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赫斌  丁克彪 《蛇志》1997,9(4):57-58
EW-速效溶栓清治疗脑梗死130例分析赫斌丁克彪邓秀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0八医院长春130062)我院自1996年以来,应用中国新兴医药高新技术研究所研制的EW-速效溶栓清治疗脑梗死130例,取得满意效果,本组病例基本痊愈51例,显效40例,有效3...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梦薇  魏化伟 《生物技术》2004,14(Z1):22-23
着重介绍了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同时还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阎卫民 《蛇志》2004,16(3):6-6
急性心肌梗死(AMl)是内科急重症之一,其治疗必须分秒必争。我们于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ST段抬高、无溶栓禁忌症的AMI进行院前溶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颖  王天燕  卢爱平 《生物技术》2004,14(Z1):23-23
综述了急性心肌梗塞形成的原因、临床特点、溶栓治疗的作用及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用中、小剂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寻找一个安全的适合静脉溶栓的UK剂量和方法。方法 净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18例,中小剂量UK溶栓,视病情变化予以追加。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2例,除不用UK外,其它治疗措施相同。每例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 溶栓组溶栓后2h、6h、1天、2天、3天、7天和14天的ESS评分均比溶栓前升高,无并发出血现象,溶栓组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ESS评分与治疗前ESS评分的差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ESS评分与治疗前ESS评分的差值。结论 用中小剂量UK溶栓,实行剂量个体化,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t-PA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入院的72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6例溶栓治疗,对照组36例传统治疗。实验组治疗方法为阿替普酶5 mg+生理盐水10 m L静脉缓慢推注,余下0.7mg/Kg+0.9%氯化钠注射100 m L 60 min滴完。对研究对象进行治疗90天,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测定,卒中复发率比较。结果:治疗90天,总有效率:实验组91.67%,对照组72.22%;ESS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组89.13±4.58,对照组67.24±6.37;Barthel指数:实验组86.53±4.29,对照组50.45±6.69;一年后卒中复发率:实验组19.4%,对照组36.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出现2例脑出血;经治疗90天病死率:实验组:2.78%,对照组2.78%,二组无差异(P0.05)。结论:重组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脑梗死早期治疗中起到重要的治疗效果,可改善病人的致残率,加快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农大雄 《蛇志》2017,(2):232-233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血供明显减少甚至中断,最终导致部分心肌组织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性病变~([1])。20世纪60年代以前,AMI死亡率高达30%;20世纪70年代经积极治疗心肌梗死并发症,死亡率下降至15%;20世纪80年代实施溶栓治疗后,死亡率下降至5%左右。及早开通AMI相关闭塞血管,恢复血运重建,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2,3])。而目前溶栓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  相似文献   

8.
张子诚  肖崇这 《蛇志》2000,12(3):21-22
目的:观察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脑梗死20例,并与维脑路通过对照组对照。结果显示发病6-24h之内溶栓早效率、有效率90%,在治疗后不同时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急性脑死以超早期(〈6h)使用疗效较好,对1周以外病例治疗有效程度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林晓平 《蛇志》1995,7(3):31-34
本文回顾了AMI溶栓治疗的发展及溶栓治疗原理,列举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较详细介绍包括蝮蛇抗栓酶在内的6种溶栓药,对溶栓治疗时机的掌握、用药途径、联合用药,影响复通因素,不良反应的防治等问题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脑梗死 2 0例 ,并与维脑路通对照组对照。 结果 显示发病 6~ 2 4 h之内溶栓显效率、有效率 90 % ,在治疗后不同时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以超早期 ( <6h)使用疗效较好 ,对 1周以外病例治疗有效程度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赖丽娟 《蛇志》2003,15(2):69-71
80年代以来 ,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治疗进入再灌注治疗年代 ,其中静脉溶栓治疗应用最为广泛。因其简便易行 ,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也可在院外及时溶栓争取时间 ,降低 AMI的病死率 ,现将近年来静脉溶栓治疗 AMI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溶栓概念  溶栓是用药物使结合于纤维蛋白的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成纤维蛋白溶酶 ,促使纤维蛋白的溶解 ,即溶栓作用。溶栓治疗就是给予纤溶酶原活化因子 ,通过它们激活血液的纤溶系统达到溶解血栓的作用。2溶栓剂   ( 1 )尿激酶 ( UK)是国内首选的纤溶剂 ,它可催化纤溶酶转化为纤溶酶原的活化因子 ,无抗…  相似文献   

12.
刘贵富 《蛇志》2014,(1):91-92
<正>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积极、合理、快速、准确、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才能降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病死率及预后。有研究证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中50%发生在发病后1h内[1],如果在1h时间窗内处理得当,其病死率将显著降低,且预后改善。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以溶栓治疗为主。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治疗概况综述如下。1第一代溶栓药物1.1尿激酶尿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是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能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  相似文献   

13.
何龙泉  汪青松 《蛇志》2000,12(4):18-20
为进一步验证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我院按全国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办公室等协作组统一制定的治疗方案 ,于 1 998年 4月~1 0月应用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脑梗死患者 2 1例 ,并同期以川芎嗪治疗 1 2例作对照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现将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A组 )及对照组 (B组 )。发病 3周以内为急性期 ,3周以上为恢复期。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 CT或 MRI证实。凡有出血性疾病、近期手术史、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消化道溃…  相似文献   

14.
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丹  陈东伟  曲娜 《生物技术》2004,14(Z1):20-21
介绍静脉血栓的组成、治疗方法及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5.
刘国权 《蛇志》2015,(2):196-199
<正>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70%,好发于中老年人[1]。在我国每年发病率达120/10万~180/10万,病死率达60/10万~120/10万,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后的第2位死亡和主要病残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其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卒中单元(SU)的全面及综合治疗、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其他治疗(康复、  相似文献   

16.
任果  蓝洲  李金鹏 《蛇志》2014,(2):186-188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其中溶栓治疗34例,常规治疗68例,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溶栓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溶栓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内溶栓治疗死亡率为8%,超过6h溶栓治疗死亡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有效、安全的,早期溶栓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及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瑞莲  杜秦川 《蛇志》1999,11(4):53-54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血浆纤溶效果的变化及血浆二聚体活性变化。 方法 对起病超过 1 2 h,小于 72 h,CT证实的 30例脑梗死患者。静滴降纤酶 1 0 u,每日 1次 ,连用 3天 ,总量为 30 u,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 ,检测血浆 D-二聚体和纤溶酶活性的水平。 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血浆 D-二聚体及纤溶酶活性明显升高 ( P <0 .0 1 )。 结论 降纤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高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卢贵铭  陈兴家 《蛇志》1998,10(4):58-59
我院采用静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6例,疗效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36例中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10.9)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5例,前间壁11例,下壁9例,后壁1例。对照组30例,为同期住院而无溶栓指征的...  相似文献   

19.
王红  周洪梅等 《蛇志》2001,13(1):73-74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主要原因。应用血栓溶解剂于冠状动脉内溶栓( PTCR)治疗已成为近年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合理、恰当的护理是提高溶栓率的可靠保证。通过临床观察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 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51~ 70岁 ,平均年龄 ( 59.0 6± 5.72 )岁。其中前壁心梗 1 6例 ,下壁心梗 5例 ,侧壁心梗 3例 ,急诊行 PTCR,用药后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及冠状动脉灌注压 ,观察病人自溶栓开始 2 4 h内胸痛缓解情况和抬高的 ST段恢复情况。治疗后再通者 1 8例 ,未通者 6例。2 血栓溶解剂尿激酶的…  相似文献   

20.
张娟 《蛇志》2003,15(1):36-37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脑梗死治疗方面的重要进展 ,是通过静脉给药的途径使溶栓药物浓度迅速达到峰值 ,使缺血的脑组织在发生坏死之前恢复血供 ,减少梗死面积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改善预后 ,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我科于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3月对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然而 ,做好静脉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与观察也是溶栓治疗的重要环节 ,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0例 ,男 44例 ,女 1 6例 ,均为住院患者 ,年龄 5 1~ 72岁 ,平均 64岁。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