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物学家計算各种动物多于100万种。随着动物知識积累的程度人們所知道的种逐漸增多。紀元前三世紀,亚里士多德記載了450种;18世紀第一个动植物分类学家——林奈記述了4,000种左右;19世纪前中期,特别是关于为数极多的无脊椎动物的知識的增长,所了解的品种达到48,000种;19世紀末記述了近  相似文献   

2.
甘肃秦安中新世哺乳类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篇报告是記述甘肃秦安蓮花鎮发現的板齿象(Platybelodon)和无角犀(Aceratherium)的零星材料。这些化石是秦岭地貭队104队1958年发現后寄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产这些化石的詳細地点及层位皆不知,随化石所附野外标籤的記录,說明这些化石是产在一种“紅色粘土夹砾石結核层”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記述了馬属的一新种。材料是1951—1952年在北京周口店第21地点采集的。关于这一地点的地貭及哺乳动物化石情况,賈兰坡等(1959)曾經有过报导。他們认为,这一地点的地貭时代应为中更新世末期或晚更新世早期。鉴于我們对这一段时期我国馬化石情况所知甚少,同时根据作者的研究,认为本文記  相似文献   

4.
本文記述的化石是近年来甘肃省有关地貭队及文化部門寄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的材料中的一部分。个別地点的材料已由翟人杰(1959,1961),周明鎮、张玉萍(1961)及张玉萍、童永生(1961)分別給予报导。文中记述的化石大都有一定的地点記录,但多数沒有詳細确切产出的层位及剖面。但根据化石的特性及附着在化石上的岩性以及和其他地区相当的动物羣对比,大致可以  相似文献   

5.
这里記述的一块象的脊椎骨化石,是1958年由宁夏海源县中药店张彦俊同志赠送的,作者在此表示感谢。标本原产地是海源南(牌楼山西)瞿家山。有意义的是晚更新世象化石在六盘山以西还是首次发现。标本为一比较破碎的脊椎骨,保存部分为椎体的左边及横突的根部。椎体呈圆形,較  相似文献   

6.
自許耐首次发表了在中国发見的迷齿兽以来(1958),我們陆續累积了一些这一类化石的材料。虽然这些材料也很破碎,但还有必要把它們記述一下,以补足武乡、榆社区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羣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这里記述的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一部分是1954年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員会在肇庆收集到的,另一部分是賈兰坡先生于1956年在广东肇庆采集的。肇庆的标本发現于該县七星岩一洞穴中,其中有一块合化石的岩石标本,岩性:黃褐色粘土,胶結致密,比较坚硬,其中常見有石英、方解石等碎块。  相似文献   

8.
中国始新世恐角兽类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角兽类(Dinocerata)是一类绝灭的古有蹄类,它们生存时代限于古新世晚期至始新世晚期。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古生物学者认为这类动物的分布限于北美洲。后来,在我国(内蒙)的上始新統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上古新統和下始新統也找到这一类动物化石;不久前,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古新统中也发现了这一类化石。在本文中,我们記述了最近  相似文献   

9.
湘乡位于湖南中部湘潭市的西南面,1961年秋,张玉萍和本文作者等6人到該地进行第三紀地层及脊椎动物化石的調查采集。在湘乡西南7.5公里下湾鋪地点找到了一些魚化石。这些魚化石对鉴定地层时代及了解第三紀魚类及其地理分布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对这些魚化石加以記述,并  相似文献   

10.
自周明鎮和我記述了广东北部的龟类化石和恐龙化石并且作为附录报导了浙江浦江的恐龙化石初迹以后(楊、周,1962)。最近又有新的恐龙化石地点发现,而且因保存的是牙齿,因而准确性更大。这个地点位于江西省泰和县鉄枯岭水庫,詳細地点并未註明。化石是由江西区測三分队李洪林采集的,地点編号16611,本所化石編号为V.2691及  相似文献   

11.
这里記述的一原始牛头骨化石是1956年解放軍某部在北京复兴門外柳林館玉渊潭开发永定河引河的义务劳动中发現的。后来由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調查研究組囑我所鑑定。目前該标本陈列于中央自然博物館古生物館中。原始牛(Bos primigenius Bojanus)头骨带有完整的頰齿,除了吻部已缺失,額部受些挤压外,大致保存完好。石化較深。  相似文献   

12.
这篇短文里記述的三稜齿象化石:Gomphotherium changzhiensis sp. nov.,只有半个上第三臼齿,系王择义先生在山西长治收集到的。和这种象化石一起,王先生还收集到一个印度熊(Indarctos)的右下頜标本,不久作者将在另一篇文章內予以报道。周明鎮先生指导本文写作。王哲夫先生代为摄制图版的照片。对周、王二位先生,以  相似文献   

13.
这里記述的标本是1961年中山大学地貭地理系在广东韶关附近黃崗岭采到的。化石保存在紫紅色含云母細砂岩中,具体层位不詳。惟岩石稜角保存完好,估計距原产地不甚远。岩石表面仅出露有两胸鰭近节(proximal segment)及部分殘破躯甲,經修理后,又找到两个保存尚好的头甲,經过观察,代表沟鳞魚属(Bothriolepis)一新种。  相似文献   

14.
通古尔河狸化石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內記述的內蒙二連通古尔的河狸化石是属于单沟河狸(Monosaulax)的一下頜骨。标本是由中苏古生物工作者在1959年采集的。它是继河北张北的张北单沟河狸(M.changpeiensis Li)之后該属化石在我国的又一次发現;但无論从它的地貭时代或牙齿型式来看与张北种都有不同。通古尔的标本是中新世晚期的一种較为进步的单沟河狸,  相似文献   

15.
山西榆社盆地上新世魚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本文里所記述的魚化石大部分为著者于1955—1956年間在山西武乡榆社一带調查和采集三迭紀爬行动物化石时采集的;一小部分是北京自然博物館送交著者鉴定的。关于該地区第三紀晚期地层的分布情况,过去有巴尔博(G.B.Barbour 1930)、德日进(P.Teilhard dc Chardin)和楊錘健(1933)、桑志华(E.Licent)和湯道平(M.Trassaert 1934)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类学家吳汝康新著“巨猿下頜骨和牙齿化石”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研究到目前为止发現于我国广西柳城等地的巨猿下頜骨和牙齿化石全部材料的专著。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卽“巨猿下頜骨”、“巨猿牙齿”和“巨猿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其生活习性等問題”。在第一部分,作者詳細地記述了已发現的三具巨猿下頜骨的年龄性別、形态特征,以及有关下頜骨的各种測量結果和下頜枝的复原等情况。在第二部分,作者对1094枚巨猿牙齿归类作了詳細的描述,并对其萌出順序以及大小比例等问題作了闡述。在第三部分,作者对  相似文献   

17.
在生理學實驗中,為了研究生理分泌及体液流動的情况,有時需要持續而又準確地記錄體液的滴數。過去我們曾應用過好些種類的記滴方法,例如水銀電鑰記滴器,氣壓記滴器,氣鼓記滴器及電動記滴器等。這些方法在使用時各有其缺點:或則裝置麻煩,或則液體長期黏附,或則壽命不長,不能長期持續應用,常常在实驗進行中,不能很準確地記錄實驗結果,增  相似文献   

18.
鳥类血压的测定方法,过去曾在H.stubel和吳新蔚等专題研究的实驗方法部分中有过敍述。但作为方法介紹至今尚无詳細記載。过去的研究工作者們,对于血压的实驗或研究多数是以哺乳动物为主。因为其他类动物的血管都較哺乳动物的为細,故在实驗上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我們在研究鳥类的专題实驗中,深感用鳥类来代替哺乳动物做有关血压的实驗或研究,是既方便且又具有广泛的意义,同时也非常經  相似文献   

19.
1962年夏,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別收到地貭部石油地貭局和浙江省地貭局地貭研究所古生物室寄来两件鱉类化石标本。这两件标本虽然保存都不完整,但它們代表鱉类(trionychids)化石在該两地区的首次发现,故簡单記述如下。笔者对上述两单位的負責同志将他們发現的标本寄与我所研究,刘宪亭先生对本文提出宝貴意見,杜治同志摄制象片,表示感謝。  相似文献   

20.
这里記述的标本是1951年由周口店第20地点发掘出来的。这一化石地点(贾兰坡,赵資奎和李炎賢,1959)位于第14地点东北60米,根据对化石动物羣的分析,其时代为更新世中期的晚期。在这一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有一个保存得相当完好的犀牛头骨,附有完整的上頰齿齿列。可以較全面的观察到各部分的特征,提供較全面的測量数据。对于进一步研究周口店各地点的犀牛化石,以至其他地区的犀类化石均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