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本文就国内外203例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帮助早期诊断,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2017年8月之前国内外报道的203例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患者性别、年龄、地域、早期临床表现、伴随疾病、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病在免疫力健全和缺陷人群中均可发生,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主要致病菌为斑替枝孢瓶霉、麦氏喙枝孢、皮炎外瓶霉;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目前治疗以药物治疗联合手术切除为主;一般医务工作者常对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缺乏了解,且因缺乏特异性快速性的诊断手段,许多患者被误诊误治,死亡率高达80%。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是一种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率低、治疗方案无统一标准、病死率极高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10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92.5%(98/106)的病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白血病和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少见。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早期诊断仍比较困难,X线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多见(占59.4%)。病原菌主要以酵母菌属为主(79.2%)。肺部真菌感染的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基础病为慢性肾病、COPD和血液系统疾病者死亡风险较大。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是多种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病死率高,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为早期发现和治疗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真菌感染患者(共434例,年龄均大于16岁,均为院内感染,不含真菌性阴道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4例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病例中,病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占78.81%。易感病区主要为呼吸内科、血液科、重症监护室,分别占21.89%、9.45%和8.76%。易感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占74.66%。在真菌感染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中,性别(男)、年龄、肿瘤、呼吸衰竭、心脏疾病和免疫抑制剂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值比(OR)大小依次为使用免疫抑制剂呼吸衰竭性别(男)肿瘤年龄心脏疾病。结论真菌感染主要由白假丝酵母引起,好发于下呼吸道;患者主要集中在呼吸内科、血液科和重症监护室等。年龄较大的男性真菌感染患者预后不及一般患者,当伴有肿瘤、呼吸衰竭、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预后因素时,预后会更差。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应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并及时给予抗真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确诊7例,临床诊断16例。平均年龄(68.3±4.32)岁。其中22例使用广谱抗生素和15例长期使用激素,12例1年内住院>3次,11例年龄>70岁。病灶出现在双上肺占52.1%,双肺多发占21.7%,双下肺占13.0%,位于右中叶和左舌叶共占13.0%;其中5例(21.7%)出现晕征,4例(17.3%)出现"新月"征。结论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激素治疗、频繁住院等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曲霉菌的危险因素,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胸部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有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大手术术后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期间我科腹部大手术术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48例患者的临床和真菌学资料。结果 48例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56株菌株,其中白念珠菌占41.1%,是最主要的致病菌株。患者基础疾病和术后长期、多种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腹部大手术术后的重要并发症,白念珠菌仍然是主要病原菌。对术后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应采取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致病真菌以及感染的主要因素及处理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患者从临床症状、真菌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详细的论述,探讨腹膜透析与真菌感染的关系。结果腹膜透析治疗的58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真菌性腹膜炎,感染率为8.6%,致病菌4例为白念珠菌,1例为近平滑念珠菌,其中4例患者经抗真菌和拔出腹透管处理,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伴有其他细菌感染,最终死于其他并发症。结论真菌感染是腹膜透析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发生率不高,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早诊断、早治疗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拔除腹透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分析临床诊断与拟诊患者在临床疗效及住院花费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633例AECOPD患者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有90例,其中年龄≥70岁、病程≥10年、基础疾病≥2种、使用联合抗生素及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AECOPD患者更易继发真菌感染(P0.05)。继发真菌感染的AECOPD患者中确诊4例(由于例数较少,缺乏统计意义,予以剔除),临床诊断41例,拟诊45例,后两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以及疗效方面无差异,但在住院时间(P=0.016)及花费(P=0.019)上拟诊组患者优于临床诊断组。结论对于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AECOPD患者应尽早评估是否存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拟诊患者尽早抗真菌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花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病例资料,寻找肿瘤继发MDS关键致病因素,并为原发病治疗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查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2007年1月-2012年4月MDS患者住院病例,区分原发、继发两种类型,并对继发性MDS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按照MDS诊断标准,在明确诊断的75例患者中,原发性64例,肿瘤继发11例,占14.67%。11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群,其中,65岁以上老龄患者7例,占63.6%;70岁以上老龄患者5例,占45.45%。肿瘤继发MDS,尤其是老龄患者特征为严重合并症多,生存质量差,生存期短。致病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其中,放化疗联合应用可增加肿瘤继发MDS的风险性。结论:恶性肿瘤及其相关治疗易继发MDS,放化疗联合应用可增加其风险性;老龄患者继发MDS的机会明显增加,且预后不良。因此,对于老龄肿瘤患者要认真评估治疗受益和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及易感因素。方法对58例COPD合并糖尿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及预后分析,并与无糖尿病的COPD真菌感染患者76例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病原菌均以白色念珠菌占首位,研究组真菌发病率高于对照组,预后较对照组更差。抗生素、年龄、糖皮质激素和营养状态等因素对2组患者真菌感染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色念珠菌仍是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糖尿病增加COPD患者感染真菌的风险,并且加重病情,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202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临床诊断为成人HLH的病例,应用HLH-2004诊断标准联合HScore评分对临床诊断病例重新进行诊断分析并入组。根据半年内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对入组患者病因、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影响成人HLH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196例确诊患者中,感染病例89例,恶性肿瘤8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18例,另外有7例病因不清。共157例患者完成随访,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死亡组年龄更高,男性占比更高,黄疸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CRP、肌酐、胱抑素、甘油三酯、胆红素、铁蛋白、Hscore更高(P<0.05),而血小板计数、血钠水平较低(P<0.05)。在治疗方面,生存组和死亡组是否选择含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或依托泊苷的治疗方案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增加、有中枢系统症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高Hscore评分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感染和恶性肿瘤是发生HLH的重要原因,而年龄增加、出现中枢系统症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高HScore评分可作为判断成人HLH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肝衰竭的分型、并发症的发生、生化指标的特点及治疗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导致肝衰竭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中药占30.3%、抗结核药占26.8%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占23.2%。发病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64.2%、纳差60.7%、尿黄60.7%。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感染73.2%、其次为肝性脑病66.1%、腹水64.3%。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常见,占46.4%,其次为肺部41%。治愈好转者为18例(26.2%),治疗无效者14例(25.0%);死亡者为24例(42.9%)。从患者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5天。治愈好转组的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死亡组,激素治疗与好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抗结核药和解热镇痛药。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提示预后差。在疾病早期采用适当的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周海华  杨倞  孙永健  孟岩  霍爽 《生物磁学》2014,(9):1665-166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及其对术后放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所选病例分为两组,其中26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34例患者采用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不同手术方式下放疗后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两组患者各有2例患者失访。随访的23例根治手术患者1、3、5年间的生存率为19(82.6%)、10(43.5%)、2(8.7%);32例姑息性手术患者1、3、5年间的生存率为15(46.9%)、4(12.4%)、0(0%)。根治性手术后患者1、3、5年间的生存率显著性高于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前影像学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联合术后放疗,可有效延长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4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腺癌33例(73.3%)为主要的病理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上腹部不适、黄疸、消化道出血等。胃十二指肠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超声内镜、CT及B超确诊率分别为91.1%(41/45),93.3%(42/45),82.2%(37/45),75.6%(34N5),68.9%(31/45)及26.7%(12/45)。本组45例均行开腹手术,包括根治性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6例;姑息性手术,胃肠吻合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短路手术2例。根治术和姑息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4.4%,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全组45例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节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胃十二指肠镜、ERCP以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根治性手术远期疗效较好;淋巴结转移和局部侵犯是肿瘤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36例。结果 3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平均年龄35.8岁。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临床表现呈现非特异性,其中发热86.11%,贫血94.44%,GGT升高69.44%,AST升高63.89%,淋巴结肿大88.89%,脾大63.89%,低蛋白血症83.33%,咳嗽36.11%,皮损30.56%(其中典型改变仅5例,占13.89%),CD4+50cells/mm388.89%,骨髓培养(27/27)及皮损活检培养(2/2)阳性率100%,血液培养阳性率69.44%(25/36)。36例经抗真菌治疗,其中29例给予HAART治疗,28例治愈,7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马尔尼菲青霉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发现,早治疗,长程敏感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盆腔炎患者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并对支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80例,无菌采集宫颈分泌物,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结果共检出解脲支原体(Uu)290例(42.6%),人型支原体(Mh)53例(7.8%),两者混合感染(Uu+Mh)76例(11.2%),沙眼衣原体(Ct)感染58例(8.5%)。Uu感染在20~40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P〈0.05),Mh、Uu+Mh和Ct在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敏感染性结果显示,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结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为慢性盆腔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应重视宫颈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防治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可能有益于预防慢性盆腔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儿科2001年5年至2013年8月收治的23例经病理确诊的儿童青少年H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进行各组间差异检验。结果:确诊病例共23例,中位年龄7.5岁,男:女发病比例=6.7:1,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占13.0%、26.2%、30.4%、30.4%;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1例(4.3%),经典型HL22例(95.7%):混合细胞型(MC)10例(43.5%),淋巴细胞为主型(LP)11例(47.9%),结节硬化型(NS)1例(4.3%);受累部位以颈部淋巴结最多见,其次依次为纵隔、腹腔及腹膜后、脾、骨骼、肺组织等,其中巨大纵隔肿块者2例;具有B症状者8例(34.7%)。化疗2个疗程评估总有效率为100%,完全缓解(CR)率69.6%,部分缓解(PR)率30.4%。Ⅰ期和Ⅱ期患者CR率100%,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患者(50%),P〈0.05;23例患者7例复发,复发率Ⅲ期和Ⅳ期患者为46.2%,Ⅰ期和Ⅱ期患者为11.1%,前者高于后者(P=0.0098);有B症状与无B症状患者之间复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9);2例有巨大包块患者皆复发;各病理分型与疾病的复发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95,P〉0.05)。结论:儿童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但Ⅲ期和Ⅳ期、合并B症状及大肿块或大纵隔肿瘤的患者复发率高,应依据疾病危险度分层治疗,以期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呼吸内科住院的72例老年肺炎患者病例,统计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大部分患者有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临床表现不典型;共检出病原菌10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3株(58.3%);混合感染35例,占48.6%,二重感染13例,占18.1%。结论提高对老年肺炎的诊断率,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建议对老年肺炎患者采用降阶梯疗法,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周亚芳  易继平  江泓 《生物磁学》2009,(13):2492-2494,F000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致迟发性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34例鼻咽癌放疗后致迟发性放射性脑病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4例迟发性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精神异常、抽搐、复视、面瘫或面部麻木、听力下降、言语增多、肢体无力、走路不稳、肢端麻木等。头部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不规则强化。34例均随访,其中死亡11例,占32.35%;现存活23例,17例伴有严重症状,生存质量差,占50%。结论:鼻咽癌放疗后致迟发性放射性脑病临床表现各异,患者预后较差,临床上需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定期随诊。  相似文献   

19.
吴健  刘红兵 《生物磁学》2011,(16):3108-3110
目的:研究评价各种常见诱因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患者误诊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急门诊IAMI患者63例,对其首发症状、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中,以头晕乏力首诊19例(30.16%),以晕厥首诊11例(17.46%),以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偶腹泻首诊13例(20.63%),以咽痛或牙痛首诊10例(15.87%),以呼吸困难首诊8例(12.70%),以左心衰竭首诊2例(3.17%)。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是必要的。再结合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指标,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年龄≤35岁)女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性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手术治疗并经临床病理学证实的13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75例)和NTNBC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在年龄、婚姻、妊娠、生育、哺乳、乳腺癌家族史、病程、临床病理学分类、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直径、ALNM、脏器转移及临床分期与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5年总生存期(OS)和无瘤生存期(DFS)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组青年女性乳腺癌136例,占同期手术治疗乳腺癌1063例的12.79%;在218例(20.51%)TNBC患者中,青年女性TNBC患者75例(34.40%);青年女性NTNBC患者61例,占845例NTNBC患者的7.22%。在乳腺癌家族史(21.33%vs5.19%)和病程5个月(29.33%vs19.67%)等临床特征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最大直径5 cm(20.00%vs8.20%)、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46.67%vs31.15%)、临床分期Ⅲ期(25.33%vs11.48%)、术后局部复发(17.33%vs11.48%)、ALNM(57.033%vs39.34%)以及脏器转移(16.00%vs4.92%)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性指标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5年OS和DFS分别为76.47%和67.65%;TNBC 5年OS和DFS分别为69.33%和60.00%,NTNBC 5年OS和DFS分别为85.25%和77.05%。比较两组乳腺癌的5年OS及DFS存在明显差异(x2=4.374,P=0.030;x2=4.4684,P=0.03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和乳腺癌家族史是TNBC患者的隐匿性和易感性因素;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后局部复发、临床分期、ALNM和脏器转移等6项指标是影响青年女性TN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x2=6.684~5.058,P=0.048~0.025)。结论:青年女性TNBC患者具有乳腺癌家族倾向、病情隐匿、临床分期晚、增殖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预后较差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