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术前及术后监测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并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90例,在术前1-3 d与术后3个月进行超声监测,记录超声特征。记录患者术后内瘘失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3个月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超声上表现为"u"或"v"形管状结构,表现为高速低阻动静脉瘘血流频谱,瘘口处彩色血流均显示为五彩镶嵌紊乱血流。术后3个月患者的头静脉与桡动脉内径、血流量都高于术前(P0.05)。90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血栓形成2例、狭窄1例和静脉瘤样扩张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同时发生8例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为8.9%;Pearson相关分析法显示术后动静脉内瘘失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与血流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及动静脉内瘘患者可监测内瘘血流动力学、血管形态学变化,能够客观评价内瘘失功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疗效及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自体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血镁水平将患者为低镁血症组87例、正常及高镁血症组143例。分析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及超声记录指标,随访预后疗效。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8.12 %,平均随访443±100天。两组术后3个月的血管内径与透析血流量高于术前,正常及高镁血症组高于低镁血症组(P<0.05)。术后3个月正常及高镁血症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低镁血症组(P<0.05)。正常及高镁血症组术后3个月、6个月与1年的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0.9 %、77.62 %、67.83 %,明显高于低镁血症组的80.46 %、64.37 %、51.72 %(P<0.05)。COX多因素分析影响随访血管1年通畅率的因素主要为镁、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年龄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血栓具有很好的效果,低镁血症、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是影响血管通畅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评估及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超声观察动静脉内瘘的一般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方向、速度以及充盈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桡动脉管径(RAD)、桡动脉血流量(RVF)、头静脉管径(CVD)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各项指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共有41例(66.13%)患者动静脉内瘘通畅,21例(33.87%)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9例(14.52%)、动静脉瘘狭窄7例(11.29%)以及静脉瘤状扩张5例(4.84%)。血栓形成组头静脉血管内径(D)、吻合口D、最大峰值流速(PSV)及血流阻力指数(RI)、桡动脉D、PSV及RI均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血栓形成、动静脉瘘狭窄患者上述参数及血流量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监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病变发生情况,对其结构功能进行直接观察的同时还可明确诊断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体位下输尿管硬镜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8月到2021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1:1原则把患者分为头高臀低组与水平位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输尿管硬镜手术治疗,头高臀低组给予头高臀低截石位,水平位组给予水平截石位,记录与随访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头高臀低组碎石时间等围手术指标少于水平位组(P<0.05)。头高臀低组术后14 d的总有效率为97.7 %,高于水平位组的86.4 %(P<0.05)。头高臀低组术后14 d的假道形成、输尿管穿孔、粘膜撕脱、感染等总发生率为4.5 %,低于水平位组的25.0 %(P<0.05)。两组术后14 d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较术前1 d低(P<0.05),头高臀低组低于水平位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头高臀低组的复发率为2.3 %,低于水平位组的13.6 %(P<0.05)。结论:相对水平截石位,头高臀低截石位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输尿管硬镜手术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总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也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β2-微球蛋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210、β2微球蛋白(β2-MG)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特点,分析其诊断DCM以及预测DCM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5例DCM患者(DCM组),同期6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将DCM患者分为生存组(76例)与死亡组(29例)。检测血清miR-210、β2-MG、TGF-β1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其它实验室指标水平,Pearson分析DCM患者血清miR-210,β2-MG及TGF-β1与超声心动图和其它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210、β2-MG及TGF-β1诊断DCM以及预测DCM预后的价值。结果:DCM组血清miR-210、β2-MG、TGF-β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B型脑钠肽(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E峰至室间隔距离(EPSS)、收缩末期容积(LVESV)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miR-210、β2-MG及TGF-β1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DCM患者血清miR-210、β2-MG及TGF-β1水平与CK-MB、cTnI、BNP、LVEDD、LVEDV、EPSS、LVESV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TGF-β1与hs-CRP呈正相关(P<0.05)。miR-210、β2-MG及TGF-β1诊断DCM、预测DCM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0、0.639、0.615;0.628、0.632、0.634,联合三项指标诊断DCM、预测DCM预后的AUC为0.885、0.863。结论:DCM患者血清miR-210、β2-MG、TGF-β1水平均增高,且与左心重构、心肌损伤以及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DCM诊断以及预后预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长病程低疾病活动度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表达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100例长病程低疾病活动度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组,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Framingham评分将研究组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Scr)的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长病程低疾病活动度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β2-MG、Scr水平与Framingham评分相关性。结果:长病程低疾病活动度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MG、Sc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心血管病风险组长病程低疾病活动度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MG、Scr表达水平较低风险组明显升高(P<0.05);预后情况不同,患者β2-MG、Scr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预后良好患者β2-MG、Sc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者,预后情况越好,β2-MG、Scr表达水平越低;高危组较低危组代谢综合征比例高、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表达水平高(P<0.05);Framingham评分、β2-MG、Scr是长病程低疾病活动度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长病程低疾病活动度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β2-MG、Scr表达水平与Framingham评分正相关。结论:长病程低疾病活动度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MG、Scr表达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同病程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LEADDP)的临床价值及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T2DM合并LEADDP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不同病程分为3组,<10年组30例,10~20年组33例,>20年组17例,另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50名老年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ET、NO水平。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对比不同病程患者LEADDP检出率,对比不同病程患者及对照组的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及血清ET、NO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与血清ET和N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程患者LEADDP检出率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P<0.05);不同病程患者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NO水平随着病程的的延长而降低,ET水平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与血清ET水平呈负相关,与NO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LEADDP患者存在明显的下肢动脉管径狭窄和血流量缓慢,病变程度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与血清ET、NO水平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有效评价其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丹蛭降糖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采用丹蛭降糖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检测两组的肾功能指标、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C肽(FCP)、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餐后2hC肽(PCP)],且检测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肌酐、β2-微球蛋白、尿素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肌酐、β2-微球蛋白、尿素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PG、HOMA-IR、FCP、PBG、HbAlc和PC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FPG、HOMA-IR、FCP、PBG、HbAlc和PC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改善肾功能和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初次诊断MM患者,治疗前检测所有患者血清β2-MG、sRAGE、白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并计算PNI。出院后随访24个月,记录随访期间MM患者存活情况,分析影响MM患者出院24个月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β2-MG、sRAGE、PNI联合预测MM患者出院后24个月内死亡的临床价值。结果:随访期间失访1例,死亡24例,生存55例。死亡组血清β2-MG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sRAGE水平和PNI低于生存组(P<0.05)。R-ISS Ⅲ期、β2-MG水平升高是MM患者出院后24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sRAGE水平和PNI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β2-MG、sRAGE、PNI预测MM患者出院后24个月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20、0.717,联合三项指标预测MM患者出院后24个月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达0.890,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MM患者血清β2-MG水平增高、sRAGE水平和PNI降低与出院后24个月内死亡有关,联合β2-MG、sRAGE、PNI可有效辅助评估MM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对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拟行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传统液体管理,观察组(63例)采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尿量、术后住院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差异,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每搏量指数(SVI)、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体外循环阻力(SVR),心脏指数(CI)]、组织灌注指标[中心性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aLac)、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氧摄取率估计值(O2ERe)、氧供指数(DO2I)]、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尿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建立气腹后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MAP、CVP、CO、SVI、CI、SVV、O2ERe、DO2I高于对照组(P<0.05),aLa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后5 min(T1)、T2、T3、T<4/sub>血清IL-6、IL-10、HMGB1、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策略更有助于维持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保证组织恰当充分灌注,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β2-微球蛋白含量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血外周血载脂蛋白、血脂,并进行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甲亢组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TC、TG、HDL-C、LDL-C和APOB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1),TC、TG、HDL-C、LDL-C和APOB与脂类前相比均有所升高(P<0.01);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与TC、TG、HDL-C、LDL-C和APOB均呈负相关。结论:甲亢患者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与血脂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患者脂质代谢状态和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Ib)、前白蛋白(PA)、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在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直肠癌手术患者9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8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设为研究组, 52例未发生吻合口瘘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术后血清AIb、PA、NLR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AIb、PA、NLR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评估作用。结果:研究组血清AIb、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造口组术后血清AIb、PA水平显著高于未造口组,NLR水平显著低于未造口组,差异显著(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AIb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AUC为0.967,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90.14%,截断值为33.06 g/L;血清PA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AUC为0.772,灵敏度为80.36%,特异度为89.56%,截断值为119.04 mg/L;血清NLR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AUC为0.991,灵敏度为85.62%,特异度为93.23%,截断值为6.86。结论:监测血清AIb、PA、NLR水平有助早期发现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示可疑妊娠滋养细胞流动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时期在本院例行正常产检的100例宫内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检查,并抽血进行甲胎蛋白的定量测定。测定子宫动脉、滋养细胞血流阻力及血清甲胎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收缩期峰值速速、舒张末期速度较对照组升高,观察组滋养细胞血流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收缩期峰值速速、舒张末期速度较对照组升高,观察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异位妊娠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与滋养细胞血流RI呈负相关(r=-0.425,P<0.001)。结论: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滋养细胞存在高流量-低阻力血管,滋养细胞血流阻力RI与血清甲胎蛋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超快通道麻醉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n=31),患者均行胸腔镜手术,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复合麻醉,实验组给予超快通道麻醉,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与血清IFN-γ变化。结果:两组T0、T1、T2与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值对比无差异(P>0.05),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 % vs 25.8 %,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IFN-γ值高于术前1 d,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快通道麻醉在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并不会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手术进程,有利于抑制血清IFN-γ的释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清Adropin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到2021年4月选择在本院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1:1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导管组与支架组,各42例。支架组给予支架溶栓治疗,导管组给予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mTICI分级情况、脑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血清Adropin、ApoA1含量等指标。结果:导管组的导引导管到位时间、血管获得再通时间均较支架组少(P<0.05);导管组治疗后1个月的血管灌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优于支架组(P<0.05);两组颅脑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颅脑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P<0.05),导管组较支架组高(P<0.05);两组血清Adropin、ApoA1含量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dropin、ApoA1含量较治疗前高(P<0.05),导管组较支架组高(P<0.05)。结论:远端血管通路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加快手术操作改善患者的血管灌注分级情况,促进血清Adropin、ApoA1的释放,有利于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微量推注泵美罗培南对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及血管生成素-2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到2022年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都给予美罗培南微量推注治疗,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高剂量与低剂量的乌司他丁治疗,连续应用7 d,观察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血管生成素2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退热时间、炎症吸收时间与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17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血管生成素-2含量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血管生成素-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微量推注泵美罗培南在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能抑制血清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也可抑制血清IL-6、IL-17的表达,从而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2019年8月~2022年1月期间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接受七氟烷麻醉,研究组接受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生命体征、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疼痛指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SP、PGE2]、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插管后5 min(T1)、术毕(T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T3)、术后48 h(T4)TNF-α、IL-6、IL-1β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3、T4时VAS、PGE2、S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躁动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使术后躁动减轻,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改善术后疼痛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和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8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80例子痫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七氟醚)和研究组(n=40,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和血清S100β、NSE、镇静情况,记录两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前(T1)~拔管时(T4)时点,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均下降后又升高(P<0.05),麻醉诱导后(T2)~胎儿娩出时(T3)时点,研究组HR、SpO2、MAP高于对照组(P<0.05)。T4~术后24 h(T6)时点,两组血清S100β、NSE水平升高后下降(P<0.05),T4~T6时点,研究组血清S100β、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6时点,研究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3、T4时点Richmon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 min的Apgar评分较出生后1 min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可稳定血流波动,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miR-135b、miR-141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GDM患者200例作为GDM组,根据有无肾功能损伤分为GDM组(n=83)和GDM肾功能损伤组(n=117),再将肾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轻度65例、中度37例和重度15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测定孕妇血清中miR-135b、miR-141水平及肾功能指标,Pearson法分析GDM肾病患者血清miR-135b、miR-141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GDM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GDM肾功能损伤组孕妇血清miR-135b、miR-141表达水平高于GDM组和对照组,GD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DM肾功能损伤组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UCAR表达水平高于GDM组和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GDM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35b、miR-141表达水平与Scr、β2-MG、UCAR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肾功能重度损伤孕妇血清miR-135b、miR-14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孕妇,且肾功能中度损伤明显高于轻度损伤(P<0.05)。非条件 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35b、miR-141表达水平是孕妇GDM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肾功能损伤患者血清miR-135b、miR-141水平异常升高,且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其水平逐渐增加,可为GDM肾功能损伤的预测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溶血磷脂酸(LPA)、血管紧张素II(AngII)及β2-微球蛋白(β2-MG)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控中的作用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34例患者并发肾病(糖尿病肾病组),72例患者不并发肾病(单纯糖尿病组);另选10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LPA、AngII及β2-MG表达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LPA、AngII及β2-MG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LPA、AngII及β2-MG表达水平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LPA、AngII、β2-MG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血清LPA、AngII、β2-MG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LPA、AngII及β2-MG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观察组FPG、2hPG、FINS、HbA1c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OMA-IR大于对照组,HOMA-β小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A、AngII及β2-MG均与FPG、2hPG、FINS、HbA1c、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HOMA-β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LPA、AngII及?茁2-MG表达水平升高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监控具有一定作用,且均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