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的菌种分布。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0年0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临床拟诊为头癣、甲癣、体股癣、手足癣的1 308例患者取病发、皮屑、甲屑行真菌镜检、培养。培养阳性标本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行核糖体DNA(rDNA)ITS区序列测定确切鉴定菌种。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真菌镜检培养均为阳性患者260例,头癣培养阳性率最高,占33.1%,其次为体股癣占28.8%、甲癣占21.5%、手足癣占16.5%;菌种鉴定:红色毛癣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28.5%),其次为须癣毛癣菌(22.3%)、犬小孢子菌(18.8%)、断发毛癣菌(10.0%)。犬小孢子菌为头癣最主要致病菌(16.2%)。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族别间体股癣、手足癣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好发于男性,汉族发病率高于维吾尔族。不同年龄头癣、甲癣、体股癣、手足癣发病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癣、体股癣、手足癣好发于中青年,头癣好发于儿童。结论乌鲁木齐市浅部真菌病主要致病真菌是红色毛癣菌。头癣是本地区最主要的儿童浅部真菌病,主要病原菌为犬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并比较临床分离的皮肤癣菌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CLSIM38-A方案用于皮肤癣菌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实验菌株为31株临床近期分离的皮肤癣菌。其中红色毛癣菌14株,须癣毛癣菌14株,犬小孢子菌1株,铁锈色小孢子菌1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4种抗真菌药物为益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伏立康唑。采用M38-A方案微量稀释法,并适当调整试验参数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对以上4种药物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犬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对所有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都低于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结论M38-A方案经过调整适用于皮肤癣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红色毛癣菌致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来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进行真菌培养检查并且鉴定结果为红色毛癣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181例红色毛癣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中,甲癣1 407例(64.51%),足癣324例(14.85%),股癣249例(11.42%),体癣144例(6.60%),手癣37例(1.70%),头癣20例(0.92%)。体癣、股癣和甲癣不同性别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占比也存在差异。结论 广州地区红色毛癣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与国内报道各种真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特点相似,但引起甲癣的占比更高。  相似文献   

4.
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肤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比较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方法实验菌株包括来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22株、须癣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5株,进行体外培养,并利用9-羟基乙酚噻唑标识的酪蛋白和酶标仪检测真菌细胞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结果须癣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高于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P〈0.05),而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之间无差异(P〉0.05)。红色毛癣菌的细胞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分离自浅部感染部位的菌株之间无差异(P〉0.05),但高于引起毛癣菌肉芽肿的菌株(P〈0.05)。结论不同的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可能不同;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同一菌种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也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囊皮肤癣菌病患者的致病菌、临床特征、易感因素及治疗转归等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7年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真菌学检查确诊的24例阴囊癣病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发病相关因素、合并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情况、病原菌及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 24例阴囊癣患者均为青少年,平均年龄19.6岁,平均病程2.9个月。患者分离皮肤癣菌24株,其中石膏样小孢子菌15株(62.50%)、红色毛癣菌7株(29.17%)和絮状表皮癣菌2株(8.33%)。石膏样小孢子菌主要引起阴囊单纯性感染,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白色伪膜样斑片,而红色毛癣菌多引起阴囊及其他部位皮肤癣菌病。结论阴囊癣多见于青少年,石膏样小孢子菌为主要病原菌,其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19年间上海地区脓癣的发病情况、病原菌及其变迁。方法选取头皮屑及头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和(或)真菌培养为皮肤癣菌者,记录其临床表现、感染方式及动物接触史等。结果头癣患者1 009例,其中男性437例,女性572例;年龄20 d~93岁,平均10.44岁;脓癣114例(11.30%),其中男性44例,女性70例。年龄20 d~68岁,平均10.60岁,5~10岁最多见(45.61%),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31.58%)。感染方式:发内型48例,发外型66例。真菌培养阳性的脓癣95例,其中犬小孢子菌29例(30.53%)、紫色毛癣菌21例(22.11%)、须癣毛癣菌19例(20.00%)、红色毛癣菌15例(15.79%)、断发毛癣菌7例(7.37%)、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4.21%)。脓癣的发病呈上升趋势,须癣毛癣菌脓癣尤为显著。结论上海地区脓癣主要发生于10岁以内儿童,犬小孢子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发外型感染较发内型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对浅部真菌病常见致病菌的杀灭作用。方法参照标准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PHMB粉剂和溶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及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结果 PHMB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MIC范围分别为1.0~4.0μg/mL、2.0~4.0μg/mL、2.0~4.0μg/mL和0.3~5.0μg/mL;MFC范围分别为2.0~8.0μg/mL、 4.0μg/mL、2.0~4.0μg/mL和5.0~10.0μg/mL。琼脂稀释法结果表明PHMB溶液浓度为1.25%时,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无菌落生长;PHMB溶液浓度为0.32%时,白念珠菌无菌落生长。加入透皮剂氮酮后,杀菌效果并无改变。结论 PHMB对浅部真菌病常见的致病真菌皮肤癣菌及白念珠菌具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癣的致病菌、临床特点、易感年龄等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本院门诊2012年1~6月的真菌直接涂片镜检发现菌丝或孢子的面癣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有无动物接触史、有无并发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用药史。取皮屑直接镜检的同时进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面癣见于各年龄段,在51~70岁之间有一个年龄高峰。分离皮肤癣菌103株,包括红色毛癣菌70株(68.0%)、犬小孢子菌21株(20.4%)、须癣毛癣菌10株(9.7%)、石膏样小孢子菌2株(1.9%)。合并其他浅部真菌病、使用激素类药物、动物接触史是面癣发病的重要因素。部分炎症明显的面癣使用医用拭子取材,可以提高真菌涂片和培养的质量。结论不典型的面癣容易误诊,需要高质量的真菌镜检和培养,降低面癣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教学医院门诊皮肤癣菌感染的病原菌特点,测定7种抗真菌药物对85株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收集疑诊为皮肤癣菌感染的患者的皮屑(或甲板刮屑、毛发)进行KOH直接镜检和培养。并通过测定皮肤癣菌临床分离菌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区序列鉴定菌种。参考CLSI M38-A2方案,测定7种抗真菌药物对85株鉴定为皮肤癣菌的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 161例疑诊为皮肤癣菌感染的患者中KOH直接镜检皮肤癣菌的阳性率为67.7%,真菌培养皮肤癣菌的阳性率为52.8%。菌种鉴定结果为红色毛癣菌68例、犬小孢子菌7例、石膏样小孢子菌3例、趾间毛癣菌5例、紫色毛癣菌1例、断发毛癣菌1例。体外药敏试验显示特比萘芬(GM MIC,0.032μg·mL~(-1), MIC范围, 0.001~0.125μg·mL~(-1))对6种皮肤癣菌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而伏立康唑(GM MIC, 0.041μg·mL~(-1), MIC范围, 0.032~0.125μg·mL~(-1))在唑类药物中的体外MIC值相对较低。结论本研究中皮肤癣菌感染的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标准化药敏试验证实特比萘芬和伏立康唑对分离的皮肤癣菌具有较强体外抗菌活力,适用于本地区皮肤癣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引起的甲板和甲下组织感染,皮肤癣菌是主要致病菌,其所致的甲真菌病称为甲癣.皮肤癣菌分为3个属: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随着医学真菌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真菌学诊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皮肤癣菌在甲中分离,临床上对甲癣致病真菌的正确鉴定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评价预后以及流行病学监测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报道的甲癣的致病菌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拟诊皮肤真菌病患者真菌感染状况,掌握近期本地区皮肤真菌感染菌种分布结构。方法采用KOH直接涂片或染色显微镜观察与分离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的菌落进行形态学鉴定,对真菌镜检和培养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 766例拟诊皮肤真菌病患者中,直接镜检和(或)培养阳性25 078例,占52.50%。其中皮肤癣菌病9 310例(48.94%)、马拉色菌感染8 938例(46.99%)、念珠菌及其他酵母菌感染603例(3.17%)。除外马拉色菌镜检和(或)培养阳性,其余38 839例镜检阳性率40.33%、分离培养阳性率25.99%。分离培养与镜检阳性符合率61.41%。皮肤癣菌菌种结构方面,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菌种占88.19%。结论皮肤癣菌病位居皮肤真菌病之首,以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菌,念珠菌及其他酵母菌感染亦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是皮肤癣菌病的常见致病菌,属亲动物性真菌,易感染人类头皮,头发,光滑皮肤及甲,引起头癣、手足癣、体股癣、甲癣。犬小孢子菌归于皮肤癣菌小孢子菌属,其在SDA培养基上呈淡黄色和白色绒毛状,2周后产大量菌丝呈羊毛状,中央趋向于粉末化。犬小孢子菌菌丝有隔,可产生纺锤形大分生孢子及少许棒状小分生孢子,其中大分生孢子是其最明显的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面癣的致病菌种、临床特点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面癣患者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面癣见于各年龄段,以11~30岁最多见。患病动物接触史、合并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史及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外用史是面癣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分离出皮肤癣菌108株,包括红色毛癣菌63株(58.3%)、犬小孢子菌25株(23.1%)、须癣毛癣菌18株(16.7%)和石膏样小孢子菌2株(1.9%)。结论面癣的发病没有年龄差异,患者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面癣的常见致病真菌绝大多数为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其发病可能与患者自体接种或接触患病动物相关。面癣容易被误诊,及时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是降低面癣误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生活在同一家庭患有体癣的患者、家庭成员和所养宠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人畜共患癣病的常见致病菌种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9年1月就诊于我院因接触宠物而致病的体癣患者,对其宠物的带菌情况进行调查,确诊后给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未愈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结果共收集15例患者,真菌培养结果显示8例为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为须癣毛癣菌,3例为犬小孢子菌。患者皮损真菌培养结果和所养宠物皮损真菌培养结果一致。按上述方法对患者及其宠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和10只(3只被丢弃)宠物全部治愈。结论 15例人畜共患体癣中,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以及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可以有效治疗此类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无锡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的流行及病原菌特点。方法采用真菌镜检和含氯霉素(和含氯霉素及放线菌酮)的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根据菌落形态及其镜下形态鉴定菌种。结果 293例临床诊断患儿中,直接镜检阳性245例,阳性率83.6%,其中皮肤念珠菌病、足癣、头癣发病例数居前3位,分别为79例(32.2%)、50例(20.4%)和46例(18.8%),共175例,占总病例数的71.4%,其次分别为体癣、甲真菌病、手癣、股癣、花斑糠疹,分别为29例(11.8%)、13例(5.3%)、11例(4.5%)、10例(4.1%)、7例(2.9%)。随着年龄增长,患儿易患疾病有所差异,花斑糠疹0~2岁发病率最高;皮肤念珠菌病0~3岁发病率最高;头癣4~8岁发病率最高;体股癣、手、足癣9~15岁发病率最高。238例镜检阳性标本(7例花斑糠疹除外)共培养出致病菌145株,阳性率为60.9%,其中皮肤念珠菌病培养阳性率为70.9%,股癣70%,体癣51.7%,甲真菌病53.8%,头癣65.2%,足癣50%,手癣45.5%。在145株致病菌中,念珠菌属63例(43.45%),红色毛癣菌43例(29.7%),犬小孢子菌26例(17.93%),须癣毛癣菌4例(2.76%),紫色毛癣菌3例(2.07%),石膏样小孢子菌3例(2.07%),断发毛癣菌2例(1.38%),絮状表皮癣菌1例(0.69%)。结论本研究为无锡地区防治儿童浅部真菌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易顺强  刘丽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5):284-286,289
目的了解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456例,取标本行10%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确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混合感染的发病特点。结果确诊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病例36例,分离率为7.89%,多见于股部(58.33%)和足部(27.78%);分离菌株72株,皮肤癣菌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75.00%),念珠菌中以非白念珠菌为主(72.22%)。结论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混合感染主要为皮肤癣菌和念珠菌的混合感染,多见于股部和足部;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和非白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637例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类、致病真菌菌种构成及其分布。方法按甲真菌病诊断标准收集近3a来637例真菌培养阳性甲真菌病患者并临床分类,按真菌学分类标准诊断致病菌种类,分析各菌种在临床病种、年龄段、性别等的分布。结果临床分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72.06%)。菌种构成为皮肤癣菌占69.39%、酵母菌占18.68%、非皮肤癣菌霉菌占11.93%。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353株(79.86%),酵母菌中白念珠菌67株(56.30%),非皮肤癣菌中以青霉和曲霉为主。致病菌种的分布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存在差异,但均以皮肤癣菌为主。结论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对8种皮肤癣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针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参考CLSI制定的M38-A2方案。测定82株常见皮肤癣菌的最低有效浓度(min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s,MECs)。结果按照MEC90浓度从高到低,米卡芬净对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的MEC90是0.25μg/mL;对犬小孢子菌、疣状毛癣菌的MEC90为0.06μg/mL;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EC90均在0.03μg/mL。②卡泊芬净对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的MEC90为1μg/mL;对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疣状毛癣菌的MEC90为0.5μg/mL。③根据中位数检验,米卡芬净对几种皮肤癣菌的MEC值均低于卡泊芬净的MEC值,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卡芬净和卡泊芬净对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米卡芬净的MEC值低于卡泊芬净。  相似文献   

19.
上海浦东新区浅部真菌病及其致病菌种的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浅部真菌病的致病病种、菌种构成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对疑似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标本进行显微镜直接镜检及培养鉴定,并作临床资料登记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确诊的895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体、股癣337例(37.65%),生殖器念珠菌病227例(25.36%),手、足癣168例(18.77%),甲真菌病93例(10.39%),花斑癣70例(7.82%)。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0~39岁年龄组的患病人数(48.72%)明显多于其他年龄组(P<0.05),但甲真菌病患者女性则普遍多于男性,且以50~59岁患病人数最多(P<0.05)。分离的797株菌种中红色毛癣菌379株(47.55%),念珠菌属293株(36.76%),须癣毛癣菌62株(7.78%)。结论上海浦东新区浅部真菌病的病种以体、股癣最多见,男性青壮年多见,而甲真菌病则以中老年女性多见。浅部致病真菌的分布以红色毛癣菌占首位,念珠菌属次之,须癣毛癣菌位于第三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皮肤浅部真菌病致病真菌菌种的构成.方法 对297例真菌涂片阳性和培养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取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培养阳性标本在形态学上不能准确鉴定的,进行梅里埃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试剂盒或核糖体DNA (rDNA) ITS区序列测定,确切鉴定菌种.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培养出致病菌13种,其中红色毛癣菌86株(29.0%),须癣毛癣菌68株(22.9%),念珠菌属59株(19.9%),暗色真菌属13株(4.4%),曲霉菌属13株(4.4%),红酵母菌12株(4.0%),青霉菌属9株(3.0%),毛霉菌9株(3.0%),犬小孢子菌5株(1.7%),浅白隐球菌3株(1.0%),毛孢子菌属2株(0.7%),絮状表皮癣菌1株(0.3%),混合感染17株(5.7%).结论 本地区浅部真菌病以甲癣为主,主要致病真菌是红色毛癣菌,但其他种类真菌感染尤其是念珠菌属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