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BsNPV),用人工散布在茶园中引起油桐尺蠖幼虫患病死亡。并在使用过BsNPV的茶园中作连续调查,观察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油桐尺蠖种群中的持效和扩散途径,结果证明:施用BsNPV后三个月乃至一年,使油桐尺蠖幼虫死亡率达94~63.8%。油桐尺蠖成虫所产的卵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到多角体附着在卵的表面。  相似文献   

2.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是油桐主要害虫之一,也为害油茶、乌桕、板栗、梨、李、桃、花椒、橙、杉、栎等。油桐尺蠖可在几天内把整片油桐叶吃光,造成当年果实难于成熟,使第二年结实量大大减少,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油桐生产。  相似文献   

3.
简讯     
苏芸金杆菌防治油桐尺蠖的初步研究湘西是我国桐油的主要产地之一,多年来由于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为害严重,产量极不稳定。对于油桐尺蠖的防治,过去一直采用1605、1059等剧毒农药,不但对人、畜极不安全,而且大量杀伤天敌。1982年6月,我们用苏芸金杆菌防治,效果很好。试验时把室内检测与山间防治同时结合进行,供试幼  相似文献   

4.
 <正> 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ri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sNPV)是茶树、油桐等的一种主要害虫——油桐尺蠖的病原体,我国首次分离,并已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种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在单相SDS-PAGE中分子量显示为31 kD的单一多  相似文献   

5.
在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上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进行了空斑测定。用此方法测定了BsNPV的感染力,并将所得的结果与其TCID_(50)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在测定病毒感染力时敏感性相似。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稳定生长的油桐尺蠖幼虫血球细胞系,称为WIV-BS-02细胞系,原代培养始于1981年4月,至今已传至第83代,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8~72小时,形状有圆形和梭形两种,具有鳞翅目昆虫的典型染鱼体。比较了6种培养液和3种培养温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观察了同源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病理变化及电镜下病毒的形态发生,测定了细胞培养物对油桐尺蠖的体外培养细胞和幼虫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油桐尺蠖核型乡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ri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感染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分别置于0℃、15℃、20℃、26℃、28℃、30℃、37℃下静止培养,观察细胞病理变化,测定细胞的感染百分率和多角体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病毒的感染率及其在细胞中复制有明显的影响。26℃是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卵巢细胞并形成多角体的最适培养温度,感染率最高,多角体含量也最多。培养温度过低或过高,多角体都不能在细胞内复制。  相似文献   

8.
1985年11月26日至27日在武汉召开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研制及其应用鉴定会。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托武汉分院主持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八所大学、十三个研究所和二个茶场共计36位代表。会议期间,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昆虫病毒室向大会介绍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研制及其应用共计28篇论文,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与会代表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湖北分离株、杀虫剂的生产工艺及田间应用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介。  相似文献   

9.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既要求有防虫效果,又必须考虑其安全性。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试验,已有报道。本文侧重于细胞水平,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接种鸡胚细胞、地鼠肾细胞及人胚肺细胞,观察病毒能否在细胞中增殖或引起细胞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的基因型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AvaⅡ、BamHⅠ、EcoRⅠ和HindⅢ四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uzvra suppressaria Nuclear PolyhedrosisVirus)DNA作酶解图谱分析,比较了湖北、湖南、四川三个分离株的基因组。三者图谱基本相似,但少数片段略有不同。亚克分子片段的存在表明野生的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有基因型变异,包含着数个基因型变种。  相似文献   

11.
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amHI 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ria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 BsNPV)DNA 切为9个片段。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洗脱,将其酶切片段与 BamHI 切割后的质粒 pBR_(322)重组,转化大肠杆菌,经抗菌素筛选、电泳分折和菌落杂交3种方法证明了插入子的存在,从而表明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DNA BamHI 片段已经克隆。  相似文献   

12.
三种茶树害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蛋白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e strand)、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mria)和茶尺蠖(Ecotrpis Obliqua)是茶树上三大主要害虫。经常在茶园内猖獗发生,暴发成灾,造成毁灭性损失。七十年代末,在我国相继发现了它们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相似文献   

13.
BsNPV感染油桐尺蠖及Bs484细胞的酯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扫描技术测定了油桐尺蠖Buzurasuppressaria和Bs484细胞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酯酶(EST)含量及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油桐尺蠖中肠FST的含量和类型在病毒感染8小时后就有明显的改变,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这二项指标都有较大的变化。而Bs484细胞的EST含量变化开始于病毒感染后3小时,细胞EST的类型则无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利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处于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培养时间的Bs484细胞的部分感染效果和特征。结果表明,细胞培养基的类型和细胞传代后的时间对病毒感染率和多角体产量以及其它感染特征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经过比较,处于Grace培养基组的传你后三天的Bs484细胞是一个理想BsNPV感染受试系统。同时发现,健康的油桐尺蠖血淋巴具有提高细胞活性及病毒感染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BaNPV感染油酮尺蠖及Bs484细胞的酯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胺电脉及薄层扫描技术测定了油桐尺蠖Bunura suppressaria和Bs484细胞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酶酶(EST)含量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油桐尺蠖中肠EST的含量和类型在病毒感染8小时后就有明显的改变,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这二项指标都有较大的变化。而Bs484细胞的EST含量变化开始于病毒感染后3小时,细胞EST的类型则无改变。  相似文献   

16.
《昆虫学报》2008,51(6)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林业昆虫病毒研发中心长期从事林业昆虫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完成了松毛虫病毒、春尺蠖病毒、美国白蛾病毒、舞毒蛾病毒、茶尺蠖病毒、杨扇舟蛾病毒、枣尺蠖病毒、油桐尺蠖病毒等多种农林害虫病毒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多年来除了为社会提供成熟的病毒杀虫剂生产技术外,还为生产单位提供病毒杀虫剂产品。多年的推广应用效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是油桐、油茶和茶叶的主要害虫。了解该虫内生殖系统的构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对检查利用各种不育技术和性信息化合物来控制种群数量亦是不可缺少的。为此,我们对该虫的内生殖系统进行了解剖。材料是由本省新晃县波洲公社油桐林内采蛹羽化而得(其中包括:未交尾和已交尾的雌、雄蛾),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BsNPV)在油桐尺蠖成虫卵巢细胞系(Bs484)中的以下感染特性:1.病毒接种传代3-4天的细胞时,病毒感染率最高;2.病毒按种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感染细胞的多角体总产量平行;3.病毒在细胞中连续传代七次后其滴度无明显变化;4,病毒基因组在感染细胞后6小时左右开始合成,并于感染后14小时达到最大。此外,本实验还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油桐尺蠖的生物学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桐尺蠖主要为害茶叶和油桐。1979年,湖南网岭数百亩茶园被该虫毁灭。近年来,有人从该虫尸体上分离出核型多角体病毒(以上简称NPV)。但是,有关它的生物学特性和用NPV防治它的报道甚少。作者从1979年起进行了这方面的一些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三月十九日,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在长沙进行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及制剂的生产与应用”课题的鉴定。北京、湖北、广东、湖南等有关专家、教授被邀参加了这次鉴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