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广东南澳岛中华楠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澳岛中华楠次生林样地的调查,从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楠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年龄结构呈"倒J型",幼苗和小树阶段个体数量多,中树和大树阶段个体数量少,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幼苗阶段死亡率高,大树阶段死亡率较低,且相对稳定。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出现2个高峰,最高峰出现在幼苗的第Ⅰ龄级,第2个高峰出现在中树的第Ⅴ龄级。中树第Ⅵ龄级死亡率最低,生命期望值最高。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种群从第Ⅷ龄级开始逐渐进入生理衰退期。种群的死亡密度和危险率曲线变化趋势与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基本一致,前期和中期震荡,后期趋于稳定。对种群未来2、5和8年的时间序列预测表明:中华楠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历山自然保护区秃山白树天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秃山白树是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山白树的变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为更好地了解其种群数量动态,保护该种群持续稳定发展,在历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地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秃山白树的种群结构,编制了秃山白树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其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累积死亡率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秃山白树种群幼龄级个体数量较多,老龄个体数量较少,表明现阶段秃山白树整体为增长型种群;种群死亡率生长前期高于后期,在Ⅱ和Ⅳ龄级的年龄阶段出现死亡率高峰,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生存率曲线单调下降,累积死亡率曲线单调上升,其下降或增加的幅度是前期高于后期;种群死亡密度函数曲线较为平缓,在Ⅲ龄级死亡密度较大;危险率函数随着龄级的增加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3.
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 Tsoong)为我国三级保护植物,是秦岭特有的濒危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通过对庙台槭主要分布区野生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用动态指数(Vpi、Vpi')和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其种群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庙台槭种群幼龄个体多,中龄和老龄个体少,其生存曲线呈Deevey-Ⅲ型;静态生命表及相关曲线分析显示,庙台槭种群的存活率与径级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而种群死亡率曲线总体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种群数量动态分析显示,庙台槭种群整体结构处于增长型,在缺乏成年个体的情况下,种群对外部环境的抗干扰能力下降;时间序列预测发现,经过幼苗、幼树阶段,同一时间曲线的庙台槭种群数量在高径级所占比例略有增加,但高龄级个体相对较少;庙台槭分布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但庙台槭个体受保护较少,人为活动及病虫害影响较大,天然更新困难,生存和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是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优势种。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胸径大小分级法,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了青冈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进一步解析了青冈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冈种群的年龄结构近似于倒"J"型,主要集中在Ⅰ龄级(个体数量比例占69.49%),但成功定植于下一龄级的个体比例较低;种群趋于DeeveyⅡ型,即稳定型;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Ⅰ、Ⅵ龄级出现高峰期;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死亡密度曲线与危险率曲线变化规律一致;青冈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Vpi'均大于0,种群稳定且略微增长,易受环境影响;在未来2、4、6个龄级时间后,老龄个体逐渐增多,若不及时抚育幼苗,种群将难以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优势种的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曲柳群落、蒙古栎群落和大果榆群落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了优势种水曲柳种群、蒙古栎种群和大果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水曲柳和蒙古栎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表明其种群目前总体上正处于一种动态稳定状态;大果榆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表明大果榆幼体死亡率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2)水曲柳种群死亡高峰除了在第Ⅰ龄级较高外,基本呈随龄级增加死亡率增大的趋势;蒙古栎种群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幼年阶段和老年阶段;大果榆种群有两个死亡高峰,一个出现在第Ⅰ龄级,一个出现在第Ⅵ龄级。(3)种群生存分析表明,3个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水曲柳和蒙古栎种群危险率函数随着龄级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大果榆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珍稀濒危植物槭叶铁线莲(Clematis acerifoli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零星分布于太行山北部的石灰崖壁之上。在居群调查基础上,本研究测量了来自11个分布点的458丛植株,以最长枝条的芽鳞痕数作为龄级划分依据,对该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种群年龄结构总体表现为非典型的金字塔型结构,1龄级的幼年个体数量明显偏少;(2)种群数量在第1~2、6~7龄级间呈现衰退,但总体上仍具有更新和维持的能力;(3)种群存活曲线为Nx=259e-0.4x,接近于DeeveyⅡ型。种群在第5龄级出现死亡率和消失率的第一个峰值,随后死亡率保持稳定,而消失率快速上升;(4)种群的生存率和累积死亡率均在前6个龄级升降幅度较大,从第7龄级后两条曲线升降都趋于平缓。危险率的第一个峰值出现在6龄级,死亡密度则整体偏低,在第3龄级出现最大值;(5)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在未来2、5、8龄级时间后,中、老龄级个体数量均有所增加。研究认为,槭叶铁线莲种群具有前期淘汰率高、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虽然当前其种群年龄结构相...  相似文献   

7.
 针对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种群的分布特点, 设置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 编制了南方铁杉种群的静态生命表, 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率曲线、累计死亡率曲线、种群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 分析了种群数量特征; 同时结合谱分析方法, 分析了南方铁杉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1) 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 幼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 成年个体数量相对较少, 种群趋于Deevey Ⅱ型。2) 南方铁杉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均出现两个高峰, 一个出现在第5龄级阶段, 另一个出现在第15龄级阶段。3) 南方铁杉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 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 生存率下降趋势前期高于后期, 累计死亡率则相反。4)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 南方铁杉具有前期稳定、中期锐减和后期衰退的特点。5) 种群动态的谱分析显示, 南方铁杉种群动态除受基波影响外, 还存在着明显的小周期波动, 谐波A3处周期的波动与南方铁杉的高生长有关; A6处周期的波动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 A8处周期的波动与南方铁杉进入生理衰退期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明晰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该研究以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分析和空间分布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种群动态与内在生活史特征和外在干扰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梭梭种群波动特征及其存续机制,以揭示天然梭梭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特征,为梭梭种群的合理保护与种群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龄级结构呈倒“J”形,为增长型,但相邻龄级个体数量波动性较大;种群年龄结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_(pi)=17.43,受随机干扰时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指数V_(pi)′=1.02,种群年龄结构对随机干扰的敏感性指数P_(max)=5.88,说明种群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2)研究区天然梭梭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各年龄级种群有相近的死亡率;生存函数、累积死亡率、死亡密度在第Ⅰ~Ⅹ龄级(基径<10 cm)变化较大,且在第Ⅰ~Ⅸ龄级危险率较高;生存函数、累计死亡率、死亡密度在第Ⅺ~ⅩⅧ龄级(基径≥10 cm)趋于稳定,危险率在第Ⅹ龄级后逐渐增加,种群动态呈现出低龄级间个体数量波动大,高龄级衰退的特征。(3)研究区天然梭梭种群密度在328.57~942.86株/km^(2)之间,平均为706.34株/km^(2),种群空间分布大多呈聚集分布。研究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在现阶段环境气候条件下,适宜梭梭种群的生长,而且在不受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梭梭种群能够稳定存续,可以抵抗一定的气候风险。建议减轻人为干扰对低龄级种群数量的影响,在局部梭梭林衰退严重区可参考天然梭梭种群密度与空间分布型建植人工梭梭林。  相似文献   

9.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峨眉含笑的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雅安市周公山峨眉含笑野生种群进行群落调查,依据空间代替时间理论及匀滑技术,将种群动态变化情况量化,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其年龄结构现状,并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其未来的数量动态进行预测,以揭示峨眉含笑的生存潜力和濒危机制,为该种群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峨眉含笑种群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Vpi′均大于0,年龄结构呈倒J型,存活曲线趋于Deevey Ⅱ型,种群结构属于增长型,但种群的演替过程存在波动性,幼苗的数量丰富但向幼树的发展受阻,幼树向中、壮树阶段的补充也有所减少,种群存在衰退风险。(2)峨眉含笑野生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均在第Ⅰ龄级、第Ⅶ~Ⅷ龄级和第Ⅹ龄级出现高峰,而在第Ⅱ~Ⅵ龄级阶段比较稳定。(3)随龄级增加,峨眉含笑种群的生存率持续下降,累积死亡率持续上升,危险率在第Ⅰ龄级时最高(1.308),死亡密度在第Ⅶ~Ⅷ龄级降至最低,在整个龄级阶段中对应龄级的危险率均高于生存率,种群存在断代衰退的风险。(4)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经历未来2、4、6、8个龄级时间后,中、壮树阶段个体数量有减少的趋势。研究认为,峨眉含笑野生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明晰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80年生的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的种群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对南方铁杉种群的就地保护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保护区内6.4 hm~2动态监测固定样地的南方铁杉种群数据,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采用了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特征进行未来预测;同时,运用点格局分析Ripley′s K函数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判断不同生长阶段的南方铁杉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南方铁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于衰退型种群;各龄级间的数量变化动态关系显示该种群在当前阶段呈增长型,但是种群的天然更新能力较差;(2)南方铁杉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I型,种群个体在进入生理死亡阶段后产生一定的波动;(3)南方铁杉种群的生存率随龄级增加而逐渐下降,累积死亡率逐渐递增;死亡密度整体偏低,在第1—2龄级较高,总体波动幅度较小;危险率曲线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4)在经过不同龄级的时间后,南方铁杉幼龄树数量降低,中龄树和老龄树数量持平...  相似文献   

11.
木荷天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喜生  洪伟  吴承祯  洪滔  范海兰  宋萍   《广西植物》2007,27(3):469-474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的木荷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分析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木荷种群有3个死亡高峰,个体平均生存能力的期望在第3龄级最大;存活曲线属于典型的Deevey-Ⅲ型,种群前期存活数随龄级急剧下降,只有11%的幼株能进入第2龄级,而后期存活值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12.
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43,自引:6,他引:137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种群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分析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长苞铁杉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  相似文献   

13.
川西地区岷江柏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岷江柏 (CupressuschengianaS .Y .Hu)是国家II级保护植物 ,处于渐危状态 ,由于缺乏种群结构的研究限制了对该种的全面认识和有效保护。本文调查分析了岷江柏种群的年龄结构 ,编制了岷江柏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 ,绘制了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 ,并用 4个生存函数对该种群进行了生存分析。结果表明 ,川西地区岷江柏种群处于中龄林阶段 ,种群存活曲线属Deevey III型 ,年龄结构呈增长型 ,死亡率曲线与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这一发育过程中有两个死亡高峰 ,一个出现在幼苗向幼树的过渡期(5~ 15a) ,环境胁迫是幼苗高死亡率的关键 ,另一个出现在从中龄向老龄过渡的阶段 (130~ 2 30a) ,环境制约以及人为砍伐是高死亡率的根本原因。种群生存分析表明 ,岷江柏种群累计死亡率单调增加 ,生存率单调下降 ,130年以后种群的累计死亡率均超过 95 % ,生存率都不足 5 % ,危险率超过了生存率 ;种群发育过程总体表现为前期增长 ,中期稳定 ,后期衰退。对大小结构与年龄结构的对比分析表明 ,目前广泛采用的大小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分析方法对岷江柏这样的长寿慢生树种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种群数量动态揭示了种群的结构特征及其潜在的驱动机制,有助于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进而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10.2 hm2青海云杉动态监测样地数据,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径级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4个生存分析函数曲线,分析青海云杉种群数量特征,并利用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动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种群的年龄结构近似于倒"J"型,幼苗和小树储量丰富;(2)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为稳定型种群,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第2、8龄级出现高峰期;(3)生存率曲线呈下降趋势,累计死亡率曲线呈上升趋势,死亡密度曲线缓慢下降,而危险率曲线逐渐上升,该种群具有:前期减少、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生长特点;(4)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0,表明该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Vpi''>0且趋近于0,则表明该种群趋近于稳定型;(5)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2、4、6、8个龄级时间后,种群呈稳定增长趋势。研究显示,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种群为稳定增长型种群,只要未来不遭受强烈干扰,种群数量会保持逐渐增长。针对该种群幼龄个体在前期的更新过程死亡率较高情况,建议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应重点加强对第1、2龄级植株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高幼苗和小树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珙桐天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趋于DeeveyⅢ型,其幼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珙桐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这一发育过程中有两个死亡高峰,一个出现在幼苗向幼树的过渡期(Ⅰ龄级→Ⅱ龄级),另一个出现在从中龄向老龄过渡的阶段(Ⅷ龄级→Ⅸ龄级);种群生存分析表明,珙桐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Ⅷ龄级后,种群生存率小于8%,累计死亡率大于92%,危险率超过生存率;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梵净山珙桐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幼苗和中龄级个体的不足是导致珙桐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福建东山岛海岸带潺槁树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海岸带天然植被中潺槁树种群生命过程,对东山岛海岸带风积沙地潺槁树林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通过编制种群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度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了其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反J分布型、属于增长型种群。其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呈现2个死亡高峰。4个生存函数值(生存率、积累死亡率、死亡密度、危险率)均说明该种群具有前期增长、后期稳定的特点。潺槁树是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之一,对土壤、光的适应性强且生长迅速的一种优良前顶极种。研究结果对海岸带天然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早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岷江冷杉种群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伟  吴宁  罗鹏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3):349-353
岷江冷杉 (Abiesfaxoniana) 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亚高山暗针叶林的主要类型之一, 在岷江上游地区, 岷江冷杉林一般在 2 80 0~ 380 0m之间呈带状分布并且在阴坡形成林线。为了对岷江上游林线地段的岷江冷杉种群进行生存分析, 在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弓杠岭 (33°0 2′39″N, 10 3°4 3′11″E) 设置了 10个样地, 使用侧生轮枝计数或WinDENDRO系统对个体年龄进行确定。调查数据经匀滑技术处理, 编制了岷江冷杉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 绘制了岷江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结果表明:1) 岷江上游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型。 2) 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 生存率下降趋势前期高于后期, 说明岷江冷杉种群幼苗死亡率高, 种群后期比较稳定。3) 林线地段岷江冷杉林整个生长期中出现了两个死亡高峰期, 一个出现在幼苗向幼树过渡时期 (0~ 4 0年), 另一个出现在中龄时期 (180年) 。岷江上游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幼苗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可能和林线地段的温度较低、积雪厚度、风向、水分等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8.
安徽皇藏峪自然保护区青檀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编制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青檀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以及4个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青檀种群径级结构大体呈金字塔型,中、幼龄阶段个体数量丰富,老龄阶段个体数量相对较少,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波动性,但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Vpi’(考虑外部干扰时)均大于零。种群属稳定增长型。2)不同生境青檀种群在幼龄阶段死亡率较高,随着龄级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进入生理衰老阶段时,阳坡、阴坡种群死亡率再次上升,而坡谷种群由于老龄个体受到较好保护,死亡率略有下降。3)不同生境存活曲线存在差异,阳坡、阴坡种群趋于Deevey-Ⅱ型,坡谷种群趋于Deevey-Ⅲ型。4)生存分析表明,阳坡、阴坡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坡谷种群表现为前期锐减、中后期稳定的特点。5)在未来2年、5年中,不同生境青檀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种群生命表及谱分析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Longx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the theory of survival analysis, a static life table of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population was worked out, the curves of its survival rate, mortality rate and killing power were drawn, an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was analyzed by spectr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curve of the population appeared to be a type of Deevey-Ⅲ, and the high mortality of seeding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which caused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to be endangered. The 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popul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marked periodic regularity in the process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