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建立转基因细胞法测定抗CD52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 ①以Ramos细胞系作为靶细胞,以Jurkat-hFcγRⅢa/FcεRIγ-NFAT转基因细胞系作为效应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Bright-GloTM luciferase Assay System)建立抗CD5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②对靶细胞、量效范围、效靶比及诱导时间进行优化并进行方法学验证;③研究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对不同抗CD5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 建立抗CD5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抗CD52单抗在该方法中存在量效关系,符合四参数方程:y=(A-D)/[1+(x/C)B]+D;经优化后确定抗体量效范围为起始质量浓度360μg/mL,4倍系列稀释9个稀释度;效靶比为3∶1,诱导时间为6.0h;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4个不同稀释组回收率样品经3次测定,相对效价分别为(45.58±4.67)%、(71.61±9.45)%、(122.92±7.92)%和(149.94±14.58)%;对应的回收率分别为(91.16±9.34)%、(95.49±12.60)%、(98.34±6.34)%和(99.96±9.72)%,上述结果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CV)均小于15%;且该方法也适用于不同抗CD52单抗的ADCC效应评价。结论 利用转基因细胞法成功建立了抗CD52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价抗CD52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促胰岛素分泌肽融合蛋白(Exendin-4-Fc fusion protein,简称E4F4)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并对新建方法进行优化及验证。[方法]采用U2OS/GLP-1R转基因细胞系,通过酶标法检测胞内cAMP含量的改变来测定E4F4生物学活性。[结果]U2OS/GLP-1R转基因细胞系在30代以内均可用于E4F4生物学活性的检测,细胞接种密度为1.2×10^(4)/孔,药物作用时间30 min为该方法的最佳检测条件;在0.00305~50μg/mL范围内,剂量效应曲线呈典型的S型半对数曲线;3批E4F4成品分别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对同一批E4F4成品独立测定8次,CV%值为12.81%;3批E4F4成品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每批分别测定3次,9次试验的CV%为16.73%。[结论]经过细胞接种密度、细胞代次和药物作用时间的优化,建立的U2OS/GLP-1R细胞酶标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准确性高,可作为E4F4生物学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适用于重组人胸腺素β4(rhTβ4)体外质量控制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用于该制品的生物学活性评价。方法:利用ECV304细胞迁移法,摸索细胞密度、玻连蛋白(Vn)浓度、rhTβ4浓度等影响因素,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及方法验证。结果:细胞密度为0.5×104/孔、Vn浓度为12.5μg/mL、rhTβ4浓度为200nmol/L、孵育时间24h和细胞迁移时间4h时,细胞迁移率较高。结论:建立了rhTβ4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用于rhTβ4生物学活性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ELISA检测外用人纤维蛋白原中纤溶酶原残留量,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及应用。方法按照方法学验证的要求,对专属性、线性与定量范围、样品稀释线性、准确性、精密度、耐用性、样品稳定性进行验证分析。应用该方法检测外用人纤维蛋白原主要工艺步骤样品及成品中纤溶酶原残留量,并进行分析和控制。结果专属性验证结果表明,制剂缓冲液对检测结果无干扰,准确性均在(100±10)%以内;线性和定量范围验证结果表明,在0.137~100 ng/mL定量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0.99,对照品回收率均在(100±20)%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5%;样品稀释线性验证结果表明,将样品稀释至0.332~83.050 ng/mL范围内,准确性均在(100±20)%内,CV均<15%;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回收率均在(100±20)%以内;精密度验证结果表明,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CV均<10%;耐用性验证结果表明,样品孵育时间缩短至2.0 h,回收率为(89.5±1.4)%,CV为1.5%;样品稳定性验证结果表明,样品室温放置6 h以内,冻融3次以内,准确性均在(100±20)%以内。用此方法检测外用人纤维蛋白原主要工艺步骤样品及成品中的纤溶酶原残留量,结果表明层析步骤去除了95.1%纤溶酶原,是控制纤溶酶原的关键步骤;3批样品纤溶酶原残留量检测结果批间CV<20%,生产工艺稳定。结论该方法线性与定量范围、样品稀释线性均达到可接受标准,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耐用性、样品稳定性均良好。应用此方法检测外用人纤维蛋白原中的纤溶酶原残留量,为去除痕量纤溶酶原时提供检测分析手段,有利于人纤维蛋白粘合剂产品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自行开发的爱必妥类似物西妥昔单抗进行体内及体外活性分析。方法: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实验、表面等离子共振法(SPR)、磷酸化抑制实验及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分析西妥昔单抗的生物学活性,通过小鼠异体移植肿瘤的抑制实验分析体外生物学活性与药效关系。结果:体外亲和力分析结果表明,西妥昔单抗可特异结合人EGFR,亲和力与爱必妥相当(P0.05)。西妥昔单抗可抑制由表皮生长因子(EGF)引发的EGFR自体磷酸化,基于对EGFR磷酸化抑制而建立的西妥昔单抗生物学活性方法与西妥昔单抗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抑制EGFR磷酸化的活性数值与其抑制细胞生长的活性一致。在鼠异体移植模型中,西妥昔单抗对A431细胞的肿瘤生长产生强烈抑制作用,对HT-29细胞的肿瘤生长也有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论:采用的检测方法可用于西妥昔单抗的生物学活性分析,其体内与体外生物学效应与市售爱必妥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网织红百分数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找出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与rHuEPO浓度线性相关的范围。从而确定了用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的方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提出在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测定中选择合适的稀释液至关重要。对(3,3)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统计,批间CV、批内CV均接近10%,单次实验FL%平均数为3126%,并提出鼠间差异是造成FL%较大的主要原因;对(3,3)法与(2,2)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发现(2,2)法较(3,3)法更适合用于rHuEPO生产过程中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乳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乳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用出生1~3 d乳鼠颅骨,采用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对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进行鉴定,并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24 h后,大量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呈圆形,48 h后,贴壁细胞呈长梭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多边形,并且贴壁细胞伸出2~3个突起,胞质透亮、饱满,7 d后细胞铺满整个平皿底面。经鉴定,培养细胞具有体内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细胞接种后第1与第2个24 h为细胞的潜伏适应期,第3与第7个24 h生长曲线基本为线性曲线,是细胞的对数生长期。结论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配制PLGA/HA复合生物材料,应用3D打印技术制造可移植入体内的骨支架,通过体外物理和生物学方法检测其性能,最后通过动物体内实验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PLGA/HA复合物立体支架生物材料,参照GB/T 1040和GB/T 9341检测支架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验证其支持h MSC的增殖及分化能力,并按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GB/T16886)对支架材料进行体外和体内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评估。结果:成功制作了PLGA/HA复合材质的多孔3D支架材料;复合材料的机械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38MPa和42MPa,是正常人软骨的5.35倍和5.25倍;体外细胞试验证明3D支架可支持h MSC增殖和分化为软骨细胞,生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支架符合国家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非鱼、中华鳖胰岛细胞分离提取的方法及对比两者的生物学活性差异。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罗非鱼、中华鳖胰岛细胞,光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胰岛细胞,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罗非鱼、中华鳖胰岛细胞在体外对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具有明确的生物学反应,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胰岛素的产生也相应增加。结论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罗非鱼、中华鳖胰岛细胞的方法可行,胰岛细胞在体外对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产生胰岛素并具有正相关,其为鱼纲、爬行纲与哺乳纲动物之间的胰岛细胞移植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ELISA试剂盒检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sIPV)中Vero细胞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 HCP)残留量的适用性。方法 用同一批ELISA试剂盒检测sIPV中Vero细胞HCP残留量,验证其专属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定量限和耐用性等指标。结果 将样品用2种不同稀释液(样品稀释液和疫苗稀释液)稀释后,检测Vero细胞HCP残留量结果均<12.5 ng/mL,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强;同一检验人员检测同一样品6次,Vero细胞HCP残留量结果均<12.5 ng/mL;不同检验人员检测同一样品6次,Vero细胞HCP残留量结果均<12.5 ng/mL,表明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准确度试验中回收率均在99%~106%,CV为2%;在12.5~400.0 ng/mL的线性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2>0.98);定量限为50.0 ng/mL;显色时间在25~35 min内对实验无影响,显色...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