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前,由于反动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的发展,达尔文主义作为一门独立的生物科学实质上是不存在的。虽然达尔文学说介绍到我国后,也曾引起一些进步学者,如鲁迅等的零散的宣扬,但仅能邀得少数的同情者而已。嗣后莫尔根学说传入我国,这一科学逐渐为新达尔文主义所取代,但我国的新达尔文主义者也只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他们不仅在科学研究上鲜有建树,而且在达尔文主义的介绍上也大抵限于片断的知识,缺乏严正的科学体系。因此,在解放前我国的达尔文主义还未能形成一个独立学科。解放后,科学事业在党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伟大盟邦苏联首先支援了我国生物科学部门中的薄弱环节,1950年苏联达尔文主义专家绥吉纳应邀在北京农业大学系统讲授达尔文主义,并两次举办了达尔文主义研究班,是为达尔文主义在我国传播之先声。1952年苏联遗传选种专家伊万诺夫,达尔文主义专家杜勃洛维娜又先后在北京系统传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物学包括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达尔文主义基础,这四门课程逐步深入地讲授米丘林生物学和巴甫洛夫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在各学年的课程中,从生物界中提出具体的事实,并在米丘林生物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最後一门课程——达尔文主义基础——应该有系统地讲授达尔文关於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理论以及米丘林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同时向学生阐明米丘林学说是发展农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方宗熙编的“高级中学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修订本出版了。全书共分六部:(一)绪论;(二)达尔文以前关於进化思想的斗争;(三)达尔文学说在科学上所完成的革命;(四)达尔文学说的发展;(五)米丘林学说——生物科学发展的更高阶段;(六)人类的起源。在绪论中,编者首先描写了生物的多样性、同一性和适应性,然後提出问题:如何解释这些特性?由这个问题便自然的导入了达尔文主义的讨论。这样的安排不但和达尔文主义的发展过程相符合,并且,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也容易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达尔文主义是达尔文创立的米丘林学说指出了控制进化的可能性。达尔文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原理中分析了变异、遗传和选择的相互联系,肯定了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创造性作用。米丘林学说从生物体跟生活条件统一的基本原则,联系着生活条件,研究了遗传性及其变异性的一些规律,肯定了用控制生活条件和其他方法定向改造生物的可能性,把达尔文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达尔文主义跟其他科学一样,都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知识逐渐累积起来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学习“达尔文主义基础”进入下册第四章——米丘林学说是生物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时,学生们开始对米丘林控制生物和改造生物的方法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她们如饥如渴的盼望着教师能指导她们进行米丘林工作方法的实习.在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面前,我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里,按历史和逻辑的顺序,设置了最后一门生物学课程——“达尔文主义基础”。这门课程底主题,是“米丘林学说是生物科学发展底更高阶段”。对这一章以前的材料的研究,能保证学生更好地领会米丘林生物科学底基础。为了理解生物科学发展底更高阶段底特点,必须使学生得到关于以前各阶段的必要知识和关于生物学中先进的唯物主义学派和反动的唯心主义学派之间的斗争底必要知识。  相似文献   

7.
这本书是去年度出版的唯一的达尔文主义的大学用书在前言中,便有说明:“本书是在苏联专家参与下,由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现改名为遗传栽培研究室)与北京农业大学共同合作编译的。”但是,遍读这一本书,竟找不出这位苏联专家的名字。这本书只有编译者,而无原作者!  相似文献   

8.
在高级中学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里,第五章是“生命的起源”。这一章分为;生活物质的起源”和“细胞的起源”两节,主要的是介绍恩格斯的理论以及现代苏联科学家奥巴林、勒柏辛斯卡娅和波什扬的工作。大家知道,关于生命的演化,达尔文只从细胞开始,至於细胞以前生命发展的过程呢,他并没有说起。形形色色的假科学的所谓理论填充不了达尔文在他的学说里留下来的这个空白。只有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的苏联生物学家的努力之下,这个问题的研究才获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古老的谜才逐渐接近于彻底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新书介绍     
1.苏联农业生物学的创始者格鲁森科著,王汶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每册定价二千三百元。这本书共约四万字,其内容是概括而通俗地叙述了米丘林和李森科的苏联先进的农业生物学的理论和工作成就,和生物学的科学观念。这本书对中学生物学教师在本学期的达尔文主义基础和初中植物学的教学,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古生物学报》1953,(4):242-242
本书选了两篇论文,一篇是达维大希维里的“苏维埃古生物学的现况及其发展的展望”,另一篇是奥尔洛夫的“论苏维埃古生物学”。在苏联科学院院报生物学丛刊1952年第2期上,刊载了达维大希维里的一篇讨论“苏维埃古生物学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展望”的文章。同时,该刊的编辑号召苏联全国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及其他古生物学研究有关的科学部门的工作者,对达维大希维里所提出的问题及苏联古生物学工作的过去、现在及今后工作的方向与任务展开讨论。达维大希维里是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科学院院士,是苏联著名生物学家,曾著有后达尔文到今天的进化论的古生物学史(1948),“古生物学教程”(1949),和许多关于苏联高加索产石油地层的软体动物化石研究及古生物学与达尔文主义问题的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李森科在1948年全苏列宁农业料学院会议上关于“论生物科学的现状”的报告,谈到生物学中一些中心问题,牵涉的范围有达尔文主义、遗传学、生理学、发生学、生态学以及其他许多部门的基本概念。因此,米丘林学说并不局限在某一门学科的狭窄范围内,而是全部生物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正如В.Н.斯托列托夫指出:“唯物主义的米丘林方向与唯心主义的魏斯曼方向之间的斗争,指出了很多一般的有关世界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指出如何支配植物界的科学。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伟大的自然改造者米丘林和他的格言:“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的任务是向自然争取”。学习苏联先进的植物科学以改进我国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者对于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达尔文主义基础课中第二章的最后一节课.这个课题要求我们在讲解过程中,使同学弄清楚达尔文对于科学的贡献是很大的,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要让同学弄清楚,达尔文学说中也存在着缺点和错误.因此,这一堂课是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苏联文化工作者代表团团员格鲁森科博士十一月七日应中国科学院及北京农业大学的邀请,作学术报告,讲题是:“米丘林的基本原理”。听讲的有首都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北京农业大学学生一千九百馀人。格鲁森科介绍了这一伟大生物学家的学说的主要精神,并阐明科学应该为人类服务,为和平服务。格鲁森科又在十一月九日向北京市各中学生物学教员和学生共五百多人作了报告。主持报告会的,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局长翁独健。格鲁森科向听众们详细讲解了苏联伟大生物学家米丘林学说的要点,和生物学家李森科进一步发展了米丘林学说的成就。 (新华社)  相似文献   

15.
达尔文学说是现代生物科学的开始(一)达尔文主义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一支。它的专门对象是生物的系统发育。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生命自然界历史发展——生物进化——的客观规律。更详细点讲,我们也可以说达尔文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1859年、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理论公布于世,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一百多年来,古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达尔文主义一再遇到挑战。1982年是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世界上掀起了一场争论:“达尔文错了吗?”这就有必要讲一讲什么是达尔文主义和怎样理解认识它。达尔文是一个“自然选择万能论者”吗? 达尔文把自己的巨著命名为《物种起源》。标题的全称是:《通过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适合生存的物种起源》。这个标题比较鲜明地说明,物种是这样实现进化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选择决定变异的适应和发展方向。这个基本途径可归结  相似文献   

17.
在1954年上半年,我校配合初中动物学举行过“蠕形动物小型展览会”及“节肢动物小型展览会”(图6、图7),配合达尔文主义基础的教学举行过“米丘林杂交育种小型展览会”(图1、图2、图8)及“从猿到人小型展览会”(图3、图4、图5);在1954年下半年,我们在讲完了达尔文学说之后,重点展览过一次“生物适应性小型展览会”;在今年上半年讲到人类起源一章时,我们又利用原有的图片、模型加上教育部最近拨给  相似文献   

18.
物种的历史进化论的创始人查理士·达尔文合乎唯物主义地解释了生物发展规律. 卓越的苏联科学家、自然改造者米丘林和他的信徒发展了这位伟大的英国自然科学家的学说,而学会了完全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实际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苏联高教部批准由莫斯科大学主持的“全苏植物形态建成学术会议”于1959年11月12日至17日在莫斯科大学举行,借以纪念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100周年。参加会议的有苏联各大学,各农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各植物园,各选种站及  相似文献   

20.
一.达尔文学说是片面的、肤浅的进化理论吗? 李森科院士在他的“科学中关於生物学科的新见解”(1950年)一文里,给达尔文学说作出如下的评价:达尔文主义的基础是片面的、肤浅的进化理论。这个论断有什么根据呢?依李森科院士看来,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