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老鸦洞遗址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及动物碎骨。为进一步研究该遗址,明确遗址文化及年代性质,2013年7月至8月,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再次系统发掘,出土包括石制品、骨制品、古人类牙齿化石、动物化石、植物果核、碳屑在内的标本两千余件,其中,石制品在制作技术上显示了典型的小石片石器传统特征。另有未统计碎骨上万件。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出土物及遗迹记录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7000-20000年,以及距今14000年古人类在老鸦洞内生存的历史,是毕节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初阶段古人类生存栖息的证据。多个石制品及碳屑、灰烬富集的层位表明了古人类对该洞穴的长时间反复利用,以及末次冰期最盛期期间人类活动的消退现象。  相似文献   

2.
舒家岭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2012年3~7月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面积2784m2,出土石制品1954件;另采集石制品51件。古人类就地取材,选择河卵石为原料,石制品以大、中型为主。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断块和备料。石器多以砾石为毛坯,由锤击法加工而成,制作相对粗糙、简单;大部分为正向加工;类型主要为砍砸器、刮削器和手镐。该遗址表现出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鲜明特点,为研究晚更新世古人类在汉水流域的适应生存、开发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高家镇旧石器遗址1998年出土的石制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家镇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第Ⅲ级基座阶地内。1995年和1998年经过两次发掘,揭露面积456m2,出土石制品2500余件,其中1998年在B区发掘出土石制品719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和断块等。古人类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运用锤击法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毛坯多为石核和完整石片,砍砸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可能与冉家路口遗址同时,处于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4.
大窑遗址27号洞于1986年被发掘,共有3个层位包含文化遗物,出土石制品总计520件。本文着重对石制品进行研究,发现27号洞的石制品主体为石片石器组合,存在少量细石核预制产品。石核以单台面为主,尤以将石片腹面作为台面进行剥片的石核最具特色;石器类型有边刮器、锯齿刃器、砍砸器、石球/石锤等。结合石制品类型与堆积性质初步推断,27号洞石制品的年代不早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  相似文献   

5.
朝阳洞遗址是天津市首个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该遗址在201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中发现。2019年7-9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其进行发掘。该遗址由1号地点和2号地点组成,1号地点出土了陶器、石制品和动物化石,2号地点仅出土了石制品。本文只研究2号地点出土的石制品,包括石片和石器。从石片特征判断,2号地点剥片技术为直接锤击法。石器的类型简单,只有刮削器和凹缺器两类,均以石片为毛坯。通过地质地层对比以及石器工业面貌,推测其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朝阳洞遗址的发现不仅为构建天津地区旧石器时代的年代序列增添了新材料,而且对揭示该地区的早期人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井水湾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水湾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在1998—2002年间经历了5次系统发掘,揭露面积2121m2,出土石制品910件,动物化石58件。古人类因地制宜地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和断块等;剥片技术为锤击法;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石器毛坯多为完整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且以正向为主。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环境分析显示古人类生活在温暖湿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环境条件下。光释光年代测定表明,井水湾遗址使用者生活在距今约8万年前,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相似文献   

7.
蘑菇山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蘑菇山一带,发现于1980年,同年和1990年两次采集和试掘,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石制品,是中国东北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2019年8月进行了新的调查和试掘,获得石制品近400件,主要分布于地表和地层表土的角砾堆积中,全部为打制产品,原料为就地取材的安山岩,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石器器型较大,技术成熟,主要属于石片石器工业。试掘的T3探方出土了丰富的打制石制品,以小型石片为主,是该遗址的新收获。根据石制品的技术特点和类型组合分析,该遗址的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8.
广西百色田东坡西岭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林强 《人类学学报》2002,21(1):59-64
坡西岭遗址发掘共出土 2 4 4件石制品 ,其中石器 4 6件 ,类型分为砍砸器、手镐、刮削器 3种 ,制作简单、粗糙 ,极少经过细致加工。这与百色盆地其它旧石器时代遗址所发现的石器具有相似的特征。其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相似文献   

9.
抚松新屯子西山旧石器遗址试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山遗址发现于2002年, 位于抚松县新屯子镇的西山上, 同年对其进行试掘, 试掘面积70m2。堆积物可划分3层; 石制品出自第2层的黄色亚黏土层内, 共30件, 类型包括石叶石核、石片、细石叶。石制品原料均为黑曜岩。通过遗存分析, 该遗迹是一个古人类临时活动场所。根据石制品出土层位以及遗址内不见任何磨制石器和陶片判断, 该遗址的年代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或稍晚。  相似文献   

10.
肖沟遗址位于湖北省郧阳区安阳镇钟家河村,埋藏于丹江口库区汉江左岸第二级堆积阶地,遗址所在地三面环水,北靠低山。2010年10月-12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近1500 m~2,出土石制品413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断片和碎块碎片等。古人类利用河流砾石,就地取材加工石制品;硬锤锤击是主要剥片方法;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边刮器为主要类型。石制品特点显示石片工业特点。石制品类型以石片类和断块类为主体,石制品拼合率近10%,是一处原地埋藏的古人类遗址。通过与丹江口库区相关旧石器遗址的比较,结合地貌地层特点,推测该遗址形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1.
西白马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处重要遗址。本文报道的87件石制品均发现于西白马营遗址同一文化层,类型有石核、石器和废片等,其中废片包括完整石片、破碎石片、碎片与断块等。石制品原料以燧石、石英以及硅质白云岩为主,个体以小型居多,剥片技术主要为硬锤锤击法,偶用砸击法。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修理采用硬锤锤击法。文化面貌属于华北小型石片石器工业传统。  相似文献   

12.
西沟湾1号地点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AMS-14C测年显示其年代为距今4.1-3.4万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该地点埋藏于永定河右岸第二级阶地后缘,发掘面积约27 m2,出土石制品218件,其中41件可以拼合为14个拼合组,拼合成功率为18.8%;其拼合关系可分为拼对(conjoin)和拼接(join)两大类型,其中的组合形式主要包括石核与石片、石片与石片、石片与断块以及石锤与断块四大类。石制品的打击特征以及部分拼合组的剥片序列分析显示,西沟湾1号地点剥片方法为硬锤锤击法,石核剥片主要通过台面或剥片面的转向以实现对原料的多次开发和利用,剥片程度较高;综合各拼合组的空间分布状况,较高的石制品拼合率以及大多数石制品表面和边缘较为新鲜锋利的保存状态等信息,推测该地点在埋藏过程中受到的扰动程度较小,人类行为应是遗址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罡  任雅鹏  李猛 《人类学学报》2020,39(3):357-366
2016年夏在枣庄市山亭区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新地点4处,分为两种堆积类型:一种为山前洪积褐土及其中的砂质条带(外峪子、马头、马窝地点),另一种系山前坡积棕黄色粉砂土(方山地点)。前三处地点(Waiyuzi, Matou, Mawo)属细石器传统,方山地点(FS)为使用砸击技术的小石器传统。调查共获得161件石制品,其中近1/3采自地层之中。类型包括石核/细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残片;石料均采自附近山体中岩脉,主要是石英和燧石;4处地点均存在砸击技术,其中方山地点砸击技术表现尤为突出;石制品均以小型占绝大多数;石器包括刮削器、雕刻器和凹缺刮器,刮削器是主要类型。由地貌与地层对比可知,石制品埋藏于上更新统地层中,遗址时代大致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4.
洋县绿豆梁遗址位于汉水北部一级支流金水河左岸的第四级阶地上。为了配合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南水北调西线“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2014~2015年对该地点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126 m2,出土和采集不同类型的石制品656件。研究显示,早期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河漫滩或阶地古老砾石层中的砾石,岩性包括石英、石英岩、硅质灰岩、石英砂岩、花岗岩等。硬锤打击法是最主要的剥片方式。石制品包含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碎屑等类型。遗址石器组合中既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钻等尺寸较小的轻型石器,也包含重型刮削器、砍砸器等重型石器。通过与位于相同阶地部位、相距2 km的金水河口遗址的测年数据和地层堆积序列对比,绿豆梁遗址的年代属于中更新世时期或更早的时段。  相似文献   

15.
园艺场旧石器地点发现于2016年6月,次年5月复查。文化层埋藏于蒙阴县蒙阴街道办、东汶河南岸低山冲沟西北面的阶地中,在夹杂角砾的浅黄色砂质黏土层中及地表发现石制品43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残片。石料均采自附近河流阶地底部砾石层。剥片与石器修理均采用硬锤锤击法;石制品为小型和中型;石器包括刮削器和凹缺刮器2类,加工方向颇具特色,多为反向及转向;刮削器是主要类型。地貌与地层对比可知,石制品埋藏于上更新统地层中,推测遗址时代大致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平陆县处于黄河中下游之交处,位于运城盆地南部,是古人类生存的重要地带。2018年3月-10月在平陆县开展的考古调查,复查确认和新发现旧石器时代地点共10处,采集石制品共45件。采集的大多石制品个体较小;原料以石英为主;打片方法以锤击法和砸击法为主;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其中石器类型只见刮削器。据地层和石制品特征推测,这些地点主要属于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平陆石工业体现了“石核—石片”技术从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的继承和发展,为更深入探讨平陆及周边地区人群的扩散和演化提供了地层依据和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太子陵旧石器地点于2005年4月发现,2005年5月又对其进行了复查。该地点位于天津蓟县东北部孙各庄乡清太子陵东侧冲沟西面的黄土台地中,在其浅黄色粉砂质黏土层和地表发现石制品58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古人类选择地点附近的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微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刮削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由古人类在石片的一侧采用锤击法正向加工而成。地貌与地层对比则显示遗址的时代大致属于晚更新世晚期之末或全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8.
河南淅川梁家岗2号地点和东岗地点位于丹江下游左岸第三级阶地,海拔148~160 m。2009年对两地点进行了发掘,共计揭露面积1425 m2,出土和采集石制品193件。石制品种类可分为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残片。原料均取自河滩砾石,岩性主要为脉石英,少量硅质岩。基本为锤击法剥片,个别采用砸击法剥片。石制品长和宽集中在20~80 mm。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和手斧等。石器毛坯有近一半为石片,另有一定数量的断块和石核毛坯,个别为砾石毛坯。推测遗存年代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9.
许家窑遗址74093地点1977年出土石制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宁  裴树文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1,30(3):275-288
许家窑遗址74093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 发现于1974年, 出土了早期智人化石以及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该地点进行过多次发掘, 其中1977年在U3等探方共出土石制品共1765件, 类型包括石核、石器、完整石片、不完整石片和断块等。石制品原料取自梨益沟流水带来的河卵石, 以石英岩和脉石英为主。石制品以小型居多, 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 砸击法应用较少。石器毛坯以片状居多, 占63.6%; 石器类型多样, 以刮削器和石球为主; 石器由锤击法加工而成, 加工部位多集中分布在毛坯的单侧或者单端, 单向加工占72.4%, 且以正向为主; 双向加工占27.6%, 多以复向加工为主。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地点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晚更新世早期。石器组合属于华北小石器工业传统, 大量石球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人类的剥片技术和生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