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急慢性脑梗死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溶栓疗效。 方法 用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脑梗死 50例 (急性期 3 1例 ,慢性期 1 9例 )为实验组 ,急、慢性期用药剂量不同 ;用川芎嗪治疗脑梗死 3 2例为对照组 ,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基本治愈和总有效率 ,实验组分别为 2 1例 ( 42 %)和 4 3例 ( 86%) ,对照组分别为 9例 ( 2 8.1 3 %)和 2 1例 ( 65.6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急性期总有效率 80 .65%,慢性期总有效率 94 .74 %,急、慢性期疗效比较无差异 ( P >0 .0 5)。1例原有肝功能轻度损害病人用药后有出血倾向终止治疗。 1例原有乙肝病史病人用药 1 4天后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检查显示力源精纯溶栓酶可显著降低血纤维蛋白原 ,对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影响甚微。 结论 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急慢性脑梗死均有明显疗效 ,副作用少。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或不用。该药是预防和治疗急慢性脑梗死快速、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戴家兰  米妍 《蛇志》2000,12(1):10-12
目的 探讨力源精纯溶栓酶活疗急慢性脑梗死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溶栓疗效。方法 用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脑梗死50例(急性期31例,慢性期19例)为实验组;急、慢性期用药剂量不同;用川芎嗪治疗脑梗死32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基本治愈和总有效率,实验组分别为21例(42%)和43例86%),对照组分别为9例(28.13%)和21例(65.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期  相似文献   

3.
任果  蓝洲  李金鹏 《蛇志》2014,(2):186-188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其中溶栓治疗34例,常规治疗68例,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溶栓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溶栓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内溶栓治疗死亡率为8%,超过6h溶栓治疗死亡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有效、安全的,早期溶栓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HSUT—B低频血栓防治系统治疗血栓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桂芝  周美荣  赵静 《蛇志》2001,13(2):52-53
脑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 ,药物溶栓效果不佳 ,主要因其溶栓的作用受梗死时间和用药剂量的影响 ,大剂量应用溶栓药物虽可以提高溶栓效果 ,但并发症多 ,甚至造成致命性损害。我院自 2 0 0 0年 1 1月以来 ,在住院患者中选 50例血栓病患者 ,采用 HSUT- B低频血栓防治系统作辅助治疗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0例中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43~ 78岁 ,平均 54.5岁 ;脑梗死 48例 (均经头颅 CT确诊 ) ,下肢静脉血栓 1例 ,颈动脉斑块 1例。发病距治疗时间最长 34天 ,最短 2天。1 .2 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用中、小剂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寻找一个安全的适合静脉溶栓的UK剂量和方法。方法 净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18例,中小剂量UK溶栓,视病情变化予以追加。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2例,除不用UK外,其它治疗措施相同。每例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 溶栓组溶栓后2h、6h、1天、2天、3天、7天和14天的ESS评分均比溶栓前升高,无并发出血现象,溶栓组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ESS评分与治疗前ESS评分的差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ESS评分与治疗前ESS评分的差值。结论 用中小剂量UK溶栓,实行剂量个体化,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梦薇  魏化伟 《生物技术》2004,14(Z1):22-23
着重介绍了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同时还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它已成为当代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脑梗死的治疗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寻找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面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本文就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溶栓方法、溶栓药物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8.
张颖  王天燕  卢爱平 《生物技术》2004,14(Z1):23-23
综述了急性心肌梗塞形成的原因、临床特点、溶栓治疗的作用及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9.
林松 《蛇志》1998,10(2):44-45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探索其早期溶栓治疗用药是当今医药界一大热点。我院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应用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共4...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rtPA溶栓早期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目标血压140~150mmHg)106例和指南降压组(目标血压180mmHg)130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均在溶栓后1h内达标,维持72h。两组患者均于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24h后行多模MRI检查,获得DWI梗死灶和PWI低灌注区体积;观察比较溶栓治疗后1、3、7天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记录静脉溶栓治疗后1天内并发出血转化和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以及90天内的病死率。结果 236例患者中,210例得到可分析的多模MRI图像,其中强化降压组98例,指南降压组112例。溶栓治疗1天后,两组患者的DWI梗死灶体积均较溶栓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溶栓治疗1天后再灌注率分别为26.53%、30.36%,两组DWI梗死灶体积增加值、溶栓治疗1天后PWI序列低灌注体积、再灌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3、7天的NIHSS评分均低于指南降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的出血转化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指南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治疗90天后的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rtPA溶栓患者脑组织低灌注和梗死面积无影响,有助于降低溶栓后出血转化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8例AMI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即观察组;与常规治疗后溶栓的29例AMI进行对照,比较两组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和疗效。结果:两组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以及冠脉再通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AMI不但能减少发病至溶栓的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AMI溶栓后的冠脉再通率,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的126例下肢DVT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将病例组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系统溶栓组(采用系统性溶栓治疗)和导管溶栓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两个亚组,各63例。评价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双下肢周径差和静脉通畅度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红细胞计数(RBC)、手术外伤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RBC、手术外伤史均是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导管溶栓组痊愈率为57.14%(36/63),高于系统溶栓组的33.33%(21/63)(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双侧大腿周径差、双侧小腿周径差以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明显减小,且导管溶栓组上述指标均明显小于系统溶栓组(P0.05)。导管溶栓组治疗时间和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系统溶栓组,但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系统溶栓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BMI、RBC、手术外伤史均是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DVT的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脑梗死 2 0例 ,并与维脑路通对照组对照。 结果 显示发病 6~ 2 4 h之内溶栓显效率、有效率 90 % ,在治疗后不同时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以超早期 ( <6h)使用疗效较好 ,对 1周以外病例治疗有效程度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溶栓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非溶栓组仅用常规治疗,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74.3%,非溶栓组为25.81%,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住院4周的病死率,溶栓组为2.86%,非溶栓组为16.1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能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抢救成功率,降低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溶栓联合丁苯肽氯化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患者体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地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NSE、Hcy、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情况。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入院7 d和14 d时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入院1 d时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入院7 d和14 d时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SE、Hcy、NT-ProBNP及ET-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SE、Hcy、NT-ProBNP及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本研究表明溶栓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清NSE、Hcy、NT-ProBNP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明云  熊莉娟  李新宪  冯杰  庹田 《生物磁学》2013,(26):5115-5118
目的:比较国产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的血管再通率。方法:对68例诊断为AMI并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组治疗,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治疗给予r-SK,对照组治疗给予UK。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住院并发症、不良反应以及30d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血管再通率、小于6h血管再通率以及6-12h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用药后轻度出血、皮疹、低血压等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30d病死率方面,观察组为11.11%,与对照组的15.6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国产r-SK进行AMI溶栓的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应明显优于UK,30d病死率与UK相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子诚  肖崇这 《蛇志》2000,12(3):21-22
目的:观察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脑梗死20例,并与维脑路通过对照组对照。结果显示发病6-24h之内溶栓早效率、有效率90%,在治疗后不同时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急性脑死以超早期(〈6h)使用疗效较好,对1周以外病例治疗有效程度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B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溶栓治疗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优于尿激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7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在4.5小时内的6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285例为溶栓组,未溶栓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降脂、脑保护等常规治疗的患者367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7天、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3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收集洼田饮水试验结果。统计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和死亡率。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小时、7天、14天的NIHSS评分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mRS评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溶栓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轻微出血的概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症状性及致死性脑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大量及致死性脑出血部位多在梗死的中心区、出血量多大于10 mL,患者临床NIHSS评分≥24分。溶栓组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治疗效果良好,轻微出血风险较高,但是死亡率下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重、NIHSS评分≥24分、出血风险大的患者预后不良,不推荐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定量脑电图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比值在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和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分为溶栓治疗有效组和溶栓治疗无效组,对比两组的功率比指数(DTABR)、PLR、NLR、MPV/PLT比值变化;根据ACI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静脉溶栓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ACI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治疗后,溶栓治疗无效组DTABR、中性粒细胞计数、PLT、MPV、PLR、NLR、MPV/PLT比值显著高于溶栓治疗有效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溶栓治疗有效组(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溶栓24 h后NIHSS评分、高血压史占比、DTABR、中性粒细胞计数、PLT、MPV、PLR、NLR、MPV/PLT比值显著升高(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入院时及溶栓24 h后NIHSS评分升高、DTABR升高、PLR升高、NLR升高、MPV/PLT比值升高是ACI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DTABR、PLR、NLR、MPV/PLT比值联合预测ACI静脉溶栓预后的效能较高。结论:定量脑电图DTABR、PLR、NLR、MPV/PLT比值与ACI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和短期预后关系密切,对于短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