表明水质参数主要是氨氮、总氮、总磷代表的营养元素及pH值、DO、电导率、TDS、盐度和氯化物,综合评定结果显示修复区域芦苇根部水质最好;聚类分析将17个水质指标分成5类,并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出一致性。植物根际周边的微生物数量多,群落多样性高。植物修复对水样植物毒性影响明显,能降低其毒性;水样对发光菌均具有毒性作用,存在潜在的急性生物毒性;修复区水样对水生动物大型蚤不存在急性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毒物污染点源的生态风险管理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评述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和前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基于水质标准/废水排放标准的特征化学污染物法,并不能有效控制组分复杂的废水中的有机毒物排放。因此,仅应用这一传统方法对水环境有机毒物污染点源难以实现有效的生态风险管理。同时采用全废水的生态毒性法可就弥补这一缺陷,根据生态风险管理要求可有效控制组份复杂的废水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鉴别出导致废水生态毒性的关键有机毒物的毒性鉴别评价,是毒物污染点源的生态风险管理核心。本文还对毒性鉴别评价方法学的发展以及全废水毒性法应用于我国水环境毒物污染点源生态风险管理的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景观湿地夏季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1年夏季(6-8月)对杭州市境内一景观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采样, 共得原生动物样品21个。利用浮游生物研究方法对该湿地水域中原生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特征、优势种分布、指示种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了该特征性水域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与水质变动之间的关系。共鉴定原生动物84种, 隶属于3纲45属, 其中鞭毛虫纲61种, 纤毛虫纲14种, 肉足虫纲9种。优势种主要为隐滴虫(Cryptomonas)和眼虫(Euglena), 均属于鞭毛虫纲; 污染性指示种及Margalef等多样性指数均表明水质呈中度污染状态; 在原生动物功能类群中, 光合自养者最多, 腐生者、杂食者和捕食者相对较少; 主要理化指标中TN、TP和COD含量均较高, 且对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大, 是造成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评价结果揭示出,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体目前仍处于中度污染状况。研究对湿地水域的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ON THE CAUSES OF THE ZONING OF BROWN SEAWEEDS ON THE SEASHO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ah M.  Baker 《The New phytologist》1909,8(5-6):196-202
  相似文献   

13.
ON THE CAUSES OF THE ZONING OF BROWN SEAWEEDS ON THE SEASHO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