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30个科的42种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定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这些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分属于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和硬囊霉属(Sclerocystis)的2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spore density)、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以及已鉴定种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在每100g土壤116~1560个之间,平均478个;物种丰富度在2~7之间,平均为4.5;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真菌是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30个科的42种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定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这些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分属于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和硬囊霉属(Sclerocystis)的2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spore density)、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以及已鉴定种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在每100g土壤116-1560个之间,平均478个;物种丰富度在2-7之间,平均为4.5;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真菌是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AM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17种龙脑香科树种根系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的定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根围土壤中AM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调查根样均有不同程度的菌根感染,感染率最高可达40%,调查揭示了西双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可形成丛枝菌根。初步从龙脑香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32种AM真菌,隶属于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原囊霉属(Achaeospora)、拟球囊霉属(Paraglomus)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其中,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真菌为西双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AM真菌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4.
房辉  P.N.Damodaran  曹敏 《生态学杂志》2007,26(9):1393-1396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中杯丝锥(Castanopsis calathiformis)、红锥(C.hys-trix)、印度锥(C.indica)和截果柯(Lithocarpus truncatus)4种壳斗科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侵染状况,并从这些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10种丛枝菌根真菌。这4种壳斗科植物根际AMF的孢子密度为14~22个.100g-1土壤,种的丰富度在4~7,平均频度为60.00%,相对多度为4.41%~22.06%,丛枝菌根真菌的定居水平达46.26%~51.40%。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中的丛枝菌根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辉  P. N. Damodaran  曹敏 《生态学报》2006,26(12):4179-4185
对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中13个科的26种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ongii,AMF)侵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从这些植物的根围土壤中分离鉴定了隶属于球囊霉属(C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11种丛枝菌根真菌。该地次生林中AMF的孢子密度为13—29个/100g土壤,平均为19个;种的丰富度在4.9之间(平均为6);平均频度为53.8%;相对多度为3.2%-26.5%;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94和0.93。丛枝菌根的侵染率达到44.8%.57.2%(平均为50.9%);球囊霉属(Glomus)和无梗囊霉属(Acattlospora)是热带次生林根围土壤中菌根真菌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通量(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栽培和野生2种生境下川麦冬根围的丛枝菌根(AM)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并结合土壤理化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明确两种生境下川麦冬根围土壤AM真菌多样性和优势群落的分布特点,探讨AM真菌群落分布差异的驱动因子,为AM真菌应用于麦冬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下川麦冬根围土壤中共鉴定出AM真菌3属10种,其中野生川麦冬根围土壤鉴定出的AM真菌3属7种,分别隶属于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而栽培环境下鉴定出AM真菌1属6种,隶属于球囊霉属。2个生境优势属均为球囊霉属。(2)不同生境下川麦冬根围AM真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生境下川麦冬根围土壤AM真菌多样性指数ACE和Shannon均显著高于人工栽培生境,而Simpson指数则相反。(3)相关性分析表明,AM真菌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组成结构均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相关性,其中全钾(TK)、全磷(TP)、全氮(TN)对AM真菌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组成均存在显著影响。研究认为,不同生境下川麦冬根围AM真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球囊霉属为川麦冬互利共生的关键属,TK、TP、TN是不同生境川麦冬根围AM真菌群落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
云南部分地区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昆明、澄江、建水、通海、石屏、东川和禄劝等地的15个科32种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有11种植物形成丛枝菌根,占34%。从湿地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分属于4个属的丛枝菌根真菌共1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是湿地土壤中的优势类群(94%)。摩西球囊霉(G.mosseae)占孢子总数的88%,是湿地土壤中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从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75种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44种丛枝菌根真菌, 分属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古孢霉属Archaeospor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球囊霉属Glomus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金沙江干热河谷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属。齿状无梗囊霉A. denticulata、刺状无梗囊霉A. spinosa、瘤状无梗囊A. tuberculata,近明球囊霉Glomus claroideum、明球囊霉G. clarum、根内球囊霉G. intraradices、单孢球囊霉G. monosporum、弯丝球囊霉G. sinuosa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的优势种。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为5~6400个/100g土壤,平均1504;每个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物种丰富度1~18种,平均9种。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平  李涛  赵之伟 《菌物学报》2003,22(4):604-612
从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75种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44种丛枝菌根真菌, 分属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古孢霉属Archaeospor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球囊霉属Glomus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金沙江干热河谷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属。齿状无梗囊霉A. denticulata、刺状无梗囊霉A. spinosa、瘤状无梗囊A. tuberculata,近明球囊霉Glomus claroideum、明球囊霉G. clarum、根内球囊霉G. intraradices、单孢球囊霉G. monosporum、弯丝球囊霉G. sinuosa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的优势种。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为5~6400个/100g土壤,平均1504;每个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物种丰富度1~18种,平均9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和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共3个产地的兰科植物羊耳蒜属长茎羊耳蒜Liparis viridiflora的菌根真菌类群区系组成.根内菌根真菌的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序列(rDNA-ITS)采用PCR技术扩增,克隆,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长茎羊耳蒜根内所检测到的真菌大部分为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真菌;根据序列相似性和系统发育分析,所有真菌可归为12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胶膜菌科有7个OTUs,达到总数的90.6%,为优势类群.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区系组成在3个不同产地样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菌根真菌可能和兰科植物的生境适应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AM真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Acaulospora属9种,Archaeospora属2种,Glomus属23种,Paraglomus属1种,Scutellospora属2种,其中Acaulospora rehmii,Glomus convolutum,Glomus magnicaule 3种为我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2.
都江堰地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生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都江堰地区3个不同生境样地(般若寺、馒头山、龙池)中85种优势及常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其中78种植物(91.8%)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同时对其中58种植物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共分离到5属47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5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7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2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2种。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是3个样地共有的优势属。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是龙池的优势种,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是般若寺和馒头山的优势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显著受到海拔相关因子影响,同时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组成也受较大影响。乔木砍伐没有显著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同时对种类组成影响也较小。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与根系侵染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2=0.024 8)。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草原常见植物根围AM真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内蒙古草原地区常见植物根围丛枝菌根(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Acaulospora属2种,Glomus属19种,Scutellospora属1种;其中布氏球囊霉Glomus brohultii是我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云南金顶铅锌矿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云南金顶铅锌矿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资源进行了调查,从32种植物的83个根际土壤样本中分离鉴定出5属36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5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2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1种、球囊霉属Glomus 24种及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4种。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金顶铅锌矿区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属,沃克球囊霉Glomus walkeri是我国的新记录种。近明球囊霉Glomus claroideum、明球囊霉G.clarum、缩球囊霉G.constrictium、地球囊霉G.geosporum、摩西球囊霉G.mossaea、膨胀球囊霉G.pansihalos和疣突球囊霉G.verruculosum是金顶铅锌矿区的优势种;金顶铅锌矿区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为495-11175个/100g土,平均3368±291(SE,标准误差)个/100g土,每种植物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物种丰富度为2-20种,平均11.5种;金顶铅锌矿区植物根际土壤中较高的AMF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说明AMF对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强的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75种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44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属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古孢霉属Archaeospor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球囊霉属Glomus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金沙江干热河谷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属。齿状无梗囊霉A.denticulata、刺状无梗囊霉A.spinosa、瘤状无梗囊A.tuberculata,近明球囊霉Glomus claroideum、明球囊霉G.clarum、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单孢球囊霉Gmonosporum、弯丝球囊霉G.sinuosa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的优势种。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为5-6400个/100g土壤,平均1504;每个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物种丰富度1~18种,平均9种。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Acaulospora属9种, Archaeospora属2种, Glomus 属23种, Paraglomus属1种, Scutellospora属2种, 其中Acaulospora rehmii, Glomus convolutum, Glomus magnicaule 3种为我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AM真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 Acaulospora 属9种,Archaeospora 属2种,Glomus 属23种,Paraglomus 属1种,Scutellospora 属2种,其中Acaulospora rehmii,Glomus convolutum,Glomus magnicaule 3种为我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8.
禾草内生真菌在宿主植物的茎叶等地上组织中普遍存在,不仅能够提高禾草对生物与非生物逆境的抗性,而且能够对周围环境中的不同微生物类群产生影响。主要总结了禾草Neotyphodium/Epichlo内生真菌对病原真菌、丛枝菌根真菌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发现禾草内生真菌普遍存在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而对丛枝菌根真菌存在不对称的竞争作用,且因种类而异。禾草内生真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则会随着土壤类型和时间等外界因素发生变化。禾草内生真菌对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通过生态位竞争、抑菌物质分泌、诱导抗病性等对病原真菌造成影响;通过根系化学物质释放、营养元素调节、侵染条件差异等对丛枝菌根真菌造成影响;通过根际沉积物和凋落物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影响。禾草内生真菌产生的生物碱能提高宿主植物对包括昆虫在内草食动物采食的抗性,影响病原菌的侵入、定殖和扩展;根组织分泌物中包含次生代谢产物能够抑制菌根真菌、土传病原真菌及其它土壤微生物的侵染与群落组成;也可能通过次生代谢物影响禾草的其它抗性。因此,禾草内生真菌在植物-微生物系统中的作用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海南岛尖峰岭13种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Acaulospora属4种,Glomus属16种,Scutellospora属3种,其中Scutellosporanigra(Redhead)Walker&Sanders为我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0.
尖峰岭地区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AM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海南岛尖峰岭13种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Acaulospora属4种,Glomus属16种,Scutellospora属3种,其中Scutellosporanigra(Redhead)Walker&Sanders为我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