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毒素制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雷殿良综述俞永平审(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自1888年Roux和Yersin发现白喉是由白喉杆菌产生的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引起的,和次年北里柴三郎发现了破伤风外毒素是致病因子后,才开始了毒素与类毒素的研究。类...  相似文献   

2.
百白破疫苗作为中国婴幼儿计划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同时预防由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梭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百白破疫苗中所含抗原需经脱毒处理,需添加佐剂以提高其免疫原性。目前已上市的百白破疫苗基本以铝佐剂为主。多项研究表明,铝佐剂在免疫持久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现就近年来对百白破疫苗新型佐剂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并为未来新型百白破疫苗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鉴定新分离的白喉杆菌,或检查由人群中白喉杆菌带菌者所分离的菌株时,毒力实验常作为致病能力的最后依据。测定白喉杆菌的毒  相似文献   

4.
<正>简介:本文通过对过去二十年内没有接种过白喉和破伤风相关疫苗的成人给予单剂量Tdap-IPV(破伤风、白喉、百日咳和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和两剂Td-IPV(破伤风、白喉和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来评价这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方法:开放性标记试验和多中心试验均在年龄  相似文献   

5.
调查青海省0~14岁健康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抽样评价预防接种质量。在全省六州一地一市各选择1个县,对0~14岁健康儿童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42%、94.96%和92.93%。不同地区0~14岁健康儿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抗体阳性率虽有差别,但都达到较高的抗体水平;个别地区抗体水平低,说明青海省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现行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的现况和新一代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人体接种反应和血清学效果观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检测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对动物的致病性,探讨细胞壁缺陷对白喉棒状杆菌致病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氨苄青霉素在非高渗培养基内诱导并获得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收集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及其代谢产物,将收集的高于细菌型10 000倍浓度的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及其代谢产物皮内注射家兔,观察局部注射部位皮肤或全身的病理改变。分别采用对流免疫电泳(CIEP)和SDS-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可溶性代谢产物中的白喉毒素蛋白质。结果显示,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不能引起动物局部或全身发生异常表现,在其可溶性代谢产物中并未检测到白喉毒素蛋白质。提示细胞壁缺陷变异可影响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蛋白质,从而使其丧失了产生外毒素致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白喉棒状杆菌亲代细菌型及其稳定L型动物致病性的差异,了解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特点,探讨其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方法用氨苄青霉素在非高渗培养基内人工诱导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为稳定L型。采用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及其代谢产物皮内感染家兔,观察局部感染部位皮肤或全身的病理改变。采用微量法提取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用Tox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毒素蛋白结构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白喉棒状杆菌在氨苄青霉素作用下可发生细胞壁缺陷而成为L型,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不能引起动物局部或全身发生异常表现,该稳定L型的传代培养物可仍然保留同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Tox基因及其核苷酸序列。结论提示细胞壁缺失将导致白喉棒状杆菌与产生毒素蛋白有关结构基因在宿主菌细胞内的表达受到抑制,以致使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丧失了产生外毒素致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朝圣者易受多重严重感染,需要接种多种疫苗。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含有破伤风类毒素(TT)、白喉类毒素或白喉类毒素突变体(CRM197)等载体蛋白。这些载体蛋白可能会与其他结合疫苗或含有破伤风或白喉的联合疫苗在同时或连续给药时发生相互作用。作者研究了在2015年参加朝圣前的澳大利亚成年朝圣者中单独和联合使用破伤风/白喉/无细胞百日咳(Tdap)疫苗与四价脑膜炎球菌TT结合疫苗(MCV4)与13价肺炎球菌CRM197结合疫苗(PCV13)联合使用时的免疫相互作用。将每个参  相似文献   

10.
<正> 1984年,在瑞典反复发生白喉小范围的流行,大多数病人和死亡的都是成年人。对成年人再接种的间隔和菌苗的剂量尚无统一的认识,我们对与破伤风类毒素联合的变量白喉类毒素的加强作用做了评介。  相似文献   

11.
未来的疫苗     
<正>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产生过一种比免疫更有效、更廉价的方法来预防疾病(G.Edsall,1963)。这项报告反映了疫苗在预防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狂犬病、黄热病、白喉和破伤风疾病上的成功;它们在控制这些疾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成功不应使我们看不清传染病仍然是世界性的主要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在Ramon絮状试验中,最广泛用于表示白喉和破伤风毒素及类毒素浓度的Lf单位,其原始定义为分别与一个国际单位(Iu)的白喉和破伤风抗毒素等价结合的毒素或类毒素量。如果已知类毒素的浓度(Lf/ml),则可采用絮状试验测定抗毒素的效价(Iu/ml)。同样,用已知效价的抗毒素(Iu/ml)可以 测定未知类毒素的浓度(Lf/ml)。由于一些抗毒素和对应毒素的中和能力及凝絮能力不同,因此,就难于维持这种定义。这两种特性似乎不是相同的。因此,建立了用于絮状试验的白喉抗毒素专用参考品。对于破伤风抗毒素,国际标准品指定两种效价:以国际单位(Iu)标定的破伤风抗毒素效价和以Lf-当量单位标定的第二效价。 最近,决定用Lf单位标定的类毒素代替抗毒素作为参考品的结果进行了研究。这种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满足联合菌苗的需要,一些国家质控当局已将白喉和破伤风(DT)及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DTP)联合菌苗的单价成份的适宜检定进行了合并,但各国之间尚未取得统一。 联合菌苗的规程应考虑到用于联合制剂的各种成份的检定和混合后的进一步检定。由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田,以及佐剂和防腐剂对成品效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生产的每个阶段进行各项检定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1993年美国疫苗可防性疾病情况及儿童免疫计划美国儿童常规接种白喉、b型流感杆菌(Hib)、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风疹相破伤风这9种疫苗。公共卫生监督和流行病学评估表明儿童接种疫苗对发病率有实质性的影响。1993年12月美国未发...  相似文献   

15.
简要回顾了破伤风类毒素主要的发展历程;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的两种生产工艺各自的优缺点,并且肯定了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几十年实际应用的效果,同时指出了在大规模人群接种时可能出现为数不多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的原因。对国内外破伤风疫苗研究进展和主要发展方向,如亚单位疫苗和新型破伤风类毒素的研究概况和前景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白喉杆菌不分解蔗糖是与类白喉杆菌C.acnes、C.xerosis、C.hoagii的重要鉴别点。1980年7月,在一次白喉小流行中,分离到一株分解蔗糖的白喉杆菌变种,兹将结果述后。  相似文献   

17.
外毒素 细菌在代谢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素称为外毒素。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等。也有少数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外毒素,如霍乱弧菌。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毒性强,很少量即可导致寄主死亡。如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是外毒素中毒性最强的,1mg肉毒毒素的纯品可以杀死100万只豚鼠。外毒素虽然毒性强,但不耐热,热处理后毒性消失。  相似文献   

18.
<正>1881年,Pasteur使用二种有效的菌苗防止鸡霍乱和炭疽。随后的一个世纪,已经发展了大量的用于人类细菌性疾病的菌苗;而且有一些如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以及百日咳菌苗特别成功。这并不否认一种更为安全的百日咳菌苗是极其需要的。总之,当我们考虑解决细菌性菌苗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时,还必须承认有大量的遗留问题需解决。  相似文献   

19.
用TFF微孔过滤系统对白喉、破伤风毒素培养液分别进行了两次澄清过滤试验,澄清过滤后的毒素上清液立即用TFF超滤系统浓缩至原培养液体积的1/10-1/20。白喉毒素总回收率分别为86%、76.6%,破伤风毒素总回收率为94.1%、92%。澄清过避白喉毒素平均Flux分别为23.4、14.3L/m^2/h,破伤风毒素平均Flu为24及22.9L/m^2/h。结果表明破伤风两次试验有很好的一致性,白喉毒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进行白喉杆菌对斗鱼的毒力试验中,发现斗鱼(Macropodus spp.)对白喉杆菌毒素敏感。注射白喉杆菌生理盐水悬浮液后,有92%的斗鱼在72小时内死亡。但还有8%存活,说明它能获得人工自动免疫。如果在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