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这一主题中备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向学生证明: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底特点在於他有与第一信号系统密切地相互作用着的第二信号系统存在着。第一课巴甫洛夫关於第一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学说上一课里学过了关於大脑半球皮层中兴奋活动和抑制活动的材料。提问过这一主题后,应当使学生回想关於条件反射作用在动物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提示说明:动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获得了一些条件,使它们能够更广泛地理解周围环境并且更完善地适应外界条件。向学生们提问:为什么条件反射能使动物适应(?)  相似文献   

2.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阐明了动物和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他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学说又具体地说明了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并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供了严格的自然科学基础。巴甫洛夫在他的经典著作“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的第23讲,也就是最后的一讲内,当讨论“动物实验资料对于人类的应用”时,第一次指出语词的条件刺激作用,对于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以及它们相互联系的概念已经有了一个轮廓。他说:“当然,语词之对于人类,正像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其他条件刺激一样,乃是现实的刺激。但是语词的刺激却是那样广阔丰富,无论是在质的方面或是在量的方面,都不  相似文献   

3.
张凤芹 《生命世界》2009,(2):98-98,10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巴甫洛夫从行为的观点上解释了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服从于第一信号系统的规律,其特点具有抽象和概括的性质。精神病乃是第二信号系统异常的表现。巴甫洛夫还提出了艺术家类型和思想家类型等两种高级神经的类型,但对第二信号系统的脑结构,巴甫洛夫未具体说明。西方进行割裂脑研究的科学家,提出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各有优势。笔者认为,脑的正常工作总是整体性质的。  相似文献   

5.
条件反射正如巴甫洛夫所指示的那样是探究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法,因为条件反射是大脑皮质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动物体维持内部和外界环境统一性的最完善的适应方法。动物体对环境的适应,仅靠那些数量不多而恒定的反射,那只有在绝对固定的外界环境中才能生存;但是外界环境却是那样复什而变化无常,因此必须有条件反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来补充,这样才能保证动物体在相应环境中生存的可能性。因此在教学中不仅在文字上能使大家熟悉条件反射的学说,同时必须直观地利用活的动物来作适当的演示,这样不但能使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内容形象化,而且也能使大家熟悉了解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研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问“望梅止渴”属哪个信号系统的反射? 答生理卫生教师对这个问题是非常关心的,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望梅止渴”属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有人说它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为什么对同一个汉语成语会有不同的见解呢?我想就此成语及有关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称为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按照反  相似文献   

7.
说明巴甫洛夫关於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演示,对中学来讲是复杂的。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研究条件反射的演示方法,条件反射,正如巴甫洛夫所指示的那样,是探讨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法。可惜,在很多中学的条件里,很难演示唾液分泌条件反射那样典型的实验,因此祇好局限在一些比较容易做到的运动性反射的实验里。然而,用它仍能十分信服地说明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有机体作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精神与肉体统一的、并与外界环境精确适应的整体——这种完全符合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有机体的统一整体性观点,是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亦即条件反射学说的基本观点。下面我们将要具体地说明三个问题:(1)条件反射研究的历史和方法;(2)反射的概念与其发展;(3)反射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先后在21名健康人及1名一侧大脑皮層全切除的病人身上,用酸刺激一侧口腔粘膜,記录两侧腮腺分泌的方法,研究了唾液分泌非条件反射的特性,其阳性与阴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以及其皮層代表区的部位。获得如下結果: (一)人两側腮腺分泌反射在口腔中的感受面基本上是分开的,以酸刺激一側口腔粘膜主要地引起同侧腮腺的活动。 (二)以酸刺激一侧口腔粘膜为非条件反射,可以建立該側腮腺活动的条件反射,并且还可建立此条件反射的分化。 (三)以两个中性动因分别与两側腮腺的非条件反射活动相結合,則該两动因可分別成为两側腮腺活动的条件刺激物。 (四)人类每側腮腺分泌反射的皮層代表区在同側大脑皮層。  相似文献   

10.
1课程目标1.1知识目标1.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1.1.2兴奋的传导。1.1.3高级神经中枢对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调节。1.1.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1.2智能目标1.2.1通过对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2随着对  相似文献   

11.
高级神经活动的中心生理现象为条件反射现象,所以我们首先要研究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形成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机制是什么,条件反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形成起来,要求一些什么条件,什么样的因素或动因可以成为条件刺激。以上这些问题是关于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事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巴甫洛夫发现了条件反射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与病理学。利用条件反射方法可以在完整的正常动物机体上进一步研究大脑皮层与内脏器官的机能相互关系的问题。巴甫洛夫的学生贝可夫在这方面进行了最有价值的工作,苏联的许多著名学者,例如乌西也维奇、车尔尼哥夫斯基、库尔金、李克尔、阿依拉别强兹等人也都参加了这一工作。贝可夫自1924年起在巴甫洛夫实验室内首先研究了肾脏的条件反射活动,并创立了大脑皮层与内脏器官的机能相互关系的学说。这一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上都是非常重要的皮层内脏相关学说,是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进一步的发展。贝可夫在他的名著“皮层与内脏”一书中写道:对肾脏的实验开辟了研究各种机能活动的广大可能性。要想发展大脑皮层机能学说,在我们面前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两个问题:(1)大脑皮层对于内脏器官特殊生理方面的复杂过程的协调与调节有何关系,(2)来自内脏器官的冲动对于大脑皮层有何意义。这两个问题:皮层对内脏的影响与内脏对皮层的影响,为本讲所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以前诸讲内我们讨论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研究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巴南洛夫是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高级神经活动病理生理学的创立者。早在二十世纪的初年当巴甫洛夫第一次提出要研究动物实验心理学时,同时也提出了要研究精神病理学的任务。他说:对条件反射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系统整理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就是系统地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并检查早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有什么变化。这样,对於条件反射的研究可以进行形态学的分析。巴甫洛夫相信,这种研究将构成实验精神病理学的远景。  相似文献   

14.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由於无关动因与非条件反射的一定结合,就其神经机制而言,则是由于在大脑皮层中两个兴奋灶之间的神经接通,结果无关动因获得了一定的生理意义,可引起动物机体的某些积极反应,例如运动性与分泌性反应。此类条件反射称为阳性条件反射,是由于兴奋过程在大脑皮层中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研究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反射接通机制的问题,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活动中的优势现象便被重视起来。优势现象这个名詞是从拉丁字Dominans译过来的。优势现象是神经中枢活动的一个一般原則,是被提出的。最初在1904年当他用感应电刺激支配前肢运动的狗大脑皮层部位时,他清楚地看到了前肢的运动,但是到后来发现当再刺激这个中枢时,所引起的不是前肢运动,而是后肢和尾巴的运动。加强了感应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利用GABA注于皮层表面能暂时地抑制阳性条件反射的作用研究了狗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在电防御性条件反射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对暂时性联系接通机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 将GABA同时注于两侧大脑皮层视区,能引起双眼对光刺激的条件反射减弱,潛伏期延长,以至条件反射的完全消失。将GABA只注于一侧视区则不能引起该条件反射的抑制。如果遮住动物的右眼,使光刺激只作用于左眼,然后再进行注射GABA的实验。发现在这种条件下,将GABA注于左侧视区后,光刺激作用于左眼不能引起防御性运动反应;而以同样剂量的GABA注于左侧视区时,光刺激作用于左眼仍能引起防御性运动反应,唯反应强度较弱,潛伏期较长。在实验过程中皮肤机械刺激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均未受影响。 (二) 在切断视神经交叉纤维的狗上,如将GABA注于左侧视区,则左眼对光刺激的条件反射完全消失;而当GABA注于右侧视区时,未能引起该条件反射的变化。 (三) 将GABA注于大脑皮层两侧体感觉区后,皮肤机械刺激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而光刺激的条件反射没有变化。如将GABA注于左侧体感觉区,则发现右前肢皮肤机械刺激的条件反射减弱,潛伏期延长;如将药物注于右侧体感觉区,则该条件反射并不受影响。 (四) 将GABA同时注于大脑皮层两侧运动区时,光和皮肤机械刺激的条件反射同时受到完全抑制。分别将GABA注于左侧或右侧运动区都能引起防御性条件反射(以电刺激右后肢作为非条件刺激)的不完全抑制,但将药物注于左侧运动区所引起的抑制效应较注于右侧时为强。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高等动物大脑皮层在实现条件反射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皮层参与暂时性联系的观点作出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狗的慢性实验中,以5—10毫米水银柱的压力扩张一段小肠时,本段肠发生整齐的节律性收缩活动,如压力在25毫米水银柱左右时,则发生阵发性节律收缩及相应的紧张度的变化,更大压力引起广泛的肠抑制反射。重覆刺激可提高感受野的敏感性。大脑皮层对小肠的节律性活动及小肠运动的抑制反射具有影响,睡眠时肠运动减弱,而新异动因对肠抑制反射有外抑制作用,动物在暴燥不安时,不易引起肠抑制反射。在肠—肠抑制反射的基础上,可以节拍器及电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约40次结合后条件反射即可明显出现。在长期间隔后,条件反射消退,但很容易重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8.
欧产延胡究素(bulbocapnine)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曾作了详细的研究。他用狗条件反射的方法证明,在欧产延胡索素的作用下条件反射按一定的顺序发生变化,先是人工食物条件反射的减低,而後自然条件反射,酸条件反射及运动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与综合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特别在大脑两半球皮层内同时而经常地进行着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活动。动物机体的全部行为都包括在这种分析与综合之中。只有当机体对内外环境的经常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起来时,才能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而生存着,才有可能精确地使自己适应於其生存条件。在第六讲内我们研究了大脑皮层的分析活动,在本讲内我们将研究大脑皮层的综合活动。综合是作用於机体的各种刺激藉反射机制与机体某些机能的联系,是诸刺激之间的种种复杂的相互联合。如果说分化的形成是分析活动的最重要因素,则条件反射的形成或暂时联系的建立是综合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外界环境刺激必须与机体的一定机能相结合才能获得特定的生理意义。当在大脑皮层中同时出现两个兴奋灶时,其一为条件信号作用所引起的,另一为非条件强化所引起的,在这两个兴奋灶之间的暂时  相似文献   

20.
陆玲  黄稼跃 《生态科学》2001,20(1):159-161
巴甫洛夫关于动物高级神经活动“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以其神经系统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为标志的。但先天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却仍被忽视。通过分析儿童先天性条件反射的存在形式、形成机制和表达条件,从广义生态学的理论角度,发现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先天性条件反射是后天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后天性条件反射是先天性条件反射表达的条件,它们互为因果复合一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性条件反射和后天性条件反射综合作用、世代演替、不断累进的结果。据此,本研究把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条件反射称为“复合性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