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卢立康唑乳膏单纯制剂的体外抗真菌谱与抗真菌活性,并与2%酮康唑乳膏、1%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及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进行对比。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致病真菌及马拉色菌标准株共14种32株,用琼脂扩散法行药敏试验。配制含2%琼脂培养基的含菌培养皿,打孔后分别加入上述4种乳膏,培养7d后测定各含药孔周围的抑菌圈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 1%卢立康唑乳膏对各实验菌株均形成抑菌圈,抑菌圈直径均数为50.35mm。1%特比萘芬乳膏对除念珠菌和镰刀菌以外的实验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均数为49.24 mm。2%酮康唑乳膏对除镰刀菌以外的实验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均数为33.22mm。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对各实验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均数为52.46mm。1%卢立康唑乳膏的抑菌圈直径均数与2%酮康唑乳膏及1%特比萘芬乳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与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与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体外抗真菌谱及抗真菌活性相近,且强于2%酮康唑乳膏及1%特比萘芬乳膏。  相似文献   

2.
伊曲康唑联合外用药物治疗花斑糠疹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胶囊联合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和2%酮康唑洗剂治疗花斑糠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入选患者按单双日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伊曲康唑0.2g,1次/d,连续7d,同时外用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1次/d,连续14d,对照组停药观察,试验组同时使用2%酮康唑洗剂洗浴,每周2次,连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114例患者3个月时痊愈率78.1%,6个月时痊愈率90.4%,对照组125例患者3个月时痊愈率72.8%,6个月时痊愈率75.2%,12个月后试验组复发率1.8%,对照组为18.4%。结论伊曲康唑胶囊短时口服联合外用布替萘芬和酮康唑洗剂洗浴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可大大降低花斑糠疹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1次/d治疗足癣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参与试验的足癣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每晚1次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对照组早晚各1次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连续用药4周,于治疗前,用药2周、4周及停药2周后分别进行症状和体征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和停药2周时,两组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78.6%和90.3%,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和停药2周时试验组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2.9%和97.6%,对照组分别为94.4%和98.6%,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1次/d治疗足癣疗效好,简便易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股癣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对照组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均早晚各涂一次。用药2周及停药3周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和真菌学疗效评价。结果治疗2周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2.50%,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6.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真菌清除率治疗组97.50%,对照组8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周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周时真菌学清除率治疗组97.50%,对照组85.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股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皮肤真菌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上检索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与其他抗真菌药物单药治疗皮肤真菌病的随机对照研究,用NoteExpress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使用RevMan5.3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43篇文献,共5413名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27%。分析结果显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疗效优于硝酸咪康唑[RR=1.32,95%CI (1.26,1.38)],优于联苯苄唑治疗4周组[RR=1.31,95%CI (1.12,1.54)],优于酮康唑[RR=1.25,95%CI (1.14,1.36)]。萘替芬酮康唑在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低于其他药物。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可有效治疗皮肤真菌病,且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6.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方法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均匀涂抹于皮损处,2次/d,观察治疗1周、2周及3周时的疗效。结果治疗1周、2周和3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0.74%、72.79%和91.91%,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56%、72.79%和94.12%。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和1%硝酸咪康唑霜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在停药两周时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5.0%、77.5%(χ^2=5.165,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7.5%、77.5%(χ^2=7.314,P〈0.01)。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包括实验组卢立康唑2周组、卢立康唑4周组及对照组萘替芬酮康唑2周组、萘替芬酮康唑4周组。在用药结束时及停药后2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卢立康唑2周组停药时,临床有效率为67.86%,对照组为70.37%(P0.05)。真菌清除率为46.43%,对照组为51.85%(P0.05);停药后2周,卢立康唑2周组临床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85.19%(P0.05)。真菌清除率为82.14%,对照组为81.48%(P0.05)。卢立康唑4周组停药时,临床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88.89%(P0.05)。真菌清除率为85.19%,对照组为88.89%(P0.05);停药后2周,卢立康唑4周组临床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为88.89%(P0.05)。真菌清除率为88.89%,对照组为88.89%(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局部刺激,发生率均为3.33%。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及安全性与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相似。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安全有效,每日1次治疗2周与治疗4周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5个月,额部发际处红斑3个月。皮肤科检查:前额发际处大片红斑,相互融合、边界较清,红斑内头发稀疏,个别折断或脱失,毛囊性脓疱及皮下脓肿,经真菌镜检、培养及提取DNA做PCR后测序鉴定,确诊为断发毛癣菌致婴儿脓癣,予口服伊曲康唑(33mg/d)及外用2%酮康唑洗剂、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等治疗。在治疗中出现头面部多发散在环状鳞屑性丘疹及红斑,诊断脓癣继发癣菌疹,加用泼尼松(5 mg/d)口服,改用1%卢立康唑乳膏。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证实1%卢立康唑乳膏比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抗菌活性更强。伊曲康唑治疗9周、泼尼松治疗5周后皮损完全消退,重新长出新发,无瘢痕秃发形成。停药后随访1a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硝酸舍他康唑乳膏治疗婴幼儿念珠菌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6例0~3岁念珠菌性皮炎的患儿,均经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确诊,外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2次/d,连续7~14 d,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真菌学变化。结果 26例患儿治疗7 d临床评分均值由6分下降至1.35分,下降幅度超过75%。治疗7 d临床痊愈率为57.69%,有效率为92.3%,真菌学阴转率为88.46%;14 d临床痊愈率为92.3%,真菌学阴转率为92.3%。停药后第14天随访痊愈患儿91.67%未见复发。仅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硝酸舍他康唑乳膏治疗婴幼儿皮肤念珠菌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11岁,练习头顶足球后面部红斑,疼痛,结痂4d。真菌直接镜检发现菌丝及孢子。镜检标本室温放置3d,见孢子有生长现象。取球场草坪泥土培养发现真菌生长。诊断:面部真菌感染。经口服伊曲康唑联合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1周治愈,随访1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手、足癣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60例浅部真菌病疗效。方法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真菌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疗效评价和真菌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6.7%。结论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表真菌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探讨婴幼儿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检测其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入选105例0~3岁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患儿,均经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确诊,用调查表收集患儿有关资料,统计并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API20AU测试卡鉴定菌种。参照CLSI酵母菌检测方案M27-A3测定菌株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及特比萘芬等5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105例婴幼儿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年龄分布为0.4~36个月,平均10.67个月,以1岁以内感染最多(75%)。皮损位于尿布区最多,其次为颈部及腋下。共分离念珠菌189株,菌种鉴定显示白念珠菌最多(81.5%),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10.6%)和光滑念珠菌(3.2%)。咪康唑和酮康唑对白念珠菌的MIC_(90)值最小(0.25μg/mL)。酮康唑和益康唑对所有菌株包括非白念珠菌的MIC_(90)值分别为0.25μg/mL和2μg/mL。联苯苄唑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的MIC_(90)值最大(16μg/mL),对非白念珠菌的MIC_(90)值分别为8μg/mL和16μg/mL。结论婴幼儿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年龄分布以1岁内为主,皮损主要位于尿布区、颈部和腋下等温暖潮湿部位。白念珠菌仍是婴幼儿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中最常见的菌种,非白念珠菌中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咪康唑和酮康唑是治疗婴幼儿皮肤黏膜念珠菌病较好的外用药选择,尤其是酮康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评价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将入选患者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2周,对照组外用1%特比萘芬乳膏,每日1次,共2周。开始用药后第2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 86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3例,最后59例患者进入疗效分析。用药2周时,卢立康唑组、特比萘芬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97%和96.15%(P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1.82%和80.77%(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报告体癣2例,经口服特比萘芬片联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6.
报道2例少见的女童单次接触宠物猫致头皮脓癣,女童再传染给妊娠母亲致体癣的病例。女童因枕部头皮多发脓肿12d就诊,妊娠母亲因右腰部孤立性红斑伴瘙痒2d就诊。皮损经真菌镜检、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测序均鉴定为犬小孢子菌。女童经内服特比萘芬和强的松联合外用酮康唑洗剂6周后治愈,母亲经外用酮康唑洗剂和联苯卞唑乳膏3周后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特比萘芬治疗顽固性手、足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口服特比萘芬250mg,1次/d,联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2次/d,连续3周;对照组患者仅外用特比萘芬乳膏2次/d,连续3周。停药2周后评价最终疗效和不良反应,停药4周后观察复发率。结果停药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5%,真菌学清除率为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40%,真菌学清除率为75%。停药4周后,实验组患者未见复发,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0%。结论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治疗顽固性手、足癣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提高足癣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疗法。方法应用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1%特比萘芬乳膏2周连续疗法进行治疗,与特比萘芬系统治疗及1%特比萘芬乳膏局部治疗作同期对照,比较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临床疗效:停药时联合治疗组、系统治疗组、局部治疗组3组的痊愈率分别是51.85%、35.19%、31.48%,χ2=6.32,P〈0.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85.19%、72.22%,χ2=12.31,P〈0.05。临床治愈时间(d):联合治疗组7.54±1.09,系统治疗组8.41±1.93,局部治疗组8.70±2.63,F=4.85,P〈0.01;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后2组比较,P〈0.01。复发率:联合治疗组5.56%,系统治疗组18.52%、局部治疗组22.22%,χ2=6.64,P〈0.05。结论1种口服抗真菌药物加1种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足癣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确诊为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2%酮康唑乳膏1次/d,对照组采用1%联苯苄唑乳膏1次/d。体股癣、花斑糠疹用药2周,手足癣、马拉色菌毛囊炎用药4周,角化型手足癣用药6周。结果 2%酮康唑乳膏和1%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综合有效率分别为86.09%和78.82%;对体股癣、手足癣、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综合有效率分别为83.67%、95.45%、77.42%、100%和64.52%、94.44%、84.00%、81.82%。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6.52%和94.12%,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1人用2%酮康唑乳膏后出现局部瘙痒外,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2%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酮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或萘替芬相互作用模式,评估不同分数抑菌浓度解读标准对判断抗真菌药物体外联合效应的影响。方法参考CLSI微量液基稀释法M27-A3和M38-A2方案,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100株分离自临床真菌病患者的菌株进行酮康唑与特比萘芬或奈替芬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包括皮肤癣菌,念珠菌和马拉色菌。采用不同分数抑菌浓度解读标准评估酮康唑与特比萘芬或奈替芬体外联合效应,A标准定义为:FICI≤0.5为协同作用,0.5FICI≤4为无相互作用,FICI4为拮抗作用;B标准:FICI≤0.5为协同作用,0.5FICI≤1为相加作用,1FICI≤2表示为无关作用,FICI2为拮抗作用;C标准:FICI1为协同作用,FICI=1为相加作用,1FICI≤2为无关作用,FICI2为拮抗作用。结果A标准与B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标准则较为宽松。根据C标准进行解读会明显扩大协同效应范围。结论定义FICI≤0.5为协同作用,0.5FICI≤4为无相互作用,FICI4为拮抗作用的解读标准,具有简便、一致性好的优点,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