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目的】蜜蜂等传粉昆虫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其种群下降趋势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探讨传粉昆虫现状和保护途径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方法】对四川地区城市园林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进行调查,记录其拜访行为、蜜粉源植物和营巢生境特征,并观察主要植物的其他访花昆虫。【结果】城市园林中有大量开花植物,花期持续时间长,是蜜蜂可利用的食物资源;中华蜜蜂在城市中广泛活动,所调查城市都观测到采集蜂进行有效采集,在冬季中华蜜蜂蜂群也能正常活动;城市中其他访花昆虫以鳞翅目和双翅目为主,蝴蝶等会竞争食物资源,行为分析认为蜜蜂具有竞争优势;部分人工绿地和半自然生境可成为中华蜜蜂的营巢地。【结论】城市园林可为中华蜜蜂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建议改善城市景观和园林管理以更好地发挥园林生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木荷(Schima superba)是我国珍贵的优质阔叶用材和高效生物防火树种,属于异花授粉植物,其种子生产必须依靠传粉昆虫。为了明确木荷主要传粉昆虫的组成及优势传粉昆虫的传粉效率,2015—2016年对浙江省兰溪市木荷种子园主要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携粉部位及数量、访花频率、花粉移出和柱头花粉沉降数目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中华蜜蜂(Apis cerana)、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和棉花弧丽金龟(Popillia mutans)是木荷的主要传粉昆虫,中华蜜蜂和棉花弧丽金龟的访花高峰均发生在10:00—11:00,白星花金龟无明显的访花高峰。3种传粉昆虫体表均携带花粉,白星花金龟的携粉量显著高于棉花弧丽金龟(P0.001)和中华蜜蜂(P0.001),棉花弧丽金龟的携粉量显著高于中华蜜蜂(P0.001)。体表不同部位携粉量不同,胸部腹板和腹部腹板的携粉量高于其他部位,3种传粉昆虫的主要传粉部位均为胸腹部。中华蜜蜂每次访花的花粉移出数、柱头花粉沉降数及传粉效率均低于白星花金龟和棉花弧丽金龟,但不显著,而中华蜜蜂在访花频率上占有明显优势,分别为白星花金龟的29倍和棉花弧丽金龟的8.3倍;单花停留时间也显著低于白星花金龟和棉花弧丽金龟。综合各项特征表明,中华蜜蜂是木荷最有效的传粉者。  相似文献   

3.
封面说明     
正封面图片由内江师范学院四川省高等学校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陈发军老师2015年1月摄于四川省内江城区,展示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对开花园林植物的采集行为.蜜蜂是极为重要的传粉昆虫,其数量的多少关系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作物生产.目前,蜜蜂等传粉昆虫数量的下降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华蜜蜂为我国土著蜂种,分布广泛,拜访的植物种类繁多.由于栖息地破坏、蜜粉源植物减少和西方蜜蜂引入等原因,中华蜜蜂种群受到  相似文献   

4.
白花野牡丹的开花进程、花部形态特征及访花昆虫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白花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 f. albiflorum J. C. Ou)的开花进程、花部形态特征及访花昆虫的种类和访花行为,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对栽培于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的白花野牡丹花期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花野牡丹的单花花期约12 h,7:00雌蕊柱头从即将开放的花蕾中伸出、8:00左右花朵半开放、8:30左右花瓣完全展开、16:00左右花瓣开始闭合、19:00左右花瓣完全闭合,翌日花瓣不再开放并逐渐萎蔫,至第4天花部完全脱落。白花野牡丹的花序为近头状的伞房花序,每个花序有3~8朵花;雌蕊1枚;雄蕊2轮(5+5,6+6),内轮雄蕊较短、而外轮雄蕊较长;不分泌花蜜。白花野牡丹花期的访花昆虫有2目5科13种,其中传粉昆虫有2科6种,包括领木蜂( Xylocopa collaris Lepeletier)、东亚无垫蜂〔Amegilla ( Zonamegilla) parhypate Lieftinck〕、蓝彩带蜂(Nomia chalybeata Smith)、彩带蜂(Nomia sp.)、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和绿芦蜂(Pithitis smaragdula Smith)。这6种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访花规律及传粉效率各异,其中,领木蜂、东亚无垫蜂、中华蜜蜂和绿芦蜂的日活动规律为单峰型,访花高峰期均在10:00或11:00;而蓝彩带蜂和彩带蜂的日活动规律为双峰型,2个访花高峰期分别在10:00和15:00。花瓣开始松动时,小体型的中华蜜蜂和绿芦蜂开始传粉;随着花瓣继续开放,中等体型的蓝彩带蜂和彩带蜂成为主要传粉者;花瓣完全开放后,大体型的领木蜂和东亚无垫蜂成为主要传粉者。研究结果显示:白花野牡丹花粉是传粉昆虫的惟一报酬;各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与白花野牡丹的开花进程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有效保证白花野牡丹的繁殖。  相似文献   

5.
足茎毛兰的欺骗性传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些兰科植物常常利用多种多样的欺骗性传粉机制吸引传粉者,唇瓣上的附属物就是其中之一.黄色被认为对昆虫具有吸引作用.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治区级保护区内秋季开花的足茎毛兰(Eria coronaria)唇瓣上具有鲜明的黄色斑块,这种花部信号很可能与吸引昆虫有关系.为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在广西雅长保护区内对足茎毛兰的传粉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足茎毛兰的唯一传粉者是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与足茎毛兰同在秋季开花的植物主要有光叶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光叶海桐的花中有丰富的花蜜和花粉,吸引大量中华蜜蜂访问.足茎毛兰虽然不为中华蜜蜂提供任何报酬,但其唇瓣上的黄色斑块的颜色和形态大小与光叶海桐的黄色花相似.根据中华蜜蜂在足茎毛兰和光叶海桐花上的活动情况,我们认为足茎毛兰唇瓣上鲜明的黄色斑块对中华蜜蜂有吸引作用.中华蜜蜂访花时,通常降落在唇瓣的黄色斑块上,调整身体姿势后进入花内,在退出的过程中将花粉块带出或将所携带的花粉块授到柱头上,而药帽留在原来的位置.足茎毛兰的花部构造,特别是药帽的形状与中华蜜蜂的形态以及在花上的行为十分吻合,因此中华蜜蜂的传粉效率较高.人工授粉实验表明足茎毛兰需要依赖传粉者才能完成传粉过程.足茎毛兰在研究样地的自然结实率为20.72%,接近于食源欺骗性传粉兰科植物的平均结实率(20.7%).  相似文献   

6.
传粉是植物繁殖和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 为探讨中国产多花兰(Cymbidium floribundum)的传粉生物学特性, 对其开花物候、繁育系统、花的挥发性成分、传粉昆虫行为学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多花兰不存在自动自交和无融合生殖, 种子的形成有赖于传粉媒介。其自然结实率远低于人工授粉, 存在严重的传粉限制。中华蜜蜂(Apis cerana)为多花兰的有效传粉昆虫, 但未能从中获得报酬, 在传粉过程中将花粉块连药帽一起带出。通过昆虫的行为学实验发现, 多花兰气味对中华蜜蜂具有显著性吸引作用, 而颜色对中华蜜蜂无显著性吸引作用。花朵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与醇类物质, 一天之中在种类和量上几乎没有变化, 只有芳樟醇含量的变化与传粉昆虫活动频率相关。本研究可为兰多花兰的野生保护和杂交育种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濒危植物有效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科学合理地制订保护措施,从而对该物种实施有效保护的一个前提条件.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为二年生草本,具二型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本文对其有效传粉昆虫种类、传粉行为及花朵密度和种群大小对传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羽叶报春的有效传粉昆虫为截形蜂虻Bombylius major和中华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而不是先前认为的蓟马Thrips sp,.花朵密度和种群大小对传粉效果均有显著的影响.高密度的花朵可以提高对有效传粉昆虫的吸引力,传粉昆虫数/天、被访花朵数/天和平均每花的被访次数/天与样方花朵的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柱头所接受的正配花粉数和总花粉数及正配花粉数所占的比例均随种群中植株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型比的偏离和传粉昆虫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小种群中传粉不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多叶斑叶兰(Goodyera foliosa)花蜜体积和成分的变异性,及其对传粉昆虫的影响,采用毛细管法、折光仪和高效液相-蒸发光法对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单花花蜜体积、总糖浓度和可溶性糖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用摄像机对其传粉昆虫访花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单花花蜜体积在10:00达到最大[(7.19±2.29)μL, n=10],糖浓度在16:00达到最大[(25.85±1.83)%,n=10]。花蜜中的主要可溶性糖为果糖和蔗糖,果糖在上午10:00含量达到最高(78.310 mg/g);蔗糖在下午16:00含量达到最高(247.600 mg/g)。中华蜜蜂(Apis cerana)访花时间为每天9:00-15:00,访花高峰期在10:00-14:00;橘尾熊蜂(Bombus friseanus)访花时间为每天8:00-16:00,访花高峰期在10:00-12:00和16:00-18:00。因此,这两种传粉昆虫访花频率与多叶斑叶兰单花花蜜体积及糖浓度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们更倾向于访问较高花蜜体积及糖浓度的花朵。多叶斑叶兰花蜜成分中蔗糖占优势,能有效吸引各种蜂类、蝶类和蚁类访花,且访问频率较高,中华蜜蜂和橘尾熊蜂能携带其花粉块,是主要的有效传粉昆虫。花形态和访花昆虫的体型大小的匹配,决定了是否成为有效传粉昆虫。  相似文献   

9.
蜜蜂等传粉昆虫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植物繁殖和农业生产.为探讨城市园林在土著蜂种中华蜜蜂保护中的作用,对川南地区冬季中华蜜蜂的活动格局、访花行为和蜜粉源植物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工蜂在冬季适宜天气积极外出采集,活动持续时间长,出巢、回巢和未带粉采集蜂数量在14:00—15:00最多,呈双峰格局,而采粉蜂数量在11:00达到峰值,呈单峰格局,时间对蜜蜂活跃程度影响显著;蜂群对花蜜和花粉采集投入存在差异,只有近20%的采集蜂携带花粉;温湿度对蜜蜂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不同日期蜂群活动格局大体相似,但个别时段体现出差异.冬季园林生境中开花植物较少,但多种类群皆为可采集的蜜粉资源,中华蜜蜂通过调节其行为策略可实现有效采集;山茶等主要园林植物花上蜜蜂的拜访表现出较强规律性.可通过科学的园林管理增加冬季蜜粉资源,以利于营造中华蜜蜂的适宜生境和维持野外种群.  相似文献   

10.
访花昆虫不同的访花与飞行行为导致其访花频率小同,进而对植物传粉产生不同的影响.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苍蝇和食蚜蝇是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最常见的访花类群(或种类),但是它们的访花行为却有很大不同.意大利蜜蜂主要以快速飞行为主,偶见爬行,苍蝇访花时主要以快速飞行、爬行和跳跃为主,而食蚜蝇以长时间单花访问和悬空飞行以及间歇性休息为主.根据访花类群(或种类)在一朵花上的访花时间和花间飞行时间进行推算,每只意大利蜜蜂、苍蝇和食蚜蝇每分钟分别可以访问4.57、2.65和0.53朵花.结合每种(类)昆虫的访花数量推算出意大利蜜蜂、苍蝇和食蚜蝇每分钟分别可以访问498.19、1,089.74和99.78朵花.传粉效力(相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相同数目访花者能够授粉的花朵数)实验结果证明苍蝇和意大利蜜蜂分别是93%、100%(n=30),而食蚜蝇只有13%(n=30).苍蝇和意大利蜜蜂可携带大量花粉且具有很高的传粉效力,因此,访花速度的快慢是二者访花能力强弱的主要限制因素.由此,我们认为苍蝇可能是腊梅最主要的传粉者,意大利蜜蜂次之(数量偏少),食蚜蝇再次(访花与飞行行为的影响以及访花效力较低是限制其访花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干热河谷麻疯树访花昆虫及主要传粉昆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膏桐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子可以提炼生物柴油,生物柴油在我国将成长为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为了增加膏桐结籽率,提高其产量,给膏桐规模化栽培方面提供传粉生物学的科学依据,于2006年对云南元江坝区半栽培膏桐(Jatropha curcas L.)居群的访花昆虫及主要传粉昆虫种类进行调查。膏桐开花示样醒目,具花香与蜜腺,花形态没有特化,这些特征使得它提供的酬物适合于不同的昆虫采食,其访花昆虫种类较丰富,共有35种访花昆虫,分属5目20科。综合访花昆虫的传粉数量,及传粉质量包括访花行为、访花频率与日活动规律等确定主要传粉昆虫,确定大头金蝇Chrysomya(Compsomyia)megacephala Fabricius、中华蜜蜂Apiscerana Fabricius、迁粉蝶(淡色型)Catopsilia pomona f.Crocale为该居群的主要传粉昆虫。3种传粉昆虫具有不同的访花习性和日活动规律。雌雄迁粉蝶日活动规律相似。访花者的组成受气象因素、开花示样及生境条件的影响。最后,探讨膏桐与访花昆虫的关系,以及主要传粉者的组成随时空变异而改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大叶铁线莲访花昆虫调查及盗蜜昆虫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 DC. 的花朵大多下垂,需要传粉昆虫为其传粉,目前尚无关于其访花昆虫研究的报道。 通过2年的野外观察研究,共观察到27种昆虫访问大叶铁线莲。 发现有盗蜜行为的昆虫7种, 其中1种同时具有初级盗蜜和次级盗蜜行为,2种具有初级盗蜜行为,4种具有次级盗蜜行为;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 Smith是主要的盗蜜昆虫,其盗蜜行为影响了其它昆虫的访花行为,对大叶铁线莲的传粉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其余20种访花昆虫中,双带弄蝶Lobocla bifasciata (Bremer et Grey)、贡尺蛾Gonodontis aurata Prout、熊蜂Bombus sp.和姬蜂虻Systropus sp.是优势种; 而小青花金龟Oxycetonia jucunda Faldermann和日本条螽Ducetia japonica (Thunberg)访花频率最低,且访花目的只是取食花朵。 通过对大叶铁线莲访花昆虫的调查和盗蜜昆虫行为的研究,为大叶铁线莲的传粉生物学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京郊区小菊访花昆虫的行为与活动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  刘勇  陈发棣  戴华国 《生态学杂志》2008,27(7):1167-1172
2006年6-10月对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内栽培小菊的访花昆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菊的访花昆虫有32种,多数隶属于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不同月份访花昆虫的种类不同;不同种类访花者的形态特征、访花目的及访花行为有所不同,在植物传粉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异;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为小菊的主要传粉者,其种群数量大,平均访花频率达16朵·min-1;晴天,西方蜜蜂和大红蛱蝶(Vanessa indica)的访花蜂数与温度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76,0.887);气温骤降、阴天及降雨会影响访花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同一天内不同时间,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有差异,一般每天11:00-13:00的访花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陈发军  李建军 《四川动物》2012,31(5):751-754
捕食作用会对访花昆虫的种群、行为以及植物适合度产生影响,是植物与传粉者相互关系研究中常被忽视的因素.本文报道了黄猄蚁对大蜜蜂的捕食行为,并模拟捕食的关键环节研究了捕食过程对重要访花昆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猄蚁能够利用局部环境主动攻击猎物,利用群体合作捕获采集过程中的体型较大的大蜜蜂,捕食威胁是其影响植物-访花者关系的重要机制.大蜜蜂具有感知花上危险的能力,模拟处理的个体会逃离危险的花或植株并在花上留下标记,将危险信息传递给其它个体.其它拜访者对具有危险信号花的采集频次明显减少,采集时间缩短;模拟处理的影响会随时间推移而较快地消失.此外,该实验没有发现大蜜蜂在花上停留采集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防御行为.  相似文献   

15.
张文庆  杨沛  陈东  温瑞贞 《昆虫知识》2006,43(5):678-680
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Lour.)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但花的形态结构较特殊,不易自然授粉。通过野外调查,在3个砂仁种植场共采集到砂仁的访花昆虫21种,其中蜜蜂类11种,蚂蚁类10种。蜜蜂类中,以黄绿彩带蜂Nomia strigataSmith和东方蜜蜂中华亚种Apis(Siamatapis)cerana ceranaFabricius较常见;蚂蚁类中,以细纹小家蚁Monomorium destructor(Jerdon)和黑头酸臭蚁Tapinomamelanocephalum(Fabricius)较常见。此外,还观察记录了黄绿彩带蜂、东方蜜蜂和蚂蚁的访花行为,以及黄绿彩带蜂的筑巢行为。  相似文献   

16.
阿魏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新疆阿魏访花昆虫种类、昆虫访花频次、昆虫访花时间及昆虫访花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盛花期观察中,(1)发现有5目、23科、45种昆虫进行了访花,其中传粉昆虫4科7种,均属蜜蜂总科;(2)各类昆虫访花频次在不同观察时间变化较大,传粉蜜蜂仅出现在其中一个观察日中;(3)不同种类昆虫在花上的停留时间差异很大,传粉昆虫停留时间很短,鞘翅目昆虫停留时间最长。进入始果期后,昆虫的访花行为是围绕花盘的蜜腺展开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OBPs)在昆虫寄主定位、产卵地选择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AcerOBP14与配体的结合特性有助于阐明中华蜜蜂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qRT-PCR测定OBP14在20日龄中华蜜蜂成年工蜂、20日龄中华蜜蜂成年雄蜂、中华蜜蜂采粉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采粉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cerOBP14,表达并分离纯化重组蛋白AcerOBP14。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检测AcerOBP14与37 种气味配体化合物的结合特性。【结果】qRT-PCR分析发现, OBP14在中华蜜蜂采粉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0日龄中华蜜蜂成年工蜂和雄蜂以及意大利蜜蜂采粉蜂中的。荧光竞争结合实验表明,AcerOBP14与蜂王信息素、告警信息素、那氏信息素及多种植物挥发物都具有结合能力,其中与β 罗勒烯的结合能力最强,解离常数 Ki=0.297 μmol/L。【结论】AcerOBP14的配体结合谱较宽,暗示其可能参与了中华蜜蜂的多种生理行为反应,且在中华蜜蜂的采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阳春砂仁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也是主要的调味品。阳春砂仁于1960年由广东引入云南西双版纳,现广泛种植于云南省热带区域。阳春砂仁含有以乙酸龙脑酯和樟脑为主的40~50种化学物质,具有提高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止泻利胆和镇痛抗炎等功效。在云南热带区域,砂仁主要传粉者为大蜜蜂和中华蜜蜂,传粉蜂的传粉行为可提高砂仁的结果和结实。在云南热带区域,大量热带雨林转换成橡胶树和耕地等非自然生境,引起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变化。大蜜蜂和中华蜜蜂为社会性传粉昆虫,其种群数量易受环境干扰而变化。因此,云南热带砂仁种植区景观变化可能引起砂仁传粉蜂多样性和多度变化,从而影响砂仁药效成份的形成和含量。从理论上来看,目前并不清楚景观动态对砂仁药效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砂仁种植者并未考虑景观变化对砂仁药效形成的影响。本文总结已有的研究结论,在理论上提出云南砂仁种植区应综合考虑砂仁种植环境的景观调节因素,以保障昆虫传粉需求,促进砂仁药效成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克隆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Malvolio (Mvl)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了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点,并探讨其mRNA在内勤蜂、采蜜蜂和采粉蜂各部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期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中华蜜蜂内勤蜂头部组织中扩增和克隆获得Acmvl的全长序列,并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Acmvl蛋白的结构特征;采用Real-time PCR对中华蜜蜂Acmvl在内勤蜂、采蜜蜂和采粉蜂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Acmvl基因cDNA全长为2 130 bp(GenBank登录号:KP662686),编码587个氨基酸,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65.86 kD,等电点为6.03,无信号肽,存在11个跨膜结构域、9个糖基化位点和14个潜在磷酸化位点;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中华蜜蜂Acmvl与其他膜翅目昆虫Malvolio聚为一支,与小鼠Mus musculus和人Homo sapiens Nramp家族的Nramp2聚为另一大分支,且与小鼠、水稻 Oryza sativa 、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和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Nramp家族同源体在跨膜区、跨膜区带电残基及转运蛋白特征结构域上有很高的保守性,尤其是与Nramp2。Acmvl 基因在中华蜜蜂各部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高表达于内勤蜂的胸部及采蜜蜂和采粉蜂的腹部和足部,提示该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采集行为。【结论】Acmvl 属于Nramp基因家族,可能为Nramp2的同源基因,该基因影响采集行为可能与转运Cu2+, Mn2+和Fe2+(尤其是Fe2+)有关。  相似文献   

20.
春兰(兰科)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兰属Cymbidium建兰亚属subgen.Jensoa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关系,对湖南省西南部野生春兰Cymbidiumgoeringii的传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兰花期近40天,多数花(60%左右)在30天内开放.春兰的花开放与气温有直接的关系,当温度明显升高时,春兰的花会大量开放;春兰的花唇瓣3裂,中裂片强烈外弯成90°至180°不等,且少数花的中裂片上有紫褐色斑点;花能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距离花1m左右就可以闻到香气.春兰唯一的传粉者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主要在晴天1000-1700气温较高的时间段活动.中华蜜蜂访花时,直接落在唇盘上,后腿蹬在唇瓣中裂片上.头部直接进入花内.当中华蜜蜂头部接近合蕊柱基部时便不能继续进入,开始挣扎退出.退出过程中有时中胸会随着挣扎而拱起,接触到合蕊柱上部,蹭到粘盘(viscidium).当中华蜜蜂中胸背部蹭到粘盘后,花粉块连同药帽就粘到蜜蜂的背部被一起带出.中华蜜蜂访花后,如果没有带出花粉块,则继续访花或者飞离居群;访花后若带出花粉块,则会立即飞离该居群.黑颚条蜂Anthophora melanognatha只是春兰的访问者.春兰不会为传粉者提供花蜜、花粉等报酬,也没有模仿同期开花植物花的形态特征,因而可能是通过其强烈的香味来吸引传粉者.自然条件下,春兰的结实率仅为6.67%.人工异花授粉、自花授粉、同克隆内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100%、90%和100%,表明春兰是高度自交亲和的.而套袋后不采取措施、去雄的花均不结实,表明春兰不存在自动的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因而,春兰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传粉才能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