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爬行动物区系和地理区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文阁 《四川动物》2002,21(3):127-129
1 研究简史黑龙江省爬行动物的研究历史悠久 ,在《盛京通志》 (1 73 6)、《黑龙江外记》 (1 81 0 )、《黑龙江志稿》(1 93 2 )以及早期的地方志中就有记载 ,记述较多的有蛇、蛇师 (指蜥蜴 )和鳖等。Pallas(1 773 )、Middendorff(1 85 3 )、Maack(1 85 9)、Sowerby(1 92 3 )、Pavloff(1 92 6)、森为三 (1 92 7)、宫地传三郎 (1 93 7)、张孟闻 (1 962 )、马逸清 (1 989)、王纳丹 (1 993 )和赵文阁 (2 0 0 0 )等就黑龙江省爬行动物的种类、分布、生态和区系等进行过研究和记载。本文结合全国“陆生脊椎动…  相似文献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爬行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时磊  周永恒  原洪 《四川动物》2002,21(3):152-157
1 研究历史新疆地区爬行动物的研究资料散见于Bedriaga(1 90 7~ 1 90 9)、Boulenger(1 885 ,1 887)、Boettger(1 885~ 1 887)、Nikolskii(1 91 5 )、赵肯堂 (1 979,1 983 ,1 996,1 998)、赵尔宓 (1 979,1 993 )等著作中。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新疆学者也作了很多工作 :王国英等 (1 989) ,李胜忠、王国英 (1 989) ,周永恒等 (1 988)在沙蟒和沙虎动物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发表了两个新种和一个新纪录。赵肯堂 (1 985 )作过基于蜥蜴的区划研究 ,戴昆等(1 991 )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两栖爬行动物作了区系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及邻国的鮡属鱼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丁瑞华 《四川动物》2003,22(1):27-28
我国属 (Pareuchiloglanis)是科鱼类中第二大类群 ,至今已知有 1 2种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的山区河流中 ,在邻国越南、缅甸和印度也有分布。类资源较丰富 ,是产区群众的食用鱼之一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过去曾有Norman( 1 92 3)、HoraandSilas( 1 95 1 )、褚新洛 ( 1 979、1 981 )、武云飞等 ( 1 979)、伍献文等( 1 981 )、岳佐和 ( 1 981 )、方树淼等 ( 1 984 )和丁瑞华等( 1 991、1 997)对我国西部及邻近国家的类进行了研究。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曾发现有 5个新种 ,至此该属共有 1 2种。同时…  相似文献   

4.
恶性疟原虫引起的恶性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采用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PfMSP-1抗原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鼠伤寒沙门菌、卡介苗、酵母菌、根癌农杆菌、嗜热四膜菌、腺病毒、牛痘病毒和杆状病毒等微生物经过改造后均可成为有希望的疫苗载体。本文综述了重组鼠伤寒沙门菌(rSt-PfMSP-1和rSt-PfMSP-1_(19))、重组BCG疫苗(rBCG-PfMSP-1c和rBCGPfMSP-1_(19))、重组酵母菌(rPp-PfMSP-1)、重组根癌农杆菌(rAt-PfMSP-1_(42)、rAt-PfMSP4/5和rAtPf38)、重组嗜热四膜菌(rTt-PfMSP-1_(19))、重组腺病毒(rAd5-PfMSP-1_(42)和rChAd63-PfMSP-1)、重组牛痘病毒(rVV-PfMSP-1和rVV-PfHGFSP)以及重组杆状病毒(rBDES-PfMSP-1_(19))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痛风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探讨高尿酸引起内皮功能损伤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选择痛风患者123例,正常健康者11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尿酸、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HDL-C、LDL-C、TC、TG等糖、脂代谢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痛风患者内皮损伤相关因子水平和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痛风组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水平较对照组增高,颈动脉IMT明显增厚,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ICAM-1、ET-1、PAI-1与IMT密切相关(P0.01)。结论:痛风患者较对照组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前期研究发现seco-pregnane类甾体苷具有较强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为进一步寻找活性化学成分,开展白薇化学成分研究。从白薇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鉴定为:glaucogenin-C 3-O-α-L-diginopyranosyl-(1→4)-β-D-thevetopyranoside(1)、glaucogenin-C 3-O-β-D-oleandropyranosyl-(1→4)-β-D-digitoxopyranosyl-(1→4)-α-L-cymaropyranoside(2)、glaucogenin-C 3-O-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4)-β-D-oleandropyranoside(3)、glaucogenin-A 3-O-α-L-cymaropyranosyl-(1→4)-β-D-digitoxopyranosyl-(1→4)-β-D-oleandropyranoside(4)、glaucogenin-A 3-O-α-L-diginopyranosyl-(1→4)-β-D-cymaropyranosyl-(1→4)-β-D-oleandropyranoside(5)、glaucogenin-A 3-O-α-L-cymaropyranosyl-(1→4)-α-L-cymaropyranosyl-(1→4)-β-D-oleandropyranoside(6)、glaucogenin-A 3-O-α-L-cymaropyranosyl-(1→4)-β-L-cymaropyranosyl-(1→4)-β-L-cymaropyranoside(7)、glaucogenin-A 3-O-α-L-cymaropyranosyl-(1→4)-β-D-cymaropyranosyl-(1→4)-β-L-cymaropyranoside(8)、antofine(9)、2-O-β-D-fructofu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0)。化合物1~8,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半叶枯斑法,从钝化活性、保护活性、治疗活性三方面评估化合物1~9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9具有显著的抗TMV活性。  相似文献   

7.
苋菜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谷畴   《广西植物》1988,(3):279-284
宽菜Amaranthus cruentus cv.生长在调控的温室条件。在光强0至800μmol.m~(-2)S~(-1),光合速率(PN,μmol.CO_2m~(-2)、s~(-1))随光强(PFD,μmol、m~(-2)、s~(-1))增高而增大,其关系为PN=56.82 PFD×10~(-3)—2.13。光补偿点为60μmol.m~(-2)、s~(-1)。叶片在1400 μmol.m~(-2)、s~(-1)达到光合光饱和点。在叶温35℃,叶片/空气水蒸汽压陡度20 m Pa、Pa~(-1)和外界CO_2浓度340μ1、1~(-1),光饱和光合速率为51.63±4.90μ mol.CO_2、m~(-2)、S~(-1)。在光强0至600μmol.m~(-2)、s~(-1),气孔传道率随光强增高而增大。光强高于600μmol.m~(-2)、s~(-1),气孔传道率变化较小。细胞间CO_2浓度为120μ1.1~(-1)由于细胞间CO_2浓度在光合速率——CO_2关系曲线的转折点,可能表明光合作用不受气孔限制。结果表明,苋菜适于高光强环境生长,在干旱条件下具有高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由 3 0科 62属 1 42种组成。区系地理成份复杂 ,科属的地理成份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 (2 5种 )、水龙骨科 (1 8种 )、金星蕨科 (1 5种 )、卷柏科 (1 1种 )、蹄盖蕨科 (1 1种 ) ,5科占总种数 5 6.3 4%。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 (1 6种 )、卷柏属 (1 1种 )、凤尾蕨属 (8种 )、铁角蕨属 (8种 )、复叶耳蕨属 (5种 )、假瘤蕨属 (4种 )占总种数 3 6.62 %。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份可分为 8个 ,主要是泛热带 (1 9属 )、热带亚洲 (7属 )、世界广布 (1 9属 )成份 ,占总属数 72 .5 8%。而种的地理成份则以亚热带山地成份为主 ,本区东亚成份突出 ,加上中国特有成份共占总种数的 66.2 1 %。显然应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掌叶假瘤蕨为江西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蝶类名录(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鉴定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蝶类共计 1 0科、1 2 0属、2 0 4种 ,分载名录 ( )、( )篇。名录 ( )作为前者的续篇 ,包含 4科、6 6属、86种。名录 ( )已见本刊 1 0 ( 2 )。红蛱蝶属 Vanessa Fabricius1 1 9小红蛱蝶 V. cardui ( Linnaeus)成虫 6、9月可见。寄主 :荨麻属、水麻属、飞廉属等。1 2 0大红蛱蝶 V.indica( Herbst)成虫 2、5- 6、9- 1 2月可见。寄主 :苎麻、密花苎麻、荨麻属植物等。琉璃蛱蝶属 Kaniska Moore1 2 1琉璃蛱蝶 K.canace( Linnaeus)成虫 1 - 5、9- 1 2月可见。寄主 ;尖叶菝葜、圆锥菝葜、菝葜、马甲菝葜、穿鞘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GF2BP1)调控HOXB4、MYB、ALDH1A1表达在白血病干细胞特性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K56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IGF2BP1组、siIGF2BP1组。通过转染过表达或沉默IGF2BP1。分别对各组细胞的增殖、凋亡、体外干细胞成球能力进行检测。检测HOXB4、MYB、ALDH1A1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三组细胞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IGF2BP1组细胞的IGF2BP1增殖(0.75±0.07,1.34±0.12)、成球数量(98.23±4.16)个和大小(205.97±9.54)μm、HOXB4、MYB、ALDH1A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凋亡率(3.62%±0.3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iIGF2BP1组细胞的IGF2BP1、增殖(0.46±0.04,0.81±0.08)、成球数量(25.76±1.35)个和大小(85.44±2.37)μm、HOXB4、MYB、ALDH1A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凋亡率(18.34±0.2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表达IGF2BP1上调了HOXB4、MYB、ALDH1A1 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白血病干细胞特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1.
12.
《Ibis》1930,72(S1):458-461
A part from considerations as to where it is best wedged into the linear sequence, the brachyptera group is defined in general terms as a compact group of four small or very small species which resemble one another in many important specific characters and the other thirty-six species classified here as Cisticola in so many ways of form, coloration and behaviour as to make them best understood by classifying them also under that generic nam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