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发电项目是当今国际社会蓬勃发展的新能源发电产业之一。使用可再生资源———农作物废弃秸秆作为发电燃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一次性能源消耗,而且有助于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节能、环保项目。龙源集团首个生物质发电示范性项目———项目总投资2.4亿元的东海龙源2×12 MW秸秆发电工程一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国电龙源集团首个生物质项目机组并网发电@张春鹏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粗略统计;每年约产农作物秸秆 6亿吨,但目前用作饲料的仅占 15%左右,绝大部分农作物秸秆仍直接还田或作燃料用,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环境。而开展利用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蛋白饲料的严重不足,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促进畜牧业发展;还可促使我国的畜牧业结构从“精料型”向“节粮型”发展,既有重要的理论指寻意义和社会效益,又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介绍。1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金祥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高层论坛上称,中国生物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形成,木薯、甜高粱等非粮原料制燃料乙醇产业化加快,一批生物柴油、秸秆发电项目正在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在未来的30a,中国至少可以发展约20亿t的生物质能源,合10亿t标煤。  相似文献   

4.
事件: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了《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具体目标包括:到2015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 000万t标准煤;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 300万kw、年发电量约780亿kw.h;生物质年供气220亿m3;生物质成型燃料1 000万t;生物液体燃料500万t。  相似文献   

5.
探明农作物秸秆在不同处置方式下的碳源汇时空变化特征,对优化我国秸秆资源利用政策、实现碳减排最大化、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国家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我国31个省农作物秸秆不同处置下的碳排放、碳减排、碳增汇及其价值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008—2019年间,我国秸秆焚烧年均碳排放量为874万t CO2e,2014年以来碳排放年均减少率为17.3%;能源化利用年均碳减排量为3982万t CO2e,其中,秸秆生产固体成型燃料碳减排贡献最大,约占能源化碳减排总量的98%;秸秆还田碳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碳汇量为2.71亿t CO2e;我国秸秆处置存在碳生态盈余,净碳减排量年均增长率为9.8%,净碳减排强度及其价值量均呈增长趋势,2019年分别高达2.62 t·hm-2和76.19元·hm-2。我国秸秆年均碳排放、能源碳减排、秸秆还田碳汇以及净碳减排大致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规律,且地区差异及空间聚集性是三者的最主要外部特征。  相似文献   

6.
范黎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2):380-380
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中一种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有效成分的可再生资源,我国每年的农作物秸秆废弃物产量巨大,因此,如何有效地"转废为宝",实现对农作物秸秆废弃物的再利用一直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问题.秸秆堆腐还田技术是有机废弃物再利用的理想途径之一,其作用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促使农作物秸秆发酵腐熟后成为优良的绿色有机肥.农作物秸秆属于高纤维素含量废弃物,且纤维素的结构复杂、降解困难,如何加速纤维素的分解是实现农作物秸秆堆肥物料快速分解、达到腐熟的关键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在堆肥中接种高温或耐高温降解菌可促进有机物降解,提高堆肥高温期温度,延长高温期,加快堆肥腐熟.  相似文献   

7.
秸秆饲料化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玉米、小麦、水稻、小杂粮等农作物收获籽实后所剩余的茎叶等富含纤维成分较高的残留物。在实际生产中,秸秆很少被浪费,一般被综合利用。在过去农村实际生产中,秸秆一般被晒干利用。一般用作燃料或者进行篓、席、小饰品的生产。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下,随着农业技术的革新,秸秆的利用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科技化的趋势。秸秆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马铃薯、中草药、番茄、油料类、薯类以及蔬菜瓜果、甘蔗等作物茎叶及副产品等菜蔬作物采收后的剩余茎叶也属于秸秆范围。秸秆的资源丰富,加以合理利用具有极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吴金凤  王秀红 《生态学报》2017,37(9):2904-2912
以中国东部山东省平度市为案例区,通过识别重要的农地利用碳排放源和构建碳排放测算体系,包括农用化学物质投入间接碳排放、耗能碳排放、氮肥施用后导致的土壤直接N_2O释放、秸秆燃烧碳排放和牲畜养殖CH_4和N_2O排放,测算了1995—2013年农地利用的碳排放量;结合农产品产值分析了农地利用碳强度变化特征,结合农作物碳吸收分析了农地利用的碳可持续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得出:(1)1995—2013年平度年均碳排放量的次序是:农资投入22.50万t牲畜养殖17.41万t秸秆燃烧6.62万t,其中秸秆燃烧碳排放呈逐年增加态势,而农资投入和畜牧养殖均呈逐年减少趋势。(2)平度农地利用碳强度变化结果表明,农产品产值增加速度超过农地利用碳排放速度,单位产值碳排放已从1995年的1.24 t/元降至2013年的0.35 t/元。(3)碳可持续性指数变化特征表明,平度农地利用过程中碳吸收大于碳排放,且碳可持续性指数以年均7.12%速率增长,故平度农作物生产期的碳吸收能够完全消纳农地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碳排放。该研究不仅为中小尺度以及我国东部区域的农地利用碳排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益于推进我国农业的碳减排,并为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LUCC、碳循环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提供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燃料及工业生产的原料等。搞好秸秆综合利用,既可缓解农村肥料、饲料、能源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又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现就我县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现状和搞好综合利用的对策作一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生物燃料乙醇具有较高的辛烷值和良好的抗爆性,是一种优良的可再生能源,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17年我国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力争于2025年实现纤维素乙醇的规模化生产。基于我国国情,对我国农业秸秆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部分国内研究团队在农作物秸秆转化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平菇类食用菌对农作物秸秆生物降解转化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平菇类食用菌降解农作物秸秆的有关研究进展情况,主要包括限制秸秆饲料化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的途径,平菇类食用菌降解秸秆的优势及其降解秸秆转化饲料的效果。并就笔者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总结了利用平菇类食用菌降解农作物秸秆的制约因素,以加快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评估研究现状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文中分析了中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对实现秸秆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明确了秸秆的概念,即收获作物主产品之后所有大田剩余的副产物及主产品初加工过程产生的副产物,根据不同产出环节将秸秆分为田间秸秆和加工副产物。其次,阐述了秸秆评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各种作物秸秆计算方法。第三,总结了近10年发表文献和作者近期研究对1991年以来中国秸秆资源量评估结果,对1991-1999年中国作物田间秸秆资源量评估的值多数为6.0~6.8亿t,对加工副产物资源量未见报道;对2000-2007年田间秸秆产量的评估的值多数为5.9~7.3亿t,作物加工副产物量为0.9~1.1亿t。第四,分析了对中国秸秆资源量评估值差异的原因等问题,包括以往研究作物秸秆的概念不明确,草谷比取值差异大而不符合当前作物生产现状,以及对于农作物产量的统计指标和产量构成认识不清楚等。第五,报道了作者以最近5年测定的各省作物收获指数,采用完全统计方法评估了2006-2007年中国作物秸秆量及其在8个地区的分布,结果表明秸秆资源总量为7.4亿t,包括6.5亿t田间秸秆和0.9亿t作物加工副产物。  相似文献   

13.
农田秸秆焚烧造成秸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大气环境的污染,利用热红外波段识别火点的方法可以实时、快速地获取焚烧情况,但是不能提供秸秆焚烧的面积、范围等详细的空间分布情况,也不能确定焚烧的严重程度.利用已燃烧与未燃烧区域的光谱差异选择某些波段构建燃烧指数的方法在森林火灾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指数在农田秸秆焚烧中的潜在应用没有被研究.本文基于松嫩平原地区的两景Landsat 8卫星影像,采用归一化燃烧率(NBR)、引入热红外波段的归一化燃烧率(NBRT)、燃烧面积指数(BAI)3种燃烧指数对农田秸秆焚烧和未焚烧区域进行提取,并与秸秆覆盖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BR、NBRT和BAI指数对焚烧和未焚烧区域的分类精度分别为91.9%、92.3%、87.8%,NBR、NBRT与覆盖度呈线性相关,R2分别为0.73、0.64,BAI与覆盖度呈幂指数相关关系,R2为0.68.燃烧指数方法可以在农田秸秆焚烧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可定量评估秸秆燃烧程度,为大气环境评价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粮食问题,而粮食问题的关键是人畜争粮。如何解决饲料蛋白严重缺乏的矛盾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美国的研究人员研究成功一种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优质饲料的新技术,该技术可使产物的蛋白含量提高3~4倍。哈萨克斯坦科学院研制出一种微生物发酵剂,它对农作物秸秆的纤维素降解率相当高。加拿大学者选育出显微半知菌发酵农作物秸秆,经5d发酵能获得蛋白质含量为14%的发酵产物。英国的研究人员选育出一种普通野生真菌处理农作物秸秆,能使秸秆的可消化率提高60%。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约产6亿吨农作物…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家出台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以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废弃物等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技术生产燃料乙醇,可以避免"与人争粮"和"与粮争地"的问题,实现"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双赢。简述了纤维素酶生产技术中的几个关键点,对纤维素酶的商业化生产现状和主要的生产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西部七省区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基于统计数据和农户调研数据,估算了西部七省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秸秆资源密度、人均占有秸秆数量和秸秆养分资源量,分析了秸秆资源量变化趋势(1997—2011年)及资源分布利用现状,讨论了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因素和提高秸秆利用率的途径.结果表明:2009年西部七省区农作物秸秆资源理论数量达到8.82×107t,谷物类秸秆占总量的63.1%;秸秆养分还田总量达1.20×106t,还田率达50.5%.西部七省区秸秆资源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秸秆占有量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秸秆资源主要用作燃料、饲料、工业原料、基质和直接还田,分别占资源总量的33.8%、29.3%、5.2%、1.8%和13.5%,焚烧和废弃的秸秆分别占秸秆资源的11.1%和5.3%.  相似文献   

17.
《生物加工过程》2008,6(6):24-24
在美国提出的2022年生产1360亿L生物燃料目标计划中,纤维素生物燃料的研发将发挥巨大作用。近10a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的生物燃料交叉学科研究小组在纤维素乙醇的气化发酵过程研究中取得了进展。该项工艺主要利用低成本、未处理过的生物质原料,如多年生牧草和作物秸秆,能够获取生物乙醇和其他增值产品。该研究小组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整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过度依赖化石能源使我国同时遭遇了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变化问题。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可再生能源,是唯一可替代化石能源转化成气态、液态和固态燃料以及其他化工原料或者产品的碳资源。作为较易获得的生物质能原料——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能源化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12月中国第一家生物发电厂———山东省单县生物发电厂建成发电以来,由龙基电力公司提供先进技术、国能生物发电公司投资建设的生物发电厂,陆续建成了山东省高唐、垦利生物发电厂,河北省威县、成安生物发电厂,江苏省射阳生物发电厂,黑龙江省望奎生物发电厂,吉林省辽源生物发电厂,河南浚县、鹿邑生物发电厂等生物发电厂建成并网发电,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生物发电以其CO2零排放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生物发电产业在中国健康快速发展,为节能减排开辟了一条新路。以单县生物发电厂为例,装机容量为2·5万kW,年消耗秸秆近20万t,年发电量指标1·6亿kW·h,可实现工业产值1亿余元。截至2007年底,这家电厂已发电2亿多kW·h。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一年可节约标准煤9万余t,减少CO2排放10万余t。目前已并网发电的10家生物发电厂,年总装机容量达到25万kW,如运营正常,一年可发“绿色电力”16亿kW·h以上,节约标准煤90万余t,减少CO2排放100万余t。中国2007年已有10家生物发电厂建成投产@张春鹏  相似文献   

20.
李晓  李玉 《菌物研究》2024,(2):118-129
农作物秸秆稍加处理后,即为栽培食药用菌的高效基质原料。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极为丰富,为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依据“三物循环”的理念,结合食用菌栽培基质特性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等分析,阐明了秸秆菌业的概念,分析了目前我国秸秆菌业的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以及秸秆菌业发展前景等问题,深入探讨了我国秸秆菌业在秸秆废弃物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旨在推动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现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