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湖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三勘探队从1973年以来,先后在湖南零陵—衡阳一带中生代含煤地层中找到一些鱼化石,这些化石对于讨论零陵—衡阳一带中生代含煤地层时代、含煤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讨论古生物学上的一些问题都有一定的意义,所以笔者曾于1975年夏到其中的一个主要化石点——衡南洲市雨母山进行补采。本文先记述雨母山鱼化石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叉鳞鱼类。  相似文献   

2.
中国泥盆纪含鱼化石地层的世界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泥盆纪含鱼化石地层分层的进展及现状,总结中国泥盆纪含鱼化石地层的层位,横向地比较了主要鱼化石的系统关系,再结合具体的地质历史背景,对比世界有关的地层。  相似文献   

3.
对于东北白垩纪地层的研究,大庆油田、东北各省有关地质部门、地质队、全国的有关科研单位、地质院校都作了多年深入的工作,对很多方面的问题已经得出了比较全面的结论。1974年,我们在东北只作了短期的野外考察,采集了一些鱼化石。由于材料还不够充分,我们对东北白垩纪地层的了解也很肤浅,只能就含鱼化石地层的时代及其他方面增补一些不成熟的、零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鱼的形态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到它,可是那些古老的鱼类,若不是在地层里发现了它们的化石,就很难想像出它们的样子了。鱼类出现得很早,从奥陶纪到现代的沉积岩里都有发现;地理分布又广,几乎遍布各种水域。它们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发展过程中辐射出很多类群。人们把从古到今的鱼形动物一般归纳为四大类(甲胄鱼类、盾皮鱼类、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从原始的甲胄鱼到晚期的真骨鱼,在身体结构与形态方面变化很大,其中各个类群又都有其兴衰史。鱼化石的采集与研究,一方面是利用其系统演化关系,帮助确定含鱼化石地层的时代,有助于找矿工作的进行;一方面研究其进化过程来宣传自然辩证法,进一步树立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5.
陇南徽成县及陕西沔县一带,按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属于西秦岭褶皱带。区内岩相多变,构造复杂,地层对比颇为困难。因而,任何古生物材料的发现与报导,均为世人所重视。陇南及陕西南部一带的中生代含煤沉积,以往均根据赵亚曾及黄汲清(1931,59页)最  相似文献   

6.
1963年5月,笔者收到一批采自广西凤山、东兰一带的动物化石。这批化石几乎全部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其中仅有一块是鱼化石,属于空棘鱼类,它与上述化石产于同一层位中,依据采集者的野外标签记载,这批化石产于下三迭统罗楼组。空棘鱼类化石最早地史记录是产于泥盆纪地层,在白垩纪以后的地层中再没有发现该类鱼化石。因此,人们认为它们在中生代未期已绝灭了。1938年,在非洲东海岸发现了该类鱼的现生代表——拉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记述的鱼化石是1964年“五一”节前夕辽宁煤炭管理局潘广工程师送交我们鉴定的。在鉴定过程中,又收到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东北中生代地层队陈丕基同志寄来的一批标本,依据标籤记载,其中有一部分是与上述那部分标本采自同一地点;在同一层位中还有狼鳍鱼(Lycoptera)化石。关于这一含鱼化石地层的地层划分问题,上述各调查采集人已分别给予详细论述。本文仅就鱼化石部分加以记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记甘肃明水侏罗纪两类新的硬鳞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甘肃明水“龙凤山群”渝州鱼属(Yuchoulepis)一新种——甘肃渝州鱼(Y.gansuensis sp.nov)和金尾鱼科(Caturidae)一新属、新种——明水似凶暴鱼(Plesiofuro mingshuica gen.et sp.nov)。根据鱼化石性质,将含鱼化石地层的时代定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9.
1974年5月我所东北中生代鱼化石考察组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哈玛采得一批鱼化石,除了少量标本因保存不好不能鉴定外,其余标本分别属于三个属、种:长头松花鱼(Sungarichthys longicephalus)、贪食吉林鱼(Jilingichthys rapax)和巨口哈玛鱼(Hama macrostoma)。本文只描述吉林鱼和哈玛鱼两个新属,这是中生代化石鱼类中比较进步的一些种类,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这个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白垩纪鱼群的组成,而且对白垩纪鱼群的演化,以及东北地区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增添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湘西溶溪组的棘鱼化石及其层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最低含鱼化石地层,即湘西早志留世(Llandovery 期)溶溪组的地区性地质剖面和产自该组七个类型的棘鱼鳍刺化石,并根据其同层中所产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论证鱼化石层的层位.鱼化石本身所表现出的原始特性与这一结论是谐调的.  相似文献   

11.
在本文记术的鱼化石,一部分是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钟文华等同志在湖南临澧歇架山一带的红色岩系中采集的,另一部分是1948年谌义睿同志在同一地区和层位中收集的。鱼化石保存于该套岩系的油页岩及黑灰色页岩中,在同一层位中还有属于鲤科的骨唇角(Osteochilus)化石。有关临澧一带含鱼层位的情况,已由唐鑫作了报导(1959),此处不再重述。  相似文献   

12.
浙江长兴灰岩中扁体鱼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丰 《古生物学报》1977,(2):293-296
本文记述的煤山中华扁体鱼(新属、新种)Sinoplatysomus meishanensis gen.et sp.nov.,发现于浙江省长兴县煤山晚二叠世长兴灰岩中。这一发现对于了解扁体鱼的地理和地层分布是很有意义的,丰富了我国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中的鱼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的鱼化石是湖南长沙地层工作站冯少南同志于1961年采集的。依据采集者标签所记,化石系采自二迭纪斗岭煤系底部的灰白色泥质页岩中;在同层中还采到腕足类 Leptodus 化石(常美丽鉴定)。由于页岩剥裂,角体分别保存于上下岩层面上,骨骼本身多已溶失,大部分只由印痕代表。由所保存的部分看,当初应是—较完整的个体,后因岩石顺节理断裂成数块菱形小块,只采集到其中的一块,在其上保存着鱼的尾部。这个标本代表一种属于枪旗角科(Dorypteridae)的古鳕鱼类。  相似文献   

14.
1957年夏,贵州博物馆曹泽田等同志在贵州兴义顶效大寨浪幕采集了一批鱼化石和肿肋龙化石。据称,这两类化石产于同一地层,但缺乏含化石层上下层位关系的地层记录。据杨锺健教授(1958)研究肿肋龙化石时的判断,这一含化石层可能是属于“关岭统”的一部分。这里记述的鱼化石计有五块标本,经笔者观察分属于三科三属。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47年边兆祥虽有过粤北产沟鳞鱼化石的报导,但原标本经潘江重新研究之后,认为不能冒然鉴定为沟鳞鱼,而只能说是部位不明的胴甲类甲片(潘江,1964)。因此,粤北确切的沟鳞鱼化石记述,只是近几年才开始。1963年,张国瑞记述了沟鳞鱼化石的一新种——Bothriolepis shaokuanensis(韶关沟鳞鱼),化石捡自韶关黄岗岭。1964年,潘江又在其“华南几种泥盆纪及石炭纪鱼化石”一文中,记述了沟鳞鱼化石的两个新种,即B.lochangensis(乐昌沟鳞鱼)和 B.kwangtungensis(广东沟鳞鱼),两者均产自乐昌太河坡。1963年冬至1964年春,邱子峰与笔者在乐昌、韶关、仁化一带调查泥盆纪鱼化石层位时,在乐昌太河坡、韶关黄岗岭以及仁化凡口,均采得不少沟鳞鱼化石。乐昌的标本较为破碎,不易鉴定种属;韶关和仁化的标本保存较好,并大部分隶属于 B.shaokuanensis,标本又较全,这里就择其这一部分加以记述,作为对张国瑞所建立的 B.shaokuanensis 的补充记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鱼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报道的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地层中的鱼化石,并把这些化石分为淡水鱼类和与海水有关的鱼类两个组合。根据这两个不同的鱼化石组合,以及它们的产出情况,提出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地层是在海陆过渡相和陆相交替的沉积环境下生成的看法,并认为这种海陆过渡相沉积很可能也就是重要的生油层。  相似文献   

17.
华南泥盆纪棘鱼化石新材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刘东生记述了发现于云南弥勒西龙镇大哑口的多瘤亚洲棘鱼(Asiacanthusmultituberculatus),这是我国发现棘鱼化石的首次记述。往后,一直到1964年潘江才又记述了高氏亚洲棘鱼(A.kaoi)、孙氏亚洲棘鱼(A.suni)及武昌中华棘鱼(Sinacanthuswuchangensis)。高氏亚洲棘鱼和孙氏亚洲棘鱼的标本,均采自广西桂平龙山莲花山砂岩中部,武昌中华棘鱼系采自武昌蛇山、凤凰山等地的珞珈石英岩下面的黄绿色砂岩中。本文将记述的鱼化石,计一个属两个种,即翠峰山云南棘鱼 Yunnanacanthus cuifeng-shanensis(gen.et sp.nov.)和畈村中华棘鱼 Sinacanthus fancunensis(sp.nov.)。翠峰山云南棘鱼系张国瑞同志等于1962年采自云南曲靖翠峰山的下泥盆纪地层中,畈村中华棘鱼的化石,是张国瑞、臧润海、李功卓及笔者等于1972年采自皖南宁国畈村的黄绿色砂岩中。  相似文献   

18.
1953年夏,重庆大学地质系乐森璕教授在四川江油县观雾寺附近铺路石板上发现了盾皮鱼类(Placodermi),化石。此类鱼化石在我国仅发现有棘鱼目(Acanthodii)及胴甲目(Antiarchi),而且材料比较破碎。关于节甲目(Arthrodira)的化石,这在我国还是初次发现。节甲类鱼化石发现在欧洲的约达46属;在北美的约达35属,包括的种很多,在亚洲方面如西伯利亚等地也有—些发现。此类鱼化石今在我国泥盆纪地层中发现,对于泥盆纪地层的区域对比,该类鱼的地理分布及系统演化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资中侏罗纪一新的半椎鱼类及其生物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的棘背天府鱼(新属新种)发现于四川资中沙溪庙组.它只有大的顶骨、少的次眶骨及无饰缘棘鳞等特征,与新鳞齿鱼(Neolepidotes)相似;另外具有很发达的棘状背嵴鳞、少的次眶骨及鳞片无杵臼式关节等特征,与半椎鱼(Semionotus)很相似.天府鱼以其长大的顶骨、较居后的颌关节、较短的眶前距、很发达的棘状背嵴鳞及无饰缘棘鳞等特征,有别于半椎鱼科中所有已知属.根据天府鱼和过去记述的鱼化石,仍认为含鱼层的时代可能为中佚罗世.  相似文献   

20.
滇东泥盆系地层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1.下泥盆统的分布及其下界;2.关于“龙华山群”;3.沟鳞鱼的时代及含鱼层的对比;4.关于“宰格灰岩”的时代。1970年4月至1972年1月,我所曾组织了一个泥盆纪小组,对滇东泥盆纪鱼化石及含鱼地层进行了采集和调查。在这期间,我所先后计有刘进波、孙文书、苏志民、郑先和、侯连海、刘时藩、王俊卿、刘玉海等八人参加,共出队三次,实际工作日约12个月。上述几个问题的提出就是基于我们这三次野外观察。所采集的鱼化石目前只作了初步整理,详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