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统计324例烧伤患者的感染菌,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全部感染菌株的19%(277/1466)。并从菌群总分布比例、菌群平面分布、菌种分布、菌群垂直分布、菌群病区分布、菌群体表分布、复数感染分布7个方面统计,报告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
动物种群空间分布因物种、种群、生境等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Neyman分布、Poisson-二项分布)等类型,根据上述各分布函数用Matlab语言分别编程,以达到各分布函数理论值计算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新疆盘羊(Ovis ammon)的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盘羊(Ovis ammon)分布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0 000~5000年前为石器时代分布,5000~50年前为历史分布,50年前至今为现代分布。新疆盘羊分布非常广泛,从南边的昆仑—阿尔金山至最北的阿尔泰山,从东天山到准噶尔界山,甚至罗布泊和帕米尔都有分布。在昆仑—阿尔金山、中天山、巴尔鲁克山和玛依勒山,盘羊为连续分布;其它地区为成片分布、零星分布和季节性分布。盘羊栖息的海拔高度可从920~4600 m,垂直分布由于高程-纬度效应,从南到北一般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在水源缺乏的地区,其垂直分布还受地表水和泉水分布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基于覆盖了全中国各地理区的204个地区植物区系研究资料和这些地区的841个气象站资料,我们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经纬度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这些分布格局探讨了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结果如下:(1)除世界分布、栽培和入侵成分外,大部分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的分布与地理相关密切;(2)热带分布属(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热带亚洲分布合计)占各地方植物区系的0.84%到94.38%,其最低值出现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和青海地区,最高值出现在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3)热带分布属在〈北纬30°的地区占优势,除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外,其它热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迅速减少;(4)温带分布属(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温带亚洲分布、地中海区、西亚到中亚分布、中亚分布和东亚分布合计)占各地方植物区系的5.1%至98.83%,其最高值出现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地区,最低值出现在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5)除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外,其它温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迅速增加;(6)在温带成分中,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及东亚分布属主要出现在中国亚热带到暖温带地区,北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属在中国北部占优势,而地中海区、西亚到中亚分布和中亚分布属则在中国西北部占优势;(7)除世界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外,所有其他成分都显示了与气候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雨量)密切相关,其中,北温带分布属与年均温和年降雨量最为密切相关。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的分布格局与现行的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密切匹配。支持现行的中国植被分带和植物区系分区方案。  相似文献   

5.
林祁  赵燃  班勤 《广西植物》2002,22(1):4-6
报道了槭树科、漆树科、大戟科、清风藤科、无患子科、苦木科共 1 8种植物在我国 1 3个省区中的分布新记录。其中福建分布新记录的植物有山地五月茶 ,甘肃分布新记录的有鸡爪槭 ,广东、江苏和云南分布新记录的有湖北算盘子 ,广西分布新记录的有五尖槭和滇赤才 ,贵州分布新记录的有甜叶算盘子 ,河南分布新记录的有红叶野桐 ,湖南分布新记录的有狭序泡花树 ,江西分布新记录的有长柄槭、柳叶五月茶和黑面神 ,陕西分布新记录的有川滇无患子 ,四川分布新记录的有伞花木 ,西藏分布新记录的有五裂槭、中华槭、藤漆、小花清风藤和柔毛鸦胆子  相似文献   

6.
恒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恒山位于山西北部,有种子植物834种,隶属于342属、84科。种子植物属、种区系成分复杂,比较分析属、种的区系成分,得出恒山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在诸多温带成分中北温带分布型、旧世界分布型的属数和温带亚洲分布型、东亚分布型的种数占较高百分比。中国特有种的分布亚型以华北分布亚型种数最多,其次是西北-华北-东北分布亚型和西南-西北-华北分布亚型。  相似文献   

7.
新疆盘羊(Ovis ammon)分布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0 000~5000年前为石器时代分布,5000~50年前为历史分布,50年前至今为现代分布。新疆盘羊分布非常广泛,从南边的昆仑—阿尔金山至最北的阿尔泰山,从东天山到准噶尔界山,甚至罗布泊和帕米尔都有分布。在昆仑—阿尔金山、中天山、巴尔鲁克山和玛依勒山,盘羊为连续分布;其它地区为成片分布、零星分布和季节性分布。盘羊栖息的海拔高度可从920~4600 m,垂直分布由于高程-纬度效应,从南到北一般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在水源缺乏的地区,其垂直分布还受地表水和泉水分布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云南汤丹铜矿区苔藓植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野外采样及鉴定,发现在云南东川汤丹铜矿分布着6科(丛藓科、真藓科、青藓科、羽藓科、牛毛藓科和绢藓科)16属(扭口藓属、净口藓属、对齿藓属等等)22种苔藓植物,其中59%是丛藓科植物,为优势科。并且这些苔藓植物中有68%是直接生活在布满铜绿的矿岩石上,另外32%是生活在含氧化铜的矿土上。苔藓植物生活型有3种:矮丛集型占68%、高丛集型14%、交织型18%。区系分布类型有7种(东亚和北美分布、中国特有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分布、东亚分布、世界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及北温带分布),以东亚分布为主。未发现经典的铜藓(Copper Mosses)。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学方法比较研究细尾高原鳅和东方高原鳅组织器官的黑色素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两种高原鳅头部皮肤、背部皮肤、体侧皮肤、腹膜肾脏层、脊髓腔壁层、腹膜壁层、围心腔壁层、脑颅腔壁层和眼睛均分布有黑色素;腹部皮肤、肝脏浆膜、脾脏被膜和性腺被膜未发现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分布在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其他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分布在内膜层或壁层。黑色素主要分布在背侧,体侧则分布稀疏,呈现对称分布。背部和体侧皮肤有斑块处较无斑块处黑色素数量多,分布密集;无斑块处仅是部分聚集,或形成间断分布的黑色素块。同一种高原鳅不同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不同,分布面积百分比和黑色素层厚度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种高原鳅同一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特征相似。两种高原鳅组织器官中黑色素的分布与其接受的紫外辐射强度有关,是对高原强紫外辐射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0.
稻田三化螟集团分布的初步调查及其在实用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本文就昆虫常见的数种集团分布:潘松分布、核心分布和负二项式分布的公式、性质和例子等略加讨论介绍。 (二)我们在广州附近对三化螟各时期和白穗、枯心苗的田间分布型式作了初步的调查,所得结果如下: 1.螟蛾和卵块在秧田上是随机分布的。 2.幼虫在本田分布不随机,符合核心分布和负二项式分布。 3.白穗在田间的分布不随机,1×1丛、2×2丛、……6×6丛各种取样单位型样本均符合负二项式分布,4×4丛、5×5丛和6×6丛三种取样单位型样本则更符合核心分布。 4.稻遗株内越冬幼虫分布不随机,亦不符合核心分布,但符合负二项式分布。 5.晚造本田枯心苗田间分布不随机,符合核心分布和负二项式分布。 (三)本文就昆虫集团分布型式的调查在实用上的意义,联系到三化螟来讨论,我们论及与虫害调查取样技术、田间试验设计、统计代换方法、昆虫生活习性和害虫防治等各方面的关系;其中取样技术方面,我们举出针对三化螟幼虫在本田和白穗不随机分布的取样新方法的尝试,希望对今后螟害调查工作有所帮助。 (四)最后,我们就一些昆虫分布的特殊问题加以论列,像密度对分布型式的影响,混合集团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于昆虫集团分布类型等,就中说明了密度过大过 小时了解分布型式成为不必要的,因为极度的不均衡会回复为均衡状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植物省级分布新记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桦木科和樟科共20种植物在我国11个省区中的分布新记录,其中西藏分布新记录的有柱果琼楠、钝叶桂,更是山胡椒、假辣子、钝叶木姜子、黄心树,粗壮润楠和瑞丽润楠;云南分布新记录的有巫山新木姜子;广西分布新记录的有黄心树;甘肃分布新记录的有大叶木姜子;陕西分布新记录的有猴樟,山西分布新记录的有秦岭木姜子;河北分布新记录的有岳桦;浙江分布新记录的有桂北木姜子;福建分布新记录的有广西新木姜子;江西分布新记录的有尖叶木姜子、华南木姜子和凤凰润楠;湖南分布新记录的有披针叶榛和四川新木姜子。  相似文献   

12.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芦芽山位于吕梁山脉北端,有种子植物914种,隶属于403属、84科。种子植物属、种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比较分析属、种的区系成分,得出芦芽以温带成分点优势。在诸多温带成分中北温带分布型、旧世界分布型的属数和温带亚洲分布型、东亚分布型的种数占较高百分比。中国特有种的分布亚型以华北分布亚型种数最多,其次是西北-华北-东北分布亚型和西南-西北-华北分布亚型。经过芦芽山及部分山地植物属区系地理成分的PCA排序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学方法比较研究细尾高原鳅和东方高原鳅组织器官的黑色素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两种高原鳅头部皮肤、背部皮肤、体侧皮肤、腹膜肾脏层、脊髓腔壁层、腹膜壁层、围心腔壁层、脑颅腔壁层和眼睛均分布有黑色素;腹部皮肤、肝脏浆膜、脾脏被膜和性腺被膜未发现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分布在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其他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分布在内膜层或壁层。黑色素主要分布在背侧,体侧则分布稀疏,呈现对称分布。背部和体侧皮肤有斑块处较无斑块处黑色素数量多,分布密集;无斑块处仅是部分聚集,或形成间断分布的黑色素块。同一种高原鳅不同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不同,分布面积百分比和黑色素层厚度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种高原鳅同一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特征相似。两种高原鳅组织器官中黑色素的分布与其接受的紫外辐射强度有关,是对高原强紫外辐射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
林祁  赵燃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130-133
报道了檀香科、云实科、蝶形花科、You牛儿苗科、芸香科、梧酮科、瑞香科和伞形科共20种植物在我国11个省区中的分布新记录,其中山西分布新记录的有苏木蓝,陕西分布新记录的有刺序木蓝和臭节草,宁夏分布新记录的有米面蓊,甘肃分布新记录的有刺序木蓝和紫茎小芹,江苏分布新记录的有长叶胡枝子和宽叶胡枝子,浙江分布新记录的有花木蓝,东西分布新记录的有翅荚香槐和多花木蓝,湖南分布新记录的独活,广西分布新记录的有全缘刺果藤,贵州分布新记录的五叶老颧草、长序山芝麻和多毛荛花,西藏分布新记录的有鞍叶羊蹄甲、圆锥丝瓣芹、丽江丝瓣芹、糙独活和长前胡。  相似文献   

15.
棉田内棉铃虫卵分布型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b.)卵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布型,袁锋等(1980)曾用频数分布资料,以负二项分布、Neyman分布、Poisson分布等理论分布公式进行了适合性检验。其结果认为棉铃虫卵的分布型多属负二项分布。本文目的系进一步揭示分布型参数特征及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以探讨它们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胚后发育各时期胃肠道中5-羟色胺(5-HT)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林蛙胃中的5-羟色胺阳性细胞最早在第38期被检测到,小肠和大肠最早出现在第41期。从41期开始,5-羟色胺细胞分布于胃、小肠和大肠中,在同一发育时期中,胃部分布密度最大。同一部位在不同发育时期5-羟色胺细胞的分布密度不同,其中胃内5-羟色胺细胞在38期和43期分布最多,分布密度分别为1.8±0.62和1.8±0.89,45期分布数量最少,分布密度为1.1±0.31;小肠中5-羟色胺细胞在41期和43期分布最多,分布密度均为1.2±0.41,在44期和45期分布最少,分布密度分别为0.7±0.49和0.7±0.47;大肠中5-羟色胺细胞在第42期分布最多,分布密度为1.2±0.41,在44期分布最少,分布密度为0.7±0.47。5-羟色胺细胞最早分布在上皮细胞之间,随着胃肠道发育的日渐完善,在上皮基部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分布。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有圆形、椭圆形、锥体形、长梭形和三角形。推测5-羟色胺阳性细胞的出现时间、形态以及分布型是与黑龙江林蛙的个体生长发育需要、胃肠道各段的功能以及食性转变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野外实地考察和资料统计分析,对蓼族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群在中国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在水平分布上,物种数目由东北到西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有6个高密度的分布区,集中沿横断山脉—秦巴山脉分布。除首乌属全国广泛分布外,其他各属或组均有其主要的分布区域。在垂直分布上,整个蓼族植物几乎都分布在海拔5 000 m以下。在海拔1 000~3 000 m,蓼族植物广泛分布,冰岛蓼属、拳参组、头状蓼组一年生型和神血宁组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萹蓄组、春蓼组、刺蓼组、首乌属、虎杖属、金线草属和荞麦属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区村落系统的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应用地图作业和调查方法,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地区影响村落系统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山麓平原村落呈均匀分布,低平原呈随机分布,滨海平原呈集聚分布。山区丘陵村落集聚分布在谷底、山脚、山麓边缘以及丘岗地带。村落规模因不同地形而异。自然资源、水系、农田生产力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影响村落系统分布。河北村落系统分布可划分为8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19.
毛竹三种主要病虫害生态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生态空间分布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毛竹三种主要病虫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脊竹蝗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刚竹毒蛾、毛竹枯梢病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普遍调查、样方和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江苏省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多次实地调查并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其物种多样性、分布特点、分布格局及资源应用价值,以期建立江苏省莎草科植物种质资源库,了解其分布特征、资源应用现状,进而保护其物种多样性并进一步开发利用。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莎草科植物共16属116种,其中7变种,香附子、碎米莎草等10种植物在江苏省普遍分布,分布范围广泛,物种丰富度较高;在属和种的分布类型上以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为主,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其分布中心在连云港、盐城及南京、常州一带;且集中分布在低海拔段;此研究可为莎草科植物资源的科学收集、有效保护、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