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在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色谱技术已经成为下游纯化过程中公认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药物产品的生产成本.而支撑色谱技术的核心是色谱填料,即生物分离介质。因此.生物分离介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直是生物技术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然而.多年来我国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纯化山茱萸中的没食子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山茱萸中的没食子酸并结合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经过一次逆流色谱分离,可以得到纯度在70%以上的没食子酸,第二次分离即可使其纯度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3.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以0.02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在295nm吸收值的条件下,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的肽类毒素可以被成功的分离和纯化。单个肽类毒素的鉴定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同时进行。用这一方法可从灰花纹鹅膏菌中分离纯化出β-鹅膏毒肽(β-amanitin),产量可达到:1158μg/g(干重),产品纯度达98%以上,回收率为95.3%。β-鹅膏毒肽的分子量为919.3Da。这个方法可用于其它鹅膏菌肽类毒素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4.
中药的物质体系复杂,对其组分的分离、鉴定和制备需要更高的分离度,二维液相色谱能将分离机理不同而又相互独立的两支 色谱柱串联构成分离系统,应用于复杂基质的中药材及中药复方制剂的分析,可显著提高峰容量和色谱峰鉴定的可靠性,降低色谱峰重叠, 使分离效率与分析通量大为提高。综述二维液相色谱基本原理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以牡丹皮为研究对象,探索中药复杂成分系统化色谱分离方法。通过对牡丹皮甲醇提取物进行系统溶剂萃取,TLC、HPLC分析化合物组成变化,确定牡丹皮化学成分色谱分离的前处理方法;以系统化TLC方法筛选确定了牡丹皮Fr1.3组分制备色谱分离条件;预测了台阶梯度洗脱条件下待分离物质的保留体积。结果显示:牡丹皮甲醇提取物经正己烷、乙酸乙酯依次萃取是有效的色谱分离前处理方法,减少了分离样品复杂性;建立的系统化TLC方法可以快速选定制备柱色谱的分离条件;台阶梯度洗脱分离情况下,分离目标化合物在初始洗脱溶剂下,其0.10Rf≤0.65时,多阶梯梯度预测方法准确预测了Fr1.3组分制备柱分离各化合物的保留体积;选定台阶梯度洗脱条件下,1/3理论上样量、理论上样量、最大上样量的三次制备柱色谱分离实践表明,Fr1.3组分中的6个化合物均得到TLC单点的纯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的HPLC纯度在95%以上。该方法也可用于其它中药成分的系统化分离。  相似文献   

6.
《日经生物技术》杂志编辑部每年都要对生物制品和服务的研究开发与市场动向进行调查。本文根据调查结果对2009年日本国内的生物制品、服务市场做了测算。各种数值都是根据对相关企业、团体的采访调查、IR资料及统计资料等计算出来的。2009年日本国内生物制品及服务市场与2008年相比,减少了4.1%.金额为2.4139万亿日元。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生物制品(以下简称转基因制品)是生物产业市场的中心.2009年的市场规模比2008年减少了10.8%,减少金额为1.5119万亿日元。如果从生物制品和服务中扣除基因工程产品.虽然增加了9.5%,但受基因工程产品市场萎缩的影响,市场总体呈负增长。  相似文献   

7.
芦荟多糖、芦荟油、芦荟素的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芦荟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发展趋势 ,概述了芦荟多糖、芦荟油、芦荟素的应用 ,分析了膜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CO2 萃取技术、制备性色谱分离技术在芦荟产品分离和提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Sepracor公司的Robert L.Bratsler宣布明春在日本设立全部子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建立销售据点。该公司是研制工业规模的高分子膜和色谱分离的制造厂。从事蛋白和光学活性的纯化。在日本设立的子公司将成为生物制品纯化技术和色谱分离载体的销售中心。最初独自开发了高分子亲和膜。1990年从法国Rhone-Poulenc公司收买色谱分离的子公司。开发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纯化过程的“TRIO Bioprscessing Workstation”。最近开发制造外消旋体药品的光学活性体的技术,与制药厂合作进行实用化。将来  相似文献   

9.
几株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鑫  马桂荣 《生物技术》1994,4(1):37-39
通过厌氧分离技术,从鸡肠道和西红柿花面分离得到五株产乳酸细菌,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1]鉴定SB1、SB2451、SB3151均为干酪乳杆菌(L.casei),A、SA则可能是乳酸菌的一个新种。五株菌均为同型发酵,乳酸产量均达到96%以上.对抗生素等药物及低pH有一定耐受性,是益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优良菌种[2]。  相似文献   

10.
青藏茶藨子种子中的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藨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青藏高原藏药特有植物青藏茶藨子种子中脂肪酸进行了萃取,其萃取率为12.0%。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在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26.23%、γ-亚麻酸2.60%、亚油酸43.21%。  相似文献   

11.
超滤法提取分离甘蔗叶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超滤技术对甘蔗叶多糖进行提取分离。方法:采用切割分子量为50000、30000、10000和5000的滤膜对甘蔗提取液进行提取分离,葸酮-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甘蔗叶多糖的超滤法最佳分离纯化参数为温度30℃-40℃,压力差0.15MPa。膜面流速20m/s,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以上的多糖约占总糖的17.2%,而相对分子质量5000以下的寡糖和单糖约占35.5%。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世界》2010,(1):49-50
本文展示了使用生物兼容色谱系统和高分辨离子交换模式分离蛋白质变异体的例子,使用专门设计用于蛋白质分离的阴阳离子交换色谱柱来分离OVA.合成的BSA.酪蛋白的磷酸化蛋白变异体?核糖核酸酶A和单克隆抗体的脱氮基化变异体?以及单克隆抗体的C-末端赖氨酸.酸性和碱性变异体,与早期那些通过优化洗脱液和或分离程序的工作相比,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到现在的分离状况有显著改进。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提取犬鼠附睾液蛋白并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附睾蛋白组的方法。方法:分离提取犬鼠附睾液蛋白。样品利用起始缓冲液置换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然后收集pH8.5—4.0之间的组份进行二维反相离压液相色谱分离,最后将获得的二维UV图通过ProteoVue软件转换成PI/UV图谱。结果:成功提取了附睾液蛋白,并通过二维液相色谱成功建立了大鼠头体尾部附睾液蛋白的二维PI/UV图谱,收集了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的pH8.5—4.0区间的20个组份,并将每个组份进行二维色谱分离后转换为PI/UV图谱。结论:为进一步全面研究附睾蛋白功能和体液差异蛋白质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分离、纯化工艺。实验所得工艺流程为:离收收集菌体、超声破菌、溶解复性后以3步色谱法即疏水作用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精制纯化,终产品过滤除菌。所得产物用HPLC及SDS-PAGE分析,纯度大于99%;与生白能对照测得其生物活性为1.59*10^7-1.86*10^7U/mg;产品的急性毒性实验及热原检测均符合要求。此工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华山松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山松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采用尿素包合法对华山松籽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分离。一次尿素包合后气相色谱(GC)分析华山松籽油亚油酸从63%增加到93%,油酸由26%减少到6%,不饱和脂肪总量提高到99.9%。尿素包合法能有效地分离华山松籽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较理想的包合条件为:乙醇作溶剂,脂肪酸、尿素的比为1;1.5,包合温度为5℃。  相似文献   

16.
双水相体系逆流色谱技术结合了逆流色谱的高效率、高制备量以及双水相体系适于蛋白质分离的特点,因此在蛋白质的分离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正交轴逆流色谱仪器的双水相体系逆流色谱技术在多种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并对一些新兴的蛋白质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及新型逆流色谱柱分离系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和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快速进行,尤其是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和生物质谱的大范围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十年。十年间.伴随着对蛋白质组分离技术分辨率和重复性的争论,以双向电泳为主的基于凝胶的分离技术和以反相色谱为主的液相色谱质谱技术都取得了迅猛而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仁兴 《蛇志》2011,23(4):375-377,396
近年,随着各国学者对分离纯化技术的不断探索,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在医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以及其在中药各个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制品中苯酚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几种生物制品中苯酚含量。样品无需进一步处理,加入内标液后直接上柱测定,色谱峰形良好,线性范围宽,平均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101.8% 和1.085% ,最小检测限为10 μg/m l,本法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可作为测定生物制品中苯酚含量的一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五步蛇毒降纤酶的快速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维权  刘国良 《蛇志》2000,12(3):1-4
目的:建立快速分离纯化降纤酶工艺方法适合于规模化生产。方法以五步蛇毒为原料。采用EDTA络合-硫氰酸钾沉淀初步分离与快速离子交换和凝胶层析化相结合。分离纯化出符合新部颁标准的降纤酶成分。结果经初步分离五步蛇粗毒可使出血毒去除92%,非类凝血酶(TLE)成分去除65.17%,TLE活性回收保持92.68%以上。层析组份中至少含有4种TLE,其中1种为降酶成分。初步化学分离,。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