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鉴定湘、桂两省绒茧蜂标本过程中,发现寄生甘薯暖地麦蛾Brachmia macroscopa Meyrick的绒茧蜂三种。均为我国新记录,报导如下。1.甘薯麦蛾绒茧蜂Apanteles ariadne Nixon 雌蜂:体长2mm,深红褐色,触角比体短:中胸小盾片侧面的光滑带宽;并胸腹节光滑、有光泽,具一完整的中纵脊;痣后脉很长,几乎伸达径室的末端,径脉第一段和肘间横脉的连接处有一短突起;足细长,后足基节大,伸达腹部第三节;腹部第一背板长而窄,基半部浅黄色,比其侧缘及端半部色浅;第二背板中域三角形,黄褐色,第三背板及接续背板深褐色;产卵管短。  相似文献   

2.
云南腮扁叶蜂亚科两新种 (膜翅目:扁叶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载中国云南省扁叶蜂科(Pamphiliidae)腮扁叶蜂亚科(Cephalcinae)两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森林昆虫标本室内。1.拟异耦扁叶蜂Acantholyda.pseudodimorpha,新种 雌虫:触角前端7节黑色,梗节红黄色,其余黄褐色。身体红褐色,具光泽。上颚尖端、复眼、单眼三角区、前幕骨陷均黑色(图1)。中胸前盾片前缘、盾片中央一斑、小盾片前端、后背板、后胸小盾片周围均黑色;前翅半透明,基半部黄白色,端半部淡  相似文献   

3.
纹翅跳小蜂属Cerapteroceroides Ashmead(1904)(异名:Metacerapterocerus Ishii,1928),属于跳小蜂科(Encyrtidae)Mirini族。 本属与Cerapterocerus Westwood(1833)属(♀)的相似特征为:索节6节,小盾片末端无刷状毛丛,触角强度宽扁,前翅有放射状斑纹,中胸盾片和小盾片向背面鼓起,小盾片非半圆形,宽小于长,有后缘脉但很短,上颚有3个齿。二者主要区别在于本属梗节“B”字形,亚缘脉在端1/3处无三角形膨大部分,而Cerapterocerus Westwood(1833)属  相似文献   

4.
我国蚊类两种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单环伊蚊Aedes(Finlaya)unicinctus Edwards,1922雌蚊头顶大部平覆暗色宽鳞,仅中央近后头有部分淡色鳞。触角、触须和喙暗色。前胸前背片和后背片平覆银白宽鳞;中胸盾片平覆致密的黑色窄鳞,在前端缘、侧缘、中侧区及翅基前区有淡黄窄鳞饰;小盾片具窄鳞,中叶的暗色,侧叶的淡黄色。后足股节淡色,具一亚基窄黑环和一亚端宽黑环;各足跗节暗色,仅中足和后足跗节1有基白环。腹节暗色,腹节I—Ⅷ背板具基侧白斑;Ⅲ一Ⅶ节腹板具基白带。雄蚊中胸盾片平覆淡色窄鳞,仅肩窝有暗色鳞;小盾片3叶都具淡黄色窄鳞。腹节Ⅲ—V背板具狭窄的淡色基带。尾器…  相似文献   

5.
绵粉蚧长索跳小蜂Anagyrus schoenherri Westwood中国新记录 雌:体长1.6—2.0毫米.体色黄白色.复眼黑色,单眼红色.触角除柄节中部和两端、梗节基部、索节1—5节及第6节背面褐色外,金黄白色.上颚黄白色,端部褐色.足黄色,跗节浅褐色,爪褐色.翅透明,翅脉褐色.头横形.上颚2齿,下颚须4节,下唇须3节.单眼钝三角形排列。触角短于头胸长度之和,着生于口缘,柄节强度扁化,中部下缘膨大,长约为宽的3倍左右,梗节约与第1索节等长,长约为宽的2倍,索节6节,各节约等长,棒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虻属一新种(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85,(2):225-226
雌虫体长20毫米,棕黑色。眼有二条带。前额颇窄,深棕,具黑毛;端部明显宽于基部,长为基宽的2倍,高为基宽的9倍。亚胛高,棕色,颊与颜亦棕色,颊具黑色短毛。口毛黑色。基胛黑色,棒状,上端延线超过前额高度的1/2。触角黑色,柄节密覆黑毛,梗节具黑毛,鞭节较窄长,背缘有明显的背角。下颚须黑色,第2节较窄长,末端钝,具黑毛。盾片黑棕,具浅棕色条纹。小盾片、翅前胛(prealar callus)亦呈黑棕。小盾片侧后缘具白毛。胸侧片黑色、覆同色毛。翅透明,具浅棕色阴影,R_4脉无附脉。腋瓣上的一丛毛白色。平衡棒棕色。足黑色,具同色毛。腹部背板黑色,第1—4节中央具不明显白点状斑,  相似文献   

7.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84,(3):326-329
冥夜蛾属Erebophasma Boursin隶属夜蛾科切根虫亚科,模式种:Erebophasma haematina Bisn,主要特征为:雄蛾触角双栉形,栉齿长,端1/5无栉齿,呈线形,喙发达,下唇须短,多数不超过头顶,第1、2节有前伸的毛,第3节短,复眼表面有短纤毛,边缘有长睫毛,额光滑无突起;胸部被毛,后胸有毛簇,前足、中足及后足的胫节均具刺;腹基节有毛簇;前翅有一副室;钩形突短宽,端部较平,抱器瓣端半部渐窄,端部分叉,抱钩不显,瓣背缘近端部内侧或有一丘形突起,阳茎细,多呈拱曲。  相似文献   

8.
距蚤属Spuropsylla,新属 属征:中型蚤,与副角蚤属(Paraceras)接近(图1)。♂触角第一节不特别大,第二节的端鬃不特别长,不能达到棒节之半。下唇须5节,其末端至少可达到转节之半。后头鬃列较少,♂2列,♀1列。 中胸背板和腹部前几节背板在端小刺的背方有锯齿状的膜质边缘。后足胫节外侧只有1纵列鬃。♂后足第一跗节后下角有一根巨大的距形刺鬃(据此命属名);第二跗节约中部有一横切刻,并生着一横列鬃(图3)。  相似文献   

9.
在鉴定滇粤两省绒茧蜂标本时,发现我国新记录三种,报导如下: (1)稻三点螟绒茧蜂Apanteles amaris Nixon 形态。雌:体黑色;足除后足基节基半部黑色外,前足和中足、后足基节端半部、转节,腿节,胫节(末端色暗)均为红黄色;前翅中室密布有色微毛,翅痣有暗褐色边缘;中胸背板刻点细而密,盾纵沟上刻点粗糙;并胸腹节有模糊皱纹,中区不明显;腹部第一背板黑色,两侧平行,长明显大于宽,密布网状皱纹,两侧有较宽的暗红褐色膜质边缘;第二背板中域有模糊网状皱纹;产卵管鞘稍长于后足胫节。  相似文献   

10.
王淑芳 《昆虫学报》1986,(2):214-217
辅齿姬蜂属Yamatarotes Uchida主要特征是:唇基端半部平坦,且薄,端缘不具齿;盾纵沟强壮,且平行地伸展至中胸盾片中部消失;肘间横脉位于第2迴脉内侧,两者间距小于肘间横脉长;后足跗爪内侧具小齿;腹部第1节腹板隆肿具直立的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横断山地区肿跗姬蜂亚科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横断肿跗姬蜂 Anomalon hengduanensis,新种(图1) 雌蜂:前翅长6毫米。 体黑色。上颚、触角柄节、梗节红褐色;头顶接近复眼处的圆形小斑黄色;前足、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整理1979—1980年间采自吉林和辽宁等地蚋科标本过程中,发现真蚋属2新种和3个我国新纪录。模式标本保存在辽宁省卫生防疫站。吉林真蚋Eusimulium jilinensis,新种(图1) 体长3.5毫米。触角11节,棕黑色,鞭1节最长,约为梗节长的2倍。触须4节较长,约为3节长的1.5倍;拉氏器小,圆形,位于2节基半部。中胸盾片黑棕色,密被金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中国细蛾科的工作中,发现尖细蛾属二新种,记录如下。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刀瓣尖细蛾Acrocercops ensiformis,新种 前翅长4.0—5.0mm。颜面白色;头顶淡赭褐色。触角柄节褐色。口须银白色:下颚须端节腹面褐色;下唇须第二节端部及第三节腹面铅灰色。前、中足褐色;基节灰白,胫节中部有2白斑;跗节白色,第一节中部、第二和第三节基部各有一褐环。后足基节和腿节银白色,基节外侧中部有一赭褐斑;胫节和跗节浅褐色,胫节、第一和第二跗节各有一白端环,第四和第五跗节基部白色。前翅赭褐色;沿后缘有一长白带,白带由翅基伸达翅端部1/7处,内缘不及5/7处有一V形褐斑,端部呈园形加宽;翅端2/7  相似文献   

14.
嗜蛛姬蜂族Polysphinctini隶于姬蜂科Ichneumonidae瘤姬蜂亚科Pimplinae,全部为蜘蛛的寄生蜂。自1920年建立以来,我国已知13属130种。本文记述采自四川灌县和浙江西天目山的嗜蛛姬蜂族的一新属,长胫姬蜂属 Longitibia gen.nov.及属模:中华长胫姬蜂 Longitibia sinica sp.nov.。本新属特征是:唇基六边形,其外角有一小齿突,端部凹陷,端缘平截;中胸盾片光滑,后方中央具均匀细毛;胸腹侧脊长,上端接近于翅基下脊;并胸腹节前半部有不明显中纵脊,侧纵脊基半部不明显,端横脊缺;前中足腿节不肿大;后足特别细长,后足长为腹长的1.7倍,后足基节长为厚的2.8倍,后足胫节长为端宽的15倍;小脉在亚端部曲折。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瑞夜蛾 Raddea一新种,采自四川省贡嘎山。新种的正模标本及副模标本1♂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模标本2♂♂保存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高山瑞夜蛾Raddea alpina 新种 翅展33—35毫米。雄蛾触角双栉形,复眼后缘有长睫毛,头部与胸部褐黄色带红棕色,下胸带有黑褐色,足外侧黑褐色,各跗节端部有白斑;腹部淡褐色;前翅褐黄色,中室除  相似文献   

16.
已知寄生于稻螟蛉的姬蜂有9种,其中包括完全是重寄生的4种。各种形态、生物学及分布情况简介如下。 1.螟蛉瘤姬蜂 Itoplectis naranyae(Ashmead)[图1] 体长8—13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赤褐色,末端2或3节黑色,有时不黑。头稍狭于胸,复眼在近触角窝处明显凹入;触角比体短。中胸无盾纵沟;并胸腹节中央有近于平行的纵脊2条,在中段之后向后角扩展。翅基片黄色,翅痣基角黄褐色,其余黑色,小翅室五角形。足粗壮,爪发达;足赤褐色,后足腿节末端及胫节基部和末端的所有端附节末端黑色;各足第1—4跗节端部淡褐色。腹部背板密布刻点,第2—5背板各节左右稍有瘤状隆起,近后缘亦稍隆起。产卵器直而粗壮,约与腹末3节等长。  相似文献   

17.
何琬  吴燕如 《动物学研究》1985,6(2):185-187
本文记述云南省产棒腹蜂属Rhopalomelissa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部分副模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棒腹蜂 Rhopalomelissa (Trichorhopalomelissa) yunnanensis Wu et He,新种。 体长4—6毫米,黑褐色;腹部棒状。头扁平,宽大于长;复眼内侧稍凹入;上颚细长,具二齿,基半部深褐色,端半部黄褐色;颅顶后缘稍圆;额区中央具一明显纵脊;触角黑褐色,鞭状,长稍超过后胸,第一节最长,等于第三、四两节总长,第二节近球形,其余各节几等长;唇基及颜侧区密被褐黄色毛;侧单眼距稍短于复眼至单眼距离;胸部黑色;前胸、中胸背板、小盾片、后盾片被金黄色短毛,后盾片毛较密,小盾片上者混有少量金黄色长毛;颅顶后缘被少量金黄色毛;腹部黑褐色,第一、二及第三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整理贵州省半翅目蝽科昆虫标本时,发现一属一种是中国新记录.现将该属、种特征描述如下: 缺蝽属Belopis Distant,1879 体宽椭圆形,头部三角形,长宽约相等;侧叶长于中叶并在中叶前方会合后又复分开,头部末端侧缘具缺刻,触角5节,第一节较短,不伸达头端;喙向后伸达后足基节中央.前胸背板前半显著向下倾斜,侧角明显突出,末端较锐;前侧缘锯齿状;小盾片三角形,由基部向末端渐狭,达2/3处,然后近乎平行地伸向端部,末端钝圆.腹  相似文献   

19.
杵蚊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正达  姬淑红 《昆虫学报》1989,32(4):482-484
新种杵蚊属杵蚊亚属,是我国首次记载的本亚属新种。 宽刺杵蚊Tripteroides(Rripteroides)latispinus新种(图1) 雌蚊 中型棕色蚊虫。头顶的大部、后头和头的两侧具平覆深褐色宽鳞,后部近头窍有少数黑色竖叉鳞;眼缘具银白鳞饰。唇基、触角,触须和喙暗色。触角梗节棕黄色,鞭节1内侧具少数淡色宽鳞。触须为喙的1/9长。喙长约为前足股节的1.2倍。前胸前背片平覆银白宽鳞;后背片棕黄色,上部具散生的平覆褐色宽鳞,下部光裸;侧板无鳞。中胸盾片一致平覆密致的棕色窄鳞;小盾片平覆褐色宽鳞;后背片光裸,暗褐色;侧背片光裸。气门鬃3—4根;前侧片上部黑色,气门下区有一个小白鳞簇;气门亚区、腹侧板上部和后下部、后侧片大部以及各足基节平覆银白宽鳞。翊:翅鳞暗色。足:暗色,各足股节前面都  相似文献   

20.
记述模式产地来自广西南宁大明山的长足虻科3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1褐端雅长足虻,新种Ambiypsilopus apicalis sp.nov.(图1)鉴别特征跗节末端暗褐色,尾须端部扩大,背侧突分三叉.正模♂,广西南宁大明山,2011-05-24,张婷婷采.副模:4 ♂ ♂,3 ♀♀,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意指跗节末端暗褐色.2指端雅长足虻,新种Amblypsilopus digitatus sp.nov.(图2)鉴别特征触角黄色且梗节暗褐色,前足端跗节具特化侧毛,尾须近指状.正模♂,广西南宁大明山,2011-05-24,张婷婷采.词源:新种种名意指尾须端指状.3大明山毛瘤长足虻,新种Condylastylus damingshanus sp.nov.(图3~4)鉴别特征后足腿节端部浅黑色,尾须很长,几乎伸达腹基部.正模♂,广西南宁大明山,2011-05-29,张婷婷采.副模:13♂♂,1 ♀,同正模.词源:新种种名意指模式产地大明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