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氨基酸是茶叶中的重要含氮物质。很多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同时又是合成许多与代谢产物有关的生理活性物质先质。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很多,已发现的有25种以上,主要分布在叶、茎、根、果等部位。众多氨基酸中,以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等含量较高,尤以茶氨酸含量最为突出,通常要占氨基酸总量的  相似文献   

2.
茶氨酸是茶中主要的和特有的氨基酸。除山茶、茶梅等茶科植物外,至今尚未在其它植物中检出。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甚高,约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70%,直接影响茶树的新陈代谢和茶叶品质。绿茶茶氨酸含量与滋味等级呈正相关,红茶汤味也受茶氨酸  相似文献   

3.
中华稻蝗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蛋白质评价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乔玉生 《昆虫知识》1992,29(2):113-117
本文对中华稻蝗Qxya chinensis (Thunberg)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水分含量为73.3%,干物重只有26.7%。其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0.8%;粗脂肪为2.2%;粗纤维2.9%;总糖1.2%;粗灰分1.2%,而粗蛋白质占总干物重高达73.4%。氨基酸齐全,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总氨基酸量47.73%,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苏氨酸,氨基酸分(AAS)为0.84,化学分(CS)为0.63%,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99.05。中华稻蝗中的蛋白质均比人们通常摄取蛋白质源的品质好,与鸡蛋蛋白质相似。此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丰富的维生素。中华稻蝗是人类膳食中新的蛋白质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在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上,采用2.6×250mm 分离柱和标准分析用Na~+盐缓中液,自设120分钟分析程序,一次完成茶叶中茶氨酸及其它游离氨基酸的测定。该方法重现性好,分辨率高,茶氨酸(约占60%)并相邻氨基酸的分辨率均在95%以上,取得令人满意的分析结果。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构成和含量是决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茶氨酸又是影响较大的重要非蛋白氨基酸。随着氨基酸分析仪的广泛使用,有关分析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一般来说,植物中的游离氨基酸需采用生体液分析法进行测定,但生体分析时间长达240分钟,Li~+盐缓冲液价格昂贵,操作条件也较复杂,且不易与标准分析法简便地转换,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若采用2.6×150mm 分离柱来分析,则由于茶氨酸的保留时间与较难分离的酸性氨基酸的保留时间十分接近,含量又高。对其出峰附近的其它氨基酸峰复盖严重。分离困难,不易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为了既便分析操作,降低费用,又能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我们对本文所述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扼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汉中茶区不同品种茶叶的营养成分,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对南郑县、镇巴县目前种植的五种茶树品种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31种氨基酸,总含量(以干质量计)分别为中茶102 60.43 mg·g~(-1)、中茶108 66.14mg·g~(-1)、名山131 51.17mg·g~(-1)、乌牛早66.15mg·g~(-1)、南郑县紫阳群体种27.92mg·g~(-1)、镇巴县紫阳群体种33.45mg·g~(-1);必需氨基酸共7种,乌牛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83 mg·g~(-1);中茶108中茶氨酸含量最高,达53.73mg·g-1,占总含量93.6%;比较不同品种茶叶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发现,中茶108、中茶102的SRC值最高,达68.504和62.663,营养价值高且均衡。综合比较,新引进品种的营养价值优于群体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灰直纹螟-青钱柳虫茶(以下简称:灰青虫茶)一般营养成分、茶特征物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组成,同时也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价,并以仓樟虫茶、紫白虫茶和常规茶为参照,对灰青虫茶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灰青虫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物质;氨基酸总含量较高,其8种必需氨基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39.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4.76%,必需氨基酸评价显示灰青虫茶的氨基酸模式接近鸡蛋且优于大豆;矿物质含量丰富,其中以Ca含量最高,同时含有丰富的K元素,K/Na之比为208.04;按国标限量要求重金属含量无超标。灰青虫茶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种类齐全,氨基酸模式较合理,是优质蛋白和安全的矿物质保健饮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生化组成的分析:Ⅲ.肌肉氨基酸的组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中华鳖的稚鳖、一龄鳖、二龄鳖和三龄鳖肌肉中的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的49.48%,谷氨酸的含量很高,为氨基酸总量的15%以上。在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评价了中华鳖在氨基酸方面的营养价值,为中华鳖配合饲料的开发提出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抗植物病毒农药“病毒煞”的氨基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抗植物病毒农药“病毒煞”的氨基酸成分进行分析,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脯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约占水解氨基酸总量的47%;含有19种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1%,说明氨基酸可能是其防病增产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白茶与绿茶、红茶生化成分的差异,探讨生化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以寿眉、安吉白茶及白琳工夫分别为白茶、绿茶、红茶代表,分析茶叶成分,测定茶汤抗氧化活性,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总黄酮含量与年份呈正相关关系,而咖啡碱则相对稳定;白茶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均低于绿茶,但其酯型儿茶素所占比重显著高于绿茶,且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及总黄酮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茶类;EGC所占比重与酯型儿茶素均与茶汤抗氧化活性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白茶与其他茶在成分和抗氧化性上均有显著差异;EGCG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应用日立835 50型高效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十五种常见食用花卉干样进行了水解蛋白氢基酸成分测定,结果发现:①花馔中酸水解蛋白氨的基酸种类齐全,总氨基酸含量较高,占食用干物质的6.00—29.45%。②花馔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9.50—42.60%。尤以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为高。③花馔中甜、鲜类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分别占总氨基酸的25.94—39.89%,23.35—33.38%,花馔是兼有营养、颜色、美味的天然食物,值得人类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三叶虫茶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与老鹰茶虫酿茶和一些品牌绿茶的对比,对三叶虫茶的一般营养成分、茶的生化特征、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维生素、矿物质元素进行分析和营养评价,为开发三叶虫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析其主要营养素和生化成分;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组成,并采用WHO推荐的蛋白质模式对蛋白质进行营养评价;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含量直接说明其营养功能。三叶虫茶含有36.44%的水浸出物,16.28%的茶多酚、1.39%的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较为齐全,总含量与传统茶叶相当,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总量达到0.722%,是传统茶叶的3~12倍,特别是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含量远远高于常规茶叶,而这4种氨基酸在一般植物食品中都是限制性氨基酸;但其茶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远远低于常规茶叶,而这3种氨基酸对改善茶汤滋味具有重要作用;三叶虫茶中脂肪酸含量为1.2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5.25%;钙、磷、镁含量较高,铁、铜、锌、锰等的含量丰富;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与普通茶叶相当。三叶虫茶营养丰富,具备常规茶叶的一些生化特征,可作为茶饮料的代用品;若与普通茶叶混合使用,能在滋味和营养价值上实现互补。  相似文献   

12.
以金观音茶树为试材,将草甘膦定量施于栽培基质,通过观察叶片的表观药害,并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方法测定草甘膦施用前(0天)和施用后(7天和33天)叶片中的农药残留(草甘膦及氨甲基膦酸)及生化成分(游离氨基酸、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含量变化,从而科学地评估草甘膦的使用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施用33天,茶树叶片未见明显药害表征,但可检测到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草甘膦施用后,游离氨基酸和儿茶素总量降低,生物碱总量先升后降;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草甘膦施用前后样品组间的茶氨酸、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谷氨酰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上,茶园草甘膦的施用不易使茶树叶片产生明显的药害表征,但可在茶树叶片中残留较长时间,并显著改变茶树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儿茶素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含量。因此,建议茶园尽量不使用草甘膦除草剂。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发酵可赋予茶饮料独特的香气与滋味,且可改变其物质组成,产生益生因子等。目前,针对乳酸菌在不同发酵阶段对茶汤中风味物质形成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从中国传统泡菜中筛选获得的棒状乳杆菌FZU63为发酵菌株,对不同发酵阶段红茶汤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发酵红茶汤的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FZU63以红茶汤中的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木糖作为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碳源物质。红茶汤经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作用后,香气成分丰度显著增加,且主要香气组分结构发生改变,发酵红茶汤在花香、坚果香的基础上增添了水果香;此外,部分苦味氨基酸含量下降,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现积累。同时,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可改善红茶汤的感官品质,且在发酵48h后达到较优。本文系统分析了经棒状乳杆菌发酵不同阶段对红茶汤风味的影响,可为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品质控制与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及其增效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莹 《生物学杂志》2007,24(5):54-56
论述了茶多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机理,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茶多酚分子内的多个酚羟基。在抗氧化过程中,其酚羟基具有供氢体的活性,阻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在抑菌过程中,其酚羟基可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或羧基结合,其疏水性的苯环结构也可与蛋白质发生疏水结合,茶多酚与蛋白质之间的这种多点结合作用阻止了细菌的侵染,使其具有抑菌性。作为增效剂,有机酸、β-胡萝卜紊等能够增强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壳聚糖、食盐等能够增强茶多酚的抑菌活性.维生素类既能够增强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又能增强其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为害对茶叶生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精准、安全、高效、绿色防治黑刺粉虱,提高茶叶品质提供参考。【方法】测定黑刺粉虱为害不同级别下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生化成分(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SOD, POD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黑刺粉虱为害等级的提高,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显著性降低,且以为害级别为Ⅳ级时最低,为18.82%±0.21%,而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儿茶素的含量在不同的为害级别间均无显著性变化。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POD和CAT活力随着黑刺粉虱为害等级的增加先显著升高后很快降低,均以为害等级Ⅰ时活性最高,分别为57.14±3.98和28.05±0.40 U/mg pro。SOD活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以为害等级Ⅳ时SOD活力最低,为442.73±10.54 U/mg pro。【结论】黑刺粉虱为害对黄金芽茶叶中与抗性提高相关的生化物质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与抗逆补偿相关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没有显著性变化,但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3种抗氧化酶活性随为害等级升高呈现先升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黄金芽对黑刺粉虱的抵抗力较弱,需要加强黄金芽上黑刺粉虱发生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6.
以武夷肉桂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乌龙茶幼龄茶树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树对氮肥的需求不强烈,其新梢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及茶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茶树新梢全氮、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茶树碳氮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但施氮并没有影响茶树总碳含量。老叶叶绿素含量、根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新梢总糖含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回归关系,适度施氮促进根对氮的吸收、老叶叶绿素合成和新梢总糖代谢,过度施氮则相反。新梢生物量与其硝态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负相关;根生物量与根碳氮比和新梢咖啡碱含量显著负相关;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根含氮量显著正相关,但与新梢硝态氮和氨基酸含量显著负相关。过度施氮造成茶树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度施氮极显著提高了茶树氨基酸代谢水平,使用于茶树生长的碳代谢产物(如总糖)减少,进而影响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Study on the purific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ea glycoprotei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this paper, improvement in the method for purifying glycoprotein from green tea (Camellia sinensis) was described; some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ea glycoprotein (TGP) were determined by HPGPC, FT-IR, GC–MS technologies. Compared to existing methods, a more compatible method for purifying TGP was proposed. This method was faster, simpler, more effective and easier to be extended to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an the method that used in our previous work.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GP was 126,513 Da using HPGPC. GC–MS analysis of TGP showed that TGP was composed of seven kinds of monosaccharides, namely ribose, rhamnose, arabinose, xylose, mannose, glucose, galactose in molar ratios of 1.71:5.88:13.70:1.99:1.00:1.84:33.75. Eighteen amino acids were identified in TGP by amino acid analysis. The FT-IR spectrum of the TGP revealed also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ysaccharides, protein and uronic acid.  相似文献   

18.
Growth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eaf area, fresh and dry mass, and shoot length,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photosynthetic and transpiration rates,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ere reduced by blister blight significantly more in a susceptible tea clone TES-34 than in a tolerant clone SA-6. Also the contents of total sugars, nitrogen, amino acids, proteins, polyphenols, and catechin were reduced more in diseased plant leaves. However, the reduction was more prominent in susceptible than in tolerant clone. Among the different hybrids of tea, Assam hybrid UPASI-3 was highly susceptible to blister blight followed by Cambod UPASI-27 and China UPASI-9. Similarly, tea seedling cv. Caline was highly susceptible to blister blight when compared to tea clone UPASI-3. Susceptibility of tea cultivars to blister blight inf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many physical barriers including leaf area, shoot length, moisture contents,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9.
湖南茶叶植物资源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城步峒茶、江华苦茶、汝城白毛茶和云台山种等湖南茶叶植物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光合特性和生产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汝城白毛茶、江华苦茶、城步峒茶、云台山种;各资源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和咖啡碱含量均为正常水平;汝城白毛茶属高茶多酚资源,它所含生物碱的组成方式与毛叶茶龙门模式种不同,虽可可碱和茶叶碱含量比茶种高,但仍以咖啡碱为主。在阴天阴凉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为汝城白毛茶>城步峒茶>江华苦茶>云台山种,净光合速率与光量子通量、叶面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气孔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78、09115和-08937。在晴天高温度强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云台山种>城步峒茶>江华苦茶>汝城白毛花,净光合速率与光量子通量、叶面温度和气孔阻力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65、-09328、-09031。在主要生产性状中,汝城白毛茶能安全通过-6℃的低温,在高茶多酚资源中,抗寒性突出,是选育红茶良种的一个非常有益的关键性状。  相似文献   

20.
外源氨基酸对茶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添加氨基酸可改善茶叶的苦涩味且降低其酚氨比,本文通过3次试验的对比充分说明外源氨基酸对绿茶的影响,并分析了此氨基酸改良配方的实践意义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